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112 年度商訴字第 11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3 年 06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等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商訴字第11號
原      告  金毓泰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希文             
訴訟代理人  何宗霖律師
            江如蓉律師   
複代 理 人  鄧輝鼎律師   
            林禹維律師   
被      告  東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兼  法  定
代  理  人  李瑞章             


被      告  蔡維家                                     





            李聿修                                     



            李怡儂               
上5 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李文中律師  
            楊立行律師  
被      告  豪昱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兼  法  定
代  理  人  廖年毓        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上列當事人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4月2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廖年毓、李瑞章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仟伍佰萬零壹佰伍拾伍元,及均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起至清償日止,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廖年毓、李瑞章應各給付原告新臺幣貳仟柒佰萬零叁佰壹拾元,及均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東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李瑞章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貳仟柒佰萬零叁佰壹拾元,及均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四、被告東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仟柒佰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五、前四項之給付,如有一被告為給付,他被告於給付範圍內同免責任。
六、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七、訴訟費用由被告廖年毓、李瑞章、東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連帶負擔。
八、本判決所命給付部分,於原告以新臺幣玖佰萬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告廖年毓、李瑞章、東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如以新臺幣貳仟柒佰萬零叁佰壹拾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九、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不在此限。又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3、7款、第256條分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依商業事件審理法第19條規定,於商業訴訟事件用之。次按依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259條規定為訴之變更或追加及提起反訴,應於準備程序終結前為之;未行準備程序者,應於第一次言詞辯論期日前為之,商業事件審理法第37條亦有規定。查原告起訴時原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3,000萬31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見商調卷第12頁)追加民法第184條第2項為請求權基礎(見商訴卷一第82-84頁)與廖年豐、廖年毅達成訴訟上和解後具狀追加被告豪昱營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豪昱公司)變更聲明(見商訴卷二第119-123、331-333、420頁)核其訴之變更及追加均係基於同一匯款予被告東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青公司之基礎事實所生爭執係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不甚礙被告之禦及訴訟之終結,合於首揭規定,應予准許。至原告理時就第2項聲明請求被告豪昱公司、廖年毓、李瑞章(下均逕稱其名)各應負全部給付責任,就第3項聲明請求被告李瑞章、蔡維家、李聿修、李怡儂(下均逕稱其名各應與東青公司(與上開4人合稱李瑞章等5人負連帶給付責任,核屬民事訴訟法第256條規定之更正法律上之陳述且為被告所不爭執(見商訴卷三第482-483、486頁)應准許
