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06 年度訴字第 1033 號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12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有關土地登記事務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106年度訴字第1033號                  106年11月16日辯論終結 原   告 鈺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楊家琳 訴訟代理人 莊乾城 律師 被   告 新北市瑞芳地政事務所 代 表 人 許才仁 訴訟代理人 馮敬雅       高明賢 上列當事人間有關土地登記事務事件,原告不服新北市政府中華 民國106年7月10日案號:0000000000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 被告就坐落新北市○○區○○段○○○○號及791地號土地所有權全 部,依土地法第34條之1規定移轉登記為原告所有之申請事件, 應依本判決之法律見解作成決定。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事實概要: 坐落新北市○○區○○段○○○○號及791地號土地(以下合稱 系爭土地)原登記為訴外人楊廖堯、楊家驊、楊廖陞(下稱 楊廖堯等3人)及邱秀泉共有,楊廖堯等3人各2/9應有部分 ,邱秀泉應有部分1/3。原告與楊廖堯等3人以民國105年12 月7日瑞登字第32340號土地登記申請書申辦系爭土地所有權 移轉登記為原告,主張楊廖堯等3人依土地法第34條之1第1 項規定出售系爭土地全部予原告。被告調閱系爭土地登記謄 本、邱秀泉戶籍謄本以及對邱秀泉外孫女陶君怡電話訪談紀 錄,以戶籍謄本記載邱秀泉於民國7年出生,有8名子女,且 陶君怡陳稱邱秀泉死亡為據,因認邱秀泉已死亡,其子女共 8人,繼承人(含再轉繼承人)約25人,故買賣當時系爭土 地共有人應為12人至25人不等,本件申請案未達共有人數過 半之規定,與土地法第34條之1第1項規定不符,通知原告 及楊廖堯等3人補正,因渠等未於期限內補正,被告乃依土 地登記規則第57條第1項第4款規定,以106年1月23日瑞資駁 字第13號駁回通知書(下稱原處分)駁回本件申請。原告不 服,提起訴願,經決定駁回,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起訴主張: (一)土地法第43條規定,依土地法所為之登記有絕對效力,則 系爭土地登記謄本記載買賣當時共有人為4人,楊廖堯等3 人出售渠等應有部分,超過共有人數之半數,且其出售之 應有部分計九分之六,亦超過半數,原告與楊廖堯等3人 依土地法第34條之1規定申請辦理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 記,實屬法。 (二)被告雖稱已聯繫邱秀泉在臺外孫女即訴外人陶君怡,經陶 君怡表示邱秀泉已死亡,系爭土地共有人應計入邱秀泉之 繼承人,故本件申請案之出售系爭土地共有人人數未過半 云云土地法第34條之1執行要點(下稱執行要點)第6 點規定,關於土地法第34條之1共有人及應有部分之計算 ,均以土地登記簿之登記為準;系爭土地登記謄本所載共 有人為邱秀泉,戶籍登記謄本上亦無邱秀泉已死亡之記載 ,被告如何認定邱秀泉已死亡?邱秀泉遺產不菲,其繼承 人至今尚未辦理繼承登記,顯與常情不符;況現今人類長 壽,被告及訴願決定僅以邱秀泉為民國7年出生,推論其 可能已經死亡,即以推論之事實否准本件申請,顯不符行 政處分應以確定事實為基礎之原則。 (三)依個人資料保護法之規定,原告無法調查邱秀泉以外之其 他人戶籍資料或個人資料,被告要求原告補正,既不合理 亦非合法。實則被告對於人民申請案件僅負形式審查之責 ,不得就涉及私權之實體法律關係為審查,料被告實體 審查邱秀泉是否已死亡,且僅憑訴外人陶君怡之詞,即認 定邱秀泉已死亡,並命原告補正,實已逾越其形式審查之 權限。 (四)縱使邱秀泉已死亡,其繼承人未完成繼承登記,即非屬「 土地登記簿上登記之共有人」,對於系爭土地應有部分無 處分權。被告將無處分權之繼承人人數計入計算土地法第 34條之1之共有人人數,顯與民法第759條相悖。況繼承人 繼承之權利不應超過被繼承人,如將未辦妥繼承登記之繼 承人計入共有人人數,反將擴張未辦妥繼承登記之人對於 共有土地處分之影響力,增加處分共有土地之困難,亦有 悖土地法第34條之1消滅共有關係之立法意旨等語。