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裁判書系統

系統更新將於7/19-7/21每日凌晨0時至6時進行,期間如無法正常查詢,請點選「重新整理」,系統將自動切換至其他主機,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111 年度家繼簡字第 12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分割遺產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家繼簡字第12號
原      告  陳榮華  
訴訟代理人  胡宗智律師
被      告  陳聰敏  

            陳俊霖  


            黃陳蜜  


            陳榮顯  

            陳聰明  

            陳國泉  

            蔡一鋐  

            蔡詠婷  

            陳世榮  

            陳世楨  


            陳美純  

            楊絹子  

            林國隆  

            林志偉  

            林家蓁  

            林國源  

            陳騰  

            曾耀輝  

            曾威能  

            曾慧真  


            曾惠珠  

            陳菊   

            陳美玲  

            陳東初  

            張陳銀  

            陳進  

            戴陳菜  


            陳卿   

            陳林月桂


            陳奕伶  


            陳姿伶  


            陳奕儒  


            陳冠霖  


            陳冠縉  


            陳韋伶  




            陳冠誠  


            陳俊宏  


            陳俊廷  


            陳玟均  


            劉韋良  

            劉秀鳳  

            劉育汝  

            劉秋杏  


            劉藍霙  

            伯昊倫  

            陳榮枝  

            陳榮文  

            陳束錦  

            陳宜龍(即陳清法之承受訴訟人)


            陳水永(即陳清法之承受訴訟人)


            陳振慶(即陳清法之承受訴訟人)

            劉家訓  


            呂劉秀珍


            劉慧妙  

            陳奎旭  

            陳信宇  


            陳華燕  

            陳桂芳(即陳清柳之承受訴訟人)

            陳淑熙(即陳清柳之承受訴訟人)


            陳詠紳(即陳清柳之承受訴訟人)

            陳俊傑(即劉月女之承受訴訟人)


            蕭憲興  

            蕭侑霖  


            蕭勝鴻  

            蕭憲宗  

            陳蕭淑惠

            蕭麗絲  


            蕭興泉(即蕭陳碧霞之承受訴訟人)


            蕭興東(即蕭陳碧霞之承受訴訟人)



            蕭詠瑜(即蕭陳碧霞之承受訴訟人)


            蕭聿汝(即蕭陳碧霞之承受訴訟人)



            陳蕭金英

            陳文筆  



            陳文學  

            陳雯怡  

            陳淑惠  

            林陳玉蘭

            陳換   

            陳虹蓁  


            陳美促  

            陳木柱  


            陳木水  

            謝陳甚  

            李翰哲(即李高材之承受訴訟人)



            林李蔭華(即李高材之承受訴訟人)


            李慶雲(即李高材之承受訴訟人)



            李惠華(即李高材之承受訴訟人)



            李蔭吉(即李高材之承受訴訟人)



            陳智銘  


            陳金生  


            陳翰升  


            陳春生  


            陳美雪  


            陳文字  

            陳子慧  



            蕭豐午(即蕭陳碧之承受訴訟人)

            蕭豐茂(即蕭陳碧之承受訴訟人)


            蕭豐樂(即蕭陳碧之承受訴訟人)


            蕭豐洲(即蕭陳碧之承受訴訟人)


            孫思福(即孫陳幸之承受訴訟人)



            孫思平(即孫陳幸之承受訴訟人)



            孫思安(即孫陳幸之承受訴訟人)



