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臺灣高等法院 105 年度家上易字第 30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5 年 12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確認遺囑有效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05年度家上易字第30號 上 訴 人 徐詠茹 訴訟代理人 曹秉辰 被 上訴 人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桃園市榮譽國民服務處       (即被繼承人關溢之遺產管理人法定代理人 李鐵和 訴訟代理人 邱和雄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遺囑有效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05 年5月17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5年度家訴字第18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於105年11月2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上訴人之法定代理人原為林火土,已於民國105年9月 20日變更為李鐵和,有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令( 見本院卷第49之1-50頁),故李鐵和於105年10月19日具狀 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二第61、51頁),續行訴訟核無 不合。 二、上訴人主張:伊為被繼承人關溢(已於83年4月27日死亡) 之義女,關溢於民國83年4月22日委由王○○為代筆人兼見 證人,並偕同另二名見證人張○○、劉○○作成代筆遺囑( 下稱系爭遺囑),遺囑內容為遺囑人關溢特請伊處理後事, 並將其名下所有坐落於桃園縣○○鎮○○段○○小段00之00 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贈與伊,另請伊代匯港幣10萬 元給其姪兒關○○等語,且系爭遺囑係於83年間所作成,見 證人張○○、劉○○雖僅蓋章,而未親自簽名,系爭遺囑仍 屬有效。又遺囑人關溢於83年4月27日死亡後,伊已依系爭 遺囑內容而執行,並將系爭遺囑送交被上訴人即關溢之遺產 管理人保管,被上訴人否認系爭遺囑之效力,依法提起 確認遺囑有效之訴等語,並為上訴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 請求確認關溢於83年4月22日所立系爭遺囑為有效。 三、被上訴人則以:系爭遺囑之見證人簽名均係同一人之筆跡, 見證人張○○、劉○○僅有蓋章,並未親自簽名,有違民法 第1194條代筆遺囑之成立要件,系爭遺囑應屬無效等語,資 為抗辯。並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兩造不爭執之事項(見本院卷第47頁背面,並依判決格式修 正或刪減文句,或依爭點論述順序整理內容): (一)立遺囑人關溢為退除役官兵,已於83年4月27日死亡,被上 訴人為關溢之遺產管理人。又關溢於繼承開始時遺有桃園市 ○○區○○段○○○○○號土地(即系爭土地,重測前地號為桃 園縣○○鎮○○段○○小段00-000地號、面積為60.83平方 公尺,權利範圍為全部),有除戶戶籍謄本(見原審卷第33 頁)、死亡診斷書(見本院卷第64頁)、地籍異動索引、土 地登記謄本及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見本院卷第 19-21、62頁)可證。 (二)系爭遺囑之見證人張○○、劉○○並未在系爭遺囑上親自簽 名(見本院卷第47頁之準備程序筆錄)。 (三)系爭遺囑之代筆人兼見證人王○○,及另二名見證人張○○ 、劉○○目前均已死亡,有除戶戶籍謄本可證(見本院卷第 65 -67頁)。 五、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確認證書真偽或為法律關係基礎事實存否 之訴亦同,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定有明文。此等規定於 確認遺囑真偽之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 定甚明。又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 之存否不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 態存在,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 。本件上訴人主張系爭遺囑為真正,向被上訴人即關溢之遺 產管理人表明願受遺贈,被上訴人則認系爭遺囑不符民法第 1194條之法定要件而屬無效,是系爭遺囑之真偽涉及上訴人 得否依系爭遺囑對關溢所遺之系爭土地主張權利,其法律上 之地位確有不安之狀態存在,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 判決將之除去,應認上訴人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自得提起本件確認遺囑真偽之訴,合先敘明。 (二)系爭遺囑之見證人張○○、劉○○並未親自簽名,不符民法 第1194條規定之法定方式,系爭遺囑應屬無效: ⒈上訴人雖主張關溢於83年4月22日由王○○擔任代筆人兼見 證人,並由另二名見證人張○○、劉○○在其上蓋章見證, 而作成系爭代筆遺囑,應已符合民法第1194條之法定方式, 系爭遺囑應屬有效云云被上訴人則抗辯:見證人張○○ 、劉○○僅有蓋章,而未親自簽名,不符民法所定代筆遺囑 之成立要件,系爭遺囑應屬無效等語置辯。