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99年度消簡上字第1號
上 訴 人 丙○○
訴訟
代理人 甲○○
被
上訴人 荷蘭商戴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乙○○
訴訟代理人 徐頌雅
律師
湯詠瑜律師
上列
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98年12月
31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北簡易庭98年度北消簡字第17號第一審
判決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被上訴人應交付型號為Dell 2009W 20" Ultrasharp Widescreen
LCD Monitor(S142009WTW)20吋之寬螢幕液晶顯示器壹台,以
及型號為Dell E2009W 20" Digital Widescreen LCD Monitor(
S14E2009WTW)20吋之寬螢幕顯示器壹台予上訴人。
第一、二審
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按法律行為發生債之關係者,其成立要件及效力,依當事人
意思定其
適用之法律,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6條第1項定有
明文。
本件上訴人主張於被上訴人之網路商店上訂購物品而
發生買賣關係,並依該網站上
所載定型化契約(下稱
系爭定
型化契約)第13條之約定應適用新加坡法律(原審卷第47頁
),為二造所不爭執,
揆諸上開法律,就
兩造間買賣關係之
成立要件及效力,應依當事人意思適用新加坡法。
乙、實體方面
壹、上訴人起訴主張:被上訴人於民國98年6月25日在其網址「w
ww.dell.com.tw」之網路商店上,就其品牌部分商品標明有
線上折扣之優惠,上訴人即依網站所標示之折扣價格及訂購
方式,於網站所具體設計供填寫信用卡資料之欄位,以填寫
含信用卡類型、號碼、到
期日、卡片上名稱、信用卡確認號
碼、發卡國家等信用卡資訊之方式,訂購網站上所展售之型
號Dell 2009W 20”Ultrasharp Widescreen LCD Monitor
(S142009WTW)20吋之寬螢幕液晶顯示器1台,以及Dell E2
009 W20”Digital Widescreen LCD Monitor(S14E2009
WTW)20吋之寬螢幕顯示器1台(下稱系爭商品),並立即獲
取兩組訂單號碼,被上訴人亦隨即發出通知信告知已收取完
整之訂單相關資料。
詎料被上訴人事後逕以系爭網站上線上
價格標示錯誤、訂單不被接受為由,拒絕履行兩造間就系爭
商品所成立之
買賣契約(下稱系爭契約),
惟就系爭契約觀
之:
一、系爭契約係透過上訴人向被上訴人提交信用卡資訊,表達應
買之承諾而成立,被上訴人於網站中標定價格展售系爭商品
之行為,即應屬要約
而非要約之引誘,否則將生由
消費者即
原告於要約之同時即須負擔履行支付價金義務之不公平現象
。且被上訴人於系爭定型化契約中固聲明「契約於Dell 接
受客戶訂單後始為成立」,惟並未補充規定何種情況下被上
訴人有權不接受客戶訂單,故依
消費者保護法第11條第1、2
項之規定,應為有利消費者之解釋。此外,系爭契約既以新
加坡法為準據,依該國合同法之規定,上訴人客觀上信賴被
上訴人要求而提供信用卡資料時,無論被上訴人意思表示之
主觀要件為何,均應解釋為要約,故系爭契約因上訴人以表
示訂購系爭商品,並提供信用卡資訊之方式為承諾而成立。
二、又上訴人購買系爭商品係為自己消費之用,依消費者保護法
第22條之規定,被上訴人以網站之標價就系爭商品為廣告,
自應確保其廣告價格之真實,並依該廣告之價格給付系爭商
