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06 年度審訴字第 302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10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6年度審訴字第302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羅文俊 選任辯護人 楊凱吉 律師法律扶助) 被   告 葉至皓 選任辯護人 楊安騏 律師(法律扶助) 被   告 陳韋呈 選任辯護人 江榮祥 律師(法律扶助) 上列被告等因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6 年 度偵字第5319號、第600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丙○○、乙○○、甲○○共同犯偽造有價證券罪,丙○○處有期 徒刑壹年拾月,乙○○、甲○○各處有期徒刑壹年捌月。均緩刑 參年。偽造之支票壹張(付款銀行:第一銀行北投分行,帳號: 052017號,支票號碼:UA0000000 號,發票人:林可均,票面金 額:新臺幣伍拾萬元,發票日:105 年9 月13日)及信義房屋買 賣斡金契約(壹式肆聯)上偽造之「林可均」署押共壹拾貳枚 均沒收。 犯罪事實 一、丙○○、乙○○係永慶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慶房 屋)之房屋仲介業務員(下稱房屋仲介),甲○○則係永慶 房屋之離職房屋仲介。丙○○於民國(下同)105 年8 月1 日受賣方范賢明委託出售其所有臺北市○○區○○路0 段00 號7 樓房屋及坐落之土地。有買方向乙○○表明願以新臺 幣(下同)4,800 萬元購買上開房地,惟因范賢明堅持出售 底價為5,050 萬元,丙○○、乙○○於105 年8 月底、9 月 初某日,商議由第三人透過其他房屋仲介業者,以「假斡旋 」之方式向范賢明以低於4,800 萬元之金額議價,使范賢明 自願降低底價出售,以順利取得仲介佣金,乙○○復於105 年8 月底、9 月初某日,告知前同事甲○○上開計畫。丙○ ○、乙○○、甲○○即基於偽造有價證券、行使偽造私文書犯意聯絡,先由丙○○向不知情之黃志平商借取得空白支 票1 紙(付款銀行:第一銀行北投分行,帳號:052017號, 票號UA0000000 號)後,交予乙○○,又於105 年9 月6 日 晚上6 、7 時許,乙○○與甲○○相約在臺北市中山區(起 訴書誤載○○○區○○○○路3 段59號海霸王餐廳外,交付 上開空白支票予甲○○,並商議當場由甲○○在該支票上填 載金額「500000」、「伍拾萬元整」,並在發票人欄偽造「 林可均」署押1 枚,以此方式冒用「林可均」名義偽造該支 票。甲○○再於105 年9 月6 日晚上8 時許,與受范賢明委 託出售上開房地之信義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義房 屋)所屬房屋仲介石益豪,相約在臺北市寧夏夜市旁某冰店 ,表明願以4,500 萬元為承購金額購買上開房地,並冒用「 林可均」名義,在信義房屋買賣斡旋金契約(1 式4 聯,均 未扣案,除買方收執聯由甲○○收執,餘均交付予信義房屋 )上偽簽「林可均」署押共12枚,且填載不實之「林可均」 個人資料,偽造該買賣斡旋金契約,又委由石益豪代為在上 開支票上填載發票日「105 年9 月13日」、受款人「安信建 築經理股份有限公司」之內容,後交付上開偽造支票及偽造 買賣斡旋金契約以行使之,足以生損害於信義房屋及「林可 均」。嗣信義房屋發現房屋仲介甲○○冒名「林可均」,於 105 年10月19日向甲○○提出偽造有價證券等告訴,丙○○ 、乙○○旋於同年12月16日,於犯罪被發覺前,向臺灣士林 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自首犯罪而接受裁判,始查悉上情。 二、案經信義房屋訴由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 理 由 壹、證據能力部分: 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 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第1 項固有明文 。惟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經當事人審判程序同 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 ,認為當者,亦得為證據;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 院調查證據時,知有上開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第1 項不得為 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 項之同意,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之5 亦有明文。本判決以下 援用各項傳聞證據,經本院於審判程序提示予檢察官、被告 等及辯護人等,並告以內容要旨,檢察官、被告等及辯護人 等均表示無意見,且未聲明異議,本院審酌相關言詞陳述或 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依前揭法條意旨,均得 援為本案證據。另本判決以下所引用之非供述證據,查無違 反法定程序取得之情,依刑事訴訟法第158 條之4 規定反面 解釋,亦具證據能力。 貳、實體部分: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丙○○、乙○○及甲○○於偵查及 審判中均坦承不諱,核與證人石益豪、黃志平於偵查中證述 之情節相符,並有信義房屋買賣仲介一般委託書、永慶房屋 委託銷售契約書、委託事項變更契約書、標的物現況說明書 、上開偽造之支票及買賣斡旋金契約影本各1 份附卷可佐, 足認被告等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均可以採信,本案事證已臻 明確,被告等前揭犯行認定,均應予依法論科。 