並聲 明: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被告並應作成准許將系爭 土地所有權全部移轉登記為原告所有之行政處分。 三、被告則以: (一)經被告查詢內政部戶役政系統,邱秀泉為民國0年0月00日 出生,於57年4月14日赴巴西,66年1月10日遷出,並有8 名子女。因查無後續相關戶籍資料,經被告聯繫邱秀泉在 臺外孫女陶君怡,經渠表示邱秀泉已死亡多年,且其部分 繼承人另有再轉繼承情事,有電話紀錄可憑。邱秀泉有8 名子女,以買賣當時合法繼承人計列,應計入系爭土地之 共有人為楊廖堯等3人、邱秀泉之配偶及邱秀泉之子女8人 ,合計12人,本件申請人未達共有人數過半,故被告命原 告及楊廖堯等3人補正,並無不合。 (二)我國學說及實務見解多認我國土地登記採實質審查主義; 而依行政程序法第9條、第36條、第37條及第43條等規定 ,為確保土地登記之正確性,以保護關係人權利及交易安 全,被告於審查登記申請時,應依職權認定事實並調查事 證,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再依執行要點第6點規定, 以多數決處分共有土地全部時,如登記名義人已死亡,繼 承人為土地真正權利人,共有土地之處分應以繼承人人數 及繼承人應繼分計算,故被告於審查此類案件時,均會逐 筆查對土地登記名義人是否生存,於促進不動產利用之 同時,亦保障少數人財產權是以被告訪談利害關係人陶 君怡,以調查其他共有人是否存活之事實,有據。 (三)關於原告主張將繼承人計入人數計算違反土地法第34條之 1立法精神乙節,參照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62號解釋意旨 ,土地法第34條之1第1項之立法意旨,在於兼顧共有人權 益之範圍內,促進共有物有效利用,以增進公共利益,故 被告確認土地法第34條之1規定之共有人人數及應有部分 比例,即為確保共有人利益。況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 另有規定或一身專屬於被繼承人之權利義務外,無待繼承 人為繼承之意思表示,即已承受被繼承人一切財產上權利 義務;是以,如土地登記名義人已死亡,繼承人即已為真 正權利人,而應計入共有人數計算等語。並聲明:原告之 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一)「土地登記之內容、程序、規費、資料提供、應附文件 及異議處理等事項之規則,由中央地政機關定之。」土地 法第37條第2項訂有明文。內政部依此之授權,訂定土地 登記規則,該規則第57條第1項第2款規定,依法不應登記 者,登記機關應以書面敘明理由及法令依據,駁回登記之 申請。此規定於具體個案適用上,登記機關究係採實質審 查抑或形式審查,因人民請求土地登記之原因而有異。原 則上,如權利人及義務人因私法原因協同申請登記者,土 地權利之得喪變更發生於申請人間,土地登記機關就此申 請只須採行「形式審查原則」,確認協同者所提出申請文 件形式之真正即可,不涉及於權義得喪變更實質內涵之審 查,以符合私法自治之原則,此種類型通常依土地登記規 則第26條規定申請之。如由權利人或登記名義人單獨申請 者,則並非將一個已經存在並登載於土地登記簿上之物權 於權利義務人間移轉,而係由登記機關將原未登載於土地 登記簿上之物權予以原始登記,具有國家承認該等物權實 質內涵並予以形成之效力,受理申請之地政機關當必須依 「實質審查原則」,就申請案件是否該當登記要件,進行 實體之調查以決定是否許可登記,此種類型通常依土地登 記規則第27條規定申請之。 (二)承此,當權利人及「部分」共有人(即義務人)基於土地 法第34條之1第1項規定,向登記機關申請將包括「其他」 共有人應有部分之全部土地移轉登記於權利人時,雖具有 權利人與義務人協同依土地登記規則第26條規定申請之形 式,但登記機關之審查不應限於形式審查。此因,土地法 第34條之1第1項乃基於所有權社會化及促進土地利用之考 量,而賦予部分但多數之共有人得代為處分其他少數共有 人之財產,形成財產權之剝奪或限制,例外排除私法自治 原則之適用。揆諸首揭審查標準之揭示,此等「移轉所有 權」登記實質上寓有「剝奪」少數共有人之物權,並由國 家承認形成於權利人之義涵,登記機關就此私法自治之例 外,有必要實質審查。