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99年度勞上易字第125號
上 訴 人 富明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
代理人 潘進富
訴訟代理人 廖克明
律師
複代理人 詹宗諺律師
被
上訴 人 王彥人
羅仕宗
李詩舜
李孟澤
楊易欽
林建豪
游福源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許明桐律師
上列
當事人間請求給付
資遣費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99年
7月30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8年度
勞訴字第67號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於99年11月30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
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起訴主張:
被上訴人王彥人等7人分別自如附表一「受僱
期間」欄所示
之日期起受僱於上訴人,薪資係採「
按件計酬」方式計付,
然上訴人自民國97年9、10月份起即無法提供充分工作,並
以景氣不佳為由片面短付薪資或僅給付法定最低工資,
嗣經
被上訴人提出
異議,上訴人仍未補足應付之薪資差額,被上
訴人
乃於98年4月21日依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14條
第1項第5款之規定向上訴人終止
兩造間勞動契約,依同條第
4項、第17條之規定,被上訴人自得請求上訴人給付
資遣費
。又因上訴人自97年9、10月份起即無法提供被上訴人充分
工作,被上訴人為養家糊口,始休無薪假以尋找打工機會,
被上訴人未刷卡上班,數月來上訴人從未反對,勞基法第2
條第4款後段
所稱「實際工作日數」,係指勞工於該期間內
之「實際出勤工作日」,應扣除無薪休假、例假日日數。
爰
依勞基法第14條第4項
準用同法第17條、及勞工退休條例(
及稱退休金條例)第11條第1項、第12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
上訴人給付如附表一所示「資遣費差額」欄之資遣費及均自
98年5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願供
擔
保請准宣告
假執行。(原審判命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如附
表三「資遣費差額」欄所示之金額,並駁回被上訴人其餘之
請求,上訴人就其敗訴部分聲明不服)。被上訴人於
本件答
辯聲明:請求駁回上訴。
二、上訴人則以:97年間係因發生金融海嘯,全球經濟不景氣,
上訴人自98年1月份起業務大幅緊縮、工作量驟減,上訴人
為體恤員工,乃決定若按件計酬之員工工資未達法定最低薪
資標準新臺幣(下同)17,280元者,一律依勞基法規補足。
惟被上訴人無法共體時艱,仍執意於98年4月21日終止勞動
契約,上訴人已依勞基法及退休金條例之相關規定,按被上
訴人之資遣費年資基數,於同年5月18日給付被上訴人資遣
費(金額詳如附表二「已領資遣費」欄所示)。又上訴人公
司並無實施無薪休假或停工之情形,上訴人亦未同意被上訴
人休長期假,然被上訴人竟自98年1月份起即經常集體擅未
到班,嚴重影響上訴人公司正常運作,故本件有關被上訴人
平均工資之計算,縱依勞基法第2條第4款後段之規定方式,
亦應將例假日及被上訴人無故不到職之日數,加計在該款後
段所稱「實際工作日數」內,作為分母,以計算被上訴人之
日平均工資。準此,經計算比較,被上訴人之平均工資仍應
依勞基法第2條第4款前段之規定辦理,本件上訴人尚應給付
之資遣費差額,應如附表二「資遣費差額」欄所示等語,資
為
抗辯。並
上訴聲明:(一)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之部分之廢
棄;(二)
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於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
聲請均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項:
(一)被上訴人分別自如附表一「受僱日期」欄所示之日期起受僱
於上訴人,工資之給付係採「按件計酬」方式計付,
迄至98
年4月21日,因上訴人有勞基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前段所規
定「對於按件計酬之勞工不供給充分之工作」情形,經申請
桃園縣政府勞資爭議調解未果,被上訴人當場表示終止與上
訴人間之勞動契約,而上訴人嗣已於同年5月18日分別核發
如附表一「已領資遣費」欄所示之資遣費與被上訴人。
(二)各被上訴人選擇
適用勞基法舊制及退休金條例新制之資遣費
年資,依勞基法第17條及退休條例第11條第1項、第12條第1
項規定換算各被上訴人之工作年資基數,詳如附表三「舊制
及新制基數」欄、「基數合計」欄所示之基數值。
(三)被上訴人於97年10月21日至98年4月20日間,其所領取之工
資總額各如附表四「工資總額」欄所示之金額,而
渠等於上
開期間皆有無故未出勤上班之情事(其日數詳如附表四「無
故不到職天數」欄所示)。
四、本件兩造協議簡化爭點為:被上訴人得請求之平均日薪(平
均工資)為何?
