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裁判書系統

系統更新將於11/15-11/17每日凌晨0時至6時進行,期間如無法正常查詢,請點選「重新整理」,系統將自動切換至其他主機,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11 年度台上字第 593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1 年 04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台上字第593號 上 訴 人 張瀞分 訴訟代理人 林志忠律師上訴 人 謝長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0年9月 15日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第二審判決(110年度上字第142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對於第一審命其登報道歉之上訴,及該訴 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其他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關於駁回其他上訴部分,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於民國108年11月5日以其帳號轉 發如原判決附表所示之訊息(下稱系爭貼文)至通訊軟體LI NE「幸福啟程家族」群組(下稱系爭群組)內,經新聞媒體 於翌日報導而散布於眾,已構成侵權行為,嚴重影響社會大 眾對伊之評價,侵害伊之名譽及人格權情節重大,致伊精神 上受有莫大痛苦,上訴人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並應 以登報道歉之方式回復伊之名譽等情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規定,求為命上訴人給付新臺幣 (下同)2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加付法定遲延 利息,並於自由時報頭版下方以36號字體、半版篇幅(寬26 公分、長35.5公分),刊登如原判決附件所示內容之道歉聲 明(下稱系爭道歉聲明)1 日之判決(被上訴人逾上開請求 之訴,經第一審及原審判決其敗訴,未經聲明不服,未繫屬 本院,不予贅述)。 二、上訴人則以:系爭貼文係伊助理石智華(已歿)於伊不知情 下轉貼,伊知悉後即收回,並於系爭群組中表示該貼文未經 證實,請勿轉傳。系爭貼文陳述之內容,參酌106年1月12 日風傳媒發表標題為「謝長廷指示駐日職員對外可稱『台灣 駐日代表處』」、同年3月6日自由時報發表標題為「台灣亞 協將改名『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同年7 月15日新唐人亞 太台發表標題為「網傳駐日使館更名被罰款謝斥:有心人士 」等新聞(下合稱相關新聞),伊主觀上有相當理由確信其 為真實,且此係對公共關心之事務發表言論與意見表達,屬 善意而對於可受公評之事項為當之評論,應受言論自由之 保護。伊過失轉發系爭貼文,系爭群組中有大量之人實際 知悉該訊息,且系爭貼文之內容早經澄清,對被上訴人未必 有具體損害,縱有損害亦極有限。為保護言論自由以發揮監 督政府功能,不應令伊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又伊已於 108 年11月11日於系爭群組內刊登「我上次轉傳的這則訊息 並未證實,請大家不要再轉傳,以免觸法」之訊息,並連結 澄清系爭貼文為假消息之自由時報報導,已足以回復被上訴 人名譽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以:系爭貼文係以通訊軟體LINE名稱為「瀞分姐姐」之 帳號於108年11月5日在系爭群組內轉發者,依上訴人於同年 月11日在系爭群組貼文截圖之內容,足徵「瀞分姐姐」帳號 為上訴人自己使用。其雖辯稱該貼文為石智華自行轉貼, 未舉證以證明之。系爭貼文之內容,足令一般閱聽者產生被 上訴人有擅自更改政府機關名稱、犯法、竊國、偽政權之負 面印象,足以貶損被上訴人在社會上人格地位。上訴人雖舉 相關新聞內容,辯稱系爭貼文內容非空穴來風,其主觀上有 相當理由確信為真實。然觀諸同年7月12日新頭殼NEWTALK所 發布之新聞,可見於106 年間,系爭貼文之內容業經新聞媒 體報載,外交部已發聲明回應其非事實,並於108 年11月16 日外交部官方網站發文澄清,認系爭貼文之內容確屬虛偽 不實。系爭貼文以該虛偽不實之情事為評論,逾越合理評論 之範圍,難謂有阻卻違法之事由。上訴人轉發系爭貼文,距 106年間外交部發布澄清聲明已有3年之久,上訴人為臺中市 議員,擁有一定團隊,應能迅速確認該貼文內容之真實性, 卻未盡合理查證義務,率然轉發散布,已構成侵害被上訴人 名譽之侵權行為。被上訴人得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請 求上訴人賠償,並為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斟酌本件侵權行 為態樣、被上訴人受侵害程度,及兩造之身分、地位,公 眾就此事件之關注程度等一切情狀,認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 賠償其精神慰撫金20萬元,並應於自由時報頭版下方以36號 字體、半版篇幅,刊登系爭道歉聲明1 日,尚稱允當。從而 ,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規 定,請求上訴人給付20萬元本息,並以上開方式刊登系爭道 歉聲明,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維持第一審就上開部分所 為被上訴人勝訴之判決,駁回上訴人之上訴。 四、本院判斷: ㈠關於廢棄發回部分: 民法第195條第1項後段規定:「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 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所稱之「適當處分」,應不包括 法院以判決命加害人道歉之情形,始符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 由及思想自由之意旨(見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 。原審命上訴人刊登系爭道歉聲明,與上開憲法法庭判決意 旨有違,無從維持,應予廢棄,由原法院曉或闡明令被上 訴人為請求,改諭知回復名譽之其他適當處分。上訴論旨, 指摘原判決關此部分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㈡關於駁回其他上訴部分: 原審本於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認定上訴人轉發 系爭貼文散布於眾,已構成不法侵害被上訴人名譽之侵權行 為,應賠償被上訴人精神慰撫金20萬元本息,因而維持第一 審就此部分所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駁回其上訴,經核於法 並無違背。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關此部分不當,聲明廢棄 ,為無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第481 條、第449條第1項、第78 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4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林 金 吾 法官 石 有 為 法官 許 秀 芬 法官 陳 靜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5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