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4062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9 年 09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加重詐欺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09年度台上字第4062號 上 訴 人 洪宇駿 選任辯護人 何國榮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08 年 10月16日第二審判決(108年度上訴字第2728 號,起訴案號:臺 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07年度偵字第5843 號),提起上訴,本院判 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件原判決撤銷第一審之科刑判決,改判仍論處上訴人洪宇 駿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共2 罪刑及為相關沒收宣告,固 非無見。 二、惟: (一)有罪之判決書,對被告有利之證據不採納者,應說明其理 由,為刑事訴訟法第310條第2款所明定。故有罪判決書對 於被告有利之證據,如不加採納,必須說明其不予採納之 理由,否則即有判決不備理由之違誤。是審理事實之法院 ,就被告否認犯罪所為有利之辯解與證據,足以影響事實 之判斷者,自應於審判期日予以調查,而於有罪判決理由 內詳加論列,如遽行判決,即屬於法有違。卷查,上訴人 否認犯行,辯稱:其受僱於藍祥源擔任隨車助手,負責為 藍祥源提領外勞仲介公司之營收與放款收入等語,並於原 審具狀提出共犯藍祥源於民國106年10月11 日在新北市政 府警察局海山分局調查筆錄,主張藍祥源於調查時所稱只 有告知上訴人是提領外勞仲介公司佣金等詞,可以證明上 訴人不具有加重詐欺取財之犯罪故意等情,未經詳查(見 原審卷第124、131頁)。然原審於審判期日未就前揭藍祥 源之證言予以調查,復未說明何以不足採為有利於上訴人 證明之理由,自有判決不備理由之違法。 (二)共同正犯犯罪所得之沒收、追徵,應就各人所分得之數為 之。所謂各人所分得之數,係指各人對犯罪所得有事實上 處分權限而言。若共同正犯各成員內部間,對於犯罪所得 分配明確時,應依各人實際所得予以宣告沒收。又犯罪所 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刑法 第38條之1第5項定有明文。如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 害人,或被害人已因犯罪行為人和解賠償而完全填補其損 害者,自不得再對犯罪行為人之犯罪所得宣告沒收,以免 犯罪行為人遭受雙重剝奪。原判決依憑上訴人自承之金額 認定上訴人因本件加重詐欺取財之犯罪所得為新臺幣(下 同)2萬7,500元,並說明上訴人已賠償被害人陳景泰3 萬 元(見原判決第11頁第13至16行、第9 頁倒數第4行至第1 行),故上訴人實際取得之犯罪所得,於扣抵上開賠付之 金額後,已無餘額可供沒收、追徵。原審未查,而為知 犯罪所得之沒收、追徵,已有理由矛盾、用法則不當之 違法。 三、以上,或係上訴意旨所指摘,或為本院得依職權調查之事項 ,上述違背法令之情形影響於事實之確定,本院無可據以為 裁判,應將原判決撤銷,發回原審法院更為裁判。又本案被 害人鄭昭君受本件詐欺集團成員施用詐術,而匯款5 萬元後 ,為上訴人提領之犯罪事實,似另由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以107 年度偵字第5446號追加起訴後,先後經臺灣臺中 地方法院以106年度訴字第2996號、107年度訴字第513、123 1 、1800、2342、2375、3169、3243號、108年度訴字第402 號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109年度金上訴字第886 、890、891、892、893、894、895、896 號判決有罪在案; 再原判決主文欄論處上訴人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刑, 卻於事實欄一記載「洪宇駿即與『藍祥源』及其他詐欺集團 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冒用公 務員名義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事實欄一之㈡記載冒充「 檢察官高文政」等語,認定上訴人具有「冒用公務員名義」 詐欺取財之加重要件;另指上訴人係基於加重詐欺取財之直 接故意惟於理由欄卻論斷上訴人具有犯罪之不確定故意( 見原判決第1頁第17行、第28至30行、第2頁第16行、第9 頁 第1至5行、第10頁第7至8行),前後行文,似有矛盾。案經 發回,併請注意及之。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7條、第401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9 月 16 日 刑事第九庭審判長法 官 許 錦 印 法 官 李 英 勇 法 官 何 信 慶 法 官 朱 瑞 娟 法 官 高 玉 舜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9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