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3933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12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06年度台上字第3933號 上 訴 人 林瑗倪 上列上訴人偽造文書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中華民 國106年2月14日第二審判決(105年度上訴字第983號,起訴案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104 年度偵續一字第17號),提起上 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77 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上訴人林瑗倪上訴意旨略稱: ㈠其已供述證人吳OO曾留下聯絡方式,係因遺失,方提出O OOOO局災害應變輪值表及工作準則(下稱應變輪值表) 為證據。且該應變輪值表確有記載吳OO之家用電話,並無 原判決所指其前後供述不同。 ㈡其不認識告訴人楊OO,非違法蒐集資料。況簡訊僅傳送予 證人郭OO,目的係提醒她要管好李OO,且吳OO與李O O交情匪淺,簡訊內容並無不實。又郭OO偵訊時供稱要李 OO詢問簡訊是否係其所為,顯見郭OO自始知悉簡訊發送 人,並無誤信、導致損害之情事。 ㈢吳OO雖稱影射侮辱同仁的文章非其所為,然同事均看到吳 OO張貼該文章後再刪除;又告訴人教唆吳OO非法取得之 上訴人獎懲令及簽收單,謊稱係從人事室申請的,已觸犯「 教唆偽證罪」。原審引用上開非法取得且不全的偽證,復未 傳喚相關人員訊問,竟以有瑕疵之事實認定上訴人之罪行, 顯有違誤。 ㈣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必須要有偽造之故意,其並無觸法之故 意。 三、惟查原判決撤銷第一審之科刑判決,改判仍依想像競合犯, 從一重論處上訴人行使偽造私文書罪刑,就行使偽造私文書 、行使偽造準私文書重罪部分,已敘述認定犯罪事實之依據 及憑以認定之理由。並對如何認定:上訴人否認犯罪之辯解 ,不足採信;上訴人未經告訴人同意或授權,即自稱楊OO 寄發如原判決附表一、二所示意旨之簡訊、信件予郭OO; 上訴人因蒐集而得知吳OO配偶為告訴人,屬告訴人個人資 料,並係為利用告訴人名義發送簡訊、信件,始透過網路蒐 集;簡訊、信件上所載行動電話號碼係自應變輪值表得知; 郭OO因上開簡訊,確有誤認係告訴人所發之危險;上訴人 所爭辯之紛爭,非得執為冒用告訴人名義之正當理由;均已 依卷內資料予以指駁及說明。從形式上觀察,原判決並無任 何違背法令之處。次查: ㈠刑法上偽造文書罪,係著重於保護公共信用之法益,即使該 偽造文書所載名義製作人實無其人或係不相干之第三人,而 社會上一般人仍有誤信其為真正文書之危險,仍難阻卻犯罪 之成立。況上訴人所偽造告訴人之姓名,確係機關同事吳O O之配偶,即足生損害於告訴人。原判決認上訴人之行為該 當於行使偽造私文書之構成要件,於法尚無違誤。 ㈡原判決事實認定上訴人以不詳方法非法蒐集告訴人之家用市 內電話(見原判決第1 頁),理由係記載「依上訴人於民國 105年3月10日書狀所提出之應變輪值表(見第一審審訴卷第 21至24頁),其上確實記載有吳OO之行動電話號碼,惟並 無家用市內電話號碼,而上開google網頁(吳OO)搜尋資 料、FaceBook網頁(吳OO)資料,亦未記載家用市內電話 號碼」(見原判決第5頁),然因上訴人於第一審僅提出103 年4月15日版本之應變輪值表前5頁(見第一審審訴卷第21至 24頁),確無吳OO家用市內電話之記載,則原判決上開說 明雖無不合,惟依上訴人於本院提出同版本之完整應變輪值 表,第47頁即有吳OO家用市內電話之記載(見本院卷第10 4 頁)。是上訴人爭辯告訴人之市內家電話號碼,並非違法 取得,縱屬無訛,然其自任職機關內,取得吳OO之電話號 碼資料,仍屬個人資料保護法第2條第3款所規定之「蒐集」 ,並進而將該號碼填載於偽造之簡訊、信件內,使之與告訴 人聯結,即非屬正當目的。固縱除去原判決所認定,上訴人 以不詳方法非法蒐集告訴人家用市內電話之部分,亦不足以 影響判決之結果,自不得執為適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 ㈢原判決未引用0000000局103年8月15日南市工人字第 0000000000號令,及106年1月12日電話查詢紀錄單為論罪之 證據,自無須調查該證據。 四、上訴意旨置原判決之論敘於不顧,徒憑己見,為事實上之爭 辯,並對原審採證認事之職權行使,任意指摘,難認已符合 首揭法定上訴要件,其此部分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 駁回。 五、裁判上一罪案件之部分犯罪得提起第三審上訴,其他部分雖 不得上訴,依審判不可分原則,第三審法院亦應併予審判, 但以得上訴部分之上訴合法為前提,如該上訴不合法律上之 程式,第三審法院既應從程序上予以駁回,而無從為實體上 判決,對於不得上訴部分自無從適用審判不可分原則,併為 實體上審判。次按刑事訴訟法第376 條第1項第1款所規定之 案件,經第二審判決者,除第二審法院係撤銷第一審法院所 為無罪、免訴、不受理或管轄錯誤之判決,並知有罪之判 決,被告或得為被告利益上訴之人得提起上訴外,其餘均不 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為該法條所明定。上訴人所犯修正前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41條第1 項之非公務機關非法利用個人資 料罪部分,屬該款之罪,既經第一審及原審判決,均認有罪 ,且與上開重罪有想像競合犯之關係,依上開說明,自不得 上訴第三審法院。而得上訴重罪部分之上訴既不合法律上之 程式,應從程序上予以駁回,關於非公務機關非法利用個人 資料輕罪部分,自無從為審判,應併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12 月 27 日 最高法院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陳 世 淙 法官 黃 瑞 華 法官 楊 智 勝 法官 張 祺 祥 法官 洪 于 智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12 月 28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