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112 年度民營上字第 2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3 年 09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營業秘密損害賠償等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民營上字第2號
上 訴 人 美商AST Products, Inc.
             

法定代理人 盧佩琳       
訴訟代理人 陳昭龍律師
            王上仁律師
上訴 人 邦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明忠       
訴訟代理人 何娜瑩律師
           江郁仁律師
輔 佐 人 簡玉如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營業秘密損害賠償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本院中華民國107年度民營訴字第8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於113年8月2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判決關於駁回下開第二項之訴及該部分假執行聲請訴訟費用負擔之裁判,均廢棄。
二、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1,010,611元
  ,及自民國107年7月11日起至清償日止,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三、上訴人其餘上訴駁回
四、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十分之一,餘由上訴人負擔。
五、本判決第二項所命給付部分,於上訴人為被上訴人供擔保新臺幣337,000元後,得假執行;但被上訴人如以新臺幣1,010
  ,611元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本件係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修正施行(民國112年1月12日修正、同年8月30日施行)前即繫屬於本院(原審卷一第13頁
  ),依同法第75條第1項前段,自應用修正前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之規定。
二、本件為涉外民事案件,本院有管轄權,且準據法為我國法律
  :
(一)按關於涉外事件之國際裁判管轄權,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未有明文規定,法院受理涉外民事事件,於審核有無國際裁判管轄權時,應就個案所涉及之國際民事訴訟利益與法庭地之關連性為綜合考量,並參酌民事訴訟管轄規定及國際民事裁判管轄規則之法理,衡量當事人間實質公平、程序迅速經濟等,以為判斷(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54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本件上訴人為外國法人,為涉外民事事件,而被上訴人之營業所所在地設於我國,且上訴人主張侵權行為地亦在我國境內,參酌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第2條第2項、第15條第1項規定,我國法院自有國際管轄權。
(二)按以智慧財產為標的之權利,依該權利應受保護地之法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42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24、25條規定,關於由不當得利或侵權行為而生之債,依其利益之受領地法或侵權行為地法。上訴人於本件主張其受我國營業秘密法保護之營業秘密遭侵害,除主張被上訴人不法侵害其營業秘密請求損害賠償之外,另以兩造於授權協議屆期後被上訴人未給付授權金仍繼續使用塗層技術製造產品販售,同時請求被上訴人返還不當得利,而上訴人主張侵權行為地、利益受領地均在我國,故本件準據法自應適用中華民國法律。
貳、實體事項:
一、上訴人主張:
(一)伊從事醫療器材塗層之生產製造,因被上訴人所生產之醫療器材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下稱TPU導管),作為人體各類體液引流之用,屬插入人體內之侵入性醫療器材,為減少TPU導管所產生之摩擦力等不適感會在表面塗上「親水性潤滑特徵」塗層,以減少引流導管插入人體後所產生之摩擦力。然因多數TPU導管製造商採用之「有機溶液」塗層技術在製成TPU導管產品過程中有機溶液會部分揮發,無法排除TPU導管成品有殘留有毒有機物損害健康之疑慮,伊遂以訴外人美國Surface Solutions Laboratories公司(下稱美國SSL公司)專屬授權之美國專利權(第6,238,799號及6,866,936號專利,下分稱美國799號專利、美國936號專利,合稱為系爭美國專利,美國936號專利為美國799號專利之優先權母案之連續案,二者屬廣義之同一專利家族,其專利發明內容相同)為基本技術,在此基礎上優化披膜液時間表、披膜液液位高度、塗層後烘乾時間、控制溫度等塗層技術作為生產使用於TPU導管之無毒「OOOOOOOOO塗層無機水溶液」(下稱系爭塗層溶液),使得系爭塗層溶液得與被上訴人生產之TPU導管結合使用,而產生無毒性、親水性、減少摩擦阻力等潤滑效果之TPU導管,包含但不限於系爭塗層溶液成分之配方、比例,至於塗層技術本身之披膜液時間表、披膜液液位高度、塗層後烘乾時間、控制溫度等(下稱系爭塗層技術),均為上訴人自行研發之營業秘密。兩造因此簽訂授權協議(License Agreement,下稱系爭協議),約定授權期間自95年7月1日起至105年6月30日止,由被上訴人向伊購買系爭塗層溶液並取得系爭塗層技術之授權,以使用於其所製造TPU導管之處理。
(二)系爭協議於105年6月30日授權期間屆滿,兩造未能續約,依系爭協議第10.7條約定,上訴人依第2.1條約定所授予被上訴人包含系爭美國專利、專有技術或營業秘密等權利應立即終止,被上訴人即不得再製造、銷售含有系爭塗層溶液及使用系爭塗層技術之授權產品。被上訴人明知其已無權繼續使用,仍於107年5月31日前,在其所生產之「『邦特』豬尾巴引流導管組(直接穿刺型)」(許可證字號:衛署醫器製字第000941號,名稱嗣於111年3月18日變更為「『邦特』豬尾巴引流導管組」)、「『邦特』輸尿管導管組」(許可證字號:衛署醫器製字第000953號)、「『邦特』輸尿管導管組(長效型)」(許可證字號:衛署醫器製字第003266號
  )、「『邦特』輸尿導管組(長效型)」(許可證字號:衛署醫器製字第003266號)、「『閃電線』豬尾巴引流導管組
  」(許可證字號:衛署醫器製字第005905號)等5種醫療器材產品(下合稱系爭塗層授權產品),繼續使用上訴人交付之系爭塗層溶液並以系爭塗層技術製造系爭塗層授權產品對外販售,顯係故意不法侵害上訴人依系爭協議所授予之權利及營業秘密,導致上訴人受有無法收取權利金之損害,且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終止後仍繼續製造系爭塗層授權產品,其無法律上之原因而獲得利益,致生損害於上訴人,自應返還其所受不當得利。準此,依系爭協議第3.1.(b)條約定授權金為被上訴人生產TPU導管○○○○OOO○,以及自105年7月1日至107年5月31日止之營收金額計算,被上訴人應給付之授權金為新臺幣(下同)12,360,222元,伊僅請求其中1,000萬元,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後段、同條第2項、營業秘密法第10條第1項第4款、第12條第1項、第13條及民法第179條等規定,提起本件訴訟。
二、被上訴人答辯:
(一)上訴人就已交付被上訴人之系爭塗層溶液不得再主張任何權利:
 ⒈上訴人依系爭協議包括系爭塗層溶液完整包裝之成品供應及系爭塗層技術之授權,就系爭塗層溶液供應部分,兩造僅為單純之買賣關係,被上訴人既為系爭塗層溶液所有權人,自有處分、收益及使用該溶液之權利,又上訴人既為系爭美國專利之水溶液成品供應商,基於權利耗盡原則,其在銷售系爭塗層溶液予被上訴人後,對於該配方、比例等專利權已無法主張任何權利,自不得就系爭塗層溶液再對被上訴人主張任何權利。
 ⒉又系爭協議屆期後上訴人依第10.7條約定所終止之權利僅限於「專有資訊」等無體財產權,並不包括終止使用或處分系爭塗層溶液之有體財產權,只要被上訴人製造TUP導管使用之披膜技術並由上訴人之專有資訊授權給予,即未違反上開約定,亦未構成侵害上訴人營業秘密之不正行為。況我國專利保護採屬地主義,系爭美國專利不得在我國主張專利權保護,且上訴人自承並未提供被上訴人有關系爭塗層溶液之配方、比例,亦未主張被上訴人有侵害其該部分之營業秘密
  
(二)上訴人主張之系爭塗層技術並非其所有之營業秘密,被上訴人並無侵害行為:
 ⒈系爭塗層技術內容已為系爭美國專利經公告後所揭露之公開資訊,並非屬營業秘密。上訴人主張「豬尾巴引流導管組(
  One Step Type)」工作指導書(即原證16)為其所研發優化之系爭塗層技術而為上訴人之營業秘密。查,工作指導書之署名者為被上訴人(原名邦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乃係被上訴人為解決使用上訴人所提供之系爭塗層溶液品質瑕疵問題而提出之改進研修方法,以供上訴人改善系爭塗層溶液之品質,且該工作指導書為員工培訓手冊,並未標示任何警語及採取任何保密措施,不具備營業秘密之要件,上訴人主張工作指導書為其研發系爭塗層技術之營業秘密,顯與事實不符。又縱認工作指導書符合營業秘密要件,然其採用之○○○○並非被證23所揭示之○○○○方法,二者差異性甚大,工作指導書之○○○○為被上訴人員工自行研發成果,被上訴人方為工作指導書之所有人,上訴人主張其營業秘密受到侵害並無理由。
 ⒉上訴人雖主張工作指導書為其公司員工許銘賢博士親赴被上訴人之工廠,協助被上訴人擬定之作業指導書(SOP),並提出原證28、31、41至48等進一步佐證該塗層技術係由上訴人指導等等。然而,原證28為上訴人就其塗層溶液「OOOOO
  OOOOOO OOOOOOOO」醫療器材主檔案,不具證據能力;原證31係OO○O○OO○之實驗記載頁面,無法作為證明系爭塗層技術為其來源之佐證;原證41之電子郵件內容無法與原證16相對應;原證42-1、42-2之照片來源不明,且圖示欠缺同一性
  ;原證43、44至48及證人許銘賢之證詞等證據均無法證明系爭塗層技術為其依系爭協議授權予被上訴人使用之營業秘密
  。
(三)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授權期間屆滿前購買之系爭塗層溶液於使用完畢後即未再使用,並無侵害上訴人之營業秘密、權利或利益:
 ⒈系爭塗層授權產品屬醫療器材範疇,依藥事法規定,醫療器材上市前須經主管機關查驗登記確認其安全及有效,為事前審查制度,被上訴人系爭協議到期前仍有意續約合作,故於105年5月間仍繼續向上訴人訂貨進料,且於系爭協議屆滿後亦以電子郵件表示願意繼續協商。詎上訴人卻於系爭協議即將屆期時表示調高授權金至OOO○○,顯然違反民法第148條第1項規定,並使被上訴人來不及作業辦理醫療器材許可變更,方遭主管機關裁罰,且從雙方履約過程之客觀事實綜合觀察,投入原證16之研發者為被上訴人,依誠信原則,應容認被上訴人得類推系爭協議第10.3條約定,於合約到期後繼續使用剩餘之系爭塗層溶液生產銷售TPU導管。
 ⒉被上訴人於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故被上訴人於授權期間屆滿前所購買之系爭塗層溶液使用完畢後,並未再使用系爭塗層溶液及系爭塗層技術。
 ⒊至兩造就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屆滿後,使用已購得之系爭塗層溶液及塗層技術生產銷售TPU導管部分,是否仍得依契約請求給付權利金部分之爭議,則不在本案審理範圍。又被上訴人最後一批系爭塗層溶液已於105年9月底使用殆盡,此有生產紀錄表可參,於105年7至9月採用上訴人之系爭塗層溶液生產TPU導管,銷售金額為48,763,000元,縱上訴人得請求賠償或不當得利,亦僅得以105年7月至9月TPU導管銷售金額之OOOO計算,僅有1,024,020元等語。
三、原審判決上訴人全部敗訴,即駁回其訴及假執行之聲請。上訴人提起上訴並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1,00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㈢上訴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被上訴人答辯聲明:㈠上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被上訴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二審卷第134至135頁):
(一)兩造曾簽署系爭協議(原證1),授權期間自95年7月1日起至105年6月30日止。
(二)被上訴人為下列醫療器材許可證之持有人:
 ⒈衛署醫器製字第000941號「『邦特』豬尾巴引流導管組(直
    接穿刺型)」醫療器材。(名稱嗣於111年3月18日變為「『
    邦特』豬尾巴引流導管組」)
 ⒉衛署醫器製字第000953號「『邦特』輸尿管導管組」醫療器材。
 ⒊衛署醫器製字第002870號「『邦特』引流導管及穿刺導入系統」醫療器材。
 ⒋衛署醫器製字第003266號「『邦特』輸尿導管組(長效型)
  」醫療器材。
 ⒌衛署醫器製字第005905號「『閃電線』豬尾巴引流導管組」醫療器材。
(三)兩造於105年6月30日系爭協議終止後,被上訴人員工楊秀菊(Daisy Yang)分別於105年7月6日、同年8月23日以「PO#0704-5/AST」為主旨,發信給上訴人。
(四)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6年11月14日以北市衛食藥字第10645334901號函覆甄明法律事務所。
五、本院對於兩造爭點之判斷:
(一)系爭塗層溶液成分屬系爭協議所載保密資訊之專有資訊,而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⒈按營業秘密依營業秘密法第2條之規定,係指方法、技術、製程、配方、程式、設計或其他可用於生產、銷售或經營之資訊,而符合下列要件者:㈠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者(下稱秘密性);㈡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價值者(下稱經濟價值);㈢所有人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者(下稱保密措施)。所稱秘密性,屬於相對秘密概念,知悉秘密之人固不以一人為限,凡知悉者得以確定某項資訊之詳細內容及範圍,具有一定封閉性,秘密所有人在主、客觀上將該項資訊視為秘密,除一般公眾所不知者外,相關專業領域之人亦不知悉者屬之;所謂經濟價值,係指某項資訊經過時間、勞力、成本之投入所獲得,在使用上不必依附於其他資訊而獨立存在,除帶來有形之金錢收入,尚包括市占率
  、研發能力、業界領先時間等經濟利益或競爭優勢者而言。他人擅自取得、使用或洩漏之,足以造成秘密所有人經濟利益之損失或競爭優勢之削減;至保密措施,乃秘密所有人按其人力、財力,依社會所可能之方法或技術,將不被公眾知悉之資訊,依業務需要分類、分級而由不同之授權職務等級者知悉,除有使人瞭解秘密所有人有將該資訊當成秘密加以保密意思之外,客觀上亦要有保密之積極作為。
 ⒉系爭塗層溶液成分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⑴具有秘密性及經濟價值:
   依系爭協議(原證1,中譯本見原審卷二第321至341頁)第1.8條約定,系爭塗層溶液(OOOOOOOOO塗層)是指由上訴人使用其「專有資訊」開發的親水性塗料之各種配方以及「專利」所涉及的方法,並由上訴人以「OOOOOOOOO」為名在各種應用中銷售;而所謂「專有資訊」依第1.11條約定,係指上訴人所擁有未發布的書面研究、資訊、市場或商業資訊、未申請專利的發明、專有技術、營業秘密、製造資訊、配方和技術數據,包括但不限於任何上訴人於申請發布在世界任何地方提交的專利申請,而專有資訊是生產塗層和塗層授權產品所必需的。本件上訴人於系爭協議授權期間所提供系爭塗層溶液原料供被上訴人使用於所生產之TPU導管,係以完整包裝供應,並非提供系爭塗層溶液之成分或配方而授權被上訴人自行製造,且被上訴人向上訴人購入時並不知悉該原料之成分或配方,此為被上訴人所不爭執(二審限閱卷一第506頁),足認系爭塗層溶液原料之成分均未對外揭露而僅有上訴人知悉,具有秘密性。又系爭塗層溶液原料係作為被上訴人生產TPU導管之表面塗層溶液而構成TPU導管之表面潤滑層,既係提供臨床上病患體液引流之用,復為被上訴人生產系爭塗層授權產品所必要,故系爭塗層溶液成分亦具有經濟價值無誤