五、本院判斷:
(一)按雇主對於按件計酬之勞工不供給充分之工作者,勞工得不
經預告終止契約,勞基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定有明文,而依
同條第4項準用同法第17條之規定,雇主依法應發給勞工資
遣費。查,本件被上訴人主張自97年9、10月份起,上訴人
即未能提供充分工作之事實,為兩造所不爭執,則被被上訴
人依勞基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於98年4月21日終止
與上訴人間之勞動契約,並請求上訴人給付資遣費,於法
即
屬有據。
(二)按平均工資,謂計算事由發生之當日前6個月內所得工資總
額除以該期間之總日數所得之金額;工作未滿6個月者,謂
工作期間所得工資總額除以工作期間之總日數所得之金額(
下稱第4款前段);工資按工作日數、時數或論件計算者,
其依上述方式計算之平均工資,如少於該期內工資總額除以
實際工作日數所得金額60%者,以60%計(下稱第4款後段)
,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4款定有明文。上開條文中,按件計酬
之勞工,因係依其完成之工作量計算其所獲致之工資,惟雇
主所提供之工作量多寡,並
非該勞工所能決定,而工資之多
寡,影響其生活維持,故有保護其權益必要,為避免依第4
條前段所計算之方式,對於非連續工作(即按工作日數、時
數、或論件計酬)之勞工造成不公平現象,故在第4款後段
,另行規定「工資總額除以實際工作日數再乘以60%」之計
算方式,並依該款「前段」、「後段」之計算方式所得加以
比較,而採有利於勞工者。
揆諸上開規定可知,該款之立法
目的係有意使該款「前段」、「後段」之計算方式不同,並
加以比較而保障非連續工作勞工之權益。細觀該款「前段」
所規定之計算方式,係採「勞動契約終止前6個月內所得工
資總額,除以「該6個月期間之總日數」;另該款「後段」
則係採相同6個月期間內工資總額,除以「實際工作日數」
所得金額乘以60%計算,是可知,該款「前段」係將薪資總
額除以「6個月期間之總日數」(即不論例假日、休假、無
故不到職上班日均一律列入計算),而「後段」係將薪資總
額除以「實際工作日數」,條文既明文規定以「實際工作日
數」作為計算之分母,此乃立法者有意與「前段」規定作區
別,依其
文義解釋,自係指勞工確實有實際工作之日數(即
例假日、休假、未到職工作之日數均應扣除)。
倘若依該款
後段方式計算,仍須加入「例假日、休假、未到職工作之日
數」等「非實際工作日數」作為分母,加以計算勞工之平均
日工資,其計算方式已幾乎與第4款前段之6個月總日數計算
無異,然依後段計算所得之結果尚須乘以60%,此對勞工實
不公平,亦失前、後段比較之意義,無從保障只能被動接受
工作量之勞工。故綜上,第4款後段所稱「實際工作日數」
當依其文義解釋,係指勞工「實際有從事工作之日數」而言
(至於勞工「無故不到職日數」不包括在上開日數內,此乃
立法取捨問題)。又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下稱勞委會)99年
2月12日勞動2字第0990001554號函解釋稱:「事業單位因景
氣蕭條,縮短工作日數,且縮短之日數為不支薪之休假(即
所謂無薪休假)期間,不應列入計算平均工資」(見原審卷
二第77頁),此乃係針對依第4款前段方式計算平均工資而
為之解釋,此
觀諸上開函後所附勞委會91年1月17日勞動二
字第0910002799號函之說明欄第二段之解釋即明(見原審卷
二第82頁),故上開函釋
核與第4款後段平均工資之計算無
關,自無從依該函釋內容「反推解釋」無故不到職日數應計
入第4款後段之「實際工作日數」內。上訴人辯稱該款後段
規定所稱「實際工作日數」,應包含被上訴人無故不到職之
日數在內,不得扣除
云云,並無足採。
(三)次查,兩造均不爭執被上訴人係自如附表一「受僱期間」欄
所示之
期日起受僱於上訴人公司,又其各人資遣費年資所適
用之新、舊制基數,詳如附表三「舊制及新制基數」、「基
數合計」欄所示之基數值。又查本件被上訴人係於98年4 月
21日離職,則關於平均工資之計算,自應先依勞基法第2條
第4款前、後段規定之方式計算後加以比較。即⑴先依第4款
前段規定之方式計算:以終止勞動契約日前回溯6個月之工
資總額(註:兩造均不爭執被上訴人之工資總額如附表四「
工資總額欄」),除以該六個月之期間總日數182天(計算
式:11+30+31+31+28+31+20=182),依此計算,各
被上訴人每日平均工資為如附表四「按第4款前段計算之日
平均工資」欄
所載之金額。⑵再依第4款後段規定之方式計
算:即以
前揭兩造均不爭執之附表四「工資總額」欄金額,
除以該6個月被上訴人之實際工作日數(詳如附表四「實際
工作日數」欄所示,此有被上訴人之刷卡紀錄在卷
可稽,見
原審卷二第20-68、104 -130頁),可得各被上訴人如附表
四「按第4款後段計算之日平均工資×60%」欄所載之金額。
茲將⑴、⑵兩者計算所得相比較,本件以⑴之方式計算所得
各被上訴人之日平均工資,顯然少於⑵之方式計算所得,故
本件應採依勞基法第2條第4款後段規定之方式,計算被上訴
人之日平均工資,對被上訴人較為有利,是本件應依⑵之方
式所得日平均工資,計算各被上訴人之月平均工資(其結果