二、被告豪昱公司、廖年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豪昱公司於民國106年至109年4月間持有原告高達9成股份,指派代表人廖年毓、廖年豐擔任原告董事,廖年毓並擔任董事長,豪昱公司對於原告具有完全且實質之人事、財務控制權,為原告之實質董事。廖年毅為廖年毓胞弟,經訴外人互立機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互立公司指派擔任原告董事,李瑞章則擔任原告執行長,且實質上執行原告之董事業務及控制原告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並擔任東青公司代表人。李聿修、李怡儂為李瑞章之子女,蔡維家為李瑞章之外甥,於108年間分別擔任東青公司之董事、監察人等明知原告與東青公司間並無業務關係存在,亦無支付款項予東青公司之義務,未盡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及忠實義務,共同意圖為東青公司不法利益及損害原告權利,於108年1月28日,將原告所有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3,000萬元匯款至東青公司帳戶(下稱系爭3,000萬元匯款及支出匯費310元,致生損害於原告之財產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184條第2項、第185條第1項、第28條、第227條、第544條、第179條、公司法第23第1項、第2項規定,分別請求豪昱公司、廖年毓、東青公司、李瑞章、蔡維家、李聿修、李怡儂(廖年豐、廖年毅於112年7月20日和解,詳後述)連帶、不真正連帶給付如附表二所示之金額,並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㈠李瑞章等5人部分:李瑞章雖掛名擔任原告執行長,非屬公司法第8條第1、2項之公司負責人,其僅辦理招商、機關往來等事務,並無決定或執行財務權限,亦未實質上執行董事業務或控制原告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自非實質董事。況原告之財務係由廖年毓控制管理,李瑞章等5人就系爭3,000萬元匯款並無決定權限,亦無配合挪用原告資產之故意或過失,原告未具體指明李瑞章等5人有何違反法令之侵權事實。至於東青公司僅係被動接收系爭3,000萬元匯款,並未違反法令,且廖年毓曾向李瑞章借款3,000萬元,李瑞章乃透過訴外人致昇實業有限公司(下稱致昇公司)帳戶,以東青公司名義於107年3月23日、同年4月2日陸續匯款3,000萬元至廖年毓指定之豪昱公司帳戶,廖年毓曾表示系爭3,000萬元匯款係清償上開借款,故東青公司收受系爭3,000萬元匯款有法律上原因。並聲明:⑴請求駁回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⑵如受不利之判決,願提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㈡廖年毓、豪昱公司部分: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商訴卷三第378-379頁
  ㈠臺北市政府為促進市有土地活化利用、提升使用效率、促進產業經濟發展及增加就業機會,於106年間由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將臺北市中正區公園段三小段1、15-1、15-2、15-3、15-8、16、17、18、19、20、20-1、21、21-1地號等13筆市有土地(下稱系爭13筆土地)以設定地上權方式辦理公開招標,由豪昱公司、互立公司及海悦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組成合作聯盟參與投標,並由豪昱公司為合作聯盟之授權代表公司於106年9月1日得標,其後籌組專案公司即原告公司,並由原告與臺北市政府於106年10月25日簽訂系爭13筆土地之設定地上權契約,約定原告於系爭13筆土地上興建臺北城博物館及其他文化觀光設施(下稱系爭地上權開發案,有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回函及投標須知在卷可佐商訴卷三第261-299頁
 廖年毓於106年11月至109年4月間,以豪昱公司法人代表董事身分擔任原告之董事長,同時亦擔任豪昱公司董事長廖年毓於109年4月間至110年1月間續任原告之董事長此有原告及豪昱公司之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在卷可參(見商調卷第27-40頁)。廖年毓於107、108、109年度各自原告受領類別為薪資之給付額75萬元、45萬元及25萬元有綜合所得稅給付清單、申報單位各類所得清冊足稽(見商訴卷一第439-441頁)。
 李瑞章曾擔任原告之執行長,但未登記為經理人。其並自103年今擔任東青公司之代表人有另案筆錄、東青公司變更登記表可佐(見商調卷第41-42頁、見商訴卷二第229-239頁)。
 李聿修、李怡儂李瑞章之子女,自103年迄今均擔任東青公司之董事。蔡維家李瑞章之外甥,自103年迄今擔任東青公司之監察人,有東青公司變更登記表可稽(見商訴卷二第229-239頁)。
  ㈤108年1月28日原告臺灣中小企業銀行(下稱臺企銀)營業部帳號00000000000號帳戶匯款3,000萬元(另支付310元手續費)至東青公司之國泰世華商業銀行松山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有匯款申請書為證(見商調卷第45頁、商訴卷一第377-379頁)。上開款項之資金流向如附表一所示(見商訴卷三第248頁)。
  ㈥原告原起訴請求給付3,000萬0,310元,與廖年豐、廖年毅和解後,減縮請求金額如附表二所示
四、本件爭點(見商訴卷三第379-380頁):
  ㈠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2項、第185條第1項、民法第28條規定,請求廖年毓、李瑞章、豪昱公司、李聿修、李怡儂、蔡維家、東青公司連帶給付2,333萬3,574元,有無理由?
 ㈡李瑞章、豪昱公司是否為原告之公司負責人?原告依民法第227條、第544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定,請求廖年毓、李瑞章、豪昱公司給付2,700萬0,310元,有無理由?