   。
  ⑵上訴人已採取合理保密措施:
   依系爭協議第1.4條約定:「保密資訊」指由一方(即揭露方)提供給另一方(即接收方)關於任何一方的專有資訊以及任何其他資訊,而該資訊被揭露方確定為保密性。第6.1條(a)約定:被授權方不得向任何人揭露、傳播、討論或洩漏任何保密資訊或其任何部分,並且不得直接或間接使用保密資訊或其任何部分。第6.1條(b)約定:保護保密資訊的方式不得低於接收方對待其自身保密資訊高度之方式,並且無論如何都要維護所有文檔、樣本、圖紙
   、公式、技術手冊、裝置、樣品單位、測試程序與有關保密資訊,未經授權的人員無法接觸,並採取一切合理的預防措施,包括建立適當的程序和紀律,以保護保密資訊的機密性和盡最大努力確保僅向需要知悉的接收方人員、僱員和代理商揭露該保密資訊,並要求這些人員、員工和代理商受保密和不使用義務之約束。第6.2條約定:在本協議期滿或更早終止後的九十(90)天內,本協議的任何一方應將另一方的所有保密資訊予以返還(包括但不限於文檔
   、樣本、數據、圖說、公式、規格、技術手冊、樣品等,或應由人員以書面形式向另一方確認已銷毀包含揭露之保密資訊在內之所有記錄。第10.6條約定:出於任何原因終止本協議,不得使任何一方解除在終止協議時,因導致協議終止後而已產生之義務或責任。由此足認上訴人係以簽署保密約定之方式,對於其使用專有資訊開發所得系爭塗層溶液於提供被上訴人後,仍要求被上訴人應盡其保密義務並採取一切合理保密措施,認上訴人就系爭塗層溶液成分已採取合理的保密措施。
 ⒊綜上,系爭塗層溶液成分屬系爭協議所約定應予保密之專有資訊,具有秘密性及經濟性,且上訴人亦已採取合理保密措施,足認係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二)系爭塗層技術(即上訴人主張之原證16)為被上訴人所有,並非上訴人之營業秘密:
  ⒈上訴人主張系爭塗層技術包含塗層技術本身之○○○○○○
  ○○○○○○○○○○○○○○○○○○○○○等,其認為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中關於「OO○○○○○○○○○○○OOO○○○○○○○○○○○○○○○○○○○○○○○OOO○○○○○○○○○○○○○OOO○○○○○○○○○○○○○○○○OOO○○○○OOO○○○○」特定內容(見二審限閱卷一第233頁,下簡稱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屬於上訴人之營業秘密,然為被上訴人所否認。經查,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抬頭標有被上訴人公司名稱(原名為邦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93年7月22日經衛生署核准變更為被上訴人公司名稱,見原審秘保資料卷一第841頁),制定部門為被上訴人公司第三課,觀諸其內容係關於披膜工程指導之作業內容及規範要求,從形式以觀所載內容均屬被上訴人所製作完成,已難認係上訴人所有。
 ⒉上訴人固提出原證28、31、41、42-1、42-2、43至48、上證1以及以證人許銘賢之證述,欲佐證該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係直接源自於被上訴人或在其技術指導下所建立,故仍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等等,惟查
  ⑴原證28(醫療器材主檔案DMF)無從佐證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①上訴人最早是在西元OOOO年向美國FDA提出遞交申請,並收到美國FDA通知獲准「OOOOOOOOO○ OOOOOOOO」醫療器材主檔案(DMF)之建立,且MAF(Master Access File)的證號為:「OOOOOOO」,此份證號:OOOOOOO之醫療器材主檔案(DMF)可提供未來使用上訴人AST公司塗層溶液○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檔案審查之用。上訴人則於民國OO○O○O○對此份醫療器材主檔案提出第1個修正案(原審秘保資料卷四第33頁),即其於原審所提出之原證28「塗層溶液「OOOOOOOOO○O
   OOOOOOOO」醫療器材主檔案(DMF),此由其第2頁顯示文件名稱為「OOOOOOOOO○ OOOOOOOO OOOOOOO OOOOOOOOO O
   」即可知悉。
  ②被上訴人業於93年7月22日自邦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邦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工作指導書記載為「邦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即至少應係於同年7月22日之前所完成。然原證28係上訴人在OO○O○O○所提交之醫療器材主檔案第1個修正案,可知原證28之提交日時間(OO○O○O○)上已晚於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完成日(至少於93年7月22日即已完成),則上訴人稱工作指導書係源自於原證28,已難憑採。
  ③依原證28○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
   ○○○○○○○○OOOOOOO OOOOOO○○○○○OOO OOOOOOO○○○○○○○○○○○○○○○○○○OOO OOOOOOOO
   OOOO OO OOO 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 OOOOO O OOOOO OO OOO○。(原審秘保資料卷四第35至42頁)。上訴人雖主張○○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 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OO○○○○,故認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中的塗層技術係來自上訴人技術而屬上訴人之營業秘密云云。惟觀諸原證28表5關於詳細製程內容,其中○○○○○OOOOOO OOOOOOOOOO○○○○○OO OOOOO OO
   OOOOO OO OOO○○○○○OO○O○○○O○○○○○○○○○○○○○○○OO○○O○○○○○○○○○○○○○○○亦與原證16之OOO○○○○○「○○○○○OO○○○○○OOO○○」不符,且原證28所述○○○○○○O○○○○○○○○○○○OO○○OOO○○,而○○○○○○○○○
   OOO○○○○○○○○○○○○○OOO○○○○○○○○○,尚難認定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OOO○○○○○部分係源自原證28。再者,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所載OOO○○○部分尚包含「OO○○○○○○○OOO○○○○○○○OO○○」,並未記載於原證28表5,且原證16第1-3頁其他詳細製程步驟同樣未記載於原證28表5,則上訴人主張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包括源自於原證28之內容即難認有據。
  ④況原證28表5關於OOOOOOO OOOOOO(○○○○)○○○○○○○○○OOO OOOOOOO○,然原證16工作指導書中所使用之披膜方法係為○○○○○OOOOO OOOOOOO○,二者使用披膜方法不同,則實際操作試驗參數當然有別,且既使用不同之披膜方法,實際上所製造之TPU導管的性能亦當存有差異。故原證28揭露上訴人塗層溶液(OOOOOOOOO○ 
