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臺灣高等法院 99 年度上易字第 1869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0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妨害名譽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99年度上易字第1869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甲○○ 上列被告因妨害名譽等案件,不服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9年度易字 第1199號,中華民國99年7月14日第一審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字第2124號,原審改 依通常程序審理),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散布文字誹謗罪其中貳罪部分,撤銷。 甲○○犯公然侮辱罪共貳罪,各處罰金新臺幣陸仟元,如易服勞 役,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應執行罰金新臺幣壹萬元,如 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其他(散布文字誹謗罪其中壹罪部分),上訴駁回。 事 實 一、甲○○與乙○○同為臺北市內湖運動中心攀岩場(下稱內湖 攀岩場)使用人。台灣攀岩資料庫公開聲明區,為不特定之 多數人,得以上網瀏覽及註冊會員發表意見之網路留言版, 甲○○因與乙○○有嫌隙,而先後為下列行為: (一)於民國98年1月3日21時29分許,在臺北市○○區○○路2段 69巷5號住處,利用電腦設備連接網際網路,閱覽王大濟在 臺灣攀岩資料庫公開聲明區所發表文章,標題為「給乙○○ 的一封公開信」,內容為王大濟就乙○○寄給臺北市長郝龍 斌、臺北市體育處、臺北市內湖區公所、臺北市內湖運動中 心、遠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之陳情函,提出其個人看法,並 請關心此事及內湖攀岩場之人,看陳情函後,對乙○○之指 控發表意見。甲○○以「小壁虎」為化名,公開指稱:「 如果一個老是會有精神問題的人,四處去陳情一些沒有的事 ?????,阿這些不明不究理的官員還會理的話,..... 那我 就有點開始擔心這新馬政府團隊的辦事能力了!!! 請把同情 心用在該用的人身上,..... 這社會值得去救的人太多了.. . 」等語。藉由不特定或多數人得以共見之網際網路公然辱 罵乙○○精神有問題等語。 (二)復於98年1月5日21時38分許,在上開住處內,利用電腦設備 連接網際網路至臺灣攀岩資料庫公開聲明區,再以「小壁虎 」為化名,另稱:「…像因自私自利的黃-老歐罵喪,... 只因沒能在內湖岩場爬免費的,而四處亂搞亂叫... 」等語 ,公然辱罵乙○○自私自利,老歐罵喪,亂搞亂叫等語。 (三)另於98年5月5日下午16時49分許,在上開住處內,利用電腦 設備連接網際網路至臺灣攀岩資料庫公開聲明區,張貼「… 另外洪小姐被黃小姐告涉嫌傷害,不知到這案子到最後會不 會成立或是會有其它精彩的發展.... 大家還在密切的期待 中... 警告男性岩友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也許下次誰不 小心碰到她就會被告性騷擾哩。請大家要小心.. 」等文字 ,以此虛構之具體事實指摘,毀損、貶抑乙○○名譽。 二、案經被害人乙○○告訴,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偵查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原審法院改依通常程序審理。 理 由 一、證據能力部分: 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 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定有明文。 刑事訴訟法新制採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為保障被告防禦 權及維護直接審理與言詞審理原則而酌採英美法之傳聞法則 ,復於第159條之1至第159條之5增設例外規定,以應實務需 要,俾符實體真實發現之訴訟目的。又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 外之陳述,雖不符合同法第159條之1至第159條之4規定,但 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 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為當者,亦得為證據,當事人 、代理人辯護人於法院調查證據時,知有同法第159條第1 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 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同法第159條之5亦有明文。蓋傳聞法則 之重要理論依據,在於傳聞證據未經當事人之反對詰問予以 核實,乃予排斥。惟若當事人已放棄對原供述人之反對詰問 權,於法院審判時表明同意該等傳聞證據可作為證據。基於 證據資料愈豐富,愈有助於真實發現之理念,並貫徹刑事訴 訟法修法加重當事人進行主義之精神,確認當事人對於證據 能力有處分權之制度,傳聞證據經當事人同意作為證據,法 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查被告對於本案全案之證據資 料、證人證言等證據之證據能力,均表示無意見,依刑事訴 訟法第159條之5第2項之規定,視為被告已同意本案相關之 傳聞證據均可作為證據。而本院斟酌卷內之證據並非非法取 得,亦無證明力明顯過低之情形,且經本院於審判期日依法 進行證據之調查、辯論,被告於訴訟上之程序權,已受保障 ,均得採為證據。 二、實體認定部分: (一)訊據上訴人即被告甲○○,對其發表上揭內容文章之事實, 固已坦承,惟否認有犯罪之故意,辯稱:因告訴人乙○○以 個人理由對內湖攀岩場提出不實指控,影響公眾利益,我才 提出不同意見反駁,並無惡意云云。 (二)然查 1.被告坦承上開三編文章為其上網所刊登,且其於原審已供述 ,所寫上揭文字,並沒有依據(見原審卷第66頁)。