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上字第 2334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請求確認股東會決議不成立等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2334號
上  訴  人  羅 忠 文                                 
            香港商捷錫科技有限公司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楊 捷 羽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江 東 原律師
上訴 人  信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羅 忠 義                                 
訴訟代理人  張簡勵如律師
            林 若 榆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股東會決議不成立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6月14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字第81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民國94年間將其全數股份2萬7,000股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一所示股東、股數發行實體記名股票,其股份之轉讓須以背書方式為之始生效力。上訴人羅忠文除原有2,000股外,另經其父母即訴外人羅進壽、羅楊錦惠(下稱羅進壽等2人)背書轉讓取得1萬股,再背書轉讓其中100股予上訴人香港商捷錫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捷錫公司)。被上訴人於110年6月30日召開股東常會(下稱系爭股東會),出席股東及股數為羅忠義4,000股,羅莉莉4,700股、捷錫公司100股,未達公司法第174條規定之法定出席股數,故系爭股東會作成承認被上訴人109年度營業報告書財務報告案、109年度盈餘分配案及董事、監察人改選案之決議(下合稱系爭決議),自無從成立。又因系爭股東會未達法定出席股數,作成系爭決議之決議方法違反法令業據捷錫公司當場表示異議,伊亦得依公司法第189條規定請求撤銷等情先位求為確認系爭決議不成立,備位求為撤銷系爭決議之判決。
二、被上訴人則以:伊授權前任董事長羅進壽保管股票及處理股東、股份變動事宜,歷年變動情形均記載於股東名簿,包含上訴人在內之全體股東均參與並同意,已形成穩定之營運秩序。伊依據109年10月之最新股東名簿(下稱系爭股東名簿)之記載,召開系爭股東會,除羅忠文(4,900股)未出席外,其餘股東羅忠義(1萬200股)、羅莉莉(5,000股)、羅宏濬(3,400股)、羅宏謙(3,400股)(上4人合稱羅忠義等4人)、捷錫公司(100股)均親自或委託出席,依法作成系爭決議,符合公司法第174條規定,系爭決議自屬合法有效。又羅忠義等4人因股票遺失,而於109年間就附表二所示之股票向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聲請除權判決,經該院以109年度除字第65號除權判決(下稱系爭除權判決)宣告該股票無效,伊並據以製發新股票,在系爭除權判決未經撤銷或有法院確定判決變更股東名簿前,伊自應依系爭股東名簿及新股票認定羅忠義等4人之股東權存在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廢棄第一審所為上訴人先位之訴勝訴之判決,改判駁回其先位、備位之訴。係以:被上訴人於94年間將其所有股份2萬7,000股全數印製實體記名股票,股東、股數明細如附表一所示。羅忠義等4人於109年間就附表二所示股票向士林地院聲請除權判決,經該院以系爭除權判決宣告該股票無效,被上訴人據以製發新股票,並於系爭股東名簿記載股東及持股數為羅忠義1萬200股、羅莉莉5,000股、羅宏濬3,400股、羅宏謙3,400股、羅忠文4,900股、捷錫公司100股,依系爭股東名簿所載股東、股數於110年6月30日召開系爭股東會,其議事錄(下稱系爭議事錄)記載股東羅忠義等4人、捷錫公司均親自或委託出席,出席股數合計2萬2,100股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依羅忠文、羅忠義、羅莉莉於另案即士林地院108年度重訴字第19號確認買賣關係不存在事件、109年度訴字第1202號確認股東會決議不成立事件之陳述,可知被上訴人係由羅進壽等2人創立、管理,其2人持有被上訴人全部股票,未交付各股東占有,歷來股權交易、股東名簿記載之變動均由羅進壽等2人所為,並經包含羅忠文在內之家人同意且承認。