品與上訴人。而標價錯誤係因被上訴人內部控管出錯,故亦
屬被上訴人自己之過失所致,被上訴人於98年7月5日又再度
發生類似之網路交易糾紛,顯見被上訴人欠缺與處理自己事
務一般的注意義務而有具體
輕過失,應不得援引
民法第88條
第1項前段之規定主張錯誤而撤銷系爭契約。且當前我國不
論網路交易或實體商店之消費購物,商家為了促銷突然大幅
降價
乃司空見慣之事,例如日常電視廣告中不時聽聞「破盤
大特價」等宣傳,亦常聽聞有限時、限量的特價搶標活動,
而百貨公司於年終慶、週年慶或年終特賣會時有1折、2折商
品之促銷,有時大幅降價數千甚至數萬元之譜,一般消費者
無從瞭解廠商就商品定價之標準或心態,亦無義務衡量每件
商品價格之合理
與否。況系爭標價錯誤並非數字誤植,而係
明確列出線上折扣NTD7,000元,並由被上訴人系統換算得出
最終總價,故上訴人對此線上折扣之多寡及是否合理並無認
識之可能,自無從由銷售頁面中知悉網路上之標價是否存有
錯誤。
三、再上訴人依系爭契約所購買之系爭商品僅有2台,確實要於
自家使用,並無轉售牟利之可能,自不具違反公共利益或以
損害上訴人為目的之
權利濫用情形。反觀被上訴人有以此網
路標價錯誤為由,欺騙消費者訂約,以進行廣告或換取消費
者個人資料之嫌。
四、企業經營者於其定型化契約條款中,聲明其保留締約的最終
決定權之旨,對消費者而言,
顯有違雙方當事人平等互惠之
原則。蓋被上訴人之網站係設計成使消費者需先填寫信用卡
資料始能完成網路上的訂單程序,縱使如被上訴人聲稱其於
系爭網路購物流程中並未利用上訴人所提供的信用卡資料進
行扣款程序,惟是項程序已使上訴人在信賴契約能夠成立下
承擔其所不能控制之風險。又消保法施行細則第14條第2款
之規定,定型化契約條款若使消費者負擔非其所能控制之危
險者,違反平等互惠之原則。若允許企業經營者於其定型化
約款中恣意聲明其保留締約的最終決定權之旨,對於與之進
行交易之消費者將顯失公平,此乃與消保法第12條、施行細
則第14條第2款之規範意旨相違,有違平等互惠原則,為法
所不容許。綜上,
爰依系爭契約之
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
交付買賣
標的物等語,
並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
應交付上訴人如主文第二項所示之商品。
貳、被上訴人辯稱:
一、被上訴人就上開網站所顯示之商品,其價格標貼均係委由專
業
第三人公司人員以名為E1Dorado之軟體,作為網頁標價折
扣之程式。而系爭標價錯誤係源於價格設定人員於本應僅就
系爭網站上Vostro 1520型號之商品提供適用7,000元之線上
折扣,卻誤將「AND」之選項設定為「OR」之選項,致系爭
網站中含系爭商品在內之所有商品,自98年6月25日21時17
分至98年6月26日6時56分間均顯示折扣7,000元,系統並自
動產生線上折扣價,造成線上商店發生錯誤標價之情事。原
價13,200元Dell Ultrasharp 2007FP之20吋液晶顯示器,因
錯誤線上折扣7,000元,產生錯誤之「線上折後價」6,200元
;原價8,700元之Dell Ultrasharp2 009WFP之20吋寬螢幕液
晶顯示器(即上訴人購買之螢幕顯示器型號),因錯誤線上
折扣7,000元,產生錯誤之「線上折後價」1,700元;原價7,
999元之Dell E2009W之20吋寬螢幕平面顯示器(即上訴人購
買之螢幕顯示器型號),因錯誤線上折扣7,000元,產生錯
誤之「線上折後價」999元。由上開網頁資料可知,被上訴
人從未表示在進行「折扣促銷」或「降價」。
二、被上訴人在收到顧客線上訂貨之訂單時,被上訴人之網站系
統於98年6月27日上午12時34分許自動回覆一封「訂單已收
到***這是系統自動郵件--請不要回覆***」之郵件
予下訂單之顧客,並載明:「本郵件僅表示Dell已收到您的
