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判決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黃昭明
上列
上訴人因
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3年度金訴字第434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27日第一審判決(
起訴案號: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468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
公訴意旨略以:被告
黃昭明明知將金融帳戶提供陌生人使用,可能幫助他人從事財產上犯罪,並製造資金斷點、隱匿犯罪所得,竟仍基於幫助詐欺取財、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12年9月22日前某日,先依通訊軟體LINE(下均稱LINE)暱稱「玥」之女性網友指示,將其向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所申請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本件帳戶)申辦網路銀行功能,綁定裝置為「玥」提供之手機門號,並辦理約定轉帳帳戶後,將本件帳戶帳號、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等資料,以LINE傳送給「玥」,供「玥」及其所屬詐欺集團成員使用。嗣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本件帳戶後,即與其所屬之詐欺集團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洗錢之犯意聯絡,於附表所列時間,以附表所列之方式,詐騙告訴人陳沁渝、汪清華2人,致渠等均陷於錯誤,於附表所示之時間,匯款如附表所示之金額至本件帳戶後,再以網路銀行功能轉帳至其他人頭帳戶內,以此層層轉帳之方式,製造金流之斷點。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及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幫助
洗錢罪等罪嫌。
二、
按被告
死亡者,應
諭知
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 條第5 款、第307 條分別定有明文。
又依同法第364 條規定,上開規定於第二審之審
判準用之。
三、經查,被告被訴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及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幫助洗錢罪等罪嫌,經原審於113年11月27日,以113 年度金訴字第434號判決判處罪刑,被告收受判決後,於
法定期間內之113年12月11日提起上訴,本案並於114 年1 月6日繫屬本院,有刑事聲明
上訴狀、本院收文章日期
可憑(見本院卷第3 、7頁),惟被告已於113年12月14日
死亡,有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在卷
可稽(見本院卷第59頁)。被告於原審判決後
死亡,原審未及
審酌於此,尚有未合。依上開說明,應由本院將
原判決撤銷改判,並不經言詞辯論,
諭知公訴不受理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 第1 項前段、第364 條、第30
3 條第5 款、第307 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郭玫利
法 官 曾子珍
法 官 王美玲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
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
敘述
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
繕本)「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蘇文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附表:
| | | | |
| | | 詐欺集團成員於網路上刊登投資廣告,告訴人陳沁渝點入連結網址後,加入LINE暱稱「AI選股-謝老師」之投資群組,依指示操作投資股票而匯入投資款項。 | 112年9月22日11時15分許,臨櫃匯款18萬5,560元。 |
| | | 詐欺集團成員於網路上假意刊登投資廣告,告訴人汪清華點選鄉金結網址後,加入LINE暱稱「楊世光」、「金錢爆」之投資群組,依指示匯款投資款項。 | 112年9月22日12時許,臨櫃匯款74萬7,987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