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裁判書系統

系統更新將於12/21-12/23每日凌晨0時至6時進行,期間如無法正常查詢,請點選「重新整理」,系統將自動切換至其他主機,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大字第 1869 號刑事裁定
裁判日期:
民國 109 年 07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一、台 鄭永昌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罪提案大法庭案。
最高法院刑事提案裁定       109年度台上大字第1869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鄭永昌 選任辯護人 蘇唯綸律師 對於下列法律問題,本庭經評議後認採為裁判基礎之法律見解, 具有原則重要性,爰提案予刑事大法庭裁判:   本案提案之法律問題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41條所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 損害他人之利益」中之「利益」,是否僅限於財產上之利益?   理 由 一、本案基礎事實:   原判決認定被告明知對於個人資料之利用,除經個人同意外   ,應於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內為之,竟意圖損害告訴人之利   益,於民國105 年6 、7 月間某日及同年12月5 日某時許,   將其因另案告訴人受強制執行案件)依法向法院聲請閱卷   所取得之丙公司對告訴人之債權憑證、強制執行分配表、股   票集保查詢報表等有關告訴人隱私之資料,分別交、寄給與   該案無關之甲、乙,而損害告訴人之隱私(人格)權。 二、法律見解:   甲、肯定說:   ㈠個人資料保護法於104 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並自105 年    3 月15日施行(以下依修正前後分別稱為舊法、新法)。    舊法第41條第1 項規定:「違反第6 條第1 項、第15條、    第16條、第19條、第20條第1 項規定,或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依第21條限制國際傳輸之命令或處分,足生損害於    他人者,處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20    萬元以下罰金」、第2 項規定:「意圖營利犯前項之罪者    ,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 百萬元以下罰金    」。新法第41條則僅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    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而違反第6 條第1 項、第15條、    第16條、第19條、第20條第1 項規定,或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依第21條限制國際傳輸之命令或處分,足生損害於    他人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百萬元以下    罰金」。亦即,新法第41條已刪除舊法第41條第1 項規定    ,並將舊法第41條第2 項構成要件中之「意圖營利」文字    修正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    益」。   ㈡觀其修正內容,顯有限縮非法使用他人個人資料之刑事處    罰範疇,對於「無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    他人之利益」而違反新法第41條所列各該規定、命令或處    分之行為,廢止其刑罰之規定。新法第41條之罰則,係以    行為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    而違反該所列各該規定、命令或處分,足生損害於他人為    要件。至於此所謂「利益」,究何所指? 參酌本次修法,    立法委員李貴敏等28人提案認為:「無不法意圖而違反本    法相關規定,原則以民事損害賠償、行政罰等救濟為已足    。惟若行為人如有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    他人之利益而違反本法相關規定,仍有以刑罰處罰之必要    」(見立法院第8屆第3會期第1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第委    586至委587頁),復參酌修法過程中機關代表即法務部說    明:「本次修正重點:2、第41 條:非意圖營利部分而違    反本法相關規定,原則以民事損害賠償、行政罰等救濟為    已足,且觀諸其他特別法有關洩漏資料之行為縱使非意    圖營利,並非皆以刑事處罰,再則非意圖營利違反本法規    定之行為,須課予刑責者,於相關刑事法規已有規範足資    用,為避免刑事政策重複處罰,爰將第1 項規定予以除    罪化,並將第2 項移為本條內容,酌作文字修正」(見立    法院公報第104卷第9期第170頁)。   ㈢從而,由修法之精神及歷程以觀,既已刪除舊法第41條第    1 項規定,則新法第41條條文所謂「利益」,應予以目的    性限縮,僅限於「財產上之利益」,不得任意擴張及於侵    害精神、人格等非財產利益之情形,始符合修法之旨。   乙、否定說   ㈠個人資料保護法於104 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並自105 年    3 月15日施行(以下依修正前後分別稱為舊法、新法)。    