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98 年度台上字第 3474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6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偽證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三四七四號 上 訴 人 台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甲○○ 選任辯護人 蕭芳芳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偽證案件,不服台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中華民 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第二審判決(九十五年度上訴字第二 三四號,起訴案號:台灣花蓮地方法院檢察署九十三年度發查偵 字第六八八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七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依據卷 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 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 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律上之程式,予 以駁回。本件原判決經審理結果,認不能證明被告甲○○有起訴 書所載偽證之犯罪,而維持第一審知被告無罪之判決,駁回檢 察官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敘其無從為有罪判決之心證理由。從 形式上觀察,無足以影響判決結果之違法情形存在。檢察官上訴 意旨略謂:㈠、原判決僅謂未告知被告有保持緘默之權利,有違 正當法定程序原則,未說明被告之作證,如何不符刑法第一百六 十八條偽證罪構成要件,有判決理由不備之違法。㈡、依民事 訴訟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項第三款、第三百十四條第二項第一款 之規定,證人所為證言,足致證人受刑事追訴者,固得拒絕證言 ;然有此情形而不拒絕證言者,係得不令其具結。被告於民事 訴訟為證人,因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三百零八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 「為證人而知悉之法律行為之成立及其內容」之情形,不得拒絕 證言,故承辦法官未踐行告知程序,不得因而解免被告之偽證罪 責。原判決對此未為說明,有判決理由不備及適用法則不當之違 法。㈢、被告於台灣花蓮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重訴字第二七號案 件,於民國九十二年十月二十九日審理時,以證人身分出庭,就 其是否受僱於順風營造有限公司(下稱順風公司)、順風公司有 無授權其代訂系爭買賣契約等與該案案情有重要關係事項,於具 結後虛偽證稱:其於九十年間受僱於順風公司,在台東市富岡漁 港擔任工地主任,期間約有半年,月薪約新台幣一萬多元;九十 年二月間,負責人乙○○之配偶林三星交付其公司印鑑章,委託 其向志上興業有限公司購買抗裂纖維;其也代理順風公司以公司 名義與其他小包訂合約,均係順風公司付款等語;審酌被告自簽 之文書亦多有「茲就大豪土木包工業即田進祥(即甲○○)向順 風公司承攬之『台東市富岡漁港近程改善工程』分包合約」等記 載,足見被告確有承攬順風公司之工程,非單純之受僱關係,其 後因財務困難,欲將合約書訂約人責任推諉予順風公司,而為偽 證之行為。㈣、原判決不自行認定被告犯罪事實,竟援引其後尚 未定讞之台灣台東地方法院九十三年度自字第九號偽造文書案, 諭知被告無罪之結論,為認定被告無虛偽證言之理由,亦非適法 等語。惟按民事訴訟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證人 所為證言,足致證人或與證人有第一款關係(即證人之配偶、前 配偶、未婚配偶或四親等內之血親、三親等內之姻親或曾有此親 屬關係者)或有監護關係之人受刑事訴追或蒙恥辱者,得拒絕證 言。」旨在免除證人陷於抉擇控訴自己或與其有一定身分關係之 人、或陳述不實而受偽證之處罰、或不陳述而受罰鍰處罰,甚而 主觀上認為違反具結文將受偽證處罰之困境。此款證人拒絕證言 權,與被告之緘默權,同屬不自證己罪之特權,民事訴訟法第三 百零八條亦未將此款列舉為不得拒絕證言之情形。又為確保證人 此項權利,民事訴訟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二項規定,法官於訊問前 或知有前揭情形時,有告知證人之義務。是如未踐行此項告知義 務,而告以具結之義務及偽證之處罰並命朗讀結文後具結,則將 使證人陷於抉擇困境,無異剝奪證人此項拒絕證言權,強迫其作 出讓自己入罪之陳述,違反不自證己罪之原則,自係侵犯證人之 權利,應認具結不生合法之效力。縱證人於具結後為虛偽陳述, 仍不具備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條偽證罪之要件。至民事訴訟法第三 百十四條第二項第一款規定:證人有第三百零七條第一項第三款 之情形,而不拒絕證言者,得不令具結。指得拒絕證言之證人 ,於法院依同法三百零七條第二項踐行得拒絕證言告知義務後, 仍表達作證之意願,法院得不令其具結,非謂法院得逕依民事訴 訟法第三百十四條第二項之規定,免除前揭告知之義務,而使不 合法之具結發生具結之效力。依前揭㈢之記載,如果無訛,被告 於該民事案件審理時,以證人身分供前具結後,就其是否受僱於 順風公司、順風公司有無授權其代訂買賣契約等重要事項作證; 而被告曾否經順風公司授權使用該公司前交付保管之印鑑章,或 有無逾越該公司之授權範圍等情事,均關涉被告是否觸犯刑法偽 造文書罪之認定,該待證事項顯有使被告受刑事追訴或處罰之虞 ,依民事訴訟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被告有拒絕 證言之權,審判長自應踐行同條第二項所規定之告知得拒絕證言 之程序,始符前揭保護證人權益規定之旨意。而依上揭言詞辯論 筆錄之記載,被告於該民事案件作證時,審判長未踐行告知被告 得拒絕證言之程序,逕行命其具結作證(見同上案號影卷㈠第一 二一至一二五頁),既非合法,即不生具結之效力。原審經審理 結果,認不能證明被告有公訴意旨所載偽證罪之犯行,依刑事訴 訟法第三百七十三條之規定,於判決書理由欄載明引用第一審 判決書所記載證據及理由等旨,並詳敘第一審檢察官上訴,非有 理由。經核於法尚無違誤。此外,檢察官上訴意旨,係以自己主 觀之說詞,或與犯罪構成要件無涉之枝節,任意指摘原判決違法 ,殊非合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揆之首揭說明,其上訴為違背法 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九十五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九十八 年  六  月  十八  日 最高法院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官 石 木 欽 法官 洪 佳 濱 法官 韓 金 秀 法官 呂 丹 玉 法官 段 景 榕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中  華  民  國 九十八 年  六  月 二十二 日 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