訂單,但並不表示Dell已接受您的訂單。…Dell會在下一個
工作日與您聯絡,以確認訂單的詳細資料,包括最後的總購
買金額,以及您的Dell客戶編號和Dell訂單編號。Dell確認
收到您的付款後,就會立即處理您的訂單,並透過傳真、電
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您,確定Dell已經接受並著手處理您的訂
單。」(本院卷第9頁)。系爭定型化契約銷售條款與條件
第2.1條約定:「契約於Dell接受客戶訂單後始為成立。客
戶應保證其買受係僅為內部自用,而非基於再銷售之目的」
(原審卷第46、139頁),故被上訴人於網站上標定價格展
售系爭商品,應僅屬要約之引誘,上訴人後續之訂購行為方
屬要約,在被上訴人尚未依系爭通知所載,進一步與消費者
確認訂單內容,並透過員工以傳真、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確
定已接受訂單而為承諾前,系爭契約尚未成立。於此之前,
被上訴人與顧客者間之契約,因尚缺乏承諾之意思表示,契
約無法達到意思表示
合致之效果,因此契約均未成立。被上
訴人在發現錯誤線上折扣7,000元之錯誤後,被上訴人網站
系統自動回覆郵件
嗣後又發出第二封收到訂單通知,並新增
一段聲明:「戴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的網站系統(www.
dell.com.tw)於6月25日11PM至6月26日7AM
期間,資訊中出
現線上價格標示錯誤,現已經將價格更正。由於價格錯誤,
在此期間下的訂單將不被接受。」(原審卷第9、11頁)。
綜上所述,被上訴人除於系統自動回覆郵件上明確表示由於
價格錯誤而不接受訂單,此為上訴人所明知,而被上訴人之
人員亦未曾以電話或其他方式與上訴人聯絡確認訂單詳細資
料,或確認接受訂單,則契約自始即未成立。
三、被上訴人銷售網頁上之商品規格、價格及販賣等表示,並非
要約,而較類似民法第154條第2項後段之「價目表之寄送」
。且依消保會草擬之「消費者保護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第
18條第3項:「企業經營者應提供消費者再次確認要約或更
正要約錯誤之方式。」該項立法理由更明載:「四、為降低
網路交易風險,並提供有效科技途徑讓買受人有更正電子交
易錯誤,爰於第三項增訂企業經營者應以電子交易方式使消
費者有再次確認之義務。」可知,消費者在網路購物上所為
訂購之意思表示係「要約」,尚須經過業者向消費者確認。
蓋網路交易常因無法得見實物,致生下錯訂單或買錯東西之
風險,故修正草案要求企業經營者必須向消費者再行確認訂
單,足見此等規定係為保護消費者,降低網路交易風險而設
,而非為保護企業經營者。因此,將上訴人下訂單之行為解
釋為「要約」,實係有利於上訴人之解釋,亦屬現今立法趨
勢。再按消保會草擬之「零售業網路交易定型化契約應記載
及不得記載事項草案」第四點,提供「確認機制」:「企業
經營者應提供確認機制,供消費者商品數量及價格等內容以
完成訂購程序。企業經營者對於前項確認內容,得於完成訂
購之次日起二工作日內附理由向消費者為拒絕之表示。」由
上開規定可知,目前修法之趨勢係:網路交易訂購程序必須
在企業經營者收到訂單後向消費者再確認,方屬完成(此亦
為被上訴人銷售網站上向來之交易模式),且企業經營者亦
得於訂購程序完成後2個工作天內附理由為拒絕之表示。根
據消保會之說明,該點規定係為「確保消費者於交易過程中
明瞭其所承擔之權利義務,並降低因過失點選或系統操作產
生之消費糾紛」。據此,上訴人所下訂單尚須經過被上訴人
向其確認,實乃有利於上訴人之交易模式,更可保障上訴
人
權益及交易安全,要無任何不公平可言。又上開消保會草擬
之「零售業網路交易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草案