即如附表四之「月平均工資」欄所示。從而,本件上訴人應
給付各被上訴人之資遣費,按如附表四之「月平均工資」欄
所載金額乘以附表三之「基數合計」欄所示之基數值,即為
如附表三「應得資遣費」欄所載之金額,復再扣除上訴人已
給付之部分資遣費(即附表三「已領資遣費」欄所載之金額
),上訴人尚應給付被上訴人資遣費金額,即為如附表三「
資遣費差額」欄所示。
(四)末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
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
任;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
債權人得請求依法
定利率計算之
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
,亦無
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
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
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被上訴人
請求之資遣費,依勞基法施行細則第8條及退休金條例第11
條第2項、第12條第2項之規定,應於終止勞動契約後30日內
發給,則各被上訴人就上訴人應給付之上開資遣費,均請求
自終止勞動契約之日即98年4月21日
翌日起算30日後之翌日
(98年5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即
屬有據。
六、從而,被上訴人依勞基法第14條第4項準用同法第17條、
暨
退休金條例第11條第1項、第12條第1項規定,請求給付如附
表三「資遣費差額」欄之資遣費,暨自98年5月22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
判決命上訴人如數給付,並依兩造之聲請分別為供擔保准、
免假執行之宣告,於法並無不合。
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
,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
、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2 月 14 日
勞工法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宗權
法 官 周玫芳
法 官 林曉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2 月 14 日
書記官 鄭淑昀
★以下附表金額單位均為新臺幣(元),並小數點以下均4捨5入
。
附表一(被上訴人主張之資遣費計算表):
┌───┬─────┬────┬────┬────┬──────┬─────┬─────┐
│被上訴│月平均工資│受僱期間│舊制基數│基數合計│ 應得資遣費 │已領資遣費│資遣費差額│
│人 │ (A) │(民國)├────┤ (B) │ (C=A×B)│ (D) │ (C-D) │
│ │ │ │新制基數│ │ │ │ │
├───┼─────┼────┼────┼────┼──────┼─────┼─────┤
│ │ │ │ 3.16666│ │ │ │ │
│王彥人│ 44,378│91.05.28├────┤ 5.07042│ 225,015│ 103,516│ 121,499│
│ │ │ │ 1.90376│ │ │ │ │
├───┼─────┼────┼────┼────┼──────┼─────┼─────┤
│ │ │ │ 21.6667│ │ │ │ │
│羅仕宗│ 53,162│77.03.12├────┤ 21.6667│ 1,151,845│ 603,610│ 548,235│
│ │ │ │ -------│ │ │ │ │
├───┼─────┼────┼────┼────┼──────┼─────┼─────┤
│ │ │ │ -------│ │ │ │ │
│李詩舜│ 32,635│96.11.07├────┤ 0.72887│ 23,787│ 12,953│ 10,834│
│ │ │ │ 0.72887│ │ │ │ │
├───┼─────┼────┼────┼────┼──────┼─────┼─────┤
│ │ │ │ 0.66666│ │ │ │ │
│李孟澤│ 37,881│93.11.01├────┤ 2.57042│ 97,370│ 45,940│ 51,430│
│ │ │ │ 1.90376│ │ │ │ │
├───┼─────┼────┼────┼────┼──────┼─────┼─────┤
│ │ │ │ 1│ │ │ │ │
│楊易欽│ 39,498│93.07.27├────┤ 2.90376│ 114,693│ 53,274│ 61,419│
│ │ │ │ 1.90376│ │ │ │ │
├───┼─────┼────┼────┼────┼──────┼─────┼─────┤
