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94 年度台上字第 404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1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妨害性自主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四○四號   上訴人即被告 甲000000 00000 000000   上  訴  人   即被告之配偶 黃雪娥   選 任辯護 人 邱晃泉律師 上列上訴人等因被告妨害性自主案件,不服台灣高等法院中華民 國九十三年七月十六日第二審更審判決 (九十一年度上更㈠字第 一○○二號,起訴案號:台灣士林地方法院檢察署八十八年度偵 字第四五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發回台灣高等法院。 理 由 本件原判決認定:上訴人即被告甲000000 00000 000000(下稱被 告)於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四日上午十一時二十分許,在台北市○ ○區○○路○○○號新北投圖書館前,見時年十六歲之男子張○ ○(00年00月生,真實姓名及年籍詳卷,下稱被害人)自圖 書館步出,即上前搭訕,以手搭著被害人肩膀,偕往圖書館旁之 男廁,被害人未查覺有異,隨同前去。至男廁時,被害人覺得 奇怪,想要離開,被告以手緊摟被害人之肩膀,致被害人無法 掙脫,強行將被害人帶入廁所間內,將門鎖上,並將兩手撐在牆 壁,至使被害人不能抗拒,而先拉開其褲襠掏出生殖器,然後拉 下被害人褲子拉鍊,亦掏出被害人之生殖器,對被害人口交,然 後以手強壓被害人頭部往下,要被害人為其口交,被害人不願意 ,趁被告以雙手將長褲褪至大腿之際,推開被告,打開門鎖逃離 現場,並提出告訴等情。因而撤銷第一審知被告無罪之判決, 改判論處被告對於男子以強暴,至使不能抗拒,而為猥褻之行為 罪刑,併諭知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驅逐出境。固非無見。 惟查:㈠刑法第九十五條規定:外國人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 者,得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驅逐出境。是否一併宣告驅逐 出境,固由法院酌情依職權決定之,採職權宣告主義。但驅逐出 境,係將有危險性之外國人驅離逐出本國國境,禁止其繼續在本 國居留,以維護本國社會安全所為之保安處分,對於原來在本國 合法居留之外國人而言,實為限制其居住自由之嚴厲措施。故外 國人犯罪經法院宣告有期徒刑以上之刑者,是否有併予驅逐出境 之必要,應由法院依據個案之情節,具體審酌該外國人一切犯罪 情狀及有無繼續危害社會安全之虞,審慎決定之,尤應注意符合 比例原則,以兼顧人權之保障及社會安全之維護。本件被告與其 前妻羅○愔所生未成年子女提○○甲、提○○乙均居住台灣,依 台灣士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度婚字第二六四號民事判決所載,被 告與羅○愔離婚後,對於該二名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雖由 羅○愔任之,但被告得依該判決附表所示之方式及期間與其二名 子女會面交往;又被告另於九十二年六月一日與本國女子即上訴 人乙○○結婚,二人同住於台北市○○街○○○巷○○○號三樓 ,乙○○曾於九十三年八月三日赴醫院檢查,經診斷為妊娠五週 至六週,有被告提出之台灣士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度婚字第二六 四號判決、台灣台北地方法院九十二年九月十七日北院錦九十二 執宇字第二三九一二號執行命令、結婚公證書、戶籍謄本及國泰 綜合醫院診斷證明書等件影本可稽。是被告能否繼續在我國居留 ,自屬對其利益有重大關係之事項。原審以被告犯修正前刑法第 二百二十四條第一項之強制猥褻罪,判處有期徒刑十月,併予宣 告驅逐出境,僅於判決理由敍述:「被告係外國人,因犯本罪, 認已不合繼續居住本國,併依刑法第九十五條諭知……驅逐 出境」云云,對於被告與其二名親生子女依據法院判決有權在台 灣會面交往,以及被告已另與本國女子乙○○結婚同在台北市居 住等情,俱未調查審認,亦未說明其如何具體審酌本案情節,據 以認定有併宣告驅逐出境之必要,致本院無從為其適用法律當否 之判斷,且關於保安處分之宣告,原審並未給予被告陳述意見之 機會,亦與正當法律程序之精神有違,於法自有未合。㈡原判決 理由謂:被告於第一審供稱:「當時該男孩的位置是比較接近門 的,他如果不是自願的,可以隨時離開」……如被告所稱猥褻之 位置是在公廁後半部小便池前,又如何有前揭被害人之位置是比 較接近門之說法?顯見被告之陳述有矛盾云云(見原判決第八頁 )。但被告於檢察官偵查中即供稱:我進到廁所後小男生跟著我 ,我打開門發現小男生在外面等我,我「出來後」他碰我的私處 ,我就很順從的跟他作,我也摸了他(見偵查卷第二十七頁), 於第一審履勘現場時亦表示:當時其直接打開其中一間廁所, 先關上門,因味道不好,又立刻打開,「走出來」到小便池前… …(見一審卷第五十五頁),是被告自始即表示其對被害人所為 之舉動,係在有蹲式馬桶之「廁所間」外面,而非在「廁所間」 內為之,則被告於第一審供稱:當時該男孩的位置是比較接近「 門」的……等語,其所謂的「門」,究係指「廁所間的門」,抑 係指「廁所的大門」,即非無疑。究竟實情為何,原審未予釐清 ,遽為前述不利於上訴人之論斷,亦有可議。上訴意旨執以指摘 ,非無理由,應認原判決仍有撤銷發回之原因。至原判決理由第 六項不另為無罪之諭知部分,基於審判不可分原則,應一併發回 。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四百零一條,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九十四 年 一 月 二十一 日 最高法院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林 增 福 法官 邵 燕 玲 法官 張 清 埤 法官 陳 世 雄 法官 陳 朱 貴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中 華 民 國 九十四 年 一 月 二十七 日 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