            陳銀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蕭憲興、蕭侑霖、蕭勝鴻、蕭憲宗、陳蕭淑惠、蕭麗絲應就其被繼承人蕭天送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
二、被告陳桂芳、陳淑熙、陳詠紳應就其被繼承人陳清柳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
三、被告陳俊傑應就其被繼承人劉月女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
四、被告蕭豐午、蕭豐茂、蕭豐樂、蕭豐洲應就其被繼承人蕭陳碧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
五、被告林李蔭華、李慶雲、李惠華、李蔭吉、李翰哲應就其被繼承人李高材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
六、被告孫思福、孫思平、孫思安應就其被繼承人孫陳幸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
七、被告蕭興泉、蕭興東、蕭詠瑜、蕭聿汝應就其被繼承人蕭陳碧霞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
八、兩造公同共有被繼承人陳通所遺如附表一所示遺產,分割如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
九、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之「訴訟費用」欄之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家事訴訟事件,除本法別有規定者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家事事件法第51條定有明文。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令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第168條至第172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68條、第175條亦有明文。本件原告於民國110年7月1日起訴請求分割遺產,於訴訟繫屬中,本為繼承人之一之蕭陳碧、陳清柳、劉月女、李高材、孫陳幸、陳清法、蕭陳碧霞等,分別先後於本件訴訟進行中即111年6月20日、111年7月10日、111年7月10日、111年11月4日、112年3月26日、112年10月30日、113年7月4日死亡,原告並已分別於111年11月1日、111年11月1日、111年11月1日、112年2月14日、112年6月14日、113年2月20日、113年8月6日具狀聲明,由蕭陳碧之繼承人蕭豐午、蕭豐茂、蕭豐樂、蕭豐洲;由陳清柳之繼承人陳桂芳、陳淑熙、陳詠紳;由劉月女之繼承人陳俊傑;由李高材繼承人李蔭華、李慶雲、李惠華、李蔭吉、李翰哲;由孫陳幸之繼承人孫思福、孫思平、孫思安;由陳清法之繼承人陳宜龍、陳水永、陳振慶;由蕭陳碧霞之繼承人蕭興泉、蕭興東、蕭詠瑜、蕭聿汝承受訴訟,而該承受訴訟狀均已分別送達等被告之繼承人即承受訴訟人,復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在卷可稽,原告聲明承受訴訟核無不合,自應准許。
二、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5款亦規定甚明,並同為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所準用。查本件原告訴請分割被繼承人陳通之遺產,對於被繼承人陳通之全體繼承人在法律上必須合一確定,原告起訴時誤列起訴前已死亡之陳文宗為被告109年12月25日),原告於110年10月4日補正起訴狀撤回對陳文宗之起訴,並追加為陳文宗之繼承人陳智輝、陳智銘、陳美津、陳美珠、陳淑瓊、陳敏芬被告(見卷㈡第830-844頁);原告發現陳文宗之繼承人陳智輝、陳智銘、陳美津、陳美珠、陳淑瓊、陳敏芬於原告起訴前(110年4月23日)已辦妥分割繼承登記(見卷㈢第53-法105頁),陳文宗所遺系爭土地僅分割由被告陳智銘登記為公同共有人,故原告於111年5月9日具狀撤回對陳智輝、陳美津、陳美珠、陳淑瓊、陳敏芬部分之起訴,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最後言詞辯論期日除到場之被告陳金生、陳翰升、陳春生、陳美雪、蕭豐樂、陳銀外,其餘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復查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2項規定,本院自得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起訴主張:兩造之被繼承人陳通於民國(下同)36年11月7日死亡,並遺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並由繼承人於110年1月8日辦畢公同共有登記,然未辦理分割遺產登記。