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10 年度審原附民字第 12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1 年 05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0年度審原附民字第12號
原      告  王志超

被      告  陳冠杰


            楊裕誠

            卓家偉
上列被告因110年度審原金訴字第8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及陳述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所載
二、被告均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除別有規定外,確定之終局判決就經裁判之訴訟標的,有既判力;原告之訴,其訴訟標的為確定判決之效力所及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00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第7款所明定。上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雖未經明文準用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然其所揭示之「一事不再理」為訴訟法之基本原則,故就確定終局判決中已經裁判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其當事人兩造如係既判力所及之人,法院自應以其訴為不合法而判決駁回之。又民事訴訟法關於和解之規定,於附帶民事訴訟準用之,刑事訴訟法第491條第7款定有明文。再調解經當事人合意而成立;調解成立者,與訴訟上和解有同一之效力;和解成立者,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復為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第380條第1項所分別明定。另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若刑事訴訟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對於應負賠償責任之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末按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原告雖就本院110年度審原金訴字第8號案件,以被害人身分對被告陳冠杰提起損害賠償附帶民事訴訟,惟其等就本案之同一原因事實,前經本院移付調解,已於民國110年11月3日調解成立,有本院調解筆錄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187至188頁);揆諸上開說明,該調解與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原告本件對被告陳冠杰起訴部分,就同一事件、相同當事人間已為確定終局判決效力所及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所為,有違前述一事不再理之原則,顯非法。
 ㈡次查,原告另同時對被告楊裕誠、卓家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惟觀諸本案起訴書犯罪事實之記載,關於起訴書附表二編號1即本件原告受騙部分,檢察官僅就被告陳冠杰提起公訴,而未就被告楊裕誠、卓家偉提起公訴(其二人經提起公訴者為起訴書附表四所示其他被害人受騙部分),是原告據以請求被告楊裕誠、卓家偉損害賠償之犯罪事實既未經起訴,當無刑事訴訟之繫屬可言,依上開說明,故原告對被告楊裕誠、卓家偉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亦非合法。
 ㈢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之訴不合法,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失所附麗,爰併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 條第1 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5   月  30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蕙芳
                                      法  官  黃政忠
                                      法  官  林明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本判決非對於刑事訴訟之判決有上訴時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5   月  30  日
                                      書記官  鄭永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