去除格式

本畫面之內容係由程式自動解析並重新分段編排,正確之分段應以原內容為準。

裁判字號:最高法院 111 年台上字第 5575 號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1年度台上字第5575號
上  訴  人  黃致堯                   


選任辯護人  余淑杏律師
            雷兆衡律師
            李政叡律師
上  訴  人  陳昱廷                   


上列上訴人等因恐嚇取財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1年8月2日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訴字第759號,起訴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05年度偵字第24518、24519號,106年度偵字第5724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若上訴理由書狀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審理結果,認定上訴人黃致堯、陳昱廷(合稱黃致堯2人)有如原判決事實欄所載之犯行,因而撤銷第一審有關其2人之科刑判決,改判均依想像競合犯規定從一重論處其2人共同犯恐嚇取財罪刑,已依調查證據之結果,載述憑以認定之心證理由。
三、刑法第302條第1項所謂「私行拘禁」,即不法剝奪他人行動自由,使之難以脫離一定之空間(場所);至於同條項所謂「其他非法方法」,則係指除私行拘禁以外之其他帶有強暴、脅迫性質的一切剝奪自由的不法行為而言。前者係例示性規定,後者屬補充性規定。本件原判決已就黃致堯2人與同案被告王千駒(第一審法院通緝中)、余承浤、黃文志(後2人已判處罪刑確定)等人如何剝奪告訴人丘科志之行動自由為具體描述,且其等剝奪丘科志行動自由之方式,並非僅有私行拘禁而已,地點復有多處,因而於理由欄說明其等係基於剝奪行動自由之犯意,於密切接近之時間、地點,剝奪丘科志之行動自由,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在時間差距上難以強行分開,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實行,合為包括一行為予以評價為接續犯等旨。原判決上開記載,雖稍為簡略,但難認於法有違。陳昱廷上訴意旨謂原判決就妨害自由部分,僅泛稱伊犯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而未進一步說明到底是私行拘禁或以其他非法方法剝奪行動自由,有所不當云云,難認係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四、採證認事,係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其對證據證明力所為之判斷,如未違背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復已敘述其憑以判斷之心證理由,即不能任意指為違法。原判決依憑黃致堯2人不利己之供述(均坦承有參與剝奪丘科志之行動自由),佐以證人丘科志、邵偉恩、共同正犯王千駒、黃文志、余承浤等不利於黃致堯2人之證詞,及卷附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民國106年11月7日北醫歷字第0000000000號函及所附丘科志急診病歷等證據資料,認定黃致堯2人有共同剝奪丘科志行動自由之犯行,並說明對於發生共同犯意前,其他共同正犯之行為,若有就既成之條件加以利用而繼續共同實行犯罪之意思,該行為即在共同意思範圍內,即應共同負責。陳昱廷雖係中途加入,然其與黃文志、黃致堯及余承浤均有看管丘科志,並將丘科志帶往不同處所,渠等與王千駒主觀上有剝奪丘科志行動自由之犯意聯絡,客觀上亦有具體之行為分擔,自應負共同正犯之刑責。並就黃致堯2人否認犯行之辯解,如何不足採信,皆於理由內詳為論述、指駁。所為論斷,俱有卷內資料可資佐證,合乎推理之邏輯規則,亦有補強證據足以補強,尚非原審主觀之推測,或僅憑丘科志之指述,而無其他補強證據,核與證據法則無違。陳昱廷上訴意旨仍執陳詞,謂其並非自始參與,是否能論以共同正犯尚有疑問,原判決未予說明,且其係基於吵架助陣的主觀意思前往臺北市○○區○○路000號民宅云云;黃致堯上訴意旨謂其雖坐上王千駒駕駛之自小客車後座,但並未控制在後座之丘科志行動自由,其後亦未參與看管丘科志,無從認定其有參與剝奪丘科志之行動自由云云,分別指摘原判決認定其2人觸犯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為不當,無非對原審證據取捨、證據證明力之判斷,徒憑己意,再為爭辯,均非合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五、黃致堯2人其餘上訴意旨,均非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徒就原審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以及原判決已明白論斷說明之事項,暨其他不影響於判決結果之枝節問題,漫事爭論,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揆之首揭說明,其2人對於原判決關於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部分之上訴均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皆應予駁回。又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各款所列之案件,如經第一審判決有罪,而第二審駁回上訴或撤銷並自為有罪判決者,不得上訴第三審法院。原判決關於黃致堯2人想像競合犯恐嚇取財罪、修正前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部分,係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1、6款所列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且無同條第1項但書之事由,其2人對於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部分之上訴,既屬不合法而應從程序上駁回,則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恐嚇取財及修正前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部分,自無從適用審判不可分原則併為實體上審判,應一併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2   月  15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何菁莪
                                  法 官  何信慶
                                  法 官  朱瑞娟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劉興浪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王毓嫻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2   月  21  日

資料解析中...請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