羅進壽等2人於股東名簿所載之股數在107年以前輒有變動,惟其所有如附表一編號⒈、⒉所示股票背面均無股權交易之背書轉讓紀錄,可見被上訴人印製股票後從未實際發行予各股東,不具股票作為流通證券、證權證券之實質作用,不足表彰股東權,空有股票之外型,與未發行股票之公司無異,故其股權之轉讓,衹須當事人間意思表示合致即為已足,若已向公司辦妥過戶手續,即得以其轉讓對抗公司,公司應以何人為股東,悉依股東名簿之記載為斷,不受公司法第164條所規定記名股票應以完全背書方式為轉讓之限制。至羅忠文主張其除於發行股票時取得被上訴人2,000股股權外,另經羅進壽等2人背書讓與被上訴人股權1萬股(羅忠文嗣後另轉讓100股予捷錫公司)云云,固提出背面經蓋用出讓人及受讓人印文之羅進壽等2人記名股票為據,惟羅忠文就羅進壽等2人背書轉讓該記名股票之原因關係及發生時期,所述前後不一,復未提出受讓該股權之完稅憑據,與羅進壽等2人先前進行被上訴人股權變動交易時一併完稅之往例相異,難認該股票之背書轉讓為羅進壽等2人所為,自未能以其持有股票之單純事實,遽認其有被上訴人股權1萬1,900股。依系爭股東名簿、系爭議事錄之記載,系爭股東會經代表已發行股份總數過半數之股東出席,經出席者過半數同意而作成系爭決議,系爭決議自不成立,其決議方法亦未違反公司法第174條規定。故上訴人先位訴請確認系爭決議不成立,備位依公司法第189條規定訴請撤銷系爭決議,均無理由,不應准許等情,為其判斷之基礎。
四、本院之論斷:
 ㈠按107年8月1日修正前公司法第164條規定,記名股票由股票持有人以背書轉讓之,並應將受讓人之姓名或名稱記載於股票。是記名背書為股票唯一之轉讓方式,受讓人依前開方式受讓取得股票者,始為該股票之合法持有人,而為公司股東。查被上訴人於94年間將其所有股份2萬7,000股全數印製實體記名股票,股東及股數如附表一所示,羅忠文並於訴訟中提出其經羅進壽等2人背書讓與被上訴人股權1萬股之記名股票等情,為原審認定之事實。則被上訴人股權之轉讓自應依上開規定所示完全背書之方式為之,始為合法有效。乃原審遽以被上訴人歷年股權變動及股東名簿如何記載均由羅進壽等2人決定,未於記名股票上背書轉讓,並經包含羅忠文在內之股東同意及承認為由,認被上訴人與未發行股票之公司無異,其股權轉讓僅須由出讓與受讓雙方意思表示合致即生效力,自有未合。
 ㈡又鑑於股份有限公司可能由經常變動之多數股東所組成,為免公司涉入股東間股權爭議、避免股東與公司間關係之認定趨於複雜,公司法第165條第1項固規定:「股份之轉讓,非將受讓人之姓名或名稱及住所居所,記載於公司股東名簿,不得以其轉讓對抗公司」,惟於公司知悉股東或股權有應變動之事實而故意不為變更、經股東請求變更而無正當理由拒絕變更,或知悉未符合變更之要件,而仍逕為變更等情形,倘認公司仍得僅以股東名簿之記載據以認定股東及股權,難謂無違反誠信原則。本件兩造不爭執羅忠義自102年以前即擔任被上訴人董事長今,107年後全面管理被上訴人事務之情(見原審卷一第296頁、第297頁),被上訴人歷年股權交易及股東名簿記載之變動(包括羅忠義、羅莉莉自94年股東名簿之4,000股、4,700股,增加至系爭股東名簿記載之1萬200股、5,000股)均為羅進壽等2人所為,未於記名股票背書亦未交付股票等情,復為原審所是認;又羅忠義、羅莉莉以其未於106年12月間授權羅進壽等2人背書轉讓其股權5,000股、2,000股予羅忠文為由,於107年間對羅忠文提起確認上開股份買賣關係不存在之訴,經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重上字第344號判決駁回其訴(見原審卷一第119頁以下),並經本院111年度台上字第2752號裁定駁回羅忠義、羅莉莉之上訴確定,則是否不能認被上訴人知悉其股東名簿關於羅忠義、羅莉莉所記載之股數變動不符公司法第164條規定?或其明知或可得而知系爭股東名簿關於上訴人、羅忠義、羅莉莉股數之記載與實際之股權狀況不同?似此情形,被上訴人召開系爭股東會,悉依系爭股東名簿之記載認定股東及股數,是否無違誠信原則?非無再予研求之餘地。乃原審未遑詳為推闡,遽以上開理由,為不利於上訴人之判決,亦欠允洽。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袁  靜  文
                                法官  張  競  文
                                法官  王  本  源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王  怡  雯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王  宜  玲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