   Coatings)應用於塗層技術領域所使用的披膜方法,顯與原證16不符,應可合理預期應用不同塗層技術所得TPU導管更是二種性能不一樣之產品,自難憑此認定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係由原證28所引用而來。
  ⑵原證31無法佐證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原證31係90年9月13日之實驗記載頁面(原審秘保資料卷四第43頁),上訴人主張該頁面係擷取自於其一份自90至93年長達4年對不同客戶提供塗層溶液之實驗過程紀錄簿
   ,足以證明原證16之營業秘密內容係來自上訴人。然據證人許銘賢證稱:原證31實作時是用○○○OOOOOOO等語(
   二審限閱卷一第131至132頁),核與原證16使用○○之披膜方法不同,且原證31中關於○○○○○○○○○○○○「OOOOOOO OOO OOOOO OOOO OOOOO ○OO○ OOO OOOO」即「○○○○OO○○○○O○○」(原審秘保資料卷四第43頁),此等○○○○,亦與○○OO○OOO○○○○○「○○○○○OO○○○○○OOO○○」不同,尚難依此證明原證16關於OOO○○○係引用自原證31之內容,況原證16其他詳細製程步驟同樣未記載於原證31。準此,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當非引用自原證31之內容而得。
  ⑶原證41無從佐證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上訴人所提原證41為○○O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 OOO○○○○○。觀之該電子郵件敘及OOOOOOOOO○○○○○○○○○○OOO○○○○○○○○○OO OOOOOOO
   OO OO OOOO OOO OOOOO OOOOOOO OOOOOOO OO OOOOOOOOO OO OOO○○OOOOOOOOO○○○○○○○○○○○○○○○○○○○○○○○○○○(原審秘保資料卷四第57、58頁
   ),是原證41中所提及之○○○○究竟是否係由上訴人自行開發,已非無疑;再由電子郵件內容可知,OOOOOOOOO公司僅描述以○○方法試驗後所得的一些想法,並無詳細步驟,且其所使用之○○○○○○○○○○○○○○OO○○○○○○○○○○○○○○,亦有未明,至多僅能認係上訴人於OO○OO○OO○○○○○○○○○○○○○○之資訊,但無從證明是由上訴人自行開發而得,亦未知其應用於特定引流導管(如原證16之豬尾巴引流導管)之○○詳細步驟,故仍無從佐證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係由上訴人開發完成而屬上訴人之營業秘密。
  ⑷原證43及上證1無從佐證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原證43為OO○O○間○○機台設計圖,圖中並無時間之記載(原審秘保資料卷四第59至62頁),無從推認係OO○O○間所設計;上訴人雖提出上證1稱其為原證43設計圖之檔案建立時間截圖(二審限閱卷一第103頁),然其來源不明,且查原證43第1、3、4張圖中並無文字資訊,第2張圖記載「OOOOOOO OOOOOO OOOOOO」則與上證1所示檔名中的「OOOOOOOOO」未盡相符,實難相互勾稽而認上訴人之主張為真。況原證43僅係不明構件之設計圖,與原證16之披膜工程指導說明差異甚鉅,無從依據原證43認定原證16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係由上訴人開發完成而屬上訴人之營業秘密。
  ⑸原證42-1及原證42-2無從佐證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原證42-1為6張機台照片,上訴人主張係其於OO年出貨給客戶之「○○」機台,其中圖一至四為當時上訴人出貨「
   ○○」機台主結構,機台右上方載示AST之商標;圖五為圖六(同圖一)之局部放大圖;原證42-2為塗層製程照片(原審卷四第343至345頁),上訴人主張係其所留存被上訴人工廠現場TPU導管塗層之照片。惟觀之原證42-1照片均未顯示時間,無法佐證所示設備係於OO年間出貨;而原證42-2照片中並無被上訴人公司名稱等資訊,是否確係上訴人所稱在被上訴人工廠現場TPU導管塗層照片,尚非無疑,且縱係在被上訴人工廠現場所拍攝,仍無從憑認圖中所示製程即係源自上訴人之指導。再者,原證42-1及原證42-2照片呈現內容並無詳細操作步驟(如原證16披膜工程指導說明所載者),且原證42-1機台與原證16所示設備之披膜液輸送機制明顯不同,原證42-1機台結構亦無法執行原證16加工流程作業說明中的「○○○○○○○OOOOOOO
   」、「○○○○○○OO0」等步驟,自無從佐證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係源自上訴人技術、甚至由上訴人開發製作完成而屬上訴人之營業秘密。
  ⑹原證44無從佐證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上訴人所提原證44係民國91(西元2002)年2月19日上訴人人員Tung Lin寄給被上訴人之Kenneth Lin之電子郵件,其中副本寄給樂亦宏、證人許銘賢,並揭露「Dear 
   Kenneth:目前我們仍在研究○○的方法。這種塗層方法尚未完全開發完成,距離完成開發工作可能還需要6個月至1年的時間。這是AST内部開發的時間軸,因為我們更聚焦在可用於所有醫療器材的技術。對於邦特公司而言,如果時間很危急,我建議你繼續使用○○方法。或者,我可以提供一些基本信息給你,作為在邦特開發○○的方法。總而言之,○○○○○○○○○○○○○○○○○○○○○○○○○○○○○○○○○○○○○○○○○○○○○○○○○○○○○○○○○○○○○○○○○○○○○○○○○○○。請讓我知道您的決定,我會提供您設計所需的信息,謝謝」(原文參原審卷四第347頁)。下方為前一封郵件內容為「Dear 林博士,感謝您西元2002年2月15日的電子郵件。目前我們正在根據您上次拜訪的建議設計塗層設備,但我經樂博士和許博士告知AST已開發出具成本效益的塗層方法,該方法需要不同的機械設計。因此,請向我們提供您最新的建議。我們是否應該終止當前的設計流程並採用您的新塗層方法?請及時告訴我您的意見」等語(原文參同上卷第347頁),可知被上訴人向上訴人詢問相關具有成本效益之導管塗層方法,上訴人回復○○方法尚在研究中,並提供簡要建議,如「○○○○○○○○○○○○○○○○○○○○○」、「○○○○○○○○○○○○○○○○○○○○○○○○○○○○○○○○○○○○○○○○○○○○○○○○○○○○○」等情。然原證16關於豬尾巴引流導管組之披膜工程作業指導說明,內含詳細操作步驟及參數,原證44至多僅顯示上訴人曾提供被上訴人簡單○○技術概念,而原證16之操作步驟仍可能係被上訴人自行進行大量試驗並優化操作步驟而得,並無法依原證44之電子郵件即認原證16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係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⑺原證45、46無從佐證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①上訴人所提原證45係民國93(西元2004)年1月26日由證人許銘賢寄給被上訴人之Angus Hsiao、Jim Lan、David 
   Hwang(副本kennethlin、Suzanne Conroy、Tunglin、樂博士)之電子郵件,內容略以「…我已經於1月13日在台北辦公室和Jim Lan、Kenneth Lin討論過,且於1月15日參訪了你們在羅東的工廠…)」、「○○○○○OOOOOOOO
   OO○○○○○○○○○○○○○○○○○○○○○○○○○O○○○○○○○○○○○OOO OOO○○○○○○○○○○○○○○○○○○○○○○○○○○○○○○○○○…
   」、「○○○○○○○○○○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 OOO○○○○○○○○○○○○○○○○○○○○○○○○O○○○○○○○,如此一來,具有新塗層器材能夠恢復所需的潤滑性。具有改進塗層的器材已經準備並發送給經銷商進行評估。臨床評價將在農曆新年後進行。邦特將提供臨床反饋給AST。在邦特研發團隊與AST的技術支持人員間的交流受到強烈鼓舞…」(原文參原審卷四第349至350頁)。
  ②上訴人所提原證46係民國93(西元2004)年3月2日由上訴人之Donna Kunze(品質管理經理)發信予被上訴人之