│ │ │ │ 6.33333│ │ │ │ │
│林建豪│ 40,047│88.03.01├────┤ 8.23709│ 329,871│ 168,114│ 161,757│
│ │ │ │ 1.90376│ │ │ │ │
├───┼─────┼────┼────┼────┼──────┼─────┼─────┤
│ │ │ │ 0.83333│ │ │ │ │
│游福源│ 39,711│93.09.06├────┤ 2.73709│ 108,693│ 49,915│ 58,778│
│ │ │ │ 1.90376│ │ │ │ │
└───┴─────┴────┴────┴────┴──────┴─────┴─────┘
附表二(上訴人主張之平均工資暨資遣費差額計算表):
┌───┬────┬───┬───┬───┬───┬──┬───┬────┬────┬────┬───┐
│原 告│工資總額│期間總│未工作│實際工│日平均│ │日平均│ 月平均 │應得資遺│已領資遣│資遣費│
│ │ (A) │日數 │日數(│作日數│工資 │兩者│工資 │ 工資 │費 │費 │差額 │
│ │ │ (B)│含例假│(D = │(E = │比較│(F = │(G= │ │ │ │
│ │ │ │日,但│ B-C)│A÷B)│ │A÷D)│E X 182 │ │ │ │
│ │ │ │不含無│ │ │ │ │ ÷6 ) │ │ │ │
│ │ │ │故不到│ │ │ │ │ │ │ │ │
│ │ │ │職日數│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彥人│ 122,565│ 182│ 44 │ 138 │ 673 │ > │ 533 │20,414 │103,508 │103,516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羅仕宗│ 171,099│ 182│ 44 │ 138 │ 936 │ > │ 741 │28,392 │615,161 │603,610 │ │
│ │ │ │ │ │ │ │ │ │ │ │11,551│
├───┼────┼───┼───┼───┼───┼──┼───┼────┼────┼────┼───┤
│ │ │ │ │ │ │ │ │ │ │ │ │
│李詩舜│ 107,609│ 182│ 44 │ 138 │ 579 │ > │ 458 │17,563 │12,801 │12,953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孟澤│ 107,346│ 182│ 44 │ 138 │ 590 │ > │ 467 │17,900 │46,011 │100,424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楊易欽│ 110,197│ 182│ 44 │ 138 │ 605 │ > │ 479 │18,352 │53,290 │53,274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林建豪│ 122,502│ 182│ 44 │ 138 │ 673 │ > │ 533 │20,414 │168,152 │168,114 │3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游福源│ 109,543│ 182│ 44 │ 138 │ 602 │ > │ 476 │18,261 │49,982 │49,915 │67 │
│ │ │ │ │ │ │ │ │ │ │ │ │
└───┴────┴───┴───┴───┴───┴──┴───┴────┴────┴────┴───┘
附表三 (法院認定被上訴得請求之資遣費差額)
┌───┬─────┬────┬────┬──────┬─────┬─────┐
│原 告│月平均工資│舊制基數│基數合計│ 應得資遣費 │已領資遣費│資遣費差額│
│ │ (A) ├────┤ (B) │ (C=A×B)│ (D) │ (C-D) │
│ │ │新制基數│ │ │ │ │
├───┼─────┼────┼────┼──────┼─────┼─────┤
│ │ │ 3.16666│ │ │ │ │
│王彥人│ 38,463├────┤ 5.07042│ 195,024│ 103,516│ 91,508│
│ │ │ 1.90376│ │ │ │ │
├───┼─────┼────┼────┼──────┼─────┼─────┤
│ │ │ 21.6667│ │ │ │ │
│羅仕宗│ 50,020├────┤ 21.6667│ 1,083,768│ 603,610│ 480,158│
│ │ │ -------│ │ │ │ │
├───┼─────┼────┼────┼──────┼─────┼─────┤
│ │ │ -------│ │ │ │ │
│李詩舜│ 47,987├────┤ 0.72887│ 34,976│ 12,953│ 10,834│
│ │ │ 0.72887│ │ │ │(22,023)│
├───┼─────┼────┼────┼──────┼─────┼─────┤