另公同共有人蕭天送於本件起訴前死亡(110年1月26日),其繼承人即被告蕭憲興、蕭侑霖、蕭勝鴻、蕭憲宗、陳蕭淑惠、蕭麗絲迄今尚未就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另陳清柳之承受訴訟人即被告陳桂芳、陳淑熙、陳詠紳迄今尚未就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另劉月女之承受訴訟人即被告陳俊傑迄今尚未就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另蕭陳碧之承受訴訟人即被告蕭豐午、蕭豐茂、蕭豐樂、蕭豐洲迄今尚未就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另李高材之承受訴訟人即被告林李蔭華、李慶雲、李惠華、李蔭吉、李翰哲迄今尚未就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另孫陳幸之承受訴訟人即被告孫思福、孫思平、孫思安迄今尚未就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另蕭陳碧霞之承受訴訟人即被告蕭興泉、蕭興東、蕭詠瑜、蕭聿汝迄今尚未就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兩造為被繼承人陳通之法定繼承人,兩造之應繼分如附表二應繼分比例欄所示,且被繼承人陳通並未以遺囑禁止繼承人分割遺產,兩造亦未以契約禁止分割遺產,因兩造就系爭遺產為公同共有,且系爭遺產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亦無不分割之約定,兩造迄今無法協議分割,為恐拖延日久,滋生困擾,民法第1164條之規定,特以本訴狀之送達為終止公同共有關係之意思表示,併訴請分割系爭遺產。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答辯意旨則以:
㈠、被告蔡一鋐、林陳玉蘭、陳換、陳虹蓁、陳美促、陳淑惠到庭陳述略以:同意分割為分別共有
㈡、被告陳文字到庭陳述略以:同意分割為分別共有,我的應繼分1/56要全部給被告陳翰升。
㈢、被告陳美雪到庭陳述略以:同意分割為分別共有。我的應繼分要給陳翰升。  
㈣、被告陳銀、陳金生、陳春生、蕭豐樂到庭陳述略以:我的應繼分要給陳翰升。
㈤、被告陳翰升到庭陳述略以:同意原告分割方案。我同意受讓陳文字、陳銀、陳金生、陳美雪、陳春生、蕭豐樂的應繼分。
㈥、被告蕭侑霖以書狀陳述略以:我同意原告之分割方案。  
三、其餘被告均經合法通知未到庭,亦未以書狀陳述意見。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法院之判決或其他非因法律行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處分其物權,民法第759條定有明文。又按分割共有物既對物之權利有所變動,即屬處分行為之一種,凡因繼承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其取得雖受法律之保護,不以其未經繼承登記而否認其權利,但繼承人如欲分割其因繼承而取得公同共有之遺產,因屬於處分行為,依民法第759條規定,自非先經繼承登記,不得為之,且為訴訟經濟計,當事人一訴請求辦理繼承登記後再為分割,並無不可(最高法院68年度第13次民事庭庭推總會議決議、70年度第2次民事庭會議決定、69年台上字第1012號判決要旨參照)。
㈡、兩造為被繼承人陳通之繼承人,公同共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惟原告於110年1月8日辦畢公同共有登記後,原公同共有人蕭天送、陳清柳、劉月女、蕭陳碧、李高材、孫陳幸、蕭陳碧霞相繼死亡,然其等繼承人迄未辦理繼承登記,此有原告提出之除戶現戶全戶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土地登記第三類、第一類謄本在卷可查,原告訴請蕭天送、陳清柳、劉月女、蕭陳碧、李高材、孫陳幸、蕭陳碧霞之繼承人分別就其等之被繼承人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一項至第七項所示。
㈢、遺產之分割方法:
 ⒈按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又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30條第2項、第824條第1項至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遺產分割之方法,由法院自由裁量,不受共有人主張之拘束,然法院選擇遺產分割之方法,應具體斟酌公平原則、各繼承人之利害關係、遺產之性質及價格、利用價值、經濟效用、經濟原則及使用現狀、各繼承人之意願等相關因素,以為妥之判決。又在公同共有遺產分割自由之原則下,民法第1164條規定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依同法第829條及第830條第1項規定觀之,應解為包含請求終止公同共有關係在內,俾繼承人之公同共有關係歸於消滅而成為分別共有,始不致與同法第829條所定之旨趣相左,庶不失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之立法本旨。換言之,終止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既應以分割方式為之,將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終止改為分別共有關係,性質上自亦屬分割遺產方法之一。
 ⒉原告主張被繼承人陳通所遺如附表一所示遺產,由兩造公同共有,迄未能分割等事實,業據提出繼承系統表、除戶暨現戶全戶戶籍謄本、土地登記第三類及第一類謄本、家事事件(繼承事件)公告查詢拋棄繼承結果等件為證。又陳清法於訴訟中死亡(112年10月30日),其承受訴訟人為其全體繼承人即被告陳宜龍、陳水永、陳振慶,然陳清法之全體繼承人已就本件系爭遺產於113年1月22日辦理分割繼承登記,本件系爭遺產登記由陳宜龍、陳水永取得,故陳清法原有之應繼分(21分之1)應由陳宜龍、陳水永取得(各42分之1),此有原告提出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在卷可查(見卷㈣第305-307頁);上情並經本院職權函查,有彰化縣田中地政事務所113年4月9日中地一字第1130001427號函暨土地登記申請書在卷(見卷㈣第331-363頁)。又原告主張系爭遺產由兩造按附表二應繼分比例欄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公同共有,歷次到庭被告均同意原告之主張,被告蕭侑霖以書狀陳述同意原告之分割方案,其餘被告則未到庭、亦未以書狀陳述意見等情。本院審酌上開事證,足認兩造之被繼承人確實遺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且未能協議分割,認原告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又本件到庭被告均同意原告之分割方案,而被告陳金生、陳春生、陳美雪、陳文字、蕭豐樂、陳銀均親自到庭並表示要把其應繼分讓與給被告陳翰升,而被告陳翰升亦當庭表示同意受讓上開被告之應繼分,另原告就上開當事人間讓與應繼分部分,於言詞辯論期日時亦無反對之意思表示,故被告陳翰升自己之應繼分加計受讓後之應繼分其應分配之比例為224分之17【計算式:168分之1+168分之1+168分之1+56分之1+56分之1+224分之1+56分之1=224分之17】。本院認公同共有繼承人間,部分繼承人業已同意將其應繼分讓與他繼承人(非第三人),尊重繼承人遺產分割方法之意願,且不影響其他繼承人之權利,又避免訴請遺產分割後,繼承人間須依讓與契約再次請求履行或辦理移轉登記,繼承人將其對遺產之應繼分讓與他繼承人,應無不可。而其餘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到庭,繼承人間難以當面溝通協調,是本件應有不能協議分割之情形,且系爭遺產並無不能分割之情形,從而,原告依前揭規定請求分割遺產,自應准許。本院審酌原告主張按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應屬公平、適法;另參酌陳金生、陳春生、陳美雪、陳文字、蕭豐樂、陳銀、陳翰升之意見,亦符合兩造應繼分比例,且未影響其他當事人之權利,爰判決將兩造公同共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按附表一之分割方法欄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爰判決如主文第八項所示。
㈣、分割遺產之訴,係絕對必要共同訴訟,兩造間本可互換地位,並均蒙其利,本件原告訴請分割遺產雖於法有據,但被告應訴實因必要共同訴訟之訴訟性質所不得不然,倘訴訟費用全由被告負擔全部,將顯失公平,然因被告陳文字、陳美雪、陳銀、陳金生、陳春生、蕭豐樂將應繼分讓與被告陳翰升,故渠等本來依應繼分比例應負擔之訴訟費用,亦應歸由被告陳翰升負擔,方屬公平。是本院認應由兩造按附表二訴訟費用比例分擔,始屬衡平,併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0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王美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林子惠