」第五點,提供「標價錯誤效果及信賴保護」:「契約應載
明網頁上所刊登之價格及折扣方式,於因人為或系統產生錯
誤時,除企業經營者證明消費者明知或可得而知此錯誤仍進
行訂購外,如消費者已完成訂購程序且企業經營者未於完成
訂購之次日起二工作日內為拒絕之表示者,即受訂購程序完
成之數量及價格等內容
拘束。」換言之,根據該點規定可知
,目前修法之趨勢係:網路交易如因人為或系統產生標價錯
誤,而企業經營者於訂購完成之次日起二個工作天內為拒絕
之表示者,即可不受訂購程序完成之數量及價格等內容拘束
。以
本案而言,被上訴人於系爭標價錯誤事件發生後,於2
天內隨即發送電子郵件予上訴人,並於其上明文表示「不接
受」上訴人之訂單,即已為拒絕之表示,此已
足證兩造並無
任何意思表示合致之情形,亦符合上開規定之精神,據此,
上訴人主張之買賣契約並未成立,至屬
灼然。
四、縱認兩造間系爭契約成立,系爭商品有標價錯誤之情形係因
價格設定人員設定錯誤所產生,其價格折扣與常情不合亦一
望可知,故應屬
表示行為之錯誤,且上訴人亦係經由BBS社
群及網路論壇上得知系爭標價錯誤之訊息而購買系爭商品,
可認上訴人就此錯誤有認識之可能,應許被上訴人撤銷該意
思表示。
五、末查,上訴人固已選擇以信用卡方式付款,並已於系爭商品
之交易過程中提供系爭信用卡資訊,惟被上訴人並未向刷卡
銀行取得授權碼,亦未辦理扣款,至於已經直接轉帳且已產
生銀行或電匯費用的顧客,也無需承受任何損失,被上訴人
將會盡快進行退款,針對已同意退款顧客以外之顧客,被上
訴人均以雙掛號方式,寄送退還款項(包含匯款手續費)之
匯票給各該顧客,上訴人及顧客之利益並未受任何損害,且
被上訴人
嗣後亦已向消費者提出優惠折扣方案,並已付出受
公平會調查、商譽損失之代價,若不許被上訴人以錯誤撤銷
契約,被上訴人因此所生損失預估將達新臺幣數十億元之譜
,兩造利益顯然失衡等語。爰聲明:
駁回上訴。
參、兩造不爭之事實
一、被上訴人之網路商店www.dell.com.tw於98年6月25日至26日
刊載「網上購買限時優惠」、「線上折扣NTD7,000」及特惠
價促銷訊息,內容含有系爭商品型號的電腦螢幕及該商品之
訂單價格(原審卷第213-221頁)。
二、上訴人經由網路,向被上訴人公司
上揭網路商店下單購買,
並在指定時間內以信用卡在網站上線上刷卡付款,惟被上訴
人並未進行扣款。被上訴人網路商店電腦系統於98年6月27
日12時34分許自動回復電子郵件,其內容記載「***戴爾股
份有限公司(臺灣)的網站系統(www.dell.com.tw)於6月
25日11PM至6月26日7AM期間,資訊中出現線上價格標示錯誤
,現已經將價格更正。由於價格錯誤,在此期間下的訂單將
不被接受。我們正在深入調查待了解狀況後將直接與顧客聯
繫,妥適處理這個事情。為此給客戶帶來的任何不便我們深
感歉意。本郵件僅表示Dell已收到您的訂單,但並不表示已
接受您的訂單,…Dell會在下一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絡,以確
認訂單的詳細資料,包括最後的總購買金額,以及您的Dell
客戶編號和Dell訂單編號。Dell確認收到您的付款後,就會
立即處理您的訂單,並透過傳真、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您,
確定Dell已經接受並著手處理您的訂單……」等語(原審卷
第9、11頁)。
三、上訴人以線上刷卡方式完成訂單,惟被上訴人並未取得授權
碼,亦未進行扣款,未實際收取上訴人購買系爭商品之款項
。
肆、兩造之爭點及本院得
心證之理由:
上訴人主張伊於98年6月25日在被上訴人之系爭網路商店下
單購買系爭商品,伊已為承諾,買賣契約已成立生效,被上
訴人應依約交付系爭商品等語;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之下單