舊法第41條第1 項規定:「違反第6 條第1 項、第15條、    第16條、第19條、第20條第1 項規定,或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依第21條限制國際傳輸之命令或處分,足生損害於    他人者,處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20    萬元以下罰金」、第2 項規定:「意圖營利犯前項之罪者    ,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 百萬元以下罰金    」。新法第41條則僅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    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而違反第6 條第1 項、第15條、    第16條、第19條、第20條第1 項規定,或中央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依第21條限制國際傳輸之命令或處分,足生損害於    他人者,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 百萬元以    下罰金」。亦即,新法第41條已刪除舊法第41第1 項規定    ,並將舊法第41條第2 項構成要件中之「意圖營利」文字    修正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    益」。   ㈡於此修法過程中,行政院之提案,雖由法務部代為說明第    41條修正重點為:「非意圖營利部分而違反本法相關規定    ,原則以民事損害賠償、行政罰等救濟為已足,且觀諸按    其他特別法有關洩漏資料之行為縱使非意圖營利,並非皆    以刑事處罰,再則非意圖營利違反本法規定之行為,須課    予刑責者,於相關刑事法規已有規範足資適用,為避免刑    事政策重複處罰,爰將第1 項規定予以除罪化,並將第 2    項移為本條內容,酌作文字修正」,且其提案說明為:「    一、非意圖營利而違反本法相關規定,原則以民事損害賠    償、行政罰等救濟為已足,爰刪除第1 項規定,……」,    將舊法第41條修正為:「意圖營利違反第6 條第1 項、第    15條、第16條、第19條、第20條第1 項規定,或中央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依第21條限制國際傳輸之命令或處分,足生    損害於他人者,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 百    萬元以下罰金」(見立法院公報第104 卷第9 期第170 、    207 至208 頁)。惟該提案未為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之審查會所採納,審查會所通過者係立法委員李貴敏等28    人提案之修正條文(見立法院公報第104 卷第9 期第 176    頁)。   ㈢立法委員李貴敏等28人提案之第41條修正條文,為「意圖    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而違反第    6 條第1 項、第2 項、第15條、第16條、第19條、第20條    第1 項規定,或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第21條限制國際    傳輸之命令或處分,足生損害於他人者,處5 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 百萬元以下罰金」,其立法說明為    :「一、無不法意圖而違反本法相關規定,原則以民事損    害賠償、行政罰等救濟為已足。惟若行為人如有意圖為自    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而違反本法相關    規定,仍有以刑罰處罰之必要。二、配合第6 條將有關犯    罪前科之蒐集、處理或利用規定移列至第2 項,酌為文字    修正」,再經黨團協商,通過之該條內容,僅將立法委員    李貴敏等28人提案之修正條文中「第6 條第1 項」之後所    載「、第2 項」等文字刪除,餘照原提案通過。經立法    院二、三讀,完成修法程序(見立法院公報第104 卷第 9    期第176 、207 至208 頁、立法院公報第104 卷第96期第    269 、273 、274 頁、立法院第8 屆第3 會期第11次會議    議案關係文書第委586 至委587 頁)。   ㈣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採納立法委員李貴敏等28人提案    之修正條文前,於第13次會議曾就此為討論,節略如下:    「李委員貴敏:……對於營利的部分,我倒不認為應該單    純以營利為限,因為有些人在散播別人個資的時候,也許    不是為了營利,可是他就是為了要傷害這個人。為什麼我    們在修法的時候會講說『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    』?這就有包含營利的部分,或者是『損害他人之利益』    ,……如果他不是自己營利,可是他的目的有借刀殺人這    樣的情形,基本上來講,也是不應該予以鼓勵,因為意圖    犯裡面,並沒有一定要以營利為目的。我的意思是說,一    個是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者是為了損害特    定人的情況,比如他知道某A 很討厭某B ,所以他就讓某    A 知道某B 現在要到哪裡去,以便某A 可以做一些不當的    行為,我覺得這樣也不好,在法律上面來講,意圖犯其實    並不以營利為目的,所以我的建議是仿照刑法裡面類似意    圖犯的特定用語」、「李委員貴敏:……而我的建議是說    ,刑法上的意圖犯有專門的法條用語,所以我建議把刑法    的用語放進去」、「李委員貴敏:……比如我很討厭你,    也想對你尋仇,可是我不用自己去做,我只要知道誰可以    做,就把你的資料給他即可。我覺得這樣子也不可以,因    為有損害個資所有人利益的情況,因此也應該在處罰之列    」(見立法院公報第103 卷第38期第126 至127 頁)。   ㈤觀諸前述修法歷程及目的,新法第41條之修正,並未採納    行政院關於刪除舊法第41條第1 項處罰規定,完全除罪化    之提案,而係採用立法委員李貴敏等28人提案,以「意圖    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為犯罪構    成要件,並加重其法定本刑。