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壢簡字第2021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列
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4日言詞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1萬4712元,及自民國113年6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百分之10.03計算之利息,
暨新臺幣1元之
違約金。
四、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
假執行;但如被告以新臺幣11萬4712元為原告
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被告於民國112年1月11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15萬元,並約定按月清償本息,及約定如有任何一期未按期清償時,視為全部到期。逾期償還本息時,除按約定利率10.03%計算遲延利息外,逾期6個月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者,按上開利率20%計付違約金。詎被告未依約清償,依約定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被告尚積欠原告11萬4712及利息、違約金未清償。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1萬4712元,及自113年6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10.03%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7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二、被告則以:我現在真的沒辦法償還,因為我去年手受傷開刀,後來又發現右胸有腫瘤也有開刀,現在都在休養,我有醫生證明,目前沒辦法工作去償還等語,資為
抗辯。
(一)
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貸款契約書、個人借貸綜合約定書、帳戶主檔資料為證。而被告就原告主張之事實,於本院審理時未爭執,僅爭執其清償能力,故原告前開主張,堪信為真實。至於被告辯稱現無收入可清償債務等語,屬履行能力問題 ,不影響其依約所負之清償責任。(二)
按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民法第252條定有明文。故約定之違約金苟有過高情事,法院即得依此規定核減至相當之數額,並無應待至債權人請求給付後始得核減之限制。此項核減,法院得以職權為之,亦得由債務人訴請法院核減(最高法院79年台上字第1612號判例意旨參照)。又當事人約定之違約金是否過高,須依一般客觀事實,社會經濟狀況,當事人所受損害情形及債務人如能依約履行時,債權人可享受之一切利益為衡量標準;債務已為一部履行者,亦得比照債權人所受之利益減少其數額。倘違約金係損害賠償總額預定性質者,尤應衡酌債權人實際上所受之積極損害及消極損害,以決定其約定之違約金是否過高(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07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本件原告請求被告除應按年利率10.3%計算利息外,並請求逾期6個月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者,按上開利率20%計付違約金。然本院審酌原告為國內大型金融銀行業,其為資本之掌握者,而原告請求之利息已超過法定遲延利息週年利率5%之2倍,若再課予被告按前開約款計算之違約金,則原告所獲取之利益,明顯偏高,且本件原告因被告遲延清償債務,除利息外並未受有何損害,若令原告尚得請求依前開約款計算之違約金,顯失公允,依首揭規定,本院認原告請求之違約金過高,對被告有失公平,是本院認原告請求之違約金應酌減至1元為適當,逾此部分之請求,為無理由。四、
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之
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屬無據,應予駁回。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
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
依職權宣告被告如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爰依職權
諭知如
主文第3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張博鈞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