行為,僅為要約之引誘,且縱為要約,因被上訴人之標價錯
誤,已撤銷其錯誤之意思表示
云云。是本件首要爭點應為就
:一、被上訴人在其網路商店上就系爭商品標明之「網上購
買限時優惠」、「線上折扣NTD7,000」之優惠,係要約或要
約之引誘?二、被上訴人如就系爭商品標價錯誤,得否撤銷
其錯誤之意思表示?三、上訴人有無權利濫用?或違反
誠信
原則系爭商品之買賣契約是否成立?茲分述如下:
一、被上訴人在系爭網路商店上就系爭商品標明之「網上購買限
時優惠」、「線上折扣NTD7,000」之優惠,係屬要約,而非
要約之引誘:
㈠、按「一個要約即是『要約人』發出的一項允諾或其他形式的
自願意思表示,表明經『受要約人』無條件承諾某些確定的
條款,『要約人『即受這些條款的拘束。如合同成立的其他
要素亦得滿足(如
對價和設立法律關係的意旨),對要約的
承諾會導致一個有效的合同。一個特定的表述是否構成要約
有賴於表述的意旨。要約必須具有受拘束的意旨,如果某人
只是引誘他人作出要約,或者只是詢問情況,而並沒有受拘
束的意旨,那他或她最多只是在作出要約邀請。按照客觀標
準,如果某人的表述(或者行為)致使一個通情達理的人相
信發出要約者具有在該要約被承諾後接受拘束的意旨,則即
使該人實際上並沒有此種意旨,他也被認為是發出了一項要
約。」此為新加坡合同法第8.2.2條及第8.2.3條之意旨(見
原審卷第97頁,亦
可參新加坡網站http://www.singaporela
w.sg)。依歷年來新加坡之判決先例或判例內容可知,其有
關「要約」、「要約之引誘」之認定,與我國民法之差異並
不大,為兩造所不爭執,是我國民法上對「要約」及「要約
之引誘」之解釋與新加坡法律相符。換言之,新加坡合同法
明確以表意人「有無受其意思拘束」之主觀意思或「表現出
受其意思拘束之行為」之客觀行為標準,作為區別要約及要
約引誘之依據。而其區別效果,亦與我國民法解釋相同,若
屬要約,則
相對人所為應允之意思表示即屬承諾,契約即屬
互相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若屬要約之引誘,因其並不具有
拘束力,故相對人就之所為進一步之表示,性質上應屬新的
要約,須待原表意人再為承諾後意思表示始為一致,契約方
始成立。而表意人有無受其意思拘束之意思,除以上之明文
規定外,性質上仍應綜合
參酌當事人之明白表示、相對人之
性質、要約是否向一人或多數人為之、當事人之磋商過程、
交易習慣,並依誠信原則合理認定之。另新加坡合同法固未
有如我國民法第154條第2項「貨物標定賣價陳列者,視為要
約。但價目表之寄送,不視為要約。」之規定,惟本國法之
此項規定,亦得作為區別要約及要約引誘之解釋依據,
自不
待言。
㈡、按民法第345條規定:「稱買賣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移轉
財產權於他方,他方支付價金之契約。當事人就標的物及其
價金互相同意時,買賣契約即為成立。」
參諸契約係由一方
為要約,而另一方依要約之內容而為承諾時,契約即為成立
,
苟有將要約擴張、限制、或為其他變更而承諾者,視為拒
絕原要約而為新要約,此結果亦為民法第160條第2項所明定
。亦即先表示意見之人,就其欲買或賣之物品及價金均有一
定之表示者而已確定或可得確定者,則該先為意思表示之一
方,應認為其意思表示為「要約」,
是以貨物標定賣價陳列
者視為要約,但價目表之寄送不視為要約,蓋已標定價目表
之貨物,看到之人一望便可知該貨物之實體及其售價,但價
目表之寄送,因相對人無法看到貨物實體,無法確定買賣標
的,是以雖有標示價格,惟貨物部分仍無法達到確定之程度
,是以民法154條第2項方會規定該價目表之寄送不視為要約
。由上可知判斷買賣契約何為要約之一方,何為承諾之一方
,應視具體事實而予判斷。
㈢、本件被上訴人刊登之限時優惠活動內容,已將各項商品(含
系爭商品)附加照片,標明型號中英文名稱、原價、線上折
