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94年度易字第45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乙○○
上列被告因違反
著作權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93年度偵續
一字第7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乙○○擅自以改作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科
罰金新臺幣
拾萬元,
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玖佰元即銀元參佰元折算壹日。
    事  實
一、乙○○從事升高中、大學補習班之輔導、授課工作多年,明
  知民國87年2 月間出版之「推薦甄選.申請入學面試秘笈」
    一書,係甲○○創作之語文著作,不得擅自以改作之方法侵
    害甲○○之著作財產權,竟基於擅自改作他人著作之犯意,
    於91年3月間(
起訴書誤載為91年3月前之不詳時間),未經
    著作權人甲○○之授權或同意,參考甲○○前開語文著作之
    第7 章「面試必勝完全攻略讀本」後,將之改寫成追分文理
    補習班申請入學、推薦甄試講座之演講教材之其中一個單元
    ,詳如附表所示,並於91年3 月間某日,交給不知情之當時
    位於臺北市○○路○○號8 樓追分文理補習班負責人黃俊銘,
    由黃俊銘將前開教材與其另聘之講師張文俊(筆名鄭書勉)
    製作之講座資料,共同編製成「追分文理補習班申請入學、
    推薦甄試講座」講義20餘份,其中乙○○所編寫部分係該講
    義第11至第13單元,改作自甲○○前述語文著作第7 章部分
    為第12單元,第26頁至第42頁,並全數分送予到場參與
斯時
    追分文理補習班所舉辦座談會之學生。
嗣因黃俊銘於92年3
    月間,又將前述講義更動章節序號及更換封面後大量印製並
    分送予不特定之高中學生,經甲○○閱後始發覺上情。
二、案經甲○○訴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偵查起訴。
    理  由
一、
訊據被告乙○○固坦承「追分文理補習班申請入學、推薦甄
    試講座」之第11至13單元為其所著作(下稱系爭著作),且
    有參考
告訴人所著之「推薦甄選.申請入學面試秘笈」乙書
    (下稱
告訴人著作),嗣於92年3 月間,追分文理補習班之
    負責人黃俊銘將系爭著作放置在「追分升大學申請入學推薦
    甄試必勝手冊」中之第10至12單元,惟
矢口否認有何違反著
    作權法
犯行,辯稱:
  ㈠告訴人著作不具
原創性,且91年3 月間該著作之著作財產權
    是屬於三思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下稱三思堂公司)所享有
    ,告訴人不具告訴權。
  ㈡二著作不能因雷同即認定主觀上有抄襲之情事,只要是屬各
    自創作即應受保護,且著作權所保護者是思想表達的方式,
    非思想本身。而被告與告訴人均處於同一之中文教育環境,
    不論大學聯考或其他升學管道,均係同一之生活背景,亦係
    相同之生活經驗,就大學推甄入學之實質內容及申請入學之
    準備方式,係從事教育者所必要之基本知識,因此,對於升
    學所應注意之事項,
彼此之思維模式本容有相似之處,對於
    推甄入學面試時所應注意之事,所見本即類似,透過媒體報
    導等資訊,對於面試各方面應加強者,更是從事教育者、學
    生及家長所瞭若指掌而無特殊之處,故在文章結構、標題內
    容有類似之處,亦係相同之文化、背景、生活經驗下必然之
    產物,
難謂以此即謂是抄襲。縱然二著作所欲表達之思想雷
    同,但兩者遣詞用字均不相當,於文字之簡要、洗練上渾不
    相同,甚至在意境上亦有高低,絕非有
故意抄襲之
意圖。
  ㈢被告在91年3 月間著述系爭著作,係針對高三生免費輔導,
    並非供追分補習班招攬學生之商業行為,並無商業營利之目
    的等語。
二、經查:
  ㈠著作權法所保障之著作,係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
    學術範圍之創作,著作權法第3條第1項第1 款定有明文;故
    除屬於著作權法第9 條所列之著作外,凡具有原創性,能具
    體以文字、語言、形像或其他媒介物加以表現而屬於文學、
    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均係受著作權法所保護
