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九十三年度訴字第一О七八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丁○○
指定辯護人 本院
公設辯護人乙○○
右列被告因
殺人未遂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九十二年度偵字第一九四三七號),
本院判決如左:
主 文
丁○○殺人未遂,
累犯,處
有期徒刑陸年。
扣案之鐮刀壹支,
沒收。
事 實
一、丁○○前因
重傷害及
公共危險案件,分別經本院以民國八十八年度訴字第二三一
一號、八十九年度訴字第五七二號判決有期徒刑一年、二年六月確定,經合併定
執行刑有期徒刑三年四月,於九十一年一月二十五日縮短刑期
假釋出監,並於九
十二年五月十六日
假釋期滿執行完畢。
詎丁○○仍不知悔改,於九十二年九月二
十七日十九時許,與戊○○、甲○○、丙○○四人,在戊○○位於高雄縣○○鎮
○○路○○○巷○號住處騎樓下(下稱第一現場)喝酒聊天,席間,丁○○與戊
○○因細故發生口角,進而發生肢體衝突,雙方在拉扯推擠中,戊○○先將丁○
○推倒在地,丁○○倒地後,
適見其所有工作用之工具箱放置在一旁,
乃基於殺
人之犯意,將置於工具箱內供割椰子用之鐮刀一支抽出,朝戊○○身體恣意揮舞
,做勢欲砍殺戊○○,甲○○、丙○○見狀,即趨前攔阻並勸架,戊○○擔心波
及甲○○,乃將甲○○推開。詎丁○○竟高舉該把鐮刀,猛朝戊○○之左頸部由
上往下奮力砍殺一刀,致戊○○受有左頸切割傷併左鎖骨下動脈、靜脈、頭臂靜
脈及臂神經叢受損等傷害,戊○○立即反擊而將丁○○壓倒在地,丁○○明知戊
○○已遭其持刀砍斷頸部而受傷,
猶未罷手停歇,仍接續揮刀砍擊戊○○,且以
台語揚言:「讓你死」等語,幸因戊○○仰身倒地閃躲而未能再砍中,戊○○因
感遭砍傷之左頸大量噴濺出血,乃以手護著頸部逃離現場,惟丁○○復起身持鐮
刀追殺戊○○約一百公尺遠,因戊○○逃至劉富彰位於高雄縣○○鎮○○路○○
○號住處(下稱第二現場),躲進該戶之廣善堂內,且高聲呼喊求救,丁○○瞥
見廣善堂內有人,乃自行離去,重回第一現場,在屋簷下水龍頭處磨刀,並對關
懷鬥毆情況之甲○○回稱︰「他﹙指戊○○﹚以為他的脾氣很不好」等語,甲○
○聞言心知不妙,立刻趕往第二現場騎樓下,果見戊○○血流滿身而倒臥在地,
旋與劉富彰家人,合力將戊○○送醫救護,始倖免於死。
嗣經警循線於同月二十
八日九時三十分許,在第一現場洗衣處之排水管內,扣得丁○○行兇用之鐮刀一
支,復依戊○○、甲○○、丙○○等人供述,而查獲上情。
二、案經戊○○訴由高雄縣政府警察局旗山分局報請台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偵查起訴。
理 由
一、
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
法律有規定者外,不得作為
證據
;被告以外之人於偵查中向檢察官所為之陳述,除
顯有不可信之情況者外,得為
證據;又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中,有死亡、身心障礙致記憶喪失或無法陳述者、
滯留國外或所在不明而無法
傳喚或傳喚不到、到庭後無正當理由拒絕陳述之情形
者,其於
檢察事務官、
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調查中所為之陳述,經證明具有可
信之特別情況,且為證明犯罪事實之存否所必要者,得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一
百五十九條第一項、第一百五十九條之一第二項、第一百五十九條之三分別定有
明文。查本件被害人戊○○、
證人丙○○、甲○○均曾於偵查中向檢察官陳述,
且其等之陳述,並無何顯不可信之情況,
揆諸前開規定,其等於偵查中之陳述,
應具有
證據能力。又被害人、證人丙○○、甲○○均曾於高雄縣政府警察局旗山
分局美濃分駐所(下稱美濃分駐所)中為陳述,且被害人及證人甲○○均經本院
合法傳喚而未到庭,另證人丙○○因所在不明而無法傳喚,有
送達證書三份、本
院郵務送達公文封一紙及報到單一紙附卷
可考(見本院卷第一一四頁至第一一五
頁、第一一八頁至第一一九頁、本院卷第一二0頁),查其等於警詢就本案供述
之情節,互核一致,且因警詢距案發時間較近,記憶較為清晰,被害人及證人等