   William Lee(總經理)之信件,內容略以「…觀察到的問題:○○○○○○○○○○○○○○○○○○(○○○○○○○)。○○○○OOO○○○○○○○○○○○○○○○○○○。根本原因:○○○○○○○○○○○○○○○○○○○(OOO○OOO○O○○O○○)○○○○○,但與
   OOOOOOOOO溶液品質無關。矯正措施:○○○○○○○○○○○○○○○○○○○○OOO OOOOOOO○○○○OOOOO
   OOOO○○○○○○○○○○○○○○○○○○○○○○○○,因此改進了塗層裝置的潤滑性(原文參同上卷第351頁)。
  ③由原證45及46之內容以觀,上訴人至多係與被上訴人共同討論產品塗層潤滑性不佳之問題,發現「○○○○○○○○○○○○○○○○○○○○(OOOOOOO○O○○O○○)○○○○」,然而採取實際改善步驟之人仍為被上訴人公司之工程師Jim C.M.Lan,可知在雙方合作過程中,被上訴人確投入相當人力物力開發研究TPU導管塗覆技術,此外被上訴人亦會將下游廠商及客戶之評估、測試產品之臨床評價資料提供給上訴人,此等臨床評價資料與終端使用者(病患或醫師)實際使用產品回饋有關,若上訴人未接受該等資訊,顯然無法獲知將上訴人AST塗層溶液產品實際使用於消費者的情形,更無從開發出適合應用於臨床病人之產品(如TPU導管),故依原證45、46之電子郵件內容並無法證實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係由上訴人獨自製作而得,難認係屬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⑻原證47及48無從佐證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上訴人所提原證47係民國93(西元2004)年2月10日被上訴人之Angus寄給上訴人之Min Sheu之電子郵件(原審卷四第353頁),原證48係民國93(西元2004)年2月22日上訴人之James Han寄給被上訴人之george_hung、lancming、
   david huang之電子郵件,其中副本寄給樂亦宏、許銘賢等人(同上卷第355頁)。由前述郵件內容以觀,主要係討論OOO○○○○(OOO OOOO OOOOOOOOO)○○○○○○○○○○,故上開內容仍無從證實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係由上訴人獨自製作而得,難認係屬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⑼再者,觀諸原證16內有詳細文字記載輔以照片說明,更有被上訴人公司員工操作儀器之照片,特別是披膜方法,一旦選定特定之披膜方法,就必須透過試驗獲致最適化的披覆時間等參數條件,該試驗過程均需投入相當之人力物力
   ,方能制訂出原證16之詳細作業說明,上訴人既未能就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舉證係由其自行開發而得,且有將該等內容告知被上訴人,以徵被上訴人對於該等內容未有技術貢獻,即無從憑認該等內容實際上為上訴人所有
   。又參以○○乃一習知塗佈程序,非上訴人所專用,即便上訴人早於90年間即與其它客戶交流關於○○方法之資訊
   ,嗣並曾與被上訴人共同討論過「○○」在TPU導管產品上的應用,仍不表示被上訴人嗣後使用之任何○○技術(
   包括由被上訴人自行研發建立者)一律為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從而,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既無法認定為上訴人所有,自無再判斷其是否具有秘密性、經濟價值及有否採取合理保密措施之必要。
  ⑽至上訴人雖以證人許銘賢於本院二審之證詞,主張在上訴人公司早有○○機台,且被上訴人是在上訴人派員至工廠技術指導下始改為○○製程,原證16之機台又與上訴人之機台製程相同情形下,可見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確由上訴人所為技術移轉等等。然查:
  ①證人許銘賢固證稱:原證16所載○○○○○○○的條件是我們提供的,我們內部的○○○OOOOOOO也是用這個○○○○等語(二審限閱卷一第136頁),然無任何相關文件以實其說,真實性已非無疑。參酌上訴人所提前揭原證28關於詳細製程內容,其中○○○○(OOOOOO OOOOOOOOOO
   )○○○「OO OOOOO O OOOOO OO OOO」○○「○OO○O○○○O○○」,○○○○○○○「○○○OO○○O○○○○○○○○」,經比對可知○○OO○○○○○與原證16之
   OOO○○○○○「○○○○○OO○○○○○OOO○○」已然有別,則證人所稱原證16之○○○○係由上訴人提供,顯屬無據,難認可採。
  ②又依上訴人公司樂亦宏曾於西元2006年7月14日寄予被上訴人員工之電子郵件中表示「○○○○○○○○○○○○○○○○○○『OOO』○○○『OOOOO』。您必須留意由於此種變化將導致○○○○○○○○○○○○○○○○○○○○○(原文參被上證5,二審限閱卷一第229頁)等語,可知上訴人直至民國95年7月14日仍對於被上訴人○○○○OO○○○○○○○○○○○○○,故上訴人主張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係由其技術移轉給被上訴人,應非可採。
  ③況且證人許銘賢針對被上訴人公司的產品製造有○○○(
   OOOOOOOOOOOO)程序乙事證述「如果被上訴人公司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時候是在他們主動跟我合作要解決塗層失效,才讓我知道他們的後製程。」(二審限閱卷一第141頁),復就原證45所提及造訪被上訴人公司行程證述「我去拜訪是確認OOOOOOO○○○○○○○○○○○
   OOOOOOO○○○○○○○○○○○○○○○○○○○○OOO OOO○○○○○○○○○○OOO OOOOOOO○○○○○
   OOOOOOO○OOOOO OOOOOOO○○○○○○○○○○○○○○
   …時間在我寫SUMMARY REPORT的前幾周,地點在宜蘭羅東他們的羅東廠,就是跟Jim Lan一起,其他還有2、3人,我不記得人名,Jim Lan是負責人」,並對所詢問題「你是做實驗的當天才找出問題,並轉換了製程?」答稱「是的。在此之前他們是用○○○,在此之後他們轉換為
   OOOOO OOOOOOO」(同上卷第141至142頁),可知被上訴人為解決產品塗層失效問題確有投入相當人力物力進行實驗釐清問題成因,繼而改採後成形之產品進行○○的TPU導管塗覆技術,並非由證人許銘賢單方直接指導應改為○○○○並告以相關參數。再者,原證16係針對被上訴人
   TPU導管產品「豬尾巴引流導管」所訂定,證人許銘賢如未經被上訴人告知,即無從知悉其產品製程及實際使用情況等資訊,顯見上訴人並無可能自行開發得到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遑論逕將其記載之詳細操作步驟及參數告知被上訴人。
  ④基上,依證人許銘賢之證詞尚不足以認定原證16工作指導書特定內容係由上訴人自行開發所得,亦無法證明上訴人確曾將該等技術內容告知或直接提供予被上訴人,故難認定屬於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
(三)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終止後使用系爭塗層溶液及以系爭塗層技術生產TPU導管,不構成侵害上訴人之營業秘密或專利權等權利:
 ⒈按因法律行為取得營業秘密,而以不正當方法使用或洩漏者
  ,為侵害營業秘密。前項所稱之不正當方法,係指竊盜、詐欺、脅迫、賄賂、擅自重製、違反保密義務、引誘他人違反其保密義務或其他類似方法。營業秘密法第10條第1項第4款
  、第2項定有明文。
 ⒉經查,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屆滿(105年6月30日
  )後,仍有繼續採用○○OO○○○○○○○○○○○○「○○○○○OO○○○○○○OOO○○」將其在系爭協議屆滿前向上訴人購買之系爭塗層溶液使用完畢等情,此有被上訴人所提被上證13之AST披膜液領用記錄(二審限閱卷一第423頁
  )、本院108年度民秘聲字第42號秘密保持命令附表編號8「
  TPU導管生產紀錄」等資料可稽,且被上訴人不爭執其在105年5月向上訴人購入最後一批系爭塗層溶液後,同年9月底使用完畢乙情(同上卷第234頁),堪認屬實。惟承前所述