二、核被告丙○○、乙○○及甲○○所為,均係犯刑法第216 條 、第210 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及同法第201 條第1 項之偽 造有價證券罪。被告3 人間,就上開犯行,有犯意聯絡及行 為分擔,均應論以共同正犯。其等就買賣斡旋金契約部分偽 造署押之行為,為偽造私文書之階段行為,均不另論罪,而 偽造私文書之低度行為,復為行使之高度行為所吸收;另其 等於支票上偽造署押之行為,係偽造有價證券之階段行為, 而其等偽造有價證券後復持以行使,行使有價證券之輕度行 為,亦為偽造之重度行為所吸收,均不另論罪。又被告3 人 各係以一行為觸犯偽造有價證券罪及行使偽造私文書罪,為 想像競合犯,各應從一重之偽造有價證券罪處斷。另被告丙 ○○、乙○○於具有偵查犯罪職權之公務員發覺其等本件犯 罪前,主動向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供承本案犯行 並接受裁判,與自首規定之要件相符,均依刑法第62條前段 規定減輕其刑。至被告甲○○係檢察機關受理信義房屋之告 訴,始供承本件犯行,檢察機關既有確切之根據懷疑被告甲 ○○,自屬已發覺犯罪,即無自首之適用,附此敘明。再被 告甲○○行為雖有不當,然本件偽造之支票票面金額為50萬 元,支票張數僅有1 張,尚非專以偽造大量之有價證券販售 圖利之情形,且考量其行使之偽造支票係用以斡旋之憑據及 擔保,而非為流通之用,其偽造有價證券行為所造成危害社 會之程度自屬有異,則法益侵害之程度獲得部分之減輕,依 一般國民生活經驗法則,實屬情輕法重,當足引起一般人之 同情,顯有憫恕之處,縱處以法定最低刑度3 年,嫌過重 ,爰依刑法第59條之規定,酌減其刑。至被告丙○○、乙○ ○上開犯行部分,經本院依自首規定減刑之後,尚難謂其等 有情輕法重情形,自無再依刑法第59條規定減輕其刑之餘地 ,亦一併敘明。爰審酌被告3 人冒用他人名義佯購不動產且 簽發支票,致信義房屋及被冒名人權益受損,復有害票據流 通性及金融交易秩序,今亦未能與被害人達成民事和解或 賠償被害人所受損害,所為應予非難,惟念及被告3 人犯後 坦認犯行,態度非惡,兼衡其等為本案犯罪之動機、目的、 手段、犯罪所生危害程度,被告丙○○為高職畢業之教育 程度、未婚、須扶養父母親及祖母、以房屋仲介為業,被告 乙○○為大學畢業之教育程度、已婚、須扶養病父及1 名未 成年子女、以房屋仲介為業,被告甲○○則為大學畢業之教 育程度、未婚、須扶養母親、目前從事當舖業工作之生活狀 況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以資懲儆。 三、再查,被告丙○○前雖因妨害性自主案件,經臺灣苗栗地方 法院以94年度訴字第416 號判決處有期徒刑8 月,緩刑3 年 確定,嗣緩刑期滿,而緩刑之宣告未經撤銷,其刑之宣告失 其效力,視同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被 告乙○○、甲○○前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 告,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 份在卷可憑,其等 因一時思慮未周,致罹刑律,惟犯後已坦承犯行,應有悔悟 之意,認被告3 人經此偵審程序,當知所警惕而無再犯之虞 ,故本院認對被告3 人前開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 ,爰均依刑法第74條第1 項第1 款規定,就被告3 人併為緩 刑之宣告,以啟自新。 四、被告3 人偽造之支票1 張(付款銀行:第一銀行北投分行, 帳號:052017號,支票號碼:UA0000000 號,發票人:林可 均,票面金額:50萬元,發票日:105 年9 月13日),係偽 造之有價證券,且無證據證明已經滅失,則不問屬於被告與 否,應依刑法第205 條規定宣告沒收。至其上所偽造之「林 可均」署押1 枚,為偽造有價證券之一部分,已隨偽造有價 證券之沒收而包括在內,毋庸重為沒收之知(最高法院63 年台上字第2770號判例參照)。另被告偽造之信義房屋買賣 斡旋金契約(1 式4 聯),因已交付予信義房屋,非屬被告 所有,或因未扣案,且非違禁物,為免將來執行困難,均不 另宣告沒收或追徵;惟該契約(1 式4 聯)上偽造之「林可 均」署押共12枚,依刑法第219 條規定,不問屬於犯人與否 ,均應予宣告沒收。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 條第1 項前段,刑法第28條、 第201 條第1 項、第216 條、第210 條、第55條、第62條前段、 第59條、第74條第1 項第1 款、第205 條、第219 條,刑法施行 法第1 條之1 第1 項、第2 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張惠菁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10 月 18 日 刑事第九庭審判長法 官 陳彥宏 法 官 蘇昌澤 法 官 李育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丁梅芬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10 月 24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201 條 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變造公債票、公司股票或其他有價證 券者,處3 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 千元以下罰金。 行使偽造、變造之公債票、公司股票或其他有價證券,或意圖供 行使之用,而收集或交付於人者,處1 年以上7 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 刑法第216 條 行使第210 條至第215 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不 實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刑法第210 條 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5 年以下有 期徒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