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行政法院 104 年度判字第 225 號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05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不予續聘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104年度判字第225號 上 訴 人 國立屏東大學 代 表 人 古源光 訴訟代理人 方春意 律師 被 上訴 人 林明農 上列當事人間不予續聘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03年12月16 日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02年度訴字第245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理 由 一、被上訴人自民國98年8月1日起受上訴人聘任為該校應用物理 系專任助理教授(原聘約至100年7月31日止),上訴人以被 上訴人於聘約期間有不參與系務會議(於99年2月22日至100 年11月1日期間)、未執行辦公室課輔時間(Office Hour, 於100年2月14日至100年4月18日期間,並未執行辦公室課輔 時間,亦未至系辦公室簽到)及未經申請同意即私自請學生 代為上課並予鐘點費等未依聘約規定服務之情事(99年度上 學期即99年9月1日至100年1月,課程名稱:奈米結構製程與 分析,下學期即100年2月至同年6月21日,課程名稱:半導 體製程),其人事室以100年4月19日屏東教人室字第100001 號書函請上訴人應用物理系依相關規定處理。上訴人應用物 理系系教師評審委員會(下稱系教評會)於100年6月7日決 議認定,被上訴人確有違反聘約之事實,至是否續聘被上訴 人則待院、校教師評審委員會決議後,再行決議。上訴人理 學院教師評審委員會(下稱院教評會)則於100年6月15日決 議建議不續聘被上訴人,並送上訴人教師評審委員會(下稱 校教評會)審議。經校教評會先於100年6月23日組成調查小 組,對本件相關事證詳細調查完竣提出調查報告後,校教評 會於100年11月8日據調查報告結果認定被上訴人未依聘約 規定服務屬實,決議不續聘被上訴人。上訴人復依前開校教 評會不續聘決議,以被上訴人違反行為時(98年11月25日修 正)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8款及上訴人98年11月12日校務會 議通過之上訴人專任教師聘約第8點之規定,報請教育部核 准被上訴人之不續聘處分。案經教育部以101年3月8日臺人( 二)字第1010037470號函請上訴人查明被上訴人應聘時之聘 約內容後再斟酌。上訴人調查後,認定被上訴人確已違反 98年應聘時之上訴人專任教師聘約(下稱教師聘約)第2點 與教師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款及第10款教師應負之義 務,決議依(101年1月4日修正)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9款 (條文內容與98年11月25日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8款內容相 同)規定不續聘被上訴人,並以101年3月23日屏東教大人字 第1010003526號函通知被上訴人自100年8月1日起原聘期屆 滿後不續聘並暫時續聘至本件經教育部核准時止,另以101 年3月26日屏東教大人字第1010003558號函報請教育部核准 本件不續聘案。嗣經教育部以101年6月8日臺人(二)字第000 0000000A號函核准,上訴人爰以101年6月12日屏東教大人字 第1010007250號函(下稱原處分)通知被上訴人自101年6月 9日起暫時聘約終止,不予續聘。被上訴人不服,向上訴人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下稱校申評會)提起申訴,經校申評 會以上訴人101年9月25日屏東教大祕字第1010011430號函作 成申訴駁回決定;被上訴人仍不服,爰向教育部中央教師申 訴評議委員會(下稱中央教師申評會)提起再申訴,仍遭決 定駁回,遂提起行政訴訟,經原審以102年度訴字第245號判 決(下稱原判決)再申訴決定、申訴決定及原處分(上訴人 101年9月25日屏東教大祕字第1010011430號函、101年6月12 日屏東教大人字第1010007250號函)均撤銷。