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裁判書系統

系統更新將於5/17-5/19每日凌晨0時至6時進行,期間如無法正常查詢,請點選「重新整理」,系統將自動切換至其他主機,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13 年度抗字第 286 號民事裁定
裁判日期:
民國 113 年 12 月 02 日
裁判案由:
拍賣抵押物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286號
抗  告  人  梁寶華

相  對  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上列當事人拍賣抵押物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19日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拍字第164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抵押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聲請法院,拍賣抵押物,就其賣得價金而受清償,民法第873條定有明文。而上開規定於最高限額抵押權準用之,民法第881條之17亦有明定。次按聲請拍賣抵押物,原屬訟事件,法院所為准許與否之裁定,無確定實體法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性質,於債權及抵押權之存否,並無既判力。故須其抵押權已經依法登記,且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法院即應為准許拍賣之裁定(最高法院94年度台抗字第270號裁定意旨參照)。又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6項規定,依本法所為之扣押,具有禁止處分之效力,不妨礙民事假扣押假處分及終局執行之查封、扣押,係為避免因禁止重複查封,致刑事扣押經撤銷後,因無民事假扣押、假處分及終局執行之查封、扣押,致被告趁隙脫產而設,亦即刑事扣押與民事之查封、扣押得分別為之,並各自發生效力,此與執行法院得否就該扣押物執行變價,係屬二事(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955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抗告意旨略以:如附表所示土地及建物(下稱系爭不動產)於民國112年10月4日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扣字第39號裁定准予刑事扣押,生禁止處分之效力,原裁定未查明即對抗告人所有之系爭不動產准予拍賣,已違反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6項規定。再者,該刑事扣押先於本院執行程序,刑事扣押雖不得排除執行法院對系爭不動產之查封,然應生妨礙查封後換價程序之效力,原裁定准予拍賣之程序顯然違法,為此,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並駁回相對人在原審之聲請等語。
三、經查
 ㈠相對人主張抗告人於102年3月5日以其所有系爭不動產,設定登記新臺幣(下同)6,678萬元之最高限額抵押權予相對人(下稱系爭抵押權)。抗告人於112年4月20日向相對人借款5,565萬元,並為如個人貸款總約定書、借款契約書、同意書之約定。抗告人自113年1月29日起未依約繳納本息,經相對人於113年3月15日寄發催告函予抗告人,抗告人於113年3月19日收受後置之不理,依個人貸款總約定書第5條第3項第1款約定,上開借款視為全部到期,抗告人尚積欠相對人本金共計55,260,929元、利息及違約金未為清償等情業據相對人提出他項權利證明書、土地及建築改良物抵押權設定契約書、其他約定事項、個人貸款總約定書、借款契約書、同意書、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存證信函、掛號郵件收件回執、交易紀錄為證(見原審卷第16至35、56至66、86至87頁)。因此,原裁定依相對人提出之上開書證,為形式上審查,認前開債權確實存在,並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據以准許相對人拍賣抵押物之聲請,依前揭法條規定及最高法院94年度台抗字第270號裁定意旨,即無不合。
 ㈡抗告人雖以前詞抗辯系爭不動產業經刑事扣押而禁止處分,原裁定違反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6項規定,且系爭刑事扣押先於本院執行程序,已生妨礙查封後換價程序之效力,原裁定顯然違法云云惟查,系爭不動產於相對人聲請本件拍賣抵押物裁定前,於112年10月4日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2年度聲扣字第39號裁定准予扣押,並依法務部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112年10月5日北防字第11243717040號函辦理禁止處分登記在案,嗣抗告人提起抗告,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2年度抗字第2138號裁定駁回其抗告而確定(見原審卷第56至62頁、本院卷第26至36、44、52至67頁)。法務部調查局之禁止處分登記係依刑事訴訟法第133條規定所為,固具有禁止處分之效力,然依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955號裁定意旨,仍無礙民事終局執行之查封、扣押,刑事扣押與民事之查封、扣押自得分別為之,原裁定並未違反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6項規定;另相對人於系爭不動產為禁止處分登記前即已取得系爭抵押權,自不受嗣後扣押之禁止處分所影響,相對人得依法聲請拍賣系爭不動產,抗告人所執前揭抗告理由,即非可採。
 ㈢從而,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並駁回相對人之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449
  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蘇錦秀 
附表:
土地
地號
面積(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所有權
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
3,055.21
1450/100000
梁寶華
建物
建號
門牌號碼
坐落地號
面積(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所有權人
臺北市○○區○○段○○段0000○號
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13樓之2
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
層次面積:
150.43
陽臺面積:
17.52
雨遮面積:
8.01
全部
梁寶華
共有部分:
潭美段五小段2070建號,面積9,563.14平方公尺,權利範圍1262/100000(含停車位編號99號,權利範圍404/100000)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僅得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以用法
顯有錯誤為理由,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一份及繳納
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再抗告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
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
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
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書記官 詹欣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