  ,依上訴人所提出證據均不能認定系爭塗層技術(上訴人主張以原證16特定內容為憑)為其所有之營業秘密,且上訴人自認其主張被上訴人侵害營業秘密之行為不包括系爭塗層溶液部分(二審限閱卷一第507頁),亦無證據顯示被上訴人已取得或洩漏系爭塗層溶液之成分內容,則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終止後,縱有使用系爭塗層技術將其在系爭協議屆滿前所購得之系爭塗層溶液使用完畢之行為,仍無涉於營業秘密之不法取得或使用,自不構成對上訴人營業秘密之侵害。是以,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有侵害其營業秘密之行為,並不可採。
 ⒊至於上訴人雖主張其受侵害之權利或利益,尚有系爭美國專利及含有該專利之系爭塗層授權產品之製造、銷售權;系爭塗層溶液的使用權及含該塗層溶液之系爭塗層授權產品製造及銷售權;系爭塗層技術之使用權及含有該技術之系爭塗層授權產品製造及銷售權(二審限閱卷二第85至87頁)等等。然而,我國專利保護採屬地主義,上訴人無從主張系爭美國專利得在我國受專利法之保護,而認被上訴人構成侵害該美國專利權或權利,且被上訴人亦未直接使用系爭美國專利生產製造授權產品;又系爭塗層技術既非上訴人所有之營業秘密,業如前揭第㈡點所述,故被上訴人使用系爭塗層技術生產製造授權產品,難謂有何侵害上訴人之權利或利益可言。再者,依兩造簽訂系爭協議既由上訴人提供其專有技術製成之系爭塗層溶液,並提供技術協助被上訴人生產製造系爭授權產品銷售,以取得約定授權金,縱被上訴人於授權期滿後仍有繼續使用系爭塗層溶液生產製造系爭授權產品,至多僅為逾越授權行為而應負違約責任或不當得利問題,上訴人就此主張被上訴人已侵害其就系爭塗層溶液、系爭塗層授權產品所享有製造及銷售之權利,顯然無據
 ⒋準此,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侵害其營業秘密、系爭美國專利及上開權利或利益,而以侵權行為為請求權基礎,即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後段、第2項、營業秘密法第10條第1項第4款、第12條第1項、第13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損害賠償,即屬無據,並不足採。
(四)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終止後使用系爭塗層溶液生產銷售系爭塗層授權產品,應對上訴人成立不當得利:  
 ⒈按不當得利依其類型可分為給付型之不當得利及非給付型不當得利。在「非給付型之不當得利」中之「權益侵害型不當得利」,因侵害歸屬於他人權益內容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而對受損人不具有取得利益之正當性,即可認為受損與受益間之損益變動具有因果關係而無法律上原因(最高法院 107年度台上字第1792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次按不當得利乃對於違反公平原則之財產變動,剝奪受益人所受利益,以調整其財產狀態為目的,其判斷應以「權益歸屬說」為標準,亦即倘欠缺法律上原因而違反權益歸屬對象取得其利益者,即應對該對象成立不當得利,不以受益人有歸責性及違法性存在為必要(同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467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⒉依系爭協議第1.1、1.2、1.7、1.8條規定可知,被上訴人簽屬系爭協議目的是為能獲得上訴人授權用以製造和銷售塗層授權產品(COATED LICENSED PRODUCTS),所謂塗層授權產品,指上訴人依據被上訴人要求所開發,由基底塗層、表面塗層和交聯劑(即塗層原料"COATING COMPONENTS")構成,並使用上訴人所有專有資訊開發之系爭塗層溶液配方之雙豬尾巴輸尿管支架、豬尾巴引流管等熱塑性聚胺脂「TPU」產品。又依第3.1條約定「(a)被授權方隨即向AST支付一次性、不可退還之○○○○(OOOOOOOOO○○)的授權費,以及(b)被授權方將按OOO○○○○○OOOO支付給AST作為授權金
  。」、第3.4條約定「根據第3.1節支付的授權金不包括購買塗層原料的費用,該費用將另外由AST與被授權方根據本契約第8.1至8.10節和本契約附表1訂定。」、第10.7條約定「
  在本契約期滿或終止後,所有授予的授權和權利,包括專利和專有資訊和商標下的權利,應立即終止,除非AST(即上訴人)係根據協議第10.3條而終止,在此情形下,為使被授權方能夠銷售塗層授權產品之庫存,這些授權和權利仍繼續存在。」、第6.2條約定「在本協議期滿或更早終止後的九十(90)天內,本協議的任何一方應將另一方的所有保密資訊予以返還(包括但不限於文檔、樣本、數據、圖說、公式、規格、技術手冊、樣品等,或應由人員以書面形式向另一方確認已銷毀包含揭露之保密資訊在內之所有記錄。」(中譯文見原審卷二第321至341頁)。又第6.2條所稱「保密資訊
  」依第1.4條約定係包含「專有資訊」,及依第1.11條約定可知「專有資訊」指上訴人擁有未發布的書面研究、資訊、市場和商業資訊、未申請專利的發明、專有技術、營業秘密
  、製造資訊、配方和技術數據等,而為生產塗層和塗層授權產品所必需。
 ⒊準此,上訴人交付之系爭塗層溶液既為生產塗層授權產品之必要原料,且係使用上訴人專有資訊開發所得,其成分為上訴人之營業秘密即為系爭協議約定應予保密之專有資訊(參前揭㈠所述),依系爭協議第10.7條(本件非依第10.3條終止協議,故無本條但書例外規定之適用)及第6.2條約定,於授權期滿後除非有第10.7條但書規定之事由(即上訴人如係根據第10.3條而終止,在此情形下,為使被上訴人能夠銷售塗層授權產品之庫存,這些授權和權利仍繼續存在),被上訴人即無權繼續使用系爭塗層溶液用以製造和銷售塗層授權產品,並應返還上訴人或銷毀保密資訊即包括上訴人已購入而未使用完畢之系爭塗層溶液。然被上訴人仍繼續使用於系爭塗層授權產品,顯然違反兩造所訂系爭協議約定,侵害本應歸屬於上訴人之權益,被上訴人因此享有免向上訴人依第3.1(b)條支付授權金之利益,顯不具有取得該利益之正當性而欠缺法律上原因,致上訴人未能取得授權金而受有損害
  ,對於上訴人即構成不當得利。
 ⒋被上訴人雖辯稱系爭協議屆期後,上訴人依第10.7條約定所終止權利僅限於「專有資訊」等無體財產權,並不包括終止使用或處分系爭塗層溶液之有體財產權,且兩造就系爭塗層溶液之供應部分僅為買賣關係,被上訴人取得系爭塗層溶液所有權後,自有處分、收益及使用之權利云云。然而,「專有資訊」依系爭協議第1.11條係包含生產塗層授權產品所必要之營業秘密、配方等,並非僅限於無體財產權,當可包含具有營業秘密性質之系爭塗層溶液等有體物。又系爭協議性質上為被上訴人取得上訴人授予製造及銷售塗層授權產品之授權契約,雖被上訴人仍需向上訴人另外支付購買塗層原料的費用(參系爭協議第3.4條約定),然其購買後是否有權使用於生產銷售系爭塗層產品仍應受系爭協議之限制,並非被上訴人得自行決定,換言之,被上訴人簽訂系爭協議之目的既係為能獲得上訴人授權使用系爭塗層溶液以生產系爭塗層授權產品,倘雙方已無授權關係存在,被上訴人自無權再使用系爭塗層溶液生產系爭塗層授權產品,此參系爭協議到期之後,被上訴人曾兩次要求上訴人繼續交貨系爭塗層溶液(見105年7月6日、8月23日被上訴人寄予上訴人之電子郵件,原審卷一第109、110頁),上訴人仍不提供即明。因此兩造並非僅成立單純之買賣關係,是依系爭協議第10.7條約定系爭塗層溶液僅能在授權期限內使用,於授權期滿後即不得再使用並負有返還或銷毀之義務,故被上訴人之抗辯並不可採。
 ⒌被上訴人另辯稱上訴人於系爭協議即將屆滿時才表示調高授權金至OOO○○,違反民法第148條第1項規定,並使被上訴人來不及變更許可證遭主管機關裁罰,且應類推適用系爭協議第10.3條約定,使被上訴人於到期後仍能繼續使用系爭塗層溶液生產銷售塗層產品等等。然查:
  ⑴按民法第148條第1項所稱權利之行使,不得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規定,係在限制權利人行使權利,專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若當事人行使權利,雖足使他人喪失利益,非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即不受該條規定之限制。本件上訴人是否繼續授權予被上訴人使用其開發之系爭塗層溶液於生產銷售塗層產品,上訴人本有決定之權利,依105年7月6日、8月23日被上訴人寄予上訴人之電子郵件內容(原審卷一第109、110頁),可知兩造係因對於授權權利金之數額無法達成共識,致未能延續系爭協議之授權契約