上訴人不服, 遂提起本件上訴。 二、被上訴人起訴主張:(一)有關「不參與系務會議」部分: 被上訴人與上訴人簽訂之教師聘約第2點固規定「有關教師 之權利、義務悉依照有關法令以及本校規定辦理。」縱認上 訴人應用物理系系務會議設置要點可認定為「本校規定」, 細觀其內容,根本無任何強制要求被上訴人參與、亦未有 未參加系務會議應如何處置之規定,換言之,出席與否實為 被上訴人可自行決定之權利而非義務。又依法治國家「比例 原則」之要求,若上訴人認為「參與系務會議」為被上訴人 之義務,則上訴人也應先以「通知被上訴人改善」之方式促 使被上訴人參與,而非逕以「不予續聘」如此嚴重之手段使 被上訴人完全喪失工作權。(二)有關未執行辦公室課輔時 間部分:首須說明者,應用物理系99學年度第1學期第4次系 務會議中,要求辦公室課輔時間須簽到,純屬「系主任個人 之建議」,並無任何法源依據強制規定被上訴人須履行至系 辦簽到之義務。再者,上開系務會議所通過之上訴人應用物 理系課業輔導施行方案,亦遍查不到「教師須在辦公室課輔 時間時段至系辦辦理簽到」之規定,縱然被上訴人未遵守簽 到之規定,亦不應遭受任何不利益。另證人陳怡馨之證言, 無法證明上訴人所稱「被上訴人僅執行1小時辦公室課輔時 間」之事實。蓋證人既然只有「偶爾」會至被上訴人研究室 查看,自無法說明被上訴人究有多少時間不在研究室。( 三)有關「被上訴人未親自到場上課」部分:1、「奈米結 構製程與分析」與「半導體製程」均為實驗課,被上訴人之 上課方式分成討論與實作兩部分,討論的部分上課地點位於 2樓討論室,實作部分則因為儀器(真空系統、電子顯微鏡 與原子顯微鏡)為昂貴儀器且在不同實驗室,故被上訴人在 第1週帶學生認識儀器及分組後,第2週開始則會待在討論室 ,讓分組實作的學生輪流來討論室與被上訴人互動討論。另 被上訴人所提數十位學生所提供的教學記錄,已足以證實被 上訴人均親自在現場教學,並無上訴人調查小組報告指稱的 未到,而將教學工作委由學生之情事。又大學教授與一般中 小學教師最大不同者,在於大學教授基於憲法第11條保障學 術自由之意旨,對課堂之內容應享有最大程度之形成自由, 因此行為時教師法14條第1項第8款所稱之「教學不力」,對 大學教師而言應做最嚴格之限縮解釋。2、「物理數學」為3 學分、每週150分鐘之課程,由於有學生反應進度太繁重, 所以被上訴人調整為星期二連上130分鐘,中間不休息,星 期五再安排20分鐘小考,小考雖係由高年級學生幫忙監考, 但被上訴人自己則在旁邊的教室幫進度落後的學生輔導及了 解學生小考後作答上是否有問題並分析教學待補強的部分。 3、關於被上訴人是否有提早離校一事:上訴人基於臺灣屏 東地方法院檢察署(下稱屏東地檢署)檢察官102年度偵字 第853號不起訴處分書中由訴外人林政陽及柯政宏兩名學生 簽名、內容記載每週被上訴人於特定課堂期間離校的時間之 文書,指控被上訴人有提早離校之事實云云。然前開不起訴 處分書意旨已明確指出其不起訴理由為該文書內容縱屬不實 ,但因該兩名學生並非從事業務之人,故無法起訴等語,為 此,訴請將再申訴決定、申訴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 三、上訴人則以:(一)關於未親自在場授課部分:被上訴人就 所擔任之「半導體製程」及「奈米結構製程與分析」課程確 有未親自授課,並委由高年級學生負責指導學生,再於學期 末致酬代為授課之「助教」之情事;擔任「物理數學」課程 ,被上訴人每週切割1小時舉行小考(考試時間約10-20分鐘 ),並委由大四學生監考,被上訴人均未到場。同樣模式至 第二學期期中考後,被上訴人方親自監考;擔任監考之學生 亦由被上訴人致酬等情業據上訴人校教評會於99學年度第 4次會議(100年6月23日)決議推舉3位委員組成調查小組, 並由調查小組分別訪問數位學生查證明確。而被上訴人亦對 提出被上訴人上課紀錄之時任系主任李建興教授及於上課紀 錄上簽名之其中2位同學柯政宏、林政陽,提出偽造文書之 刑事告訴,亦經檢察官為不起訴之處分確定,此有屏東地檢 署檢察官101年度偵字第4190號、102年度偵字第853號不起 訴處分書可稽,顯見上課紀錄係屬真實無訛。(二)關於被 上訴人不參與系務會議部分:自99年2月22日至100年11月1 日共計17次之應用物理系系務會議,被上訴人僅出席3次。 而系務會議係決定該系教學、學生事務、經費預算、總務等 關於系務運行之議決機關,由全體專任教師共同議決上述各 相關事務之決策及執行。