 ㈢原告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民法第28條規定,請求李瑞章、蔡維家、李聿修、李怡儂應各與東青公司連帶給付2,700萬0,310元,有無理由?
  ㈣原告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東青公司返還2,700萬元,有無理由?
五、本院之判斷:
 廖年毓、李瑞章部分:
 1.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董事為股份有限公司之負責人,即令非董事,而實質上執行董事業務或實質控制公司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而實質指揮董事執行業務者,應與董事同負民事、刑事及行政罰之責任。公司負責人應忠實執行業務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如有違反致公司受有損害者,負損害賠償責任;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此觀公司法第8條第1、3項、第23條第1、2項規定即明。
 2.查原告為系爭3,000萬元匯款時,廖年毓為原告之負責人,李瑞章則擔任原告之執行長,此為兩造所不爭執(參不爭執事項第㈡㈢點)。惟原告主張李瑞章實質上執行董事業務,並管理原告之財務,則為李瑞章所否認,辯稱只是掛名執行長,實際所有事務均由廖年毓處理云云(見商訴卷三第183頁)。經查
   ⑴證人即豪昱公司副總經理陳炤任(原名陳俊宏)於本院結證:金毓泰標到後,李瑞章就跟我說金毓泰他要自己找會計另外作帳。李瑞章雖然找人記帳,但記帳的人不會幫忙跑腿,所以要匯款時他還是會叫張素華、王清芝去做。應該只有李瑞章指示張素華、王清芝處理金毓泰公司與豪昱、互立、東青、千誠、國瑞興、致昇公司間之資金往來。廖年毓是原告董事長,李瑞章是原告執行長,金毓泰大小事務決策都由李瑞章決定,但他有無跟廖年毓討論我就不知道。李瑞章是整個互立集團的執行長…,我的認知支票章誰保管,誰就有最終決定權限,所以財務事項廖年毓有最終決定權限。(問:既然最終決定權是廖年毓,為何由李瑞章指示匯款)執行長李瑞章負責這些工作,執行長覺得必須要付這些錢,我們當然送老闆廖年毓簽,因為廖年毓決定最後要不要付等語在卷(見商訴卷二第494-497頁)。
   ⑵證人即豪昱公司會計主管張素華於本院結證:豪昱得標系爭地上權案後,所有金毓泰的業務由李瑞章全權處理,他是互立集團即廖年毓旗下的所有公司(包括原告、豪昱、互立公司)的執行長,互立集團的工務計價流程、人事發文、財務調度都由李瑞章、廖年毓簽認才可以認可,李瑞章簽了之後我們會給廖年毓,或者沒有給廖年毓簽,也會讓他知道;金毓泰的部分我們只會紀錄,但不會幫金毓泰作帳,除了提款單、匯款單外,我們還會寫支付單,讓廖年毓或李瑞章簽名,其他作帳交給記帳業者(見商訴卷二第483-484頁)。系爭3,000萬元匯款是李瑞章指示我辦理,沒有任何參考的憑證;會計師發給原告的詢證函我會去問李瑞章後再回覆。(問:記帳不是你們記帳,你要如何確認)所以要問李瑞章,我們不會問記帳士邵瓊慧、廖年毓…(問:你方稱金毓泰的事由李瑞章全權處理,是何意思?)所有大小事都要問李瑞章,因為廖年毓不太會指示我們做金毓泰的事,他通常是指示我們做豪昱的事,或他會說叫我們去找李瑞章處理互立集團所屬公司的事等語在卷(見商訴卷二第488-491頁)。
   ⑶證人即豪昱公司出納人員王清芝亦於本院證稱:廖年毓帶李瑞章來豪昱公司,叫我們稱李瑞章為豪昱、互立、金毓泰公司的執行長;廖年毓說執行長交代作何事就要聽他的,財務上李瑞章會交代張素華或陳俊宏,業務上我就不知道;豪昱、金毓泰財務有互相支援,業務也會相互支援,例如我去銀行辦理豪昱的事情就會順便辦金毓泰的事;我的工作是受我直屬主管張素華的指示,她只跟我說從這個帳號轉到那個帳號,用途未說明,但她有說是李瑞章要求她指示辦理;李瑞章應該是以執行長的身分指示張素華,因為他是3家公司的執行長;豪昱公司在地上權開發案還沒開工就倒閉,所以我沒有看到估驗計價,我也沒有處理到地上權開發案的前期規劃之估驗計價事務等語在卷(見商訴卷三第493-503頁)。
