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13 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 128 號民事裁定
裁判日期:
民國 114 年 01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聲請免責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128號
聲  請  人
債務 人  羅陳龍  
相  對  人
債權 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為花旗
           (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由星展(台灣)商
            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承受債權】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訴訟代理人  陳正欽  
相  對  人
債權 人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禤惠儀  


相  對  人
即 債權 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相  對  人
即 債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楊佩綺  

上列債務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免責,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羅陳龍不免責。
  理 由
一、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又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而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㈠於7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受免責;㈡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利於債權人之處分;㈢捏造債務或承認不真實之債務;㈣聲請清算前2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所支出之總額逾該期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半數,或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時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㈤於清算聲請前1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使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損害;㈥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基於本人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或數人為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債務;㈦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帳簿或其他會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㈧故意於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其他故意違反本條例所定義務之行為,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32條、第133條及第134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債務人前因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經本院以111年度消債更字第153號裁定自民國111年8月24日上午10時起開始更生程序,並經本院司法事務官以111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279號進行更生程序。因更生方案未獲債權人會議之可決,經本院以112年度消債清字第76號裁定自112年10月12日上午10時開始清算程序,經本院司法事務官以112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133號進行清算程序,並經司法事務官於113年7月2日裁定終結清算程序並確定在案等情業據本院調取上開債務清理事件相關卷宗核閱屬實。本院所為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既已確定,依首揭消債條例規定,法院應審酌債務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所定應為不免責裁定之情形。  
三、本院於113年10月4日以新北院楓民季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128號函知全體債權人就本院應否裁定債務人免責陳述意見,並定113年11月12日為訊問期日使債務人、債權人到庭陳述意見,訊問期日債權人僅有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到庭,且均以書狀表示不同意債務人免責等語(見本院卷第29、91、119、123至127、135至141頁),合先敘明
四、本院認定如下:
 ㈠本件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不予免責之事由:
 ⒈按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後,債務人免責前,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其已進行之更生程序,於清算程序者,作為清算程序之一部;其更生聲請視為清算聲請。消債條例第78條第1項定有明文。由其文義可知,在適於清算程序之情形下,清算程序之始點,得提前至裁定開始更生時。更生程序係重建型債務清理程序,為保障普通債權人於更生程序之受償額,依消債條例第64條第2項第3款規定,若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受償總額,顯低於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依清算程序所得受償之總額,法院不得認可更生方案。此即清算價值保障原則,保障債權人不至受比依清算程序受償更不利之地位。基此,債務人於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係有薪資固定收入,若債務人係聲請清算而開始清算程序,依消債條例第133條規定可能受不免責之裁定,需繼續清償債務達消債條例第141條規定數額後,始得再聲請裁定免責。於更生轉換清算程序之情形,若認定債務人有無薪資等固定收入之時點,不得提前至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債務人因此而受免責裁定,債權人將遭受較債務人依清算程序受償更不利之結果,有違清算價值保障原則(臺灣高等法院所屬法院98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40號研討結果)。準此,為貫徹消債條例第133條避免債務人濫用清算程序以獲免責,並敦促有清償能力者,利用薪資等固定收入清償債務而受免責,以保障債權人可受最低清償之立法目的,債務人於更生轉清算程序之情形,認定有無薪資等固定收入之時點應提前至裁定開始更生程序之時。
