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格式

本畫面之內容係由程式自動解析並重新分段編排,正確之分段應以原內容為準。

裁判字號:最高法院 111 年台上字第 1093 號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台上字第1093號
上  訴  人  三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信商銀)

法定代理人  廖松岳       
訴訟代理人  蔡得謙律師
上  訴  人  陳志明                               
訴訟代理人  陳益軒律師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吳光陸律師
被 上訴 人  李雪茹                                 
            賴芓宏(原名賴潮林)

            陳美寶       
            蔡燕萍                                   
            李慶武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許景鐿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0年10月22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09年度金上字第3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三信商銀就命其連帶給付被上訴人陳美寶、蔡燕萍部分之上訴,暨該訴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上訴人三信商銀其他上訴及上訴人陳志明之上訴均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其他上訴及上訴部分,由各該上訴人
負擔。
    理  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陳志明為上訴人三信商銀之受僱人,與一審共同被告陳裔潔、陳奕希共同基於違法經營期貨經理事業、期貨顧問事業之意思聯絡,利用理財專員身分服務三信商銀客戶之機會,非法向伊等推介訴外人澳門匯創金融商品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下稱匯創公司)經營之「外匯保證金交易」(下稱系爭商品),且諉稱係三信商銀之商品,伊等陷於錯誤,分別簽訂買賣外匯合約等資料,並依陳志明指示將投資款匯至陳裔潔指定之帳戶。陳志明待伊等匯入各筆資金後3至7天,另行交付由陳裔潔偽以匯創公司名義製作、內容虛假之對帳單,使伊等誤信確有獲利而陸續投入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二所示金額,致受損害等情。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及第188條第1項前段規定,分別求為命上訴人連帶給付及陳志明另與陳裔潔、陳奕希連帶給付如附表一「本院判准金額」欄所示本息,且二者為不真正連帶關係之判決(命陳裔潔、陳奕希給付部分已確定,其餘未繫屬本院者,不予贅述)。
二、上訴人則以:陳志明並未詐騙,對陳裔潔偽造對帳單乙事全不知情,推銷系爭商品時,除表明非三信商銀之商品外,亦已告知風險,被上訴人且均簽有風險說明書,並授權陳裔潔操作,理當自負盈虧。況陳志明無不法所得,協助處理之款項確已匯入匯創公司帳戶,不須就陳裔潔挪用之款項負賠償責任。其次,陳志明招攬投資系爭商品,非在執行職務,且與三信商銀業務無涉。遑論被上訴人或為三信商銀往來客戶,或具投資申購金融商品之專業知識及基本常識,其等未向三信商銀確認,顯見本件純屬陳志明之個人行為,三信商銀已盡選任監督之相當注意。縱三信商銀應負連帶責任,被上訴人對於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與有過失各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命上訴人給付附表一「本院判准金額」欄所示本息部分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就各該部分之上訴,理由如下:
  ㈠陳志明於民國89年間任職三信商銀南門分行,先後擔任放款、催收、外務人員,至97年5月間擔任理財專員時,已具相關專業職能,就系爭商品係非法期貨商品,不得利用職務之便向客戶推薦乙節,知之甚稔,卻在97年11月29日獲悉自己投資系爭商品5萬美元全數虧損,已可預見匯創公司海外聯絡處副總經理陳裔潔可能以非法經營期貨經理事業或期貨顧問事業為餌,遂行詐取客戶投資款,仍陸續鼓吹被上訴人投資系爭商品、協助匯款,任令被上訴人李雪茹、賴芓宏、陳美寶將投資款匯入陳志明或陳裔潔個人帳戶,更未確認核實即交付陳裔潔傳送之偽造對帳單,使被上訴人李慶武、李雪茹、賴芓宏誤信獲利,持續進行投資,容任投資人可能被騙之結果發生,致被上訴人各受有附表二㈡編號4、5、㈢編號10至12、㈣編號3、4、㈤編號4及㈥之投資款損害。
  ㈡其次,系爭商品未經我國期貨主管機關許可,若非陳志明於上班時間身著三信商銀制服、遞交三信商銀名片,招攬過程未明確說明非為三信商銀之商品,被上訴人不可能隨意聽信,持續匯出高額投資款。況系爭商品為海外金融商品,並非三信商銀在國內承作之產品,被上訴人未能起疑,難謂違反情理。另被上訴人蔡燕萍雖為合作金庫銀行職員,但經辦事務與國外期貨商品無關,尚難據此即為不利之認定。又陳美寶曾在陳志明等人所涉刑案,接受調查站訊問時表示:陳志明是以個人名義鼓吹投資,並告知系爭商品是匯豐銀行操作,非以三信商銀海外理財商品名義投資等語,亦非明知系爭商品與三信商銀無關。被上訴人一致陳稱其等誤認系爭商品為三信商銀之海外金融商品進而陸續投資,應屬可信。
  ㈢再者,投資期貨金融商品涉及三信商銀業務,亦屬理財專員服務項目,陳志明以前述方式邀約被上訴人投資系爭商品,客觀上足認與執行職務有關。又陳志明簽署之「三信商業銀行財富管理中心各級銷售人員禁制行為工作守則」,乃一般公司內部之禁止規範,三信商銀既未舉證其對陳志明執行職務有何監督預防措施,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調查結果,復認屬於員工管理問題,而函請三信商銀檢討改善,即應負其僱用人責任。此外,匯創公司屬境外公司,被上訴人不易主動起疑、詢問三信商銀,難謂其等對於陳志明詐財行為之發生或結果,或就三信商銀之僱用人責任,有何共同原因存在,自無與有過失之適用。