  ⑷證人即原告之記帳士邵瓊慧則證稱:是李瑞章委託我為金毓泰、金毓陞、金毓通、致昇、國瑞興、東青公司記帳,金毓泰是106年開始記帳,李瑞章在109年時叫我把這3家金毓泰、金毓陞、金毓通公司的資料拿回去,我帳務資料是拿回去交給李瑞章。金毓泰、金毓陞、金毓通、國瑞興、致昇、東青公司之間有借貸,我們做成同業往來,他們錢都匯來匯去,我不知道他們匯款的緣由,我都記成同業往來;記載同業往來或還款,都是李瑞章跟我說的。李瑞章收到會計師函證後會跟我討論一下,有可能跟我記帳不一樣,李瑞章會叫我怎麼做(見商訴卷二第549-552頁)。(問:李瑞章提供匯款憑證給你都會跟你說如何記錄?或你會自主作業?)李瑞章沒很詳細跟我講,只說記這筆帳是誰的錢進來而已,我會問他是貨款或同業往來,他就會跟我說是哪個會計科目,不會跟我講細節,沒有講交易原因的話都是用同業往來,李瑞章連記載的交易對象都會跟我講,因為有時候是A公司匯給B公司,他會叫我記成A公司跟C公司的同業往來,因為這些公司負責人都是廖年毓,帳很亂…。我是聽從李瑞章指示做紀錄,李瑞章都叫我記同業往來,也都只有匯款單,不會有其他文件等語在卷(見商訴卷二第556-557、560頁)。
   ⑸由上開證人之證詞可知,廖年毓執有原告銀行存款帳戶大小章,故原告匯出款項之匯款單、支付單會送請廖年毓簽核用印,惟其多未親自指揮處理原告事務,而係由李瑞章全權指示下屬辦理,尤其原告之財務會計事項,並非由互立集團之財會部門兼辦,而係在設立之初,即由李瑞章自行委託並指示邵瓊慧如何記帳,在會計師詢證事項與邵瓊慧記帳內容不符時,張素華、邵瓊慧均聽從李瑞章決定因應,原告所屬互立集團於109年間發生財務危機時,邵瓊慧亦係將各家公司之帳務資料交還予李瑞章。此由李瑞章以原告執行長身分出席臺企銀東林口分行開業活動以及原告之45億元聯合授信案簽約典禮(見商訴卷三第508-509、545-548頁)、廖年毓出具之聲明書記載「本人廖年毓在此聲明,互立機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豪昱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及以上兩家公司有關之企業均為本人廖年毓與李瑞章所經營管理」等語(見商訴卷三第510頁),足認定李瑞章實質上執行董事業務,其與廖年毓2人實際經營管理原告之業務及財務。
 3.原告主張其所有系爭3,000萬元資金遭挪用匯給東青公司,業據提出匯款申請書影本為憑(見商調卷第45頁),並經本院向臺企銀營業部函查屬實(見商訴卷一第377-379頁)。李瑞章固提出金額分別為2,500萬元、200萬元、300萬元合計3,000萬元之匯出匯款憑證3紙,抗辯廖年毓前於107年3月23日及同年4月2日向伊或東青公司借款3,000萬元,系爭3,000萬元匯款係廖年毓返還上開借款云云(見商訴卷一第121-122頁)。然查:
  ⑴該3紙匯出匯款憑證係由致昇公司帳戶匯款至豪昱公司帳戶(見商訴卷一第121-122頁),與李瑞章所主張係廖年毓向其或東青公司借款,實有不符。且原告108年簽證會計師黃沛晶函覆系爭3,000萬元匯款,係東青公司有短期資金融通之需求,向金毓泰公司借入該款項,帳列同業往來科目(見商訴卷一第463頁)。證人黃沛晶另到院證述:當時金毓泰的帳上紀錄就是同業往來科目,摘要是借貸,我們有抽查存摺的相關紀錄,沒有看到交易事項外部憑證,所以我們認為是一般公司間的資金往來等語在卷(見商訴卷三第36頁)。足見黃沛晶會計師查核時,原告提供之帳載紀錄即將系爭3,000萬元匯款列為東青公司向原告借貸款項,與李瑞章辯稱係原告還款予東青公司顯然不同,李瑞章上開抗辯難認可採。
   ⑵審酌廖年毓、李瑞章身為原告之實際經營者,李瑞章併為東青公司之負責人(參不爭執事項第㈢點),其等明知原告係因系爭地上權開發案而設立之專案公司,其款項當應使用於興建臺北城博物館及其他文化觀光設施(參不爭執事項第㈠點),而系爭地上權開發案迄109年7月廖年毓出境前均未開工進行估驗計價已據證人王清芝結證在卷,並有廖年毓之入出境紀錄、原告現經營團隊於110年12月21日取得之雜項執照可參(見商訴卷一第185頁、卷二第199頁、卷三第503頁);該案雖曾進行地質鑽探、設計規劃、樹木移植等工作,然地質鑽探係委由開泰工程有限公司辦理,設計規劃、樹木移植事項之花費則由原告向臺企銀申貸、經合眾建築經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合眾建經公司)查核估驗後動撥周轉金予陳光雄設計規劃有限公司、樹花園股份有限公司,東青公司並非參與上開工作之公司,有臺北市政府檢送之地質鑽探工程報告書、合眾建經公司回函及所附之專款撥款聯絡單、動撥金額明細表可憑見商訴卷三第518-529、532-543頁)。廖年毓、李瑞章2人竟將原告所有之系爭3,000萬元匯予東青公司挪用,且未簽訂任何借據或交易憑證,迄至109年提列為100%損失,有本院函文及鄧治萍會計師回函可資勾稽(見商訴卷三第111-112、309頁),其等侵害原告之財產權,要堪認定。