   ,則上訴人縱未與被上訴人續約,致被上訴人無法繼續生產銷售系爭塗層授權產品而喪失利益,顯與以損害他人權利為主要目的不同,並無違反民法第148條第1項之規定。
  ⑵又所謂類推適用,係就法律未規定之事項,比附援引與其性質相類似事項之規定,加以適用,為基於平等原則及社會通念以填補法律漏洞的方法。得否類推適用,應先探求法律規定之規範目的,再判斷得否基於「同一法律理由」
   ,依平等原則將該法律規定,類推及於該未經法律規範之事項(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548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依前揭第㈣、⒊點所述,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期限屆滿前之105年5月1日向上訴人購買最後一批系爭塗層溶液
   ,於系爭協議同年6月30日屆滿後已無權利繼續使用於系爭塗層產品,本應受系爭協議第6.2條約定予以返還或銷毀之限制,此為系爭協議所明訂,並無契約未規定或有契約漏洞之情形,即無得主張類推適用之餘地;況依系爭協議第10.3條所訂,被上訴人得於終止協議後一年內仍保有繼續銷售其系爭塗層產品庫存之授權,係以上訴人有提前終止授權契約之行為或被宣告破產之特殊情事為前提,本件乃兩造所訂系爭協議之授權期滿終止,上訴人並無前揭特殊情事,亦無相類於被宣告破產等無能力履約之事項,尚難基於同一法律基礎,依平等原則予以類推適用而逕認被上訴人得類推適用第10.3條之規定,於到期後仍可繼續使用系爭塗層溶液於生產銷售產品,故被上訴人之抗辯尚屬無據,並非可採。
(五)上訴人得依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其所受利益:
 ⒈按不當得利制度不在於填補損害,而係返還其依權益歸屬內容不應取得之利益,故依不當得利法則請求返還之範圍,應以受領人所受之利益為度,非以請求人所受損害若干為準(
  最高法院61年台上字第1695號前判例參照)。依前所述,系爭協議既僅授權被上訴人得於協議期間使用系爭塗層溶液製造銷售系爭塗層授權產品,則被上訴人於協議終止後繼續使用系爭塗層溶液製造銷售,致上訴人受有未能取得該部分授權金之損害,被上訴人同樣受有免支付授權金之利益,此部分利益應歸屬於上訴人所有。
 ⒉依本院108年度民秘聲字第42號秘保令裁定中被上訴人所提出編號3「TPU導管銷售紀錄」、編號8「TPU導管生產紀錄」
  、編號9.1「AST披膜液領用記錄」等資料勾稽結果,可知被上訴人105年每月出貨批號「OOOOOO」中第3位數代表出貨月份,而被上訴人最後一次自倉庫領用系爭塗層溶液並用以生產系爭塗層授權產品批號為「OOOOOOO」、使用製造日期為
  OOO○O○OO○(見前開秘保令編號9.1「AST披膜液領用記錄
  」第1、25頁及編號8「TPU導管生產紀錄」第2962頁)、出貨日期為同年月30日(見編號3之「TPU導管銷售紀錄」第66頁),足見被上訴人使用系爭塗層溶液製造銷售系爭塗層授權產品迄105年9月底為止,並非上訴人所主張至107年5月31日為止。
 ⒊復經比對編號8「TPU導管生產紀錄」中105年7至9月生產紀錄表,由原證16之工作指導書可知若使用系爭塗層溶液生產製造TPU管,○○○○○○「○○○○○OO○○○○○OOO○○」,以此條件檢視生產紀錄結果,計算出被上訴人於105年7月之TPU導管生產總數為OOOOOO個、採用系爭塗層溶液(
  即AST披膜液)生產數為OOOOOO個,佔7月份生產比例為OO%(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下同);105年8月之TPU導管生產總數為OOOOOO個、採用系爭塗層溶液生產數(含記載空白數量
  )為OOOOOO個,佔8月份生產比例為OO%;105年9月之TPU導管生產總數為OOOOOO個、採用系爭塗層溶液生產數(含記載空白數量)為OOOOOO個,佔9月份生產比例為OO%(詳如附表所示)。
 ⒋再參照上訴人所提被上訴人105年7至9月於公開資訊觀測站每月營收資料,其中(3)體內導管(TPU類)銷售金額分別為OOOOOO(仟元)、OOOOOO(仟元)、OOOOOO(仟元)等資料(原審卷五第5頁)計算,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屆滿後,105年7、8
  、9月間使用系爭塗層溶液製造銷售系爭塗層授權產品,受有免付授權金之利益共計1,010,611元【計算式: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此應歸屬於上訴人所有之利益,則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返還在1,010,611元範圍內,即為有據。
 ⒌上訴人就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終止後繼續使用系爭塗層溶液之期間,雖主張應優先依被上訴人醫療器材許可證變更登記日期(即108年10月1日,原證36)及仿單資料,認定係自105年7月1日起迄107年5月31日止云云。惟查:
  ⑴原證36之仿單對應於被證32(108年3月22日)醫療器材變更登記申請書(案號:1086009036),其○○○○○○○○○○「○○○○○○○○○」,說明理由欄記載「○○○○○○○○○○○○○○○○○○OOO○○○○○○○○○OOOOOOOO○○○○○○○○○○○○」(原審秘保資料卷二第489頁),另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08年10月1日衛授食字第1086009036號函(被證6)指出申請變更項目(案號:1086009036)已於108年10月1日准予變更,由被證32及被證6、原證36相互勾稽,雖可證明被上訴人遲至108年10月1日始完成衛署醫器製字第003266號許可證產品之OOOOOOOO○○○○○○之變更登記。惟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06年2月18日衛授食字第1056068571號函(原證32),指出被上訴人曾於105年11月22日申請衛署醫器製字第000941號許可證之規格變更,其變更事項為新增披膜液配方(○○○○OOOOOOOOOOOO),說明理由:○○○○○○○○○○○○○○○OOO○○○○○○○○○○○
   OOOOOOOO○○○○○○○○○○○○○○○○OOO○O○OO○○○○○○○(同上卷第527至529頁),可見被上訴人早於105年11月22日即提出新增披膜液配方供應商之申請
   ,並非遲至於108年10月1日始為規格變更申請。
  ⑵經上訴人向衛福部食藥署檢舉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終止後已不得使用系爭塗層溶液,卻未見其辦理許可證變更事項登記,故食藥署經協請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及宜蘭縣政府衛生局查處,宜蘭縣政府衛生局於106年8月28日派員至被上訴人公司宜蘭二廠(宜蘭縣蘇澳鎮自強路5號)稽查邦特豬尾巴引流導管(直接穿刺型,衛署醫器製字第000941號許可證)之產品製程,依工作稽查紀錄表顯示,該廠已於OOO○O○O○○○○○○○OOOOOOOO○○○○○○○○○○(OOOO OO OO OOOOOOOO),此有106年8月28日宜蘭縣政府衛生局工作稽查紀錄表(原審秘保資料卷二第217頁
   )、工程通知單(同上卷第219頁)可憑。復參酌上開工程通知單記載「○○○○○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 OOOO○○○○○○○○○○
   」,且有「OOOOOOOO OOOO OOOO○○○○○○○○○○○○(OOOOO)」(同前卷第221頁),足認被上訴人自105年6月30日系爭協議終止後確有使用非屬上訴人所有之「
   OOOOOOOO○○○」。