 ⒉揆諸前揭說明,本件自應以本院裁定債務人開始更生時(即111年8月24日)起至裁定免責前之期間,綜合考量認定債務人是否有「於清算程序開始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及「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此二要件,以判斷其有無消債條例第133條之適用。
 ⒊依債務人所提出之薪資明細所載,其自111年8月24日開始更生程序至113年8月聲請免責止(共24個月),收入總額為新臺幣(下同)1,658,000元(計算式:67,000元×7月+69,500元×12月+71,000元×5月=1,658,000元)。又債務人主張自開始清算程序至113年8月止,每月必要支出為60,080元(計算式:飲食費6,000元+交通費2,500元+手機通話費500元+雜項生活支出費用1,000元+勞健保費1,500元+水電費1,500元+租屋費用6,000元+配偶扶養費18,960元+未成年子女扶養費18,960元+母親扶養費3,160元=60,080元),衡以債務人家庭狀況、現今經濟社會消費常情,債務人上開所列項目及支出金額尚無不合理之處,就其上開項目主張之支出金額,尚憑採。是本件聲請人自本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有收入,並扣除其每月必要生活費用後仍有餘額216,080元(計算式:1,658,000元-(60,080元×24月)=216,080元),符合消債條例第133條前段「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規定。
 ⒋而聲請人聲請清算前二年(即109年1月20日起至111年1月19日)收入總額為1,505,700元(計算式:60,500元×3月+62,200元×11月+64,000元×10月=1,505,700元),而聲請清算前二年必要生活支出總額為1,429,920元(計算式:59,580元×24月=1,429,920元),是聲請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尚有餘額75,780元(計算式:可處分所得1,505,700元-必要生活支出1,429,920元=75,780元),而本件債權人於清算執行程序並未受償,此有本院113年7月2日112年司執消債清第133號裁定為憑,是債務人前開餘額顯已高於全體債權人於本件清算程序中受分配總額,且債務人未證明有經全體普通債權人同意免責之情形,揆諸前揭規定,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之不免責事由。
 ㈡債務人無消債條例第134條不免責之事由:
 ⒈消費者依清算程序清理債務,於程序終止或終結後,為使其在經濟上得以復甦,以保障其生存權,除本條例另有不予免責之規定外,例如:第134條、第135條等,就債務人未清償之債務採免責主義,消債條例第132條立法理由參照。是消債條例係以免責主義為原則,不免責為例外,倘債權人主張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不免責之情事,即應由債權人就債務人有合於上開各款要件之事實,提出相當之事證證明之。然本院依職權請債權人表示意見,全部債權人均具狀稱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3條或第134條不免責之事由,但未具體說明或提出相當事證證明,此有本院113年10月4日函、送達證書、民事陳報狀、民事陳述意見狀、函、民事聲請狀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9至30、119、123至127頁)。
 ⒉消債條例第134條第2款、第4款、第8款部分:
 ⑴參消債條例第134條修正理由,第2款所定不免責事由,須以債務人故意為該款所列行為,侵害債權人之權益為要件,修正該款,增列債權人受有損害,為該款不予免責之客觀要件。又為求明確,明定債務人主觀上須故意為之,法院始應為不免責之裁定。同條第4款所定不免責事由在避免債務人於其經濟狀況不佳之情形下,恣意揮霍、投機,並隨即聲請清算,使債權人無端受害。而為免過苛,法院依本款為不免責裁定,應以債務人於聲請清算前2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之總額,是否已逾聲請清算時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之半數為判斷,即為已足。又債務人違反同條第8款所列法定真實陳述、提出、答覆、說明、移交、生活儉樸、住居限制及協力調查等義務,必須造成債權人受有損害,或對於程序順利進行發生重大影響,法院始應為不免責之裁定。
 ⑵債務人除更生程序、清算程序所提出之資料外,並提出民事陳報狀,且於113年11月12日訊問期日到院陳明。另就開始更生至聲請免責前之收入,聲請人除提出110至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中國信託銀行存摺封面暨內頁、在職薪資證明、薪資明細,並於113年11月12日到院陳明(見本院卷第151至171、201至203、135至141頁)。又本院依職權查詢債務人財產資料、勞保資料、入出境(見本院卷第37至61頁),未見聲請人於聲請清算前二年有入出境紀錄,且財產狀況及勞保投保紀錄亦與其所述大致相符等情,可見債務人已清楚向本院陳明其財務狀況,堪認債務人並無故意隱匿收入或有隱匿財產等情事。
 ⑶又本院依職權調閱債務人入出境資訊,債務人於113年5月、9月有出境之紀錄,惟此為債務人陪同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前往越南探親、因公出差,業據其提出公司出具之出差證明、由哥哥支付來回機票之證明書(見本院第185至187頁),難認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之情事。
 ⒊債權人既未具體說明或提出相當事證證明,依本院復查債務人並無有何消債條例第134條所列各款之不免責事由,自難認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之情事,則債權人所為前開主張,係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債務人既有消債條例第133條不應免責之事由,復未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其免責,揆諸首揭規定,本件債務人應不免責,爰裁定如主文。
六、另債務人因消債條例第133條之情形,受不免責之裁定確定後,繼續清償達該條規定之數額(即上開聲請更生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餘額75,780元),且各普通債權人受償額均達其應受分配額
  時,依消債條例第141條規定,債務人得再聲請法院裁定免責。又法院為不免責之裁定確定後,債務人繼續清償債務,
  而各普通債權人受償額均達其債權額之20%以上者,依消債條例第142條規定,可再行聲請法院裁定免責,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許映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逸軒
附表: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128號
                (新臺幣,元以下四捨五入)
編號
債權人
債權總額
公告債權比例
債務人依第133條規定所應清償之最低數額(即75,780元×公告債權比例)
第142條所定債權額20%

1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34,618元
5.86%
4,441元
26,924元
2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43,761元
36.76%
27,857元
168,752元
3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66,772元 
7.27%
5,509元
33,354元
4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150,208元
50.11%
37,973元
230,042元
合計
2,295,359元
100%
75,780元
459,07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