  ⑶附表一之資金流向表雖顯示系爭3,000萬元匯入東青公司帳戶後,東青公司於翌日匯給豪昱公司4,000萬元,豪昱公司再於同日匯給原告4,050萬元,惟鄧治萍會計師查核時並未獲取此部分之查核證據,詢證亦遭退件,有上開回函可稽,被告亦未對此為任何主張抗辯,故難認上開4,000萬元或4,050萬元之交易原因與系爭3,000萬元匯款有關,併此敘明。
 4.綜上,廖年毓自106年至109年間為原告之董事長,指派李瑞章擔任原告之執行長,2人實際經營管理原告之財務業務,在未簽訂任何交易契約或借據等外部憑證情況下,於108年1月28日由李瑞章(亦為東青公司負責人)指示張素華填寫匯款申請書(支出匯費310元,見商調卷第45頁)將原告所有之系爭3,000萬元匯給東青公司,並經廖年毓簽核,致事後無法收回而全數提列為損失,足認其2人未盡忠實及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共同侵害原告之財產權,並使原告受有3,000萬0,310元損害至明。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定,請求廖年毓、李瑞章賠償,另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請求李瑞章賠償,為有理由。  
 東青公司部分:
 1.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民法第179條定有明文。又按不當得利依其類型可分為「給付型之不當得利」及「非給付型不當得利」;在「非給付型之不當得利」中之「權益侵害型不當得利」乃侵害歸屬他人權益之行為,本身即為無法律上之原因,主張依此類型之不當得利請求返還利益者(即受損人),固無庸就不當得利成立要件中之無法律上之原因舉證證明,惟仍須先舉證受益人取得利益,係基於受益人之「侵害行為」而來,必待受損人舉證後,受益人始須就其有受利益之法律上原因,負舉證責任,方符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990號民事判決參照)。另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民法第28條亦有規定。
 2.原告主張本件為權益侵害型不當得利,為被告否認,並抗辯縱為權益侵害型不當得利,原告亦應舉證東青公司受利益係基於東青公司之侵害行為而來。查李瑞章為東青公司之負責人,其與廖年毓共同侵害原告之財產權,已認定如前,堪認原告已證明東青公司取得系爭3,000萬元匯款,係基於東青公司負責人李瑞章之侵害行為而來,依民法第28條規定,東青公司應與李瑞章負連帶責任。又李瑞章抗辯系爭3,000萬元匯款係原告「還款」予東青公司,與原告當年度提供予黃沛晶會計師之帳載記錄,以及查核後因無交易憑證而認列為東青公司向原告「借款」之同業往來項目不同,難認李瑞章抗辯屬實。縱認本件為給付型不當得利,亦應認為原告已證明系爭3,000萬元匯款欠缺給付目的而無法律上之原因,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79條、第28條規定,請求東青公司返還不當得利或與李瑞章連帶賠償,均屬有據。
 3.原告雖於第1項聲明援引民法第184條、第185條第1項規定,主張東青公司應與廖年毓、李瑞章負連帶賠償責任。且按法人之侵權行為責任,倘均須藉由其代表機關或受僱人之侵權行為始得成立,不僅使其代表人或受僱人承擔甚重之對外責任,亦使被害人於請求賠償時,須特定、指明並證明該法人企業組織內部之加害人及其行為內容,並承擔特殊事故(如公害、職災、醫療事件等)無法確知加害人及其歸責事由之風險,於法人之代表人、受僱人之行為,不符民法第28條、第188條規定要件時,縱該法人於損害之發生有其他歸責事由,仍得脫免賠償責任,於被害人之保護,殊屬不周(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035號判決參照)。惟原告已於第3項聲明請求東青公司與李瑞章負連帶賠償責任,且本院認為該項請求及返還不當得利請求均有理由,故無前揭最高法院判決意旨所指被害人無法確知加害人及其歸責事由、或不符民法第28條規定要件,而得使法人脫免賠償責任之情形,故此部分主張並無理由