較能清楚描述本件案發過程之細節,是其等警詢之供述應有可信之特別情況,且
為證明犯罪事實所必要,依
首揭規定,亦具有證據能力,合先敘明。
二、
訊據被告丁○○對右揭
犯行坦承不諱,核與被害人於警詢及檢察官偵訊時指述:
九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伊與甲○○、丙○○、被告等四人在家中騎樓屋簷下喝酒
,伊與被
告發生言語上口角,進而發生打架,兩人扭打時,被告摔倒在地上,被
告隨即在地上拿起割椰子工具箱內之椰子刀反撲砍向伊,而在現場之甲○○為了
要防止被告揮刀而阻擋,伊深怕被告會殺到甲○○,乃向前推開甲○○,伊疏於
防備時,遭被告手持椰子刀劈傷頸部,伊乃將被告壓在地上,被告一直揮刀,還
一直喊說要讓伊死,嗣伊用手護著頸部離開,逃到約一百公尺遠之第二現場求救
,而被告在後面追殺伊,因被告發現有人才歇手離開等語(見偵卷第十二頁至第
十三頁、第十七頁至第十八頁);證人丙○○於警詢及檢察官偵訊時證述:九十
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伊與被告、被害人、甲○○等四人,在被害人家車庫一起喝酒
,被害人與被告因故發生爭吵,進而發生口角、打架,案發當時伊在現場急於幫
忙勸架,被告從旁邊放割椰子的工具箱內隨手拿起割椰子刀殺被害人頸部,被害
人當場流血及沿途逃跑,被告持刀追殺被害人,伊乃跟隨上去,看到被害人倒在
第二現場騎樓下血流滿地等語(見警一卷第六頁至第八頁、偵卷第十九頁至第二
十頁);證人甲○○於警詢及檢察官偵訊時證述:伊等於案發當日十七時許開始
烤肉喝酒,嗣同日十九時許,伊剛好從廚房拿鹽蛤出來配酒,看到被害人與被告
發生糾紛在拉扯,旋被告就從身旁工具箱內拿起刀子,往被害人身上猛砍,伊與
丙○○勸架拉開被告,要被害人快跑,但因被告力氣太大,伊與丙○○拉不動,
被告即拿著椰子刀追被害人,伊因急著上廁所沒有跟隨出去,後來看到被告從外
面進來,在屋簷水龍頭下磨刀子等語(見警一卷第九頁至第十二頁、偵卷第十二
頁至第十三頁),相互符合;而被害人受有左頸切割傷併左鎖骨下動脈、靜脈、
頭臂靜脈及臂神經叢受損等傷害,有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高雄榮民
總醫院(下稱高雄榮民總醫院)診斷證明書,及該院九十三年六月七日高總管字
第0九三000六四九二號函
暨所附之病歷資料查詢函覆表、診斷單等病歷資料
附卷
可稽(見本院卷第四一頁至第四八頁、警一卷第十二頁),此與被害人指述
被告持椰子刀一把,砍向其頸部
等情,互核其攻擊部位、方式與所受傷勢均屬相
符,是被害人係因被告之攻擊行為,而受有前揭傷害,應
堪認定。顯見被告之前
開
自白核與事實相符,自得採為論罪
科刑之依據。
三、按刑法
殺人罪與傷害罪區別,本視加害人有無殺意為斷,被害人所受之傷害程度
,固不能據為認定有無殺意之唯一標準,但加害人之下手情形如何,於審究犯意
方面,仍不失為重要參考資料;殺人未遂罪之成立,以有戕害他人生命之
故意,
著手於刺殺之實行而未發生死亡之結果為要件,最高法院二十年非字第一0四號
、四十七年台上字第一三六四號分別著有
判例可資參照。查本件被告所使用之
兇
器,乃木柄之割椰子用鐮刀,有照片二張
在卷可稽(見警一卷第二五頁至第二六
頁),其刀鋒銳利,而人體之頸部係屬脆弱之要害,以刀械刺入其內,足以令人
失死過多死亡,亦為一般人所共知,本件被告朝被害人左頸部由上往下奮力砍殺
一刀後,猶未罷手停歇,仍接續揮刀砍擊被害人,且以台語揚言:「讓你死」等
語,幸因被害人仰身倒地閃躲而未能再砍中,被害人伺機逃離現場後,被告復持
扣案之鐮刀追殺被害人,嗣被害人逃至第二現場,躲進該處之廣善堂內,且高聲
呼喊求救,被告因見廣善堂內有人,始罷手離去等情,已如前述,由被告先直刺
被害人人身要害後,再繼續揮刀砍擊被害人,且持鐮刀追殺被害人以觀,其取人
性命之殺意甚為堅定;再就被害人所受之傷勢,依卷附高雄榮民總醫院九十三年
六月七日高總管字第0九三000六四九二號函附之病歷資料查詢函覆表
所載:
「病患於九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二十時八分抵急診,因左頸深部刀傷合併大出血
由外院轉來,因傷及大血管及神經,故由心臟血管外科先行止血及修補左鎖骨下
動脈及靜脈,接著由重建整型外科接手繼續縫合斷裂之神經及肌肉,手術共歷時
八小時完成」等語,顯見被害人之傷勢甚為嚴重,確有導至死亡之危險,足見被