  ㈣從而,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188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上訴人連帶賠償其等各如附表一「本院判准金額」欄所示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院之判斷:
  ㈠關於廢棄發回(即原審駁回三信商銀對陳美寶、蔡燕萍之上訴)部分:
  1.按僱用人藉使用受僱人擴大其活動範圍,並享受其利益,且受僱人執行職務之範圍或適法與否,常非與其交易之第三人所能分辨。為保護交易安全,民法第188條第1項所謂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除受僱人因執行所受命令或受委託之職務本身,或執行該職務所必要之行為,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外,受僱人如濫用職務或利用職務上之機會及與執行職務之時間或處所有密切關係之行為,在客觀上足認與其執行職務有關,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就令其為自己利益所為,亦應包括在內。惟若與受僱人為交易之第三人明知,或具有相關職業知識得知該受僱人之行為非在執行職務,即無為保護交易安全,而課僱用人以連帶賠償責任之餘地。又認定事實應憑證據,並於判決理由項下記載得心證之理由,不得以單純論理為臆測之根據,而就訟爭事實為推認判斷。
  2.查陳美寶曾在陳志明等人所涉刑案表示陳志明是以個人名義鼓吹投資,非以三信商銀海外理財商品名義,蔡燕萍係合作金庫銀行職員等情,為原審認定之事實。法務部調查局中部地區機動工作站99年9月2日詢問陳美寶之調查筆錄,載明:「我(陳美寶)於97年2月間曾由陳志明邀我投資由匯豐銀行操作之基金,……,並全權委託他操作」、「他是以個人名義鼓吹我投資,並告知是由匯豐銀行操作之基金而非以三信商業銀行海外理財商品名義投資」等語(原審卷一139、140頁),似見陳美寶係因陳志明以個人名義遊說,始投資系爭商品,且知悉並非三信商銀之海外金融商品。則陳美寶若明知系爭商品非由三信商銀銷售,能否謂其係因陳志明執行職務之密接行為而受損害,應由三信商銀負僱用人之連帶責任?即有再加研求之必要。另依卷附「合作金庫銀行員工人事資料表」顯示,蔡燕萍於95年7月21日擔任高級辦事員時,工作內容涵蓋「外匯經辦」(一審卷二206頁),而外匯業務之範圍為何?其實際工作內容為何?從事此項工作之人應具備如何之金融知識?依其職業知識,有無不知系爭商品未獲主管機關許可,而誤認屬於三信商銀商品之可能?參以原判決直接引用一審判決理由部分,並有蔡燕萍於偵查中證稱:「……他說你把它贖回,我們三信最近有推出一個商品是和外資銀行合作的,是在操作交叉匯率的,常常做的是英磅對日幣,我說不要,那種金融海嘯會賠的很慘,……」等內容(原判決20頁、一審判決17頁),似見蔡燕萍亦了解系爭商品之操作方式及風險各節,則其何以仍得請求三信商銀負連帶賠償責任,自待釐清。原審未遑詳予調查研求,置上開證據資料於不顧,逕認陳美寶誤認係三信商銀之海外金融商品而投資,蔡燕萍經辦事務與國外期貨商品無關,亦有相同之誤認,所為關此部分不利三信商銀之論斷,即有違背證據法則及判決不備理由之違誤。
  3.三信商銀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㈡關於駁回三信商銀其他上訴及陳志明上訴部分:
  1.原審以陳志明自97年11月29日起,已可預見陳裔潔有以犯罪手法詐取投資款之虞,仍利用職務上機會,未明確說明系爭商品並非三信商銀之商品,繼續鼓吹投資,交付內容不實之對帳單,容任投資人可能被騙之結果發生(間接故意),致被上訴人受有損害,而維持第一審命陳志明給付附表一「本院判准金額」欄所示本息,及三信商銀就該部分應對李雪茹、賴芓宏、李慶武負連帶賠償責任之判決,並駁回上訴人各該部分之上訴,經核於法洵無違誤,所為被上訴人無與有過失之認定,亦未顯然違反公平正義原則。至原判決「(如後述聲明『㈠』);……(如後述聲『㈡』)」、「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為『不』合法」、「附表二㈣編號4、『5』所示投資款」等文字(4頁第29至31行、9頁第8行、18頁第10行),乃顯然之錯誤,應由原審裁定更正,並非理由矛盾。
  2.上訴人此部分上訴意旨,仍執陳詞,以原審之職權行使,暨陳志明具詐欺取財及行使偽造私文書之不確定故意,而不影響判決結果之贅述,並就原審已論斷及說明其餘未詳述部分不逐一論列之理由,指摘原判決不當,聲明廢棄,不能認為有理由。末查,陳志明於上訴第三審後,提出98年4月28日至同年5月8日由陳裔潔偽造交付之對帳單,核屬新證據,非本院得以審酌。附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三信商銀之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陳志明之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第481條、第449條第1項、第79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11  月  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鍾  任  賜
                                法官  方  彬  彬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麗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鄭  涵  文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11  月  23  日

資料解析中...請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