 豪昱公司部分:
 1.原告於第1項聲明援引民法第28條、第184條、第185條第1項規定,主張豪昱公司為其法人股東,指派廖年毓、廖年豐為董事,應依上開規定負連帶賠償責任(見商訴卷二第121頁、卷三第376頁)。按公司法人股東依公司法第27條第2項規定,由其代表人當選為公司董事或監察人者,其委任關係存在於該代表人與被投資公司之間,並非執行所代表法人之董事、監察人職務(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910號判決參照)。故於法人代表董事行使被投資公司之董事職務而有故意過失侵權情事時,尚難認為法人股東應負連帶賠償責任。查豪昱公司為原告之法人股東,於106年11月3日至109年4月間依公司法第27條第2項規定指派廖年毓、廖年豐為董事,有原告之商工登記公示歷史資料可查(見商調卷第27-30頁,參不爭執事項第㈡點),堪認豪昱公司僅為原告之法人股東,而非法人董事,故廖年毓縱有挪用原告資金之舉,亦非執行豪昱公司之職務,原告依前揭規定,以第1項聲明請求豪昱公司連帶負責,即屬無據
 2.原告於第2項聲明援引民法第227條、第544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定,主張豪昱公司為原告之實質董事,依上開規定應負賠償責任(見商訴卷二第121頁、卷三第377頁)。按公司之非董事,而實質上執行董事業務或實質控制公司之人事、財務或業務經營而實質指揮董事執行業務者,與本法董事同負民事、刑事及行政罰之責任,此為公司法第8條第3項所明文。查原告匯款系爭3,000萬元予東青公司之108年間,豪昱公司持有原告94,500,000股,占原告已發行股份總數105,000,000股之90%(見商調卷第27頁),並設有3席董事,分別為廖年毓、陳俊宏(即陳炤任)、陳莉菱(見商調卷第35-38頁)。惟證人陳炤任於本院證述:豪昱公司沒有開過董事會,公司事務廖年毓、李瑞章決定就好。(問:李瑞章可以決定豪昱公司事務,他並非公司董事?)基本上互立集團的事我們都聽他的去做,董事都是我們這些員工掛名的,所以也沒有用,財會部門因為是我執掌,所以我們最後都會跟廖年毓請示,豪昱公司董事全部都是掛名,實際能決定就是老闆廖年毓、執行長李瑞章等語(見商訴卷二第506頁)。訴外人陳莉菱亦具狀陳明其係形式上掛名豪昱公司董事,已於109年7月14日寄發辭職書函終止委任關係後,對豪昱公司提起訴訟,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判決確認董事委任關係自109年7月15日起不存在,有該法院112年度訴字第2530號民事判決足稽(見商訴卷三第512-514頁)。佐以證人即原告108年7月30日董事會議事錄之紀錄人員張素華亦證述:我沒有參加原告該次董事會,只要李瑞章指示,會議紀錄到我面前,有我的名字我就需要蓋章,我不知道上面寫的董事是否都有出席等語(見商訴卷二第83頁)。證人即豪昱公司之稽核助理蘇于鈴亦證述:任職期間未曾知悉或聽聞豪昱公司有實際召開董事會等語(見商訴卷二第535頁)。足證廖年毓未曾召集豪昱公司董事會商議討論決策豪昱或原告公司事務,難認豪昱公司實質上執行原告董事業務,原告之實質董事應僅有廖年毓、李瑞章2人,原告援引公司法第8條第3項前段及前揭規定,請求豪昱公司同負民事責任,為無理由。
 李聿修、李怡儂、蔡維家部分:
  原告請求李聿修、李怡儂、蔡維家賠償損害,無非以李聿修、李怡儂為東青公司之董事、蔡維家為東青公司之監察人為據(參不爭執事項第㈣點);惟李聿修、李怡儂、蔡維家均辯稱不知情,否認參與挪用系爭3,000萬元匯款(見商訴卷三第221-222、230、234-235頁)。查李瑞章於本院訊問時陳述:李怡儂從未管過東青公司事務,李聿修、蔡維家僅幫我聯絡處理事情,實際全部都是我在處理等語(見商訴卷三第190-191頁)。證人張素華、王清芝均證述只認識李瑞章,不認識李聿修、李怡儂(見商訴卷二第483頁、卷三第494頁),證人陳炤任、邵瓊慧、蘇于鈴、林怡秀則證稱知悉李聿修或李怡儂為李瑞章之子女,惟無業務上之接觸往來(見商訴卷二第498、532、542、560頁)。