│ │ │ 0.66666│ │ │ │ │
│李孟澤│ 39,069├────┤ 2.57042│ 100,424│ 45,940│ 51,430│
│ │ │ 1.90376│ │ │ │(54,484)│
├───┼─────┼────┼────┼──────┼─────┼─────┤
│ │ │ 1│ │ │ │ │
│楊易欽│ 37,856├────┤ 2.90376│ 109,925│ 53,274│ 56,651│
│ │ │ 1.90376│ │ │ │ │
├───┼─────┼────┼────┼──────┼─────┼─────┤
│ │ │ 6.33333│ │ │ │ │
│林建豪│ 32,790├────┤ 8.23709│ 270,094│ 168,114│ 101,980│
│ │ │ 1.90376│ │ │ │ │
├───┼─────┼────┼────┼──────┼─────┼─────┤
│ │ │ 0.83333│ │ │ │ │
│游福源│ 39,100├────┤ 2.73709│ 107,020│ 49,915│ 57,105│
│ │ │ 1.90376│ │ │ │ │
├───┴─────┴────┴────┴──────┴─────┴─────┤
│備註: │
│上表括弧()內之金額,為被上訴人李詩舜、李孟澤2人原本得請求資遣費差額之金額 │
│,惟
渠等於本件訴訟請求之金額.並未逾()內原本得請求之金額,應從其所求,故 │
│將渠等原得向上訴人請求之原資遣費差額金額,併於「資遣費差額」欄以()表示。 │
└──────────────────────────────────────┘
附表四 (法院計算之月平均工資表):
┌───┬────┬────┬───┬───┬───┬───┬────┬─┬────┬────┐
│原 告│計算工資│工資總額│期間總│無故不│未工作│實際工│按第4款 │兩│按第4款 │月平均工│
│ │期間 │ (A) │日數 │到職天│日數(│作日數│前段計算│者│後段計算│資 │
│ │(民國)│ │(B) │數 │含例假│D = │之日平均│比│之日平均│(X2×B │
│ │ │ │ │ │日及無│B-C │工資 │較│工資x60%│÷6) │
│ │ │ │ │ │故不到│ │X1=A÷B│ │ │ │
│ │ │ │ │ │職天數│ │ │ │X2= │ │
│ │ │ │ │ │)(C)│ │ │ │(A÷D)│ │
├───┼────┼────┼───┼───┼───┼───┼────┼─┼────┼────┤
│ │97.10.21│ │ │ │ │ │ │ │ │ │
│王彥人│ ~ │ 122,565│ 182│ 80 │ 124│ 58│ 673│<│ 1,268│ 38,463│
│ │98.04.20│ │ │ │ │ │ │ │ │ │
├───┼────┼────┼───┼───┼───┼───┼────┼─┼────┼────┤
│ │97.10.21│ │ │ │ │ │ │ │ │ │
│羅仕宗│ ~ │ 170,392│ 182│ 76 │ 120│ 62│ 936│<│ 1,649│ 50,020│
│ │98.04.20│ │ │ │ │ │ │ │ │ │
├───┼────┼────┼───┼───┼───┼───┼────┼─┼────┼────┤
│ │97.10.21│ │ │ │ │ │ │ │ │ │
│李詩舜│ ~ │ 105,446│ 182│ 98 │ 142│ 40│ 579│<│ 1,582│ 47,987│
│ │98.04.20│ │ │ │ │ │ │ │ │ │
├───┼────┼────┼───┼───┼───┼───┼────┼─┼────┼────┤
│ │97.10.21│ │ │ │ │ │ │ │ │ │
│李孟澤│ ~ │ 107,346│ 182│ 88 │ 132│ 50│ 590│<│ 1,288│ 39,069│
│ │98.04.20│ │ │ │ │ │ │ │ │ │
├───┼────┼────┼───┼───┼───┼───┼────┼─┼────┼────┤
│ │97.10.21│ │ │ │ │ │ │ │ │ │
│楊易欽│ ~ │ 110,197│ 182│ 85 │ 129│ 53│ 605│<│ 1,248│ 37,856│
│ │98.04.20│ │ │ │ │ │ │ │ │ │
├───┼────┼────┼───┼───┼───┼───┼────┼─┼────┼────┤
│ │97.10.21│ │ │ │ │ │ │ │ │ │
│林建豪│ ~ │ 122,502│ 182│ 70 │ 114│ 68│ 673│<│ 1,081│ 32,790│
│ │98.04.20│ │ │ │ │ │ │ │ │ │
├───┼────┼────┼───┼───┼───┼───┼────┼─┼────┼────┤
│ │97.10.21│ │ │ │ │ │ │ │ │ │
│游福源│ ~ │ 109,543│ 182│ 87 │ 131│ 51│ 602│<│ 1,289│ 39,100│
│ │98.04.20│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