扣、線上折後價等標示明確,各項商品已達明確之程度,且
其標示之售價亦已
臻確定,並非僅單純之價目表標示,是本
件被上訴人在所屬網站刊登系爭商品買賣訊息之意思表示,
自已符合「要約」之要件,應受其要約之拘束。而上訴人在
該網站上依該要約之內容,點選所要購買之電腦商品及其數
量後回覆下單,並未將被上訴人刊登之內容為擴張、限制、
或為其他變更,是以上訴人之下單尚
難認為屬於新要約。況
買賣契約成立後,買受人始有給付買賣價金之義務,本件上
訴人在下單後,除需輸入送貨資訊外,另需輸入付款方式為
信用卡/轉帳卡線上付款、電匯、支票/銀行匯票等方式,而
上訴人亦已選擇以信用卡方式付款而提供信用卡資訊,倘系
爭商品標價僅為要約之引誘,被上訴人何須在其網站上設定
買賣契約成立前購買者(含上訴人)之付款方式,被上訴人
上開網路交易之設定方式,足認被上訴人係基於買賣契約已
成立之情況下,始指引購買者完成付款。苟被上訴人所辯兩
造買賣契約尚未成立,尚須被上訴人接受訂單為承諾後始成
立,但此時購買者之價款已進入被上訴人帳戶內,其以信用
卡線上刷卡方式付款者,亦處於被上訴人隨時可取得之情形
下,如何處理該價款,完全操縱在被上訴人之手,被上訴人
可恣意主張買賣契約成立與否,顯失公平,亦與價金之給付
或收受係在契約成立後之常理不符,是被上訴人既已指示購
買者完成付款行為,卻又辯稱其僅收到訂單,尚未表示已接
受訂單,兩造間之買賣僅尚未成立云云,顯屬矛盾而不足採
。倘被上訴人因其面對的是毫無認識的消費者,系爭商品標
價僅為要約之引誘,被上訴人亦可在其確定承諾後,始要求
購買者(上訴人)輸入送貨資訊及選擇付款方式,確定購買
者(上訴人)身分或收到貨款後再行出貨,而非在其要約引
誘之階段,即設定消費者可匯款或信用卡付款之方式,是依
被上訴人上開刊登商品標價及付款之方式,尚難認被上訴人
就系爭商品標價僅為要約之引誘,而非要約。4、又本件被
上訴人在其網站係區分第一列「Dell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
腦&網上優惠信息」、第一列之下並分為三區塊「筆記型電
腦」、「桌上型電腦」、「網上購買 限時優惠」,第二列
「Dell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顯示器等」,第二列之下亦
分有5區塊如顯示器、廣告中的戴爾產品、戴爾服務、查看
所有筆記型電腦、查看所有桌上型電腦等(見原審卷第213
頁),點選「網上購買 限時優惠」查看所有優惠之後,則
出現「折扣詳細資料 Get NTD$7000 cash off 到期2009
年7月30日」(原審卷第214頁)。是被上訴人在網站上刊登
之優惠內容,為限時優惠,並非無限期,且折扣NTD$7000之
標示,亦使任何瀏覽該網站者一望即可明確知悉該折扣之金
額。被上訴人亦
自認系爭商品標價係源於本應僅就Vostro15
20型號之商品提供適用7,000元之線上折扣,卻誤將「AND」
之選項設定為「OR」之選項,致所有商品包含爭商品在內在
上開期間均顯示折扣7,000元,並自動產生線上折扣價
等情
,可見被上訴人亦有就某項商品進行折扣7,000元之本意,
而上訴人為消費者之一,其難以知悉被上訴人係欲就何項商
品進行折扣7,000元。且當前我國不論網路交易或實體商店
之消費購物,商家為了促銷突然大幅降價乃常見之事,例如
日常電視廣告中不時聽聞「破盤大特價」等宣傳,亦常有限
時、限量的特價搶標活動之盛況,本件被上訴人就系爭商品
折扣7,000元後,約為1.2折至1.9折左右,尚屬目前臺灣社
會商家可能出賣之折數,消費者實無從瞭解廠商(被上訴人
)就商品定價之標準或心態,亦無消費者必須衡量每件商品
之賣價是否合理,始能承諾之理。是本件被上訴人之商品標
價應為要約,而非僅為要約之引誘。又被上訴人雖辯稱:「
依被上訴人線上商店之交易模式,如被上訴人收到顧客之訂
單時,網頁系統會自動回覆一封「訂單已收到」之郵件給顧
