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板橋簡易庭 110 年度板建小字第 17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1 年 03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0年度板建小字第17號
原      告  李伊雪 
兼訴訟代理人楊建隆 
被      告  皇家特區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柯麗珠 
訴訟代理人  羅文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於中華民國111年2月11日言詞
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李伊雪新臺幣壹萬壹仟伍佰元,及自民國一百一
十年九月三日起至清償日止,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被告應給付原告楊建隆各新臺幣壹萬壹仟伍佰元,及自民國一百
一十年九月三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肆佰陸拾元,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各以新臺幣壹萬壹仟伍
佰元為原告2人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  實  及  理  由
一、本件被告之法定代理人原為「江忠澈」,於起訴後變更為
    「柯麗珠」,被告並依法具狀向本院聲明由新任法定代理人
    「柯麗珠」承受本件訴訟在案,合先陳明。
二、原告主張:原告2人為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街0巷0號
    15樓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之所有權人,每人應有部分二分
    之一。緣系爭房屋上方即為頂樓平台(下稱系爭頂樓平台),
    屬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及住戶共同使用,因年久失修,導致原
    告於107年5月間購入系爭房屋後,天花板及牆面多處剝落
    且產生壁癌現象。原告自108年起曾多次向被告反應此事,
    嗣於109年系爭頂樓平台經修復完成,原告要求被告依照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及同法第36條第2款等規定,
    負責修繕系爭房屋內部因漏水所受之損害,雖被告曾承諾待
    系爭頂樓平台修復完成後半年內若確實無問題會再就系爭房
    屋內部進行修繕,今仍未進行修繕。原告被迫於110年8
    月16日自行僱工進行修繕並支出修繕費用新臺幣(下同)
    23,000元,又系爭房屋內長期滲漏水且有壁癌,對原告2人
    亦造成精神上之傷害,對此被告實有賠償修繕費用及精神慰
    撫金之義務。為此,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同
    法第36條第2款、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及同法第195條等規
    定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李伊雪25,000元(包括修繕費11,500元及精神慰撫金13,500元)及原告楊建隆25,000元(包括修繕費11,500元及精神慰撫金13,500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並陳明本件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一節業據提出工程估價單、系爭房屋滲漏水照片、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存證信函及皇家特區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會議紀錄等件為證,被告固不爭執頂樓平台有漏水,就原告給付之請求另以:原告購入系爭房屋時,被告因為未參與交屋程序,故不知經過大興土木、大修的房屋交屋時是否已有漏水情形,於108年10月原告反應漏水後,社區管理委員會已善盡責任請展暉機電公司查看,並於108年10月間將頂樓之公共管道間加強檢查防護及招商檢修屋頂,而本案之漏水情況源於原告購買二手的裝修、裝潢房屋時查驗屋況未盡詳實,所引發之買賣糾紛,前
    經鈞院板橋簡易庭以108年板簡字第1218號民事判決在案,
    而原告自身之疏失不應該敗訴後,轉由被告社負損害賠償責
    任,本件原告請求,實無理由云云置辯,是以本件所應審酌
    者,乃在於:原告2人請求被告給付系爭房屋室內之修繕費
    及精神慰撫金,有無理由?
三、按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管理
    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為之。其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或由區分
    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但修繕費係因可
    歸責於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之事由所致者,由該區分所有權
    人或住戶負擔。其費用若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或規約另有規定
    者,從其規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定有明文,
    而公寓大廈之頂樓平台應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條第4款所
    稱:公寓大廈專有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及不屬專有之附屬建
    築物,而供共同使用之部分,此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
    依同條例第10條第2項規定,應由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
    為之,其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或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
    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
    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土地上之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所
    致他人權利之損害,由工作物之所有人負賠償責任。但其對
    於設置或保管並無欠缺,或損害因設置或保管有欠缺,或
    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負損害
    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回復他
    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第1項情形,債權人得請求支付回復
    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不能回復原狀或回復顯
    有重大困難者,應以金錢賠償其損害,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
    段、第191條、第213條第1項、第3項、第215條定有明文。
    又除非工作物所有人能舉證證明民法第191條第1項但書所示
    之情形存在,得免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外,因土地上之
    工作物造成他人之損害,即依法推定工作物所有人有過失,
    而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489
    號判決意旨參照)。另物被毀損時,被害人除得依民法第
    196條請求賠償外,並不排除民法第213條至第215條之
    ,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償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得以修
    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以必要者為限。損害賠償以填補損
    害發生前之原狀之原則,故修復必要費用如係以新品換舊品
    者,應予折舊(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議、82
    年度台上字第892號、92年度台上字第2099號判決要旨參照
    )。經查,系爭頂樓平台為系爭社區之共用部分一節,為被
    告所不爭執,則系爭房屋既因頂樓平台漏水,致水滲入導致
    損壞,而被告自對頂樓平台負有修繕、管理、維護之義務,
    屋頂平台亦未有不能修繕之情事,被告卻疏未注意進行修繕
    ,致系爭房屋屋內天花板及牆壁漏水受有損害,被告復未舉
    證以證明:其對於設置或保管並無欠缺,或損害非因設置或
    保管有欠缺,或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揆諸
    前開規定,自應對系爭房屋之損害負賠償責任。至原告2人
    為修復系爭房屋滲漏所造成滲漏水及壁癌現象,所支出23,000元修繕費用,業據提出估價單為證,經核均為油漆、防水及壁癌清除工程,應無折舊之必要,是認原告2人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各賠償因系爭房屋滲漏所生修繕費用11,500元(計算式:23,000÷2=11,500),為有理由。
四、末按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
    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95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據此,被害人僅限於第195條第1項前
    段規定所列之人格法益受侵害而情節重大時,始得請求非財
    產上之損害賠償,即所謂之慰撫金。查,本件原告2人固因
    被告未妥善維護屋頂平台之行為,受有系爭房屋無法圓滿使用之損害,然此僅侵害原告之財產權,再觀諸原告所提出之屋內漏水照片,其天花板漏水及牆面壁癌情況,尚屬輕微而未達情節重大之情狀,原告2人復未能舉證以證明:被告上開行為,侵害原告2人人格權或侵害其他人格法益,且情節重大,是原告2人請求被告應各給付精神慰撫金13,500元,即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系爭房屋係因系爭頂樓平台致生漏水有所損害,
    原告2人自得請求被告賠償系爭房屋裝潢毀損之修復費用各
    11,500元,至精神慰撫金部分則因原告未能舉證以證明:被
    告上開行為,侵害原告2人人格權或侵害其他人格法益且情
    節重大,而無從請求。從而,原告本於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10條第2項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原告李伊雪及原告楊建隆各11,5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
    日即110年9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難謂有據,應予駁回
    。
六、本件判決事證已明,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核與
    決結果無影響,不另一一論述。
七、本件係關於請求金錢之給付,且其標的金額或價額在100000
    元以下者之小額訴訟,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之規定
    ,確定被告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併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及被告得供相當擔保金額而免為假執行。至原
    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3   月  31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李昭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以違背法令為理由向本庭
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應表明一、原判決違背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未依上揭期間補提合法上訴理由者,法院得逕以裁定駁回上訴。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王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