  ⑶再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記錄表記載調查內容:「○○○○○○○○○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 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原審秘保資料卷一第139至141頁)。○○○○○○○OOO○O○O○○○○○○○○○OOOOOOOO○○○○○○○○○○○○○○○○○○○○○○○○○○○○○○○○○○○○○○○○○○○○○OOO○O○O○○○○○○○○,故上訴人主張以被上訴人醫療器材許可證變更登記資料核准日作為被上訴人使用系爭塗層溶液之期間(105年7月1日起迄107年5月31日止),顯不可採。
 ⒍上訴人退而主張就被上訴人於協議終止後繼續使用系爭塗層溶液期間,依「TPU導管生產紀錄」至少至OOO○OO○OO○止
  ,應往後估算1.5個月認列營收計算,即應以被上訴人105年7月至12月營收金額作為認定賠償之期間,且有關生產記錄表中手動塗改之部分均應認係使用系爭塗層溶液等等。惟查
  :
  ⑴依被上訴人向上訴人採購AST披膜液進料明細表(原審秘保資料卷二第239頁)之進貨數量、日期估算,○○○○○OOO○○○○○○○○○○○○O○O○○○○○○○○○○○○○○○○○○○○○○○○○○○○○○○○O○○○○○○○○OOO○O○O○○○○○○○○○OOO○O○OO○,亦有被上訴人所提進口報單(二審限閱卷一第497頁)可稽。而依被上證12(同上卷第421頁)可知,系爭塗層溶液之效期約○○,是被上訴人購入最後一批之製造日期如以105年4月15日計,則有效期限最晚到105年10月中旬為止,被上訴人自不可能放置到逾越效期後才使用,參以如附表所示10月TPU導管生產紀錄中,均已無採用系爭塗層溶液生產之紀錄,堪認被上訴人所稱其使用系爭塗層溶液製造銷售塗層授權產品僅迄105年9月底為止,之後自105年10月起即未採用,應屬可採。至上訴人雖主張應遞延往後1.5個月估算認列營收金額,然就此無提出相關證據以供本院審酌,難認屬實,是其主張並不足採。
  ⑵觀諸被上訴人所提編號8「TPU導管生產紀錄」,其中105年9、10月份生產記錄表中,就披膜之生產條件(烘箱溫度及時間)雖部分有手動塗改記錄,惟上開生產紀錄表内容包括各產品批號、生產數量及各工段之工作項目,均係透過人工勾選或填寫數字方式記載生產當時各工作項目之結果及生產條件,其上之修改或直接劃掉再註記經修改後之正確資訊,均有各工段之作業員、品保及生產課長簽字或蓋章確認,應符合被上訴人制訂之文件與資料管制程序規定「表單之紀錄,若有錯誤須修改之處,劃掉但必須呈現原始紀錄,修正人必須簽名或蓋章以示負責」(二審限閱卷一第531頁),尚難以此認為經修改後之生產紀錄內容均為事後變造而有不可信之情形。
  ⑶上訴人雖以被上訴人105年9、10月份之生產紀錄披膜處有諸多塗改,卻未直接在披膜液塗改修正之處簽名或用印,不符合被上訴人制訂之文件與資料管制程序規定,質疑被上訴人生產紀錄表中塗改之真實性(二審限閱卷二第93至101頁)。然查,依證人黃慧娟於本院證述:伊當時為生產紀錄表產線的班長,當時公司應該是沒有規定必須於劃掉處簽名,依伊的作法,伊會在作業確認欄上做確認蓋章,在伊確認完之後,最後由品保確認稽核,因當時披膜液還在轉換期,所以操作員會把它改成當時使用的溫度與時間
   ,這個溫度與時間,烘箱上面都會有,可以做確認後由班長蓋章。一個批號一張製程表,每個工段都會做確認。就披膜而言,我們會就披膜當初設定的溫度與時間做確認,當時在現場我們會看品質以及與烘箱的設定是否相符,看的人一定會就當下的參數做確認再蓋章「作業者首件確認
   」欄位,首件就是確認完後,確定後才可以作業、開始生産,OOO○○○○○○○○○○○○○○OOOOOOOO○○○○○○○○○○○○○○○○○○○○等語(二審限閱卷二第8、9、16頁)等語。由此可知在披膜液工段中,各機台並無混用不同披膜液之情形,且機台上均有各別顯示指定使用披膜液所對應之操作溫度與時間,班長乃依據實際披膜液及機台設定進行確認,並於作業者首件確認欄位上蓋章或簽名以示負責,最後經品保稽核;再佐以被上訴人所提生產紀錄表上之字跡顏色或深淺不同(同上卷第43至57頁),且上訴人於系爭協議屆滿前,仍有意與上訴人續約以期能繼續使用系爭塗層溶液之準備(參原證3),因此在新舊表單過渡期間,現場工作人員以庫存舊表單紀錄後再採用劃掉註記正確資訊之方式,亦與一般常情相符,足認被上訴人所提前揭生產紀錄表中所載披膜液塗改修正之處,並非刻意為不實修正或臨訟製作,故上訴人主張手動塗改之部分均係使用系爭塗層溶液,並應以被上訴人105年7至12月營收金額作為認定賠償之期間,而得請求2,990,064元及其三倍賠償,屬無據。
六、綜上所述,本件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侵害其營業秘密、系爭美國專利等權利或利益,而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後段、第2項、營業秘密法第10條第1項第4款、第12條第1項、第13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損害賠償,洵屬無據。然被上訴人於系爭協議終止後繼續使用系爭塗層溶液生產銷售系爭塗層授權產品,對於上訴人構成不當得利,則上訴人依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其所受利益即1,010,611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07年7月11日(見原審卷一第187頁之送達證書)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即為有據,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即不應准許。從而,原審就上開應予准許部分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而駁回其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尚有未洽上訴意旨指摘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爰就此部分廢棄改判如主文第二項所示,並依兩造聲請為准許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之宣告。至上開不應准許部分,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並無違誤,上訴人仍執陳詞,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上訴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明確,兩造其餘主張或攻擊防禦方法,經本院 斟酌後,認均不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再一一論述。
八、結論:本件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110年12月8日修正公布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450條、第79條、第463條、第390條第2項、第392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26  日
                          智慧財產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惠如
                                 法  官 陳端宜
                                  法  官 吳俊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應另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詳附註) 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蔣淑君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第2項)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附件圖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