告當時用力之猛、手段之殘,被告有剝奪被害人之生命決意,甚為明顯。此外,
復有扣案之鐮刀一支及現場照片八張附卷
可佐(見警一卷第二三頁至第二六頁)
。是以,本件被告犯罪事證明確,其涉犯殺人
未遂犯行,
堪以認定,應
依法論科
。
四、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二項、第一項之殺人未遂罪。被告雖著
手殺人行為之實施,惟未生致人死亡之結果,犯罪尚屬未遂,爰依同法第二十六
條前段規定,按
既遂犯之刑減輕之。被告前因
重傷害及公共危險案件,分別經本
院以八十八年度訴字第二三一一號、八十九年度訴字第五七二號判決有期徒刑一
年、二年六月確定,合併定執行刑有期徒刑三年四月,於九十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縮短刑期假釋出監,並於九十二年五月十六日
縮刑期滿執行完畢(被告雖於假釋
期內之九十二年五月十一日再犯刑法第一百八十條之三之罪,經台灣高雄地方法
院檢察署檢察官於同年六月九日
聲請簡易判決處刑,並經本院於同年七月二十一
日以九十二年度交簡字第一四六四號判決有期徒刑二月,並於九十二年十一月十
一日確定,惟被告前開假釋並未經撤銷,有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台灣高等法院
被告全國
前案紀錄表及本院刑案電話查詢登記表
可參,且現已罹刑法第七十八條
第二項判決確定後六個月之撤銷
假釋期間,依刑法第七十九條第一項規定,被告
未執行之刑,以已執行論),有台灣高等法院被告全國前案紀錄表在卷
可憑,其
於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五年內再犯本件
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以上之罪,係屬累
犯,除最重
法定刑為死刑、
無期徒刑部分不得加重外,應依刑法第四十七條之規
定
加重其刑,並依法先加後減。爰
審酌被告有傷害、公共危險等前科,有台灣高
等法院全國前案紀錄表可考,素行不佳,猶不知警惕,竟因與被害人發生口角後
,即持利刃砍殺被害人,嚴重影響人身安全及破壞社會秩序,所生危害匪淺,且
於事後未與被害人達成
和解,賠償被害人之損害,並考量被告於犯罪後坦承犯行
,尚有悔意,及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又扣案行兇所用之鐮刀一支,為被告所有
供犯罪所用之物,
業據被告
自承在卷,
併依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之規定,
宣告沒收之。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第二百九十九條第一項前段、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二
項、第一項、第二十六條前段、第四十七條、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判決如主文
。
本案經檢察官鄧定強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九十三 年 九 月 十四 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吳 永 宋
法 官 林 勇 如
法 官 洪 能 超
右
正本證明與
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書狀,其未敍述
上訴理由者,
並得於提起上訴後十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
繕本)「
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吳 金 霞
中 華 民 國 九十三 年 九 月 十四 日
附錄本判決
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
殺人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預備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