是以,登記機關受理該等申請案件 時,就權利人及義務人協同提出之契約文件形式真正,應 採取形式審查,然就其他登記要件,如:申請登記之義務 人是否為土地共有人過半數且其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或 應有部分合計逾2/3;義務人為處分前是否已通知其他少 數共有人;處分所得對價或補償,是否已清償於少數共有 人:以及少數共有人是否不為優先承買權之行使等等,則 有踐行實質審查之必要。但是,登記機關踐行實質審查, 一則,非謂之應就登記要件完備與否之證據「上窮碧落下 黃泉」予以搜尋,其調查之範圍應以機關依職權已掌握者 ,或依職權所得探求者為限;二則,審查之結論應基於調 查所得依證據法則予以推求,而非出於臆測(行政程序法 第43條規定參照)。 (三)為釐清登記機關就土地法第34條之1第1項申請案件審查權 限,內政部制定有「土地法第34條之1執行要點」(下稱 執行要點)。行為時執行要點第6點第1項本文規定:「本 法條第一項所稱共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 指共有人數及應有部分合計均超過半數;應有部分合計逾 三分之二,指應有部分逾三分之二者,共有人數可以不計 。共有人數及應有部分之計算,以土地登記簿上登記之共 有人數及應有部分為準。」第8點第1項規定:「本法條第 一項共有人會同權利人申請權利變更登記時,登記申請書 及契約書內,應列明全體共有人及其繼承人,並於登記申 請書適當欄記明依土地法第34條之1第1項至第3項規定辦 理,如有不實,義務人願負法律責任;登記機關無須審查 其通知或公告之文件。未能會同申請之他共有人,無須於 契約書及申請書上簽名,亦無須親自到場核對身分。如因 而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本法條第一項共有人應代他共有人 申請登記。」相當程度地揭示了土地登記公示原則下,登 記機關就土地共有人及應有部分之認定,其職務上掌管之 土地登記簿內容有絕對效力;至於其他申請登記應附文件 所載內容之真實與否,囿於登記機關取得證據之權限,以 及申請人取得其他共有人資料有法令上限制,則委諸於申 請人之「切結」,以切結書真偽所承載後續民刑事責任, 降低登記機關調查證據之範圍以及審查密度,此乃登記制 度因應實然面所不得不然之設計。 (四)當然,上開規定亦有例外者,同要點第6點但書:「但共 有人死亡者,以其繼承人數及繼承人應繼分計入計算。」 承接第6點本文以觀,則屬土地登記公示原則之特別規定 。亦即,共有人死亡者,繼承人未辦理繼承登記前,對於 第3人,乃至於執掌該文書之登記機關,其權利不以土地 登記簿所記載者為據,而以私法上因繼承所生之物權實際 歸屬為準。因此,登記機關就此部分之實質審查,如於土 地登記簿外,另有依職權已掌握,或依職權所得探求者之 證據,如其他共有人戶籍謄本死亡除戶之記載,或法院就 其他共有人之死亡宣告等,足以證明其他共有人死亡而發 生繼承事實者,乃不囿於土地登記簿記載,而應將其繼承 人數及繼承人應繼分計入計算,審查申請案件是否該當第 34條之1第1項部分共有人處分其他共有人所有物之要件。 惟此應注意的是,登記機關依其權限所得調查據以認定上 開事實之證據,如含有公文書,於證據法理上,以其形式 之真正推定內容之真正(行政訴訟法第176條準用民事訴 訟法第355條第1項參照),登記機關除非另有依職權合法 取得之證據,足以推翻上開公文書內容之真實,不能逕作 成與公文書內容不同之認定,此為證據法則之要求。 (五)登記機關經前述實質審查,如認定申請登記要件不該當, 其否准即與申請人提出之申請文件於上開執行要點第8點 各項所示應檢附文件是否有所不符或不足無涉,其法令依 據為土地登記規則第57條第1項第2款:「依法不應登記者 」,而非同條項第4款:「逾期未補正或未照補正事項完 全補正者。」蓋登記機關既已依職權調查證據,實質認定 申請於法不合,申請人當已無從藉由形式文件之補正使之 合法。登記機關上開駁回理由款條之引用,結論雖然同一 ,但不可互相挪用,此因,登記機關應實質審查作成認定 者,如得逕以未備齊文件之形式審查駁回之,無異於迴避 其實質審查之權責,並將應踐行之證據調查所得,依經驗 法則論理法則作成決定之義務轉嫁於申請人,課予申請 人提出超乎其掌控範圍證據之義務,並將申請人無可期待 之協力,逕又轉換為不許可申請登記,此當非法之所許。 (六)經查,本件如事實欄所載事實經過,有申請書、系爭土地 登記謄本、邱秀泉戶籍資料、陶君怡戶籍資料、被告105 年12月29日電話紀錄、被告105年12月30日瑞資補字第442 號補正通知書、原處分及訴願決定等件在卷為憑,認為 實。