因此,出席系務會議被上訴人之 權利亦係義務,其不參加系務會議,亦屬教學不力,亦代表 其無法勝任教師之工作,亦係違反聘約情節重大。雖相關規 定未有未參加系務會議該當如何之處置,然參加系務會議之 重要性既如上所述,依教師聘約第2條、教師法第17條第1項 第10款之規定,亦屬教師應履行之義務,被上訴人於4個學 期期間所召開之17次會議,僅出席3次,自係屬違反聘約情 節重大,該當行為時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8款所定之情事。 (三)關於不執行辦公室課輔時間部分:關於教師應出席辦 公室課輔時間每週至少6小時以上,乃上訴人「增修課程 開排課辦法」第4條第1款所明定。依同辦法第1條所揭示, 此乃上訴人為達到教學目的而為之全校性統一規定,被上訴 人自有遵守之義務。被上訴人未予遵行,自係違反教師聘約 暨教師法第17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又如何落實辦公室課輔 時間之執行,係屬一般性業務,亦屬課務之安排,系主任自 有核定權。況試辦辦公室課輔時間之出席應以簽到為憑,此 雖未以提案方式提出,但亦經與會之全系教師討論定案,因 被上訴人未出席100年1月13日99年度第1學期第4次系務會議 故不知會中討論情形,因而誤解僅係系主任之個人決定(況 系主任依權責分配,本亦有權決定)等語,資為抗辯,求為 判決駁回被上訴人之訴。 四、原審撤銷再申訴決定、申訴決定及原處分,係以:(一)行 為時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8款所稱教學不力、不能勝任工作 ,乃屬不確定法律概念;另大學以教師有違反聘約情事,其 是否屬於違約情節重大,均為大學教評會之權限,同具有高 度屬人性之評定,並涉教育專業及經驗之判斷,教評會應享 有該項判斷餘地。因此,對於大學以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 作,有具體事實或違反聘約情節重大而不予續聘教師之決定 ,如其判斷無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錯誤之資訊、違反一般 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違反法定正當程序、判斷之行政機關 組織不合法、違反不當連結之禁止或違反平等原則等情事, 其決定固應予以尊重,惟如其判斷係出於錯誤之事實認定或 錯誤之資訊、違反一般公認之價值判斷標準,即非不得加以 審查。(二)被上訴人於99學年度未經申請上訴人同意即私 自請學生代為上課並予鐘點費部分:1.被上訴人就其99學年 度「奈米結構製程與分析」「半導體製程」兩門課程之上課 方式,內容分成討論與實作兩部分,討論的部分上課地點位 於2樓討論室,實作部分則因為儀器真空系統、電子顯微鏡 在地下室1樓、原子顯微鏡在1樓,而分布於不同教師樓層, 被上訴人在上課第1週時會帶學生認識不同儀器,再將學生 分成3組,另由被上訴人以每學期新臺幣(下同)2,000元至 4,000元不等之酬勞,委請研究生或高年級學生3人(上學期 為研究生黃昱翔、大四學生陳富元、黃靖智,下學期為研究 生林政陽、大四學生柯政宏、陳富元)於實驗室不同之分組 擔任儀器負責人(或學習組長)指導、示範及協助學生進行 實驗,自第2週開始,被上訴人於上課時均會留待於討論室 ,讓分組實作的學生輪流來討論室,與被上訴人就實驗課相 關內容互動討論,並解答實作學生於實作遇到之問題,以及 跟儀器負責人(即學習組長)討論實驗狀況;另就「物理數 學」此一課程而言,該課程為3學分、每週150分鐘之課程, 被上訴人通常都是於星期二一次連上130分鐘左右,中間不 休息(10時至12時10分),星期五安排20分鐘小考,99學年 度上學期及下學期期中考前,小考時由被上訴人請高年級學 生幫忙監考,期中考後由被上訴人親自監考。2.被上訴人就 其99學年度「奈米結構製程與分析」、「半導體製程」兩門 課程於上課時,其雖未於學生於不同分組實作時,親自在實 作現場指導實作,惟確均停留於2樓討論室,將不同分組實 作學生,指定於不同時段至討論室由其親自與學生作相關實 作之研討與指導無訛;又查,有些老師上實驗課時,亦會於 講解30分鐘後,由助教協助實作,老師則停留於隔壁準備室 乙節,復經證人盧泓猷於原審法院103年10月30日準備程序 中供述明確;另查,上實驗課時,上訴人老師可依上訴人教 學助理經費補助申請辦法之規定申請助教協助教學,或由老 師請高年級學生協助教學等情,亦據證人即上訴人應用物理 系老師許慈方、系主任曾耀霆於原審法院102年11月28日準 備程序中陳述甚明。