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格式

本畫面之內容係由程式自動解析並重新分段編排,正確之分段應以原內容為準。

裁判字號:最高法院 111 年台上字第 2856 號刑事判決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1年度台上字第2856號
上  訴  人  PORTUGAL MILDRED DELA ROSA(菲律賓國籍)

                    護照號碼:000000000

選任辯護人  蔡律灋律師
            蔡清福律師
            吳佩真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1年1月19日第二審判決(110年度上訴字第3430號,起訴案號: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2786號,109年度偵字第20336號),由其原審之辯護人代為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PORTUGAL MILDRED DELA ROSA部分撤銷,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件原判決認定上訴人PORTUGAL MILDRED DELA ROSA有如其所引用之第一審判決犯罪事實欄所載共同洗錢等犯行,因而維持第一審關於依想像競合犯之例,從一重論處上訴人共同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刑(想像競合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併諭知罰金如易服勞役折算標準及相關沒收部分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固非無見。 
二、惟按: 
(一)審理事實之法院,對於卷內被告有利及不利之直接、間接
     證據,應一律注意,詳為調查,綜合全案證據資料,本於
      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以定其取捨,並將取捨證據及得心證
      之理由,於判決內詳加說明。故證據雖已調查,而尚有其
      他足以影響結果之重要疑點或證據並未調查釐清,仍難遽
      為被告有利或不利之認定,否則即有調查職責未盡之違法
      。
   原判決認定上訴人犯罪所得新臺幣(下同)12萬元,主要係以上訴人於警詢時供稱:我向告訴人邱秀蘭取得242萬2,300元後,將其中230萬元交給徐月香(原審共同被告),剩下12萬多元,原本是Jayden要給我的報酬,但過了幾天,Jayden叫我拿剩下的那些錢都跟徐月香買比特幣(見偵字第20336號卷第14頁);偵訊時供稱:我從242萬元中拿12萬元,其他的都給徐月香,我男友(指Jayden)說我把錢給徐月香的話可以賺10萬元,第二天我有拿10萬元給徐月香,因為我男友說可以再去買比特幣等語(見偵字第20336號卷第189、191頁)。參以徐月香始終陳稱,其僅自上訴人取得230萬2,300元,並無再向上訴人收取12萬元等語。據以說明:上訴人自告訴人處取得詐欺所得242萬2,300元後,僅交付230萬2,300元給徐月香,所餘12萬元悉數作為報酬。至於上訴人其後如何分配、運用,無礙其犯罪所得為12萬元之認定等語。至於上訴人與Jayden之LINE對話紀錄中所指15萬、2萬及230萬2,300元,與告訴人所稱交付之金額不符,且Jayden如要求上訴人將款項悉數交給徐月香購買比特幣,並匯入Jayden之帳戶,無須分3筆金額交代上訴人處理,上訴人更無僅將230萬2,300元先交給徐月香,待翌日或數日後,始將餘款以一筆或分成10萬元、2萬元,另行交付徐月香之必要。且對照徐月香所提出其與上訴人之LINE對話紀錄顯示,上訴人向徐月香僅提及「150,000nt」、「150NT wallet for Richie」、「2,302,300nt」等,難認該筆「150NT」(即15萬元)源自告訴人所交付之242萬2,300元,且亦未就另外之「20NT」如何處理作何表示等旨。上訴人所辯其未取得犯罪所得12萬元各節,自不足採等語。
   惟查:
  1.上訴人於警詢時固供稱:12萬多元原本是Jayden要給我的報酬,但過了幾天,Jayden叫我拿剩下的那些錢都跟徐月香買比特幣等語,惟上訴人隨即供稱:「(問:剩下的12萬多購買的比特幣,是匯進妳的比特幣帳戶?)不是匯進我的,是匯進Jayden的,所以我沒有獲利」等語(見偵字第20336號卷第15頁);且於第一審審理時供稱:「Jayden跟我說剩餘的款項10萬元要去買比特幣給Jayden,我當天當場就用剩餘款項10萬元向徐月香購買比特幣給Jayden了,徐月香當場用手機操作將價值10萬元之比特幣傳送給Jayden,我在回家路上時知道徐月香價值10萬元比特幣給Jayden,價值10萬元比特幣是匯到Jayden比特幣帳戶內」(見第一審金訴字第121號卷第133頁)、「當天我交付給徐月香的金額是232萬2,300元,另外還有一筆10萬元是要存入Jayden的比特幣帳戶裡,再請徐月香將該10萬元以手機匯款至Jayden的比特幣帳戶內」(見第一審金訴字第121號卷第277頁)。上訴人前後所供其未實際取得犯罪所得情節,尚非全然無稽,而不足採信。