    之著作。而所謂「原創性」,廣義解釋包括「原始性」及「
    創作性」,「原始性」係指著作人原始獨立完成之創作,
而
    非抄襲或剽竊而來,而「創作性」,並不必達於前無古人之
    地步,僅依社會通念,該著作與前已存在之作品有可資區別
    的變化,足以表現著作人之個性為已足。查前述告訴人著作
    係告訴人撰寫而成,有告訴人提出之該著作在卷為證,告訴
    人並陳稱:該著作是臺灣省第一本關於推薦甄選入學方式之
    著作,均是依據告訴人個人實際經驗所撰寫,完全沒有參考
    任何其他著作等語(見本院卷94年8月18日審判筆錄第4頁)
    ,且無
證據顯示該著作
乃抄襲自其他著作,或僅由顯而易見
    、一般的表達型式所構成,從而,應認上開著作為得受著作
    權法保護之著作。又告訴人將前述著作之出版權利自86年12
    月31日至91年12月30日,授權予三思堂公司,而由三思堂公
    司於87年2 月出版前述「推薦甄選.申請入學面試秘笈」書
    籍之情,有該公司94年6月16日三忠(94)字第5號函在卷
可
    稽(見本院卷),準此,告訴人並未將前述著作之改作權讓
    與或專屬授權予三思堂公司,亦未將
重製權及散布權專屬授
    權予三思堂公司,而仍享有前述著作之改作權。
  ㈡查於91年間追分文理補習班聘任被告擔任申請入學及推薦甄
    試講座及升大學顧問,均支領報酬,為使參與學生有書面
可
    參考,乃於91年3 月間將講座提供之書面資料印製成書面文
    稿即「追分文理補習班申請入學、推薦甄試講座」,其中第
    11至13單元即為被告所著之系爭著作,嗣92年3 月間追分補
    習班又舉辦同一性質之講座,乃將系爭著作更動章節序號及
    換封面後,再印製該等資料之情,
業據追分文理補習班之負
    責人黃俊銘陳明在卷(見92年度他字第5248號卷第86頁、93
    年度偵續一字第78號卷第16頁),且提出被告聘任契約書及
    支付憑單各1份附卷
足憑(見92年度他字第5248號卷第90、1
    46頁),並有系爭著作及其92年3 月間再印製之前述必勝手
    冊在卷可參。則被告是因其擔任追分文理補習班有給職之申
    請入學及推薦甄試之講座,為該講座而撰寫系爭著作,其有
    營利之意圖,甚為顯然。
  ㈢所謂著作「抄襲」,其侵害著作權人之權利主要以重製權、
    改作權為核心,而公訴人如欲控訴被告抄襲告訴人著作,首
    須舉證告訴人著作符合著作權法之保護要件,以及被告有為
    有形的或無形的重製行為;對於後者如無
直接證據,公訴人
    應舉證證明被告有接觸(access)告訴人著作,及被告著作
    之表達實質類似(substantial similarity)於告訴人著作
    之表達。而所謂「實質類似」,指被告著作引用告訴人著作
    中實質且重要之表達部分,且須綜合「質」與「量」兩方面
    之考量;而「實質類似」之判斷,與告訴人著作性質相關,
    如告訴人主張被抄襲之著作內容,係取自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較多之事實型著作(factual work),由於其具有
    不容杜撰、自由發揮空間及表達方式受限、資訊來源多有重
    疊等特點,故在著作抄襲之「實質類似」
構成要件上,應採
    取較嚴格之標準,反之,若係虛構性、科幻性作品(fic-
    tional work )或詩文等創作性較高之著作,則關於實質類
    似之要求標準較低。
  ㈣以下根據前述標準檢驗系爭著作是否抄襲告訴人著作:
  ⒈被告
自承於撰寫系爭著作時,有參考告訴人著作等語(92年
    度他字第5248號卷第81、151 頁,93年度偵續一字第78號卷
    第17頁),是被告確有「接觸」告訴人著作之事實,已
堪認
    定。
  ⒉告訴人著作共分7章,第1章推薦甄選「第二階段甄試」簡介
    、第2章如何蒐集資料準備面試、第3章如何撰寫自傳、第4
    章如何撰寫推薦函、第5章如何撰寫讀書計畫、第6章面試題
    目拆招大破解、第7章面試必勝完全攻略讀本,共205頁,其
    中第7章部分為第144頁至第204頁。又系爭著作有3單元,單
    元11為第二階段甄試指定項目面面觀、單元12為面試技巧大
    公開、單元13為自傳、推薦函、讀書計畫,共38頁,其中單
    元12共17頁。
  ⒊告訴人著作第7 章共分①考前心理建設,內有盡人事聽天命
    、謙虛不一定是美德、你就是自己的推銷員、誠實是最上策
    、真誠的態度是最基本的要求、實力是你最大的本錢;②臨
    陣磨槍秘訣大補帖,內有惡補一下時事、多多聽取親朋好友
    的意見、熟練自我介紹、廣泛涉獵各種基本知識、先為弱點