其次,系爭3,000萬元匯款係由李瑞章指示張素華匯給東青公司,無證據證明李聿修、李怡儂、蔡維家參與東青公司業務,其等雖擔任董事或監察人,惟東青公司之財務及業務實際上係由李瑞章掌理,且東青公司係收受款項,實難責令受款公司董事及監察人隨時監控收入款項而共負侵權責任,或謂受款公司董事及監察人執行其公司業務違反法令致付款公司受有損害。原告既未提出其他事證,實難認李聿修、李怡儂、蔡維家有何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原告權利之行為,或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他人,抑或有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情事,亦難認其等有何執行職務加損害於他人,或因東青公司違反法令而責令其等連帶負賠償責任。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2項、第185條第1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請求李聿修、李怡儂、蔡維家賠償損害,礙難准許。
 債權人向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免除債務,而無消滅全部債務之意思表示者,除該債務人應分擔之部分外,他債務人仍不免其責任,民法第276條第1項定有明文。依此規定,債權人向連帶債務人中之1人免除債務,而無消滅全部債務之意思表示者,就該債務人應分擔之部分,他債務人亦可同免其責任。故他債務人向債權人為給付時,得扣除該債務人應分擔之部分(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743號判決參照)。又不真正連帶債務,係指數債務人以同一目的,本於各別之發生原因,對債權人各負全部給付之義務,因債務人其中一人為給付,他債務人即應同免其責任之債務而言。故不真正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所為之清償,如已滿足債權之全部,即應發生絕對清償效力,債權人不得再向他債務人請求清償(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848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1.第1項聲明部分:原告原係主張廖年毓、李瑞章與廖年豐、廖年毅擔任原告董事、經理人,惟執行其職務時均違反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及忠實義務而侵害原告財產權,依民法第184條及第185條第1項請求渠等共同負連帶賠償責任(見商調卷第14-15頁),嗣廖年豐、廖年毅以0000元達成訴訟上和解(見限閱卷第169頁),依上開最高法院判決意旨,原告依前揭規定向廖年毓、李瑞章為第1項聲明之請求時,自應扣除廖年豐、廖年毅應分擔部分。原告主張其因侵權行為受有含手續費合計3,000萬0,310元之損害,已如前述,經扣除廖年豐、廖年毅內部分擔額1,500萬0,155元(00,000,000元×0/0人)後,原告請求廖年毓、李瑞章連帶給付1,500萬0,155元(00,000,000元—00,000,000元),自屬有據。
 2.第2項聲明部分:廖年毓、李瑞章均為原告之負責人,其等違反忠實及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致原告受有含手續費合計3,000萬0,310元之損害已如前述,惟原告既已與廖年豐、廖年毅和解而填補部分損害,並主張損害額扣除0000元和解金額,而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定請求廖年毓、李瑞章各給付2,700萬0,310元(00,000,000元—0,000,000元),自應准許。
 3.第3項聲明部分:李瑞章為原告之執行長,亦為東青公司代表人,明知原告與東青公司間並無業務關係存在,亦無支付款項予東青公司之義務,竟將原告款項匯予東青公司,致原告受有含手續費合計3,000萬0,310元損失,原告主張已與廖年豐、廖年毅和解填補部分損害,而扣除0000元和解金額,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民法第28條規定,請求李瑞章、東青公司連帶給付2,700萬0,310元(00,000,000元—0,000,000元),亦屬有據。