亦即新法第41條雖刪除舊法    第41條第1 項規定,並將舊法第41條第2 項構成要件中之    「意圖營利」文字修正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    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條項編排上亦因前開原居第1 項    之規定經刪除,而併為不分項條文。此等修正內容,固有    限縮非法使用他人個人資料之刑事處罰範疇,然應僅將對    於「無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    」者,廢止其刑罰,並未將舊法第41條第1 項全部排除,    自難據此逕指新法第41條所指「利益」,僅限於財產上之    利益。   ㈥至新法第41條所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    害他人之利益」,固與刑法第342 條第1 項:「為他人處    理事務,『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本人    之利益』,而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致生損害於本人之財    產或其他利益者」之用語相同,論者有以上開刑法第 342    條係財產犯罪,故新法第41條亦應限於財產上之利益。惟    從前開修法歷程以觀,立法委員李貴敏等28人之提案雖於    新法第41條意圖要件在用語上參考刑法規定,然仍於討論    會中闡明其不限於財產上利益,故單以此等相同用語,尚    難得出立法者有新法第41條「限於財產上之利益」用意之    結論。何況,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立法目的,原係「為規範    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以避免人格權受侵害,並    促進個人資料之合理利用,特制定本法」,此觀同法第 1    條自明。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處罰規定之行為,本質    上即屬客觀侵害人格權之行為。「人格權」既為我國制定    個人資料保護法所欲保護之法益,則無論外國立法例、學    說如何,或可供日後修法參考,仍均無礙本法所保護者當    非僅止於財產上之利益,亦應及於個人之人格權。新法第    41 條 所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    之利益」之「利益」,自當包括人格權,而非僅限於「財    產上之利益」。 三、本庭擬採之法律見解為否定說:   無論從修法歷程、目的或人格權之保障角度觀察,於現行法   制下,立法者既已透過採取立法委員李貴敏等28人之提案,   即係明確表示否決行政院所提出之刪除舊法第41條第1 項,   保留第2 項「意圖營利」之修法意見,而修正為新法第41條   。如採上揭肯定說,不啻違背立法本旨而回復到未被立法者   所採納之行政院修法提案。故本庭認為,行為人「意圖為自   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他人之利益」而違反新法第41   條所列各該規定、命令或處分,足生損害於他人,即有新法   第41條之適用。本條所指之「利益」應不限於財產上之利益   ,亦即否定說之法律見解較為可採。 四、徵詢其他各庭之結果:   經徵詢其他各庭,刑事第一庭、第二庭、第三庭、第五庭及   第七庭均同意本庭見解(即採否定說之見解,惟其中第三庭   認本件尚無原則重要性;第五庭認本件應為歧異提案),刑   事第四庭、第六庭及第九庭則不同意本庭見解(即採肯定說   ,其中第六庭認本件應為歧異提案)。 五、本庭經評議後認本件法律問題確具原則重要性,且經徵詢結   果,本院各庭對此所持法律見解不同。因此,仍以原則重要   性提出大法庭統一見解為宜:   最高法院辦理大法庭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2 點第6 款雖規定   「先前裁判:指在合議庭為終局裁判前,各庭已作成之其他   終局裁判,包括程序裁判、實體裁判」,惟本院程序裁判包   含:上訴逾期、未附理由、不得上訴第三審等之不合法案件   ,亦含並無實質表示意見之程序裁判,是否均宜列為歧異裁   判,不無疑問。而法院組織法第51條之4 之立法理由明載:   所謂法律見解具有原則重要性,係指法律見解有促使法律續   造之價值,或因屬新興、重大且普遍性之法律問題,有即   時、預為統一見解之必要性而言。本件係因個人資料保護法   第41條於104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並自105年3月15 日施行   後新興、重大且普遍性之法律問題。實務上,對於非侵害財   產上利益而僅侵害人格權之個案,事實審有採肯定說而判決   無罪或採否定說而判決有罪,均經本院以上訴不合法律上程   式予以駁回(本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200號、108年度台上字   第2001號判決參照。本院上開程序判決,於客觀上觀察,均   難認已實質對本件法律問題表示法律見解)。而個案如由法   官各自本諸其法律確信為判決,將因所持不同見解,致異其   結果,有違公平原則。故本庭認有即時、預為統一見解之必   要性,因此,以本件法律問題具有原則重要性,提案予大法   庭。 六、本庭指定庭員法官李麗珠為刑事大法庭之庭員。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7   月  29  日            最高法院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官 林 立 華                 法官 謝 靜 恒                 法官 林 瑞 斌                 法官 楊 真 明                 法官 李 麗 珠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7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