    想好理由;③模擬面試招數大公開,內有鏡子、自言自語、
    朋友師長、錄音帶、錄影帶及公關專家模擬面試法;④如何
    消除你的緊張,內有提早到達面試地點、與親朋好友結伴而
    行、平時多練習、想像自己就是天王名嘴、自我催眠法自我
    暗示、深呼吸、想像法;⑤如何面試成功蹲馬步篇,內有注
    意禮貌、注意衣著、外觀,頭髮、服裝、臉、鞋子及細節、
    相信自己、注意你的說話、熟練基本題型、清楚評分標準;
    ⑥如何面試成功打通任督二脈篇,內有熟悉自傳推薦函讀書
    計畫的內容、散發你獨特的氣質、具備特殊能力、注意你的
    肢體語言、多思考、
攜帶作品;⑦如何面試成功唯我獨尊雄
    霸天下篇,內有眼睛及表情、你的身體會說話、有技巧地主
    導面試、自己找話題、表現強烈的企圖心、搞笑一下吧;⑧
    答不出問題時該怎麼辦,內有以時間換取空間、過程重於結
    果、誠實?硬ㄠ?、反敗為勝等子目;而系爭著作單元12共
    分為①良好的心理建設是致勝關鍵,內有盡力為之,得之我
    幸、敢秀就有機會、善於推銷自己、誠實是基本原則、真誠
    的態度、有實力才是本錢、臨時抱佛腳、時事別忘記、傾聽
    旁人的想法、自我推銷、讓自己知識廣博、為自己的弱點找
    台階;②面試招數模擬法大公開,內有用鏡子模擬面試、與
    朋友師長雙向套招練習、錄音錄影直接檢討、自我想像問題
    ;③如何消除你的緊張,內有提早到達面試地點、與親朋好
    友結伴而行、平時多練習、激發表達的潛能、自我催眠、深
    呼吸、想像法;④贏得好感的不二法則,內有注意禮貌、衣
    著外觀、頭髮、服裝、臉、鞋子及細節、充滿自信、注意你
    的說話、熟練基本題型;⑤贏得信賴的不二法則,內有熟記
    自傳推薦函讀書計畫之內容、散發個人獨特的氣質、培養特
    殊才能、注意你的肢體語言、攜帶作品;⑥深得人心的不二
    法則,內有眼睛及表情、你的身體會說話、有技巧地主導面
    試、自己找話題、表現強烈的企圖心、幽默一下吧;⑦出糗
    時怎麼辦,內有以時間換取空間、誠懇作答、答錯並不可恥
    ,轉而虛心求教等子目。而上開二著作之內容比較,詳如附
    表所示。
  ⒋據上以觀,系爭著作第12單元係將告訴人著作第7 章之前述
    第①②部分,均歸類為第①部分,其餘架構均相同,標題有
    些使用相同文字,有些以不同言語表達相同之意思,內容所
    敘述者均屬相同之事物;再從附表之二著作內容對照表觀之
    ,系爭著作大部分是摘取告訴人著作之重要敘述部分加以濃
    縮整理,且遣詞用字之表達方式及順序,系爭著作大部分亦
    雷同於告訴人著作,僅是稍微以不相同之文字在闡述相同之
    事物;又告訴人著作中所使用之形容性用語,如「冷靜一點
    ,年輕人!」、「你已經開始壯士斷腕、背水一戰」、「一
    樣米養百樣教授」、「變成那個跑江湖賣膏藥的郎中」、「
    現在到了生死關頭,背水一戰的時刻到了」、「緊張、緊張
    、緊張,刺激、刺激、刺激!先來個深呼吸,我們臨陣磨槍
    吧」、「超大高統籃球鞋,看起來像是腳上踏了兩條小船」
    、「柔柔亮亮、閃閃動人」、「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等等
    詞句,詳如對照表所示,系爭著作亦有使用,然此等詞句僅
    是形容性、修飾性用語,其所表達之意思,亦可用不同之話
    語表達,且在著作中並非必要,但系爭著作卻亦有相同之詞
    句。故系爭著作之第12單元之結構及所表達之事物,與告訴
    人著作之第7 章大致相同,且表達方式大部分亦是摘取告訴
    人著作之重要敘述部分,以幾乎雷同之敘述順序,而以稍微
    不同之文字表達相同之事物,有些甚至是使用相同之文字,
    且包括單純形容性、修飾性言語,使之較為簡要,然閱讀過
    告訴人著作者,從系爭著作中可感覺到告訴人著作之存在,
    亦即二著作在「質」與「量」方面已達實質類似之程度,
堪
    認系爭著作有以改作之方式侵害告訴人之著作權。
 ⒌被告雖辯稱:系爭著作係伊所獨立創作,並無抄襲告訴人著
   作等語。惟
按當「接觸」及「實質類似」之要件被證明後,
    被告應就其所提出之「獨立創作」抗辯積極舉證,查被告就
    其上開抗辯並未提出任何證據以資證明,
揆諸上開說明,自
    難遽以採信。
  ㈤至於系爭著作之第11單元「第二階段甄試指定項目面面觀」
    ,雖與告訴人著作之第1 章推薦甄選「第二階段甄試」簡介
    及第2 章如何蒐集資料準備面試,大部分相同,但其內容是
    有關教授面試之目的、指定項目甄試之目的、推薦甄試所甄
    試之項目、甄試前所應提出之備審資料及評分比例、各學院
    之甄試方式、蒐集資料的方式及來源,均屬於事實之介紹,