核與告 訴人乙○○指訴情節相符,並有台灣攀岩資料庫公開聲明區 98年1月3日、1月5日及5月4日張貼文章列印資料附卷可稽。 且依其內容已足以辨識被告所指涉之人為被害人乙○○。 2.被告在上開網路公開聲明區上所使用之「有精神問題的人」 、「自私自利的黃-老歐罵喪.. 四處亂搞亂叫」已直接對被 害人辱罵、侮蔑。又所使用之「…另外洪小姐被黃小姐告涉 嫌傷害,不知到這案子到最後會不會成立或是會有其它精彩 的發展.... 大家還在密切的期待中... 警告男性岩友要保 持距離以策安全!!! 也許下次誰不小心碰到她就會被告性騷 擾哩。請大家要小心.. 」等內容,以輕蔑貶損之負面文字 、虛構事實,並稱不小心碰到就會被告性騷擾等具體事實, 其目的顯在毀損被害人名譽而有實質惡意。且非就被害人所 寫陳情函所指內湖攀岩場缺失及案外人王大濟反駁陳情函所 指缺失之公共議題為適當評論,核與公共利益無關。 3.被告聲請傳訊內湖攀岩場之管理人徐貫中,證明本件糾紛之 發生起因,在於乙○○原得徐貫中同意免費使用內湖攀岩場 ,後經取消免費之權利四處投訴,造成岩場經營之困擾,被 告始因此發表上揭言論云云。然查,不論被害人乙○○使用 內湖攀岩場,徐貫中是否對其收受費用或其等有何糾紛,被 告均不得以上述謾罵之侮辱文字及不實之事實,貶抑被害人 之人格,並無傳訊證人徐貫中之必要,附此敘明。 (三)綜上所述,被告所辯,當屬卸責之詞,不足採信,其事證明 確,犯行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三、法律之適用 (一)刑法第309條第1項公然侮辱罪,係指對人詈罵、嘲笑、侮蔑 ,其方法並無限制,不問以文字、言詞、態度、舉動,只須 以公然方式為之。而刑法第310條第2項以文字誹謗罪(加重 誹謗罪),乃以散布文字方式,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 譽之事。以上兩罪,雖同係妨害他人之名譽,但二者之區別 ,在於是否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即公然侮辱 著,在於抽象之謾罵,並未指摘具體之事實。而誹謗罪,在 於指摘、傳述不實之具體事實,且不限於公然為之。查被告 事實欄一、(一)(二)部分,指告訴人有精神問題,自私自利 ,老歐罵喪,四處亂搞亂叫,均係抽象謾罵,核其所為,係 犯刑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罪。事實欄一、(三)部分, 指被害人告訴他人傷害,其他之人,要小心保持距離,以免 遭被害人隨意告訴性騷擾,已明確虛構具體之事實,毀壞被 害人名譽。核其所為,係犯刑法第310條第2項之加重誹謗罪 。 (二)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認被告上揭三次所為,均涉犯 刑法第310條第2項之加重誹謗罪。而原審到庭實行公訴之檢 察官於審判期日,追加被告三次所為,另同時涉犯刑法第30 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罪。惟事實欄一、(一)(二)部分,被告 抽象謾罵僅屬公然侮辱罪,不構成加重誹謗罪。因公訴人認 二罪間有想像競合犯裁判上一罪關係,對加重誹謗罪部分 ,不另為無罪之知。事實欄一、(三)部分,被告所為,係 具體指摘不實之事實,毀損告訴人名譽,係構成加重誹謗罪 ,不另論以公然侮辱罪,對公然侮辱部分,因屬想像競合犯 之裁判上一罪關係,無庸另為無罪之諭知。被告所為上開三 次犯行,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四、上訴駁回、撤銷改判之理由: (一)被告犯罪事實一、(一)(二)部分,僅構成公然侮辱罪,原審 認被告同時犯公然侮辱罪及加重誹謗罪,為想像競合犯,從 一重處斷,尚有未合,自屬無可維持。被告上訴意旨,仍執 前詞,否認犯罪,固不足採,惟原判決既有可議,自應由本 院將此部分撤銷改判。爰審酌被告之品行、素行、犯罪動機 、情節、對被害人所造成之損害及犯罪後之態度等一切情狀 ,乃判處如主文第二項所示之刑,並定其應執行之刑及易服 勞役之折算標準。 (二)被告犯罪事實一、(三)部分,原審基此認定,援引刑法第31 0條第2項、第41條第1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等規定 ,審酌被告任意於公開之網路聲明區上,以負面評價文字發 表足以毀損、貶抑被害人名譽之內容,造成被害人名譽損害 ,未能賠償損失,惟無犯罪紀錄,犯後之態度等一切情狀, 量處拘役15日,並諭知如易科罰金以新台幣1千元折算1日, 其認事用法,均無不合。被告上訴意旨,復執陳詞,否認犯 罪,核無理由,此部分上訴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 64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309條第1項、第51條第7 款、第42條第3項前段,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判決如主文 。 本案經檢察官王壬貴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0 月 13 日 刑事第七庭審判長法 官 趙功恆 法 官 楊智勝 法 官 游紅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潘文賢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0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309條 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3百元以下罰金。 (罰金部分依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已提高為30倍,貨幣單位改 為新台幣) 刑法第310條 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 罪,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百元以下罰金。 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千 元以下罰金。 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 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