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格式

本畫面之內容係由程式自動解析並重新分段編排,正確之分段應以原內容為準。

裁判字號:最高法院 112 年台上字第 408 號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408號
上  訴  人  林芮歆                                 
訴訟代理人  陳宜鴻律師
            林貴卿律師
被 上訴 人  楊濱楠                           
訴訟代理人  李育禹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1年10月12日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第二審判決(110年度上易字第232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其餘上訴,及該訴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理  由
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之父林錫慶於民國95年曾向伊借款新臺幣(下同)75萬元。林錫慶於105年2月11日過世後,上訴人為清償林錫慶在台新國際商業銀行(下稱台新銀行)之房屋貸款,於同年3月間向伊借款207萬3669元。嗣為擔保前述債務,於同月17日以自林錫慶繼承所得坐落臺南市○區○○段1869地號土地及其上同段13029號建物(下合稱系爭不動產)設定普通抵押權(下稱系爭抵押權)予伊。爰求為確認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於282萬3669元範圍內存在之判決(未繫屬本院部分,不予贅述)。
上訴人則以:否認被上訴人有交付75萬元借款,林錫慶生前所欠台新銀行房屋貸款207萬3669元乃被上訴人主動清償,均非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等語,資為抗辯。
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上訴人前開部分敗訴之判決,駁回其上訴,無非以:稽諸支票、匯款回條聯及證人林全德、林輝陽之證述等件,參互以察,被上訴人確於95年5月27日曾匯款75萬元至林全德帳戶借予林錫慶,且迄未清償,又參酌證人洪振輝證稱兩造協議設定系爭抵押權等語,自應認75萬元借款屬系爭抵押權擔保範圍;又兩造不爭執被上訴人曾於105年3月22日匯款207萬3669元,清償林錫慶名下之房屋貸款及當期利息,觀兩造關於此筆款項對話(錄音)譯文內容,及上訴人自承有因此筆款項與被上訴人「對接」,可認應非被上訴人單方面贈與,而係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借貸以為清償,此筆款項應為系爭抵押權擔保範圍。從而,被上訴人求為確認系爭抵押權擔保之債權在282萬3669元範圍內存在,為有理由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本院判斷:
㈠按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其種類及範圍,屬於抵押權之內容,依民法第861條第1項但書規定,固可由契約當事人自行訂定。然抵押權為不動產物權,非經登記不生效力,抵押權人僅能依設定登記內容行使其權利,以符登記公示原則。故如未於土地登記簿一一記載,或未於作為登記簿附件之契約書所記載之債權,即非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應非抵押權效力所及。
㈡查依系爭不動產之登記謄本及抵押權設定契約書記載,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種類及範圍為:「擔保債務人對抵押權人於民國105年3月16日所立消費性借貸契約所發生之債務」、「抵押權人即債權人:楊濱楠」、「義務人兼債務人:林芮歆」(一審補卷第35頁、原審卷第104頁)。似見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乃兩造間於105年3月16日所成立之消費借貸債權。原審認定其中75萬元為上訴人之父林錫慶對被上訴人之借款,另207萬3669元則是被上訴人嗣後於同年月22日匯入帳戶代償林錫慶之房屋貸款。倘若如此,該2筆款項是否為抵押權擔保範圍所及,即非無再詳予研求之餘地。原審未予詳究說明,遽以前開理由為上訴人不利之認定,尚嫌速斷。
㈢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聲明廢棄,非無理由。末查,原審於111年11月9日裁定將原判決原本及正本主文第一項,更正為原判決確定部分除外,關於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逾282萬3669元範圍內存在部分廢棄,上訴人對之提起抗告,應由本院併案處理。而原判決事實及理由已載明第一審判決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於391萬9088元範圍內存在,上訴人就其中347萬3669元範圍內存在部分上訴,則餘44萬5419元存在部分已告確定,僅主文漏未載明,而顯然錯誤,上開裁定予以更正,並無不合。又本件所涉及之法律爭議不具原則上重要性,無經言詞辯論必要。均附此說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 項、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3   月  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魏  大  喨
                                法官  李  寶  堂
                                法官  林  玉  珮
                                法官  胡  宏  文
                                法官  高  榮  宏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李  郁  禎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3   月  14  日

資料解析中...請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