附表一
遺產項目
分割方法
彰化縣○○鄉○○段000地號土地(面積:○○平方公尺、權利範圍:公同共有1分之1)
1陳榮華取得84分之1
2陳聰敏取得175分之1
3陳俊霖取得56分之1
4黃陳蜜取得56分之1
5陳榮顯取得112分之1
6陳聰明取得112分之1
7陳國泉取得112分之1
8蔡一鋐取得224分之1
9蔡詠婷取得224分之1
10陳世榮取得84分之1
11陳世楨取得84分之1
12陳美純取得84分之1
13楊絹子取得140分之1
14林國隆取得140分之1
15林志偉取得140分之1
16林家蓁取得140分之1
17林國源取得140分之1
18陳聰騰取得175分之1
19曾耀輝取得700分之1
20曾威能取得700分之1
21曾慧真取得700分之1
22曾惠珠取得700分之1
23陳菊取得175分之1
24陳美玲取得175分之1
25陳東初取得70分之1
26張陳銀取得70分之1
27陳聰進取得105分之1
28戴陳菜取得105分之1
29陳卿取得105分之1
30陳林月桂取得175分之1
31陳奕伶取得1225分之1
32陳姿伶取得1225分之1
33陳奕儒取得1225分之1
34陳冠霖取得1225分之1
35陳冠縉取得1225分之1
36陳韋伶取得1225分之1
37陳冠誠取得1225分之1
38陳俊宏取得175分之1
39陳俊廷取得175分之1
40陳玟均取得175分之1
41劉韋良取得210分之1
42劉秀鳳取得210分之1
43劉育汝取得210分之1
44劉秋杏取得210分之1
45劉藍霙取得210分之1
46伯昊倫取得210分之1
47陳榮枝取得84分之1
48陳榮文取得84分之1
49陳束錦取得84分之1
50陳宜龍取得42分之1
51陳水永取得42分之1
【註:陳清法死亡(原取得21分之1),已辦妥分割繼承登記,故由陳宜龍、陳水永繼承各取得42分之1】
52劉家訓取得63分之1
53呂劉秀珍取得63分之1
54劉慧妙取得63分之1
55陳奎旭取得105分之1
56陳信宇取得105分之1
57陳華燕取得105分之1
58陳桂芳取得105分之1
59陳淑熙取得105分之1
60陳詠紳取得105分之1
【註:陳清柳死亡(原取得35分之1),由陳桂芳、陳淑熙、陳詠紳3人繼承各取得105分之1】
61陳俊傑取得70分之2
【註:劉月女死亡(原取得70分之1),由陳俊傑繼承取得70分之1,加上本身原有70分之1】
62蕭憲興取得1470分之7
63蕭侑霖取得1470分之7
64蕭勝鴻取得1470分之7
65蕭憲宗取得1470分之7
66陳蕭淑惠取得1470分之7
67蕭麗絲取得1470分之7
【註:蕭天送死亡(原取得245分之1),由蕭憲興、蕭侑霖、蕭勝鴻、蕭憲宗、陳蕭淑惠、蕭麗絲6人繼承取得,加上6人本身原各有245分之1】
68蕭興泉取得140分之1
69蕭興東取得140分之1
70蕭詠瑜取得140分之1
71蕭聿汝取得140分之1
【註:蕭陳碧霞死亡(原取得35分之1),由蕭興泉、蕭興東、蕭詠瑜、蕭聿汝4人繼承各取得140分之1】
72陳蕭金英取得1470分之12  
73陳文筆取得1470分之4
74陳文學取得1470分之4
75陳雯怡取得1470分之4
76陳淑惠取得1470分之12
77林陳玉蘭取得1470分之12
78陳換取得1470分之12
79陳虹蓁取得1470分之12
80陳美促取得1470分之12
81陳木柱取得210分之12
82陳木水取得210分之12
83謝陳甚取得210分之12
84林李蔭華取得264600分之3024
85李慶雲取得264600分之3024  
86李惠華取得264600分之3024
87李蔭吉取得264600分之3024
88李翰哲取得264600分之3024
【註:李高材死亡(原取得252分之 1),由林李蔭華、李慶雲、李惠華、 李蔭吉、李翰哲5人繼承取得,加上5人本身原各有264600分之2814】
89陳智銘取得56分之1
【註:陳文宗死亡(原取得56分之1),由陳智銘繼承取得】 
90陳金生取得0
【註:被告陳金生168分之1讓與被告陳翰升】
91陳翰升取得224分之17
【註:被告陳金生、陳春生、陳美雪、陳文字、蕭豐樂、陳銀將自己之應繼分讓與被告陳翰升;被告陳翰升自己之應繼分加計上開受讓部分之計算式:168分之1+168分之1+168分之1+
56分之1+56分之1+224分之1+56分之1=224分之17】
92陳春生取得0
【註:被告陳春生168分之1讓與被告陳翰升】
93陳美雪取得0
【註:被告陳美雪56分之1讓與被告陳翰升】
94陳文字取得0
【註:被告陳文字56分之1讓與被告陳翰升】
95陳子慧取得56分之1
96蕭豐午取得224分之1
97蕭豐茂取得224分之1
98蕭豐樂取得0
【註:被告蕭豐樂224分之1讓與被告陳翰升】
99蕭豐洲取得224分之1
【註:蕭陳碧死亡(原取得56分之1),由蕭豐午、蕭豐茂、蕭豐樂、蕭豐洲4人繼承各取得224分之1】
100孫思福取得168分之1
101孫思平取得168分之1
102孫思安取得168分之1
【註:孫陳幸死亡(原取得56分之1),由孫思福、孫思平、孫思安3人繼承各取得168分之1】
103陳銀取得0
【註:被告陳銀56分之1讓與被告陳翰升】
 
