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上字第 2734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2 年 07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傷害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2734號
上  訴  人  林福田                     

上列上訴人因傷害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2年3月2日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訴字第4763號,起訴案號: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4375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經審理結果,認定上訴人林福田有如原判決事實欄一所載犯行明確,因而維持第一審論處其犯傷害罪刑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載敘其調查、取捨證據之結果及憑以認定犯罪事實之心證理由。從形式上觀察,並無足以影響判決結果之違法情形存在。
三、原判決認定上訴人前開犯行,係綜合上訴人之部分供述、證人李俊毅(告訴人)等之證述及卷附其他證據資料,而為論斷。並依調查證據所得之直接、間接證據為合理推論,相互勾稽,說明上訴人為取回選票,出手拉扯告訴人頭髮、揮向告訴人臉部,而致告訴人成傷之論據。針對告訴人指證各情,如何與現場相關錄影畫面勘驗結果及上訴人坦認拉扯告訴人頭髮及雙方互相拉扯等節,告訴人案發後即因傷就診之診斷證明書、傷勢相片等其他事證相符,經綜合為整體判斷,何以足認與證明主要事實存否之實質證據(告訴人之指證)相互利用,已足增強及擔保該證述之證明力,確保其真實性,而憑以論斷並說明理由。並就上訴人否認犯行之供詞及所辯各語認非可採,詳予論述或指駁。所為論列說明,與卷證資料悉無不合,無悖乎經驗與論理法則,並非僅以告訴人之證述為唯一證據,自無適用法則不當或不適用法則之違法可指。上訴意旨對於原判決取捨判斷證據證明力之職權行使,持不同見解,任意評價,並重為事實上爭辯,泛言案發時告訴人取走其受託投票之部分選票,其始因欲取回選票,而生推擠碰撞,若致告訴人擦傷或輕微傷害,雙方互搶選票所造成之意外,蓋眾人推擠致成傷,實屬難免,且其雖為防止跌倒,而出手抓告訴人頭髮,然時間非長,尚不致成傷,至告訴人之上唇擦傷,應係告訴人咬上訴人時自行造成,上訴人並無傷害告訴人之能力及犯意云云,仍憑己意而為指摘,並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四、本件事證業明,原審因而未另傳訊池宗訓為證或贅為其他無益之調查,於結果並無影響。又上訴人於原審委任代理人,既於法不合,原審縱未允准,亦無不合。上訴意旨就前述法院職權之適法行使,任意爭執,泛言原審未傳訊池宗訓為證,又不准上訴人委任池宗訓為代理人,有欠公平云云,不得資為上訴第三審之合法理由。   
五、綜合前旨及其他上訴意旨,無非置原判決所為明白論斷於不顧,仍持已為原判決指駁之陳詞再事爭辯,或對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行使,徒以自己之說詞,任意指為違法,要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程式,應予駁回。另原判決係維持第一審所為論處上訴人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之判決,依民國112年6月21日修正公布之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經第二審判決者,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惟配合該次修正,刑事訴訟法施行法已增訂第7條之16第2項規定:「修正通過之刑事訴訟法施行前,原得上訴於第三審之案件,已繫屬於各級法院者,仍依施行前之法定程序終結之。」上訴人所犯傷害罪,係於111年5月30日繫屬於第一審法院,有該法院收件戳記可按,乃修正刑事訴訟法施行前,已繫屬於各級法院之案件,依上揭說明,本件自得上訴於第三審,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7   月  13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何菁莪
                                  法 官  何信慶
                                  法 官  劉興浪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朱瑞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王毓嫻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7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