    不容杜撰,其自由發揮空間及表達方式誠屬有限,資料來源
    亦多有重疊,應更為嚴格之解釋,核其相似情形,應認尚未
    達「實質類似」之程度。又系爭著作之第13單元「自傳、推
    薦函、讀書計畫之書寫要領」,僅小部分有與告訴人著作第
    3至5章雷同,依上述說明,亦難認「質」與「量」方面已達
    實質類似之程度。是起訴意旨認系爭著作之第11、13單元,
    亦係改作自告訴人著作,
容有未洽,併此敘明。
  ㈥
綜上所述,本件事證明確,被告犯行
洵堪認定,應
依法論科
    。
三、查被告於91年年初間犯罪後,著作權法已於92年7月9日修正
    ,其中第92條第1 項修正內容為:「意圖營利而以公開口述
    、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公開展示、
    改作、編輯或出租之方法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者,處三年以
    下
有期徒刑、
拘役,或併科新臺幣七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再於93年9月1日修正第92條為:「擅自以公開口述、公開播
    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公開展示、改作、編
    輯、出租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
    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七十五萬元以下罰金」。與
    其犯罪時之著作權法第92條所規定:「擅自以公開口述、公
    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展示、改作、編輯或出
    租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之內容相比較,並無裁判
    前
法律有利於被告之情形,依刑法第2條第1項前段規定,自
    應
適用裁判時即93年9月1日修正後之著作權法第92條論處。
    是核被告所為,係犯93年9月1日修正施行之著作權法第92條
    之擅自以改作之方法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罪。爰
審酌被告未
    有前科,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在卷
可按,惟
犯
    後未坦承犯行,所為剽竊他人智慧結晶、漠視他人著作權,
    
暨其
犯罪動機、目的、手段、對告訴人所生危害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
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修正後著作權法
第92條,刑法第11條前段、第2條第1項前段、第42條第2 項,罰
金罰鍰提高標準條例第2 條,現行法規所定貨幣單位折算新台幣
條例第2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傳侯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94  年  9   月  8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黃程暉
                                  法 官 李宜娟
                                  法 官 賴秀蘭
以上
正本證明與
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
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
                  書記官 陳惠娟
中  華  民  國  94  年  9   月  12   日
附錄:本案論罪
科刑法條全文
修正後著作權法第92條:
擅自以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
公開展示、改作、編輯、出租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
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75萬元以下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