客,且該自動郵件明確載明「本郵件僅表示Dell已收到您的
訂單,但並不表示Dell已接受您的訂單。…Dell會在下一個
工作日與您聯絡,以確認訂單的詳細資料,包括最後的總購
買金額,以及您的Dell客戶編號和Dell訂單編號。」於此之
前,被上訴人與顧客者間之契約均尚未
合意成立。」云云,
惟兩造之買賣契約既在上訴人(買受人)網路點選下單時成
立,則被上訴人上揭回覆內容僅係在契約成立日98年6月25
日之後2日即98年6月27日所自行發出之聲明,尚不得依此而
援引民法第154條第1項之規定主張被上訴人已有預先聲明不
受拘束之意而認契約尚未成立。至消保會草擬之「消費者保
護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第18條第3項:「企業經營者應提
供消費者再次確認要約或更正要約錯誤之方式。」或「零售
業網路交易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草案」第四點
、第五點,均係為保護消費者而提供消費者再次確認要約或
更正要約錯誤之方式,該等草案主要目的非為保護企業經營
者,該等草案之內容並非認企業經營者標示賣價之行為均非
要約,故被上訴人辯稱依上開草案,其就系爭商品之標價為
要約之引誘,而非要約,亦非可採。
二、縱使被上訴人就系爭商品標價錯誤,亦不得撤銷其錯誤之意
思表示
㈠、按「意思表示之內
容有錯誤,或表意人若知其事情即不為意
思表示者,表意人得將其意思表示撤銷之。但以其錯誤或不
知事情,非由表意人自己之過失者為限」民法88條第1項定
有明文。是主張意思表示錯誤而撤銷者,須以該錯誤「非由
表意人自己之過失者為限。」本件被上訴人自認系爭商品標
價錯誤係源於價格設定人員於本應僅就系爭網站上Vostro15
20型號之商品提供適用7,000元之線上折扣,卻誤將「AND」
之選項設定為「OR」之選項,致所有商品包含爭商品在內,
自98年6月25日21時17分至98年6月26日6時56分間均顯示折
扣7,000元,系統並自動產生線上折扣價,造成線上商店發
生錯誤標價之情事。是被上訴人就系爭商品標價
自承係因其
自己(或使用人)之錯誤所致,不論前開規定過失之認定係
採「抽象輕過失」或「具體輕過失」,被上訴人至少欠缺與
處理自己事務一般的注意義務,顯然有過失,依前開規定,
被上訴人自不得撤銷其錯誤之意思表示。
㈡、按消費者保護法第18條規定:「企業經營者為郵購買賣或訪
問買賣時,應將其買賣之條件、出賣人之姓名、名稱、負責
人、事務所或
住居所告知買受之消費者。」是苟企業經營者
除所定之商品或服務及其價金外,另有買賣之條件者,依該
條之規定,應告知消費者,而所謂買賣之條件,如促銷優惠
價商品之限時、限量搶購,消費者之資格等等,被上訴人另
辯稱:上訴人等提交訂單過程所點選「同意」之銷售條款與
條件規定,其中第2條關於「契約之成立」約定:「2.1契約
於Dell接受客戶訂單後始為成立。客戶應保證其買受係僅為
內部自用,而非基於再銷售之目的。」等語,可解釋為上揭
網站係訂有買賣條件,其條件為:「客戶應保證其買受係僅
為內部自用,而非基於再銷售之目的。」至於另所謂「接受
客戶訂單」係何意指,究係指
被告收到客戶訂單或被上訴人
承諾客戶訂單,實難以該用辭而確認其真意?況被上訴人於
上開條款亦未訂明何種情況被上訴人將接受訂單或不接受訂
單,該內容既係每一位消費者提交訂單必須點選「同意」之
銷售條款與條件,此定型化之約定條款自應為有利於消費者
之解釋,而非任由企業經營者即被上訴人解釋或選擇契約成
立與否,於本件情形,倘購買者非基於再銷售之目的,於其
提交訂單到達被上訴人時,應認該買賣契約即時成立。
三、系爭商品之買賣契約已經成立,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履行契
約交付系爭商品,尚難認有何權利濫用或違反誠信原則
按「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
