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上字第 635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2 年 06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635號
上  訴  人  蕭伊婷                     
上列上訴人偽造文書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中華民國111年9月29日第二審判決(110年度上訴字第1313號,起訴案號: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偵字第5268、633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審理結果,認定上訴人蕭伊婷有相關所載之偽造文書各犯行明確,因而維持第一審依想像競合犯,從一重論處上訴人如其附表(下稱附表)二所示共同犯行使偽造私文書5罪刑並沒收追徵之判決,駁回其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載敘其調查取捨證據之結果及憑以認定各該犯罪事實之心證理由,就上訴人否認犯罪之供詞及所辯,認非可採,亦依調查所得證據予以論述指駁,有卷存資料可資覆按。
三、上訴意旨略以:其無業績壓力,欠缺與同案被告許淯傑(經判處罪刑確定)共同偽造文書之動機,且申辦門號程序均符合規定,至於供述前後不一,係記憶不清所致,未聲請證人(前夫)陳振森對質因雙方已離婚,而辦理門號過戶他人或將帳單地址填載公司均不違規定或常情,前案判決則係因審理期間情緒崩潰始認罪協商。本案欠缺直接證據,原審未詳盡查證,僅憑許淯傑之自白為其不利認定之唯一證據,復未說明其知悉所載文書係偽造之理由,有違無罪推定原則。
四、犯罪事實之認定、證據之取捨及證明力之判斷,俱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此項職權之行使,倘不違背客觀存在之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即不違法,觀諸刑事訴訟法第155條第1項規定甚明,自無許當事人任憑主觀妄指為違法而資為合法第三審上訴理由。又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並不以直接證據
    為限,即綜合各種間接證據,本於推理作用,為認定犯罪事
    實之基礎,如無違背一般經驗法則,尚非法所不許。
  原判決認定上訴人上開偽造文書犯行,係綜合上訴人部分供述、證人即同案被告許淯傑、證人即被害人王鴻銘(改名為王秉廉)、方郁瑄、證人陳振森、黃映儒不利於上訴人之證言,酌以所列其餘證據資料及案內其他證據調查之結果,詳敘憑為判斷上訴人於所載任職震旦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震旦電信)嘉義仁愛店代理店長期間,明知許淯傑未獲王鴻銘、方郁瑄同意申辦門號、過戶或攜碼等電信業務,共同偽以渠等名義製作附表一之各文書,持向所示電信公司申辦而行使,所為該當行使偽造私文書罪構成要件,復說明震旦電信各門市之獎金與門號開通數呈正相關,上訴人身為新門市之代理店長,有開拓業績招攬新客之業績壓力,具配合許淯傑持他人證件申辦門號取得新款手機等贈品之動機,且其為資深從業人員兼為店長,知悉許淯傑係做「偏門」,對許淯傑持未親自到場之他人(王鴻銘或方郁瑄)證件,同時以該他人名義申辦或轉攜複數門號,顯有可疑,仍未向王鴻銘、方郁瑄本人求證或探尋真意,(附表一編號3)更以王鴻銘代理人名義填寫相關申請書,逕協同申辦各該電信業務並將贈品交付許淯傑,且部分門號之費用竟係由上訴人或其前夫陳振森之信用卡繳納等情,勾稽上訴人前曾因雷同手法經法院判處偽造文書罪刑確定,認上訴人對許淯傑之不法行為知情並合作,雙方各取所需,此間有默示之犯意聯絡,應論以共同正犯等各情之理由詳,另本於證據取捨職權之行使,對於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覆函相關筆跡無從鑑定、附表一所示門號之帳單及通聯紀錄,尚不足為上訴人有利之認定,併於理由內論駁明白。凡此,概屬原審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核其各論斷說明,衡諸經驗及論理等證據法則皆無違背,既非僅以同案被告許淯傑不利於上訴人之證言為論罪之唯一證據,亦未專憑上訴人供述不一、不合常情或前案判決情形為有罪之論據,且綜合調查所得之各直接、間接證據而論斷,自非法所不許,無所指未憑證據認定事實或證據調查未盡之違法可言。  
五、綜合前旨及其他上訴意旨,無非係置原判決所為明白論斷於不顧,仍持已為原判決指駁之陳詞再事爭辯,或對於事實審法院取捨證據與判斷證明力之職權行使,或與犯罪構成事實無關之枝節問題,或不影響判決本旨事項,徒以自己說詞,任意指為違法,且重為事實之爭執,難認已符合首揭法定之上訴要件,應認其關於偽造文書部分之上訴為不合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上開得上訴第三審部分之上訴,既從程序上予以駁回,則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普通)詐欺取財犯行部分之上訴,原判決係相同第一審論以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罪,核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4款所列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自亦無從為實體上之審判,應併從程序上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6   月  14  日
                  刑事第七庭審判長法 官  段景榕
                                  法 官  沈揚仁
                                  法 官  楊力進
                                  法 官  汪梅芬
                                  法 官  宋松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石于倩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6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