兩造爭執繫於系爭土地共有人總數之認定,攸關楊廖 堯等3人處分其他共有人邱秀泉應有部分之行為是否合於 土地法第34條之1條第1項處分其他共有人之部分共有人數 必須超過共有人總數比1/2之要件,易言之,本案之爭點 不僅在於其他共有人邱秀泉是否已死亡,也及於其繼承人 數之計算﹙邱秀泉死亡未必發生繼承或再轉繼承之事實, 此尚涉及其子女存歿時間)。就此,揆諸首揭土地法第34 條之1第1項等相關法令及說明,登記機關有實質審查之權 ,而此亦為被告所主張。然則: 1.基於所有權社會化及促進土地利用之考量,土地法於64 年7月24日同時增修第34條之1及73條之1,同寓有避免 因土地權利歸屬分散或不明,導致土地資源閒置之意旨 。第73條之1第1項、第2項規定如下:「(第1項)土地 或建築改良物,自繼承開始之日起逾一年未辦理繼承登 記者,經該管直轄市或縣市地政機關查明後,應即公告 繼承人於三個月內聲請登記;逾期仍未聲請者,得由地 政機關予以列冊管理。但有不可歸責於聲請人之事由, 其期間應予扣除。(第2項)前項列冊管理期間為十五 年,逾期仍未聲請登記者,由地政機關將該土地或建築 改良物清冊移請國有財產局公開標售。繼承人占有或第 三人占有無合法使用權者,於標售後喪失其占有之權利 ;土地或建築改良物租賃期間超過五年者,於標售後以 五年為限。」是以,繼承發生後未辦理繼承登記,所形 成之土地公示狀態與實際權利狀態分離之情事,乃地政 機關依職權應查明公告並列冊管理,屆期並應收歸國有 。於本事件之系爭土地,如有發生繼承事宜,應辦理繼 承公告之地政機關為新北市政府地政局(土地法第3條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組織規程第3條第1款參照),而被 告則為該地政局之轄下(新北市政府地政局組織規程第 8條參照),關於是否發生繼承事宜之認定,二者不應 歧異。 2.徵諸被告職權掌有系爭土地登記簿,顯示共有人除楊廖 堯等3人外,其他共有人僅邱秀泉1人;而依職權探知所 得之邱秀泉戶籍謄本亦無邱秀泉死亡之登載,僅顯示其 於57年4月14日赴巴西,66年1月10日遷出,並有8名子 女,但無後續相關戶籍資料。是依上開公文書之記載, 邱秀泉並無死亡之事實發生,系爭土地亦未因繼承發生 而有共有人總數之變動,因此,主管之地政機關即新北 市政府地政局也未以共有人邱秀泉死亡,發生繼承事實 ,而開啟土地法第73條之1第1項繼承公告、列冊管理程 序。雖然戶籍謄本顯示邱秀泉為民國7年出生,頗為年 邁,而據被告所製作之電話記錄,邱秀泉其外孫女陶君 怡亦表示邱秀泉已死亡等語,惟上開證據不外出於臆測 以及傳聞,僅憑於此,未有其他實證,尚不足以推翻前 揭公文書經推定內容為真正之效力。 3.再者,被告雖主張其就系爭申請事件有實質審查權限, 也調查若干證據,但卻未作成實質認定以為系爭申請事 件之准駁,反係以原告未於限期內補正申請文件為由, 以形式審查之結論,援引土地登記規則第57條第1項第4 款規定,駁回本件申請事件,無異於將其調查證據認定 事實之權責,轉嫁予原告,並由原告承擔被告未依職權 查明事實之風險,已有違法;且原處分否准系爭申請事 件,除引據臆測及傳聞逕排除公文書經推定內容之效力 ,有違證據法則外;其所為邱秀泉已死亡並發生繼承之 認定,亦與其上級機關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未循土地法第 73條之1第1項開啟繼承公告程序之不作為,互相齟齬, 而有上下隸屬之機關就同一事項,僅因程序係透過人民 申請,或應職權發動之有異,而為不同之判斷認定,不 僅有失誠信,且導致系爭土地權益長期歸屬不明,成為 國土利用此公共利益之最大阻礙。 五、從而,系爭移轉登記土地所有權申請案之審查,乃有前述違 反證據法則、誠信原則之違法,訴願決定未予糾正,亦有未 合,原告訴請撤銷訴願決定及原處分,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惟原告訴請判命被告應就其申請作成登記部分,除因兩造 陳明規費尚未繳納外,並涉及被告就系爭土地部分共有人邱 秀泉是否死亡並發生繼承事實之判斷,攸關新北市政府地政 局對同一事項是否依土地法第73條之1第1項為繼承公告,續 行列冊管理,乃至收歸國有程序之開啟,被告有必要與上級 機關依職權實質審查並認定,避免結論歧異,導致權益歸屬 不明而土地閒置,有失土地法第34條之1、第73條之1增修之 立法意旨。是原告所提起之課予義務訴訟,既未達全部有理 由之程度,依行政訴訟法第200條第4款之規定,判命被告 就本申請案件事證尚未臻明確處,續為調查,並應依本判決 之法律見解對於原告作成決定,其餘部分,不應准許,應予 駁回。 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依行政訴 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79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12  月  14  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穎怡     法 官 林秀圓      法 官 楊得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 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 訟法第241條之1第1項前段) 四、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 條第1項但書、第2項) ┌─────────┬────────────────┐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 所 需 要 件 │ │代理人之情形 │ │ ├─────────┼────────────────┤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1.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備律師資│ │ 者,得不委任律師│ 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 │ 為訴訟代理人  │ 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 │ │2.稅務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法定代│ │ │ 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 │ │3.專利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法定代│ │ │ 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 │ │ 利代理人者。 │ ├─────────┼────────────────┤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1.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 │ 形之一,經最高行│ 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 政法院認為適當者│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 ,亦得為上訴審訴│ 。 │ │ 訟代理人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 │ │ 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 │ │4.上訴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 │ │ 、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 │ │ 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 │ │ 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 ├─────────┴────────────────┤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上訴│ │人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 │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 └──────────────────────────┘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12  月  14  日                   書記官 徐子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