目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民法
第148條定有明文。該條
所稱「權利之行使」」查權利之行
使,是否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應就權利人因權利行使所
能取得之利益,與他人及國家社會因其權利行使所受之損失
,比較衡量以定之。倘其權利之行使,自己所得利益極少而
他人及國家社會所受之損失甚大者,
非不得視為以損害他人
為主要目的,此乃權利社會化之基本內涵所必然之解釋(
參
照最高法院71年
台上字第737號判例)。查,上訴人購買之
系爭商品僅為二台螢幕,即原價8,700元之Dell Ultrashar
p 2009WFP之20吋寬螢幕液晶顯示器,線上折扣7,000元,「
線上折後價」1,700元;及原價7,999元之Dell E2009W之20
吋寬螢幕平面顯示器,線上折扣7,000元,「線上折後價」
999元,對上訴人而言,履行系爭契約得到之折扣優惠共計
14,000元,而被上訴人履行系爭商品之買賣契約亦僅須交付
上開顯示器二台,其所失利益至多亦僅折扣之金額共計14,0
00元(尚未扣除依原價賣出時,被上訴人因該交易可獲得之
利潤),是被上訴人辯稱如認本件買賣契約成立,被上訴人
之損失將達數億元以上,顯有誤會,故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
履行系爭買賣契約,尚難認係以損害被上訴人為主要目的,
上訴人並無權利濫用或違反誠信原則之情事。至被上訴人因
其網站商品標價錯誤如就訂購者之訂單全部履約是否將使被
上訴人遭受數億元以上之損失,此與本件買賣契約之成立
無
涉,仍應視個別購買者之訂單具體情形而論,且被上訴人並
非一定選擇依購買者之訂單履行,況被上訴人亦可透過保險
或對錯誤標價應負責之人請求負責,以被上訴人為國際知名
企業而論,不應為
免除其契約上責任即認購買者有權利濫用
或違反誠信原則之情事。
伍、綜上所述,本件被上訴人在其網站就系爭商品均已標示其型
號、原價、線上折扣及折扣後價格,均屬已確定之內容,不
論依新加坡法或我國民法,均屬要約,而非要約之引誘,上
訴人等人依該網站刊登內容而予點選為自用而下單購買,已
足認兩造就買賣之標的及價金互相意思表示一致,系爭商品
之買賣契約已成立。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
尚有未洽,
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爰由
本院
予以廢棄改判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陸、本件事證
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
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認對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
此敘明。
柒、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50條、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0 月 29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朱漢寶
法 官 陳文正
法 官 楊晉佳
以上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蘇炫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