 4.第4項聲明部分東青公司受領系爭3,000萬元匯款欠缺給付目的而無法律上之原因,原告主張已與廖年豐、廖年毅和解填補部分損害,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東青公司返還2,700萬元不當得利(00,000,000元—0,000,000元),為有理由 
 5.上開各項聲明係以同一目的,本於各別之發生原因,對原告各負全部給付之義務。是廖年毓、李瑞章、東青公司,如其中一人為給付,其餘之人於給付之範圍內即應同免其給付之義務。
 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民法第182條第2項另規定不當得利受領人於受領時,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或其後知之者,應將受領時所得之利益,或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時所現存之利益,附加利息,一併償還。綜上說明:⑴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規定,請求廖年毓、李瑞章連帶給付1,500萬0,155元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定,請求廖年毓、李瑞章各給付2,700萬0,310元,⑶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民法第28條規定,請求東青公司、李瑞章連帶給付2,700萬0,310元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東青公司返還2,700萬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廖年毓後之112年4月26日起(見商調卷第249頁)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上開⑴⑵⑶⑷之給付,如有一人為給付,其餘之人於給付範圍內免給付之義務,未逾得請求之範圍,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勝訴部分,原告及李瑞章、東青公司陳明願供擔保宣告准免假執行,經核均無不合,爰併就廖年毓部分依職權分別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准許之。
六、本件事證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商業事件審理法第19條、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390條第2項、第392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12  日
                        商業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欣蓉
                   法  官  林昌義
                   法  官  吳靜怡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應另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詳附註)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12  日
                     書記官 程翠璇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第2項)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附件圖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