附表二
編號
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應分擔訴訟費用比例
1
陳榮華
84分之1
84分之1
2
陳聰敏
175分之1
175分之1
3
陳俊霖
56分之1
56分之1
4
黃陳蜜
56分之1
56分之1
5
陳榮顯
112分之1
112分之1
6
陳聰明
112分之1
112分之1
7
陳國泉
112分之1
112分之1
8
蔡一鋐
224分之1
224分之1
9
蔡詠婷
224分之1
224分之1
10
陳世榮
84分之1
84分之1
11
陳世楨
84分之1
84分之1
12
陳美純
84分之1
84分之1
13
楊絹子
140分之1
140分之1
14
林國隆
140分之1
140分之1
15
林志偉
140分之1
140分之1
16
林家蓁
140分之1
140分之1
17
林國源
140分之1
140分之1
18
陳騰
175分之1
175分之1
19
曾耀輝
700分之1
700分之1
20
曾威能
700分之1
700分之1
21
曾慧真
700分之1
700分之1
22
曾惠珠
700分之1
700分之1
23
陳菊
175分之1
175分之1
24
陳美玲
175分之1
175分之1
25
陳東初
70分之1
70分之1
26
張陳銀
70分之1
70分之1
27
陳聰進
105分之1
105分之1
28
戴陳菜
105分之1
105分之1
29
陳卿
105分之1
105分之1
30
陳林月桂
175分之1
175分之1
31
陳奕伶
1225分之1
1225分之1
32
陳姿伶
1225分之1
1225分之1
33
陳奕儒
1225分之1
1225分之1
34
陳冠霖
1225分之1
1225分之1
35
陳冠縉
1225分之1
1225分之1
36
陳韋伶
1225分之1
1225分之1
37
陳冠誠
1225分之1
1225分之1
38
陳俊宏
175分之1
175分之1
39
陳俊廷
175分之1
175分之1
40
陳玟均
175分之1
175分之1
41
劉韋良
210分之1
210分之1
42
劉秀鳳
210分之1
210分之1
43
劉育汝
210分之1
210分之1
44
劉秋杏
210分之1
210分之1
45
劉藍霙
210分之1
210分之1
46
伯昊倫
210分之1
210分之1
47
陳榮枝
84分之1
84分之1
48
陳榮文
84分之1
84分之1
49
陳束錦
84分之1
84分之1
50
陳宜龍
42分之1
42分之1
51
陳水永
42分之1
42分之1
52
劉家訓
63分之1
63分之1
53
呂劉秀珍
63分之1
63分之1
54
劉慧妙
63分之1
63分之1
55
陳奎旭
105分之1
105分之1
56
陳信宇
105分之1
105分之1
57
陳華燕
105分之1
105分之1
58
陳桂芳
105分之1
105分之1
59
陳淑熙
105分之1
105分之1
60
陳詠紳
105分之1
105分之1
61
陳俊傑
70分之2
70分之2
62
蕭憲興
1470分之7
1470分之7
63
蕭侑霖
1470分之7
1470分之7
64
蕭勝鴻
1470分之7
1470分之7
65
蕭憲宗
1470分之7
1470分之7
66
陳蕭淑惠
1470分之7
1470分之7
67
蕭麗絲
1470分之7
1470分之7
68
蕭興泉
140分之1
140分之1
69
蕭興東
140分之1
140分之1
70
蕭詠瑜
140分之1
140分之1
71
蕭聿汝
140分之1
140分之1
72
陳蕭金英
1470分之12
1470分之12
73
陳文筆
1470分之4
1470分之4
74
陳文學
1470分之4
1470分之4
75
陳雯怡
1470分之4
1470分之4
76
陳淑惠
1470分之12
1470分之12
77
林陳玉蘭
1470分之12
1470分之12
78
陳換
1470分之12
1470分之12
79
陳虹蓁
1470分之12
1470分之12
80
陳美促
1470分之12
1470分之12
81
陳木柱
210分之12
210分之12
82
陳木水
210分之12
210分之12
83
謝陳甚
210分之12
210分之12
84
林李蔭華
264600分之3024
264600分之3024
85
李慶雲
264600分之3024
264600分之3024
86
李惠華
264600分之3024
264600分之3024
87
李蔭吉
264600分之3024
264600分之3024
88
李翰哲
264600分之3024
264600分之3024
89
陳智銘
56分之1
56分之1
90
陳金生
168分之1
0
91
陳翰升
168分之1
224分之17
92
陳春生
168分之1
0
93
陳美雪
56分之1
0
94
陳文字
56分之1
0
95
陳子慧
56分之1
56分之1
96
蕭豐午
224分之1
224分之1
97
蕭豐茂
224分之1
224分之1
98
蕭豐樂
224分之1
0
99
蕭豐洲
224分之1
224分之1
100
孫思福
168分之1
168分之1
101
孫思平
168分之1
168分之1
102
孫思安
168分之1
168分之1
103
陳銀
56分之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