  2.參以上訴人與Jayden間於109年11月13日之相關LINE對話紀錄顯示(見偵字第20336號卷第129至134頁),上訴人於該日下午5時47分許,告知Jayden已收到告訴人交付之2,42萬2,300元,Jayden即於同日下午6時3分許,傳送「Jayden:Mr.Richie said give his wife the 150NT for Bitcoin. (Richie說給他的太太15萬元,以兌換成比特幣)」,再於同日下午7時22分許,陸續傳送「Jayden:Tell mr Richie wife we need the coins today please.(請告訴Richie的太太我們今天就需要比特幣)」、「Jayden:150NT wallet for Richie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15萬元要匯到Richie的比特幣帳戶」、「Jayden:And please give the woman 20NT to send the money for me. (並請給那個女士2萬元,以便將錢匯給我)」、「Jayden:This is the wallet for Jayden for then 2,302,3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這是Jayden用來收受剩餘230萬2,300元的比特幣帳戶)。如果可信,Jayden似係告知上訴人有關Mr. Richie(即於另案指示徐月香將帳戶內詐騙金額用以購買比特幣之人)表示要給徐月香15萬元,並於同日下午7時22分許,要求上訴人告訴徐月香,其當天就需要收到比特幣,並將Richie之比特幣帳戶提供予上訴人,且告知上訴人應將15萬元兌換成比特幣,再將該價值15萬元之比特幣,匯至Richie之比特幣帳戶,且應將所剩餘的2萬元(「then」在此句話中有「剩餘」之意」),給付予徐月香,以作為徐月香協助購買及匯入比特幣之佣金,並將自己之比特幣帳戶提供予上訴人,告知上訴人應將剩餘230萬2,300元,兌換成比特幣,再將該價值230萬2,300元之比特幣匯至Jayden之比特幣帳戶等訊息。
  3.則告訴人交付上訴人的242萬2,300元,經Jayden之指示,扣除12萬元後,剩餘230萬2,300元全數兌換成比特幣後,匯至Jayden之比特幣帳戶,是否12萬元中的10萬元換成比特幣,作為Richie的報酬(Jayden可能誤繕為15萬元)?所餘2萬元同樣換成比特幣,作為徐月香代為操作兌換比特幣的佣金報酬?均尚有審酌之餘地。至於徐月香雖否認有收到230萬2,300元以外之金額,惟其於第一審審理時供稱:「(問:於109年11月13日收取上訴人230萬2,300元之前,是否有另外收取15萬元?)那也是那天上訴人交給我要存到比特幣的錢包。……沒說是誰要買的」、「(問:所以在109年11月13日晚間,上訴人一次交給你245萬2,300元?)上訴人分2次跟我說,錢是分2筆跟我說要購買比特幣」等語(見第一審卷第272至274頁)。參酌徐月香於警詢時提出其與上訴人間的LINE對話紀錄,其中徐月香於109年11月13日下午11時8分傳給上訴人匯款截圖顯示,其匯款2筆分別為Richie、Jayden之帳號(見偵字第2786號卷第57頁)。則徐月香是否於109年11月13日當日,經上訴人之轉知,有依指示分別將上訴人所交付之242萬2,300元,分為230萬2,300元及10萬元,均兌換為比特幣,分別匯款至Richie、Jayden之帳號,並且收取2萬元之佣金?即有疑問。上述各項疑義,涉及上訴人有無獲取犯罪所得及其數額多寡之認定,影響上訴人量刑之輕重及犯罪所得之沒收,自應詳加調查、審認,並敘明其論斷之理由。原審遽為對上訴人不利之認定,致上訴意旨執此指摘,難昭折服,不無調查職責未盡及理由欠備之可議。
(二)基於不自證己罪原則,刑事訴訟法保障被告之防禦權,尊重其陳述之自由,包括消極不陳述與積極陳述之自由,前者賦予保持緘默之權,後者則享有無須違背自己之意思而為陳述之權。此外,被告尚得行使辯明權,以辯明犯罪嫌疑,並就辯明事項之始末連續陳述;於審判期日調查證據完畢後,更得就事實及法律辯論之。此等基於保障被告防禦權而設之陳述自由、辯明及辯解(辯護)權,既係被告依法所享有基本訴訟權利之一,法院復有闡明告知之義務。則科刑判決時,對刑之量定,固應以被告之責任為基礎,本於比例、平等及罪刑相當等原則,並審酌刑法第57條所列各款情狀為輕重之標準,然其中「同條第10款所稱犯罪後之態度,係指被告犯罪後,因悔悟而力謀恢復原狀,或與被害人和解,賠償損害等情形而言,應不包括被告基於防禦權之行使而自由陳述、辯明或辯解(辯護)時之態度」。不得因被告單純否認犯行,或其抗辯之內容與法院依職權認定之事實有所歧異或相反,即逕採為從重量刑之事由,亦即,並非對於單純否認犯行而從重處刑,應係對於犯後態度良好者從輕量刑。
   原判決引用第一審判決之事實、證據及理由,並認第一審所處有期徒刑6月,併科罰金10萬元,尚無不當,而予維持。惟第一審判決係審酌上訴人「犯罪後猶飾詞否認犯行,態度甚不可取,且未與告訴人達成調解,賠付告訴人所受之損害」等犯後態度(參見原判決第14頁),而為量刑。惟上訴人於原審審理時既有自白犯行等情形,與第一審判決就科刑輕重所審酌之事項未盡一致,原判決逕行維持第一審判決之量刑,而未為必要之說明,難謂無理由不備之違誤。   
三、綜上所述,或係上訴意旨所指摘,或為本院得依職權調查之
    事項,且原判決之上述違法,已影響於量刑及沒收事實之確定,本院無從自為判決。應認原判決關於上訴人部分,有撤銷發回更審之原因。
四、又上訴人雖否認有犯罪所得,惟經原審判決後,已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與告訴人達成訴訟上和解,賠償25萬元,並於和解成立當日當庭給付6萬元,其餘金額分期給付,有和解筆錄影本在卷可證(參見本院卷第83頁)。案經發回,就此犯後態度部分,併請注意及之。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7條、第401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11  月  10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李  錦  樑
                                  法 官  周  政  達
                                  法 官  蘇  素  娥
                                  法 官  林  婷  立
                                  法 官  錢  建  榮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11  月  14  日

資料解析中...請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