查上訴人自認系 爭遺囑係由見證人兼代筆人王○○依關溢口述之內容所筆記 ,立遺囑人及見證人之簽名欄上所載「關溢」、「王○○」 、「張○○」、「劉○○」等字,均係王○○所寫,見證人 張○○、劉○○僅有在系爭遺囑上蓋章之事實(見本院卷第 46頁)。且經本院當庭核對系爭遺囑之原本,核其遺囑內容 應係由王○○以同一枝原子筆所撰寫,見證人張○○、劉○ ○僅有蓋章並未在其上簽名;立遺囑人關溢部分除蓋章及按 指印外,並無簽名等情,亦經本院於105年10月17日行準備 程序時當庭勘驗無誤(見本院卷第47頁)。信系爭遺囑確 未經見證人張○○、劉○○親自簽名。 ⒉上訴人雖主張見證人張○○、劉○○已在系爭遺囑上蓋章, 雖未簽名,仍符合民法第1194條規定之法定方式,應屬有效 云云。惟按,法律行為,不依法定方式者,無效。民法第73 條前段定有明文。又代筆遺囑,由遺囑人指定三人以上之見 證人,由遺囑人口述遺囑意旨,使見證人中之一人筆記、宣 讀、講解,經遺囑人認可後,記明年、月、日及代筆人之姓 名,由見證人全體及遺囑人同行簽名,遺囑人不能簽名者, 應按指印代之。民法第1194條規定甚明。且依民法第1189條 之規定,遺囑係屬要式行為,須依法定之方式為之,始有效 力,否則依民法第73條前段規定,應屬無效。次按,關於代 筆遺囑同法第1194條更規定應由見證人全體及遺囑人同行簽 名,遺囑人不能簽名者,應按指印代之,見證人則特別規定 須以簽名為之,排除同法第3條第2項蓋章代簽名、第3項以 指印、十字或其他符號代簽名,在文件上經二人簽名證明等 方式之使用(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921號裁判意旨參照 )。此因代筆遺囑內容通常涉及重要事項,利害關係人每 易產生爭執,為確保遺囑人之真意,並防止事後之糾紛,民 法乃規定遺囑為要式行為,必須依一定方式為之,始生效力 。且親自簽名可藉筆跡比對防止遺囑偽造或變造,是民法各 類遺囑有關遺囑人及見證人須簽名規定係法定特別要件,應 無民法第3條得以印章代替簽名規定之用。查系爭遺囑縱 由見證人兼代筆人王○○依遺囑人關溢口述之內容所筆記, 並經關溢在上按指印代替簽名乙事非虛;惟見證人張○○、 劉○○既未在其上親自簽名,系爭遺囑即未依民法第1194條 所定代筆遺囑之法定方式而製作,依民法第73條前段規定, 自屬無效,堪認定。 ⒊至上訴人雖以司法院76年4月21日(76)秘台廳㈠字第01247 號函之要旨記載「代筆遺囑見證人以印章代簽名者,其蓋章 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下稱司法院76年4月21日函,見本 院卷第52頁),見證人張○○、劉○○雖未親自簽名,惟系 爭遺囑於83年作成當時,應有民法第3條第2項規定之適用, 得以蓋章代簽名,系爭遺囑既經見證人張○○、劉○○蓋章 ,即符合民法第1194條之法定方式,應屬有效云云,惟上揭 司法院76年4月21日函釋見解與民法第1194條之立法意旨相 違,已無可取。且法務部於75年6月27日(75)法律字第 7609號函釋、81年12月10日(81)法律字第18566號函釋早 已敘明:查遺囑應依法定方式為之,代筆遺囑依民法第1194 條規定:「代筆遺囑……,由見證人全體及遺囑人同行簽名 ,遺囑人不能簽名者,應按指印代之。」此係法定特別要件 ,因之,遺囑人與見證人之簽名,應無民法第3條第2項得以 印章代替簽名規定之適用。」等語(見本院卷第72、73頁) ,再三表明遺囑人與見證人之簽名,並無民法第3條第2項得 以印章代替簽名規定之適用,是上訴人所述上情已非可採。 況按,法官依據法律獨立審判,憲法第80條載有明文。各機 關依其職掌就有關法規為釋示之行政命令,法官於審判案件 時,固可予以引用,但仍得依據法律,表示適當之不同見解 ,並不受其拘束,本院釋字第137號解釋即係本此意旨;司 法行政機關所發司法行政上之命令,如涉及審判上之法律見 解,僅供法官參考,法官於審判案件時,亦不受其拘束(司 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216號解釋文可供參考)。另衡以民 法規定各類遺囑見證人應在遺囑上同行簽名,其目的係為證 明遺囑確為遺囑人所為,並出於遺囑人之真意,蓋遺囑效力 發生時,遺囑人業已死亡,關於遺囑之成立及其內容,已無 法再向遺囑人求證真偽,故民法各類遺囑之見證人均須親自 簽名,不得以蓋章代之。是以民法第1194條關於代筆遺囑之 法定方式,僅明文規定遺囑人不能簽名者,應按指印代之, 不適用民法第3條第2項以印章代替簽名之規定;見證人則特 別規定須以簽名為之,已排除同法第3條第2項蓋章代簽名、 第3項以指印、十字或其他符號代簽名,在文件上經二人簽 名證明等方式之使用。則上述司法院76年4月21日函釋見解 既與民法第1194條之立法意旨不符,無可採取,本院自不受 其拘束,更難認系爭遺囑已經見證人張○○、劉○○在其上 蓋章,已符代筆遺囑之法定方式而生效力,甚為明確。 六、綜上所述,系爭遺囑之見證人張○○、劉○○並未在遺囑上 親自簽名,不符民法第1194條所定代筆遺囑之法定方式,依 民法第73條前段規定,系爭遺囑應屬無效。是以上訴人請求 確認系爭遺囑為有效,為無理由,不應准許。原審所為上訴 人敗訴之判決,所持理由雖與本院不同,惟結論並無二致, 仍應予維持。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 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七、本件事證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12 月 13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張靜女 法 官 張松鈞 法 官 陳章榮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12 月 13 日 書記官 胡新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