是本件被上訴人就其99學年度「奈米結 構製程與分析」、「半導體製程」兩門課程之上課情形,係 屬私自給付報酬委請教學助理協助教學,自認定。又被上 訴人上述上課之情形,並非因其有上訴人教師請假代課鐘點 費注意事項第3點須請長假之事由,而未經學校同意私自委 請他人代課,或協同教學(上訴人業界師資協同教學補助要 點),致違反本件行為後(上訴人於98年11月12日訂定,況 該教師聘約教育部認非行為時之聘約,亦不能用)上訴人 所訂定教師聘約第8點之規定,是上訴人校評會對被上訴人 前述99學年度上課方式,認定係屬被上訴人於99學年度未經 申請上訴人同意即私自請學生代為上課並予鐘點費,其事實 認定之涵攝過程,尚屬有誤。3.本件上訴人行為時之教師聘 約第2條係規定「有關教師之權利、義務悉依照有關法令以 及本校規定辦理。」而教師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款及 第10款則分別規定「教師應遵守法令履行聘約外,並負有下 列義務:……二、積極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三、依有關法 令及學校安排之課程,實施教學活動。……十、其他依本法 或其他法律規定應盡之義務。」觀諸前揭教師法第17條第1 項上述各款所規定之義務,均屬綱要式之規定,並未具體規 定教師私自給付報酬委請教學助理協助教學或於學科舉行短 時間之小考時,請學生代為監考,均屬上述規定之規範範圍 ,並明定有關違反上述教師法第17條第1項前述各款之規定 者,即屬違反聘約情節重大,則上訴人對被上訴人99學年度 上課方式,基於事實之重大錯誤認定(未經申請上訴人同意 即私自請學生代為上課並予鐘點費,其情節自屬較為重大) ,及明顯與教學行為較無密切關聯之未於小考親自監考,遽 引用行為時之教師聘約第2條、教師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 第3款及第10款之規定,認定被上訴人有行為時教師法第14 條第1項第8款違反聘約情節重大之情事,而為不續聘之處分 ,揆諸上述說明,於法尚有未合。4.前揭行為時教師法第14 條第1項第8款所稱教學不力之解釋,應從嚴解釋,以免上揭 憲法對大學教師工作權、生存權、講學自由之保障,僅因大 學教師其上課內容、上課方式、上課地點稍異於常態,即有 被認定為教學不力而遭受學校不續聘之虞,致上述保障落空 。況參諸教育部92年5月30日發布處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不 適任教師應行注意事項第2點第2款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教師有行為時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8款所稱教學不力之情事 時,應分察覺期、輔導期、評議期處理,亦即學校應先組成 調查小組主動進行查證,並將查證結果以書面通知當事人, 如經學校書面通知後仍未有效檢討改進,學校認為有輔導之 必要者,應予以輔導,輔導期程2個月至6個月,於輔導期程 屆滿時,輔導結果並無改進成效者,始提教評會審議,則大 學教師有上述教學不力之情事時,其保障程序亦不應低於上 揭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是本件上訴人如認定被上訴人之 上課方式(未親自在實驗現場教師,教學時間於學生作完實 驗即離去,未足3節課),品質確屬低落,有教學不力之情 事,因本款要件非無改善之可能(其他款項有屬無法改善之 情形),亦應參照上述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之處理規定, 具體通知被上訴人改善及輔導,於一定時間後確無改善之情 形,其教學不力之情事,已屬情節重大,再送由各級教評會 依行為時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8款之規定審議。參諸上述說 明,上訴人僅以被上訴人前揭上課方式及小考時未親自監考 之事實,認定被上訴人有教學不力之事實,遽依行為時教師 法第14條第1項第8款予以不續聘處分,於法亦有未合。(三 )被上訴人於99年2月22日至100年11月1日期間,不參與系 務會議部分:經查,自99年2月22日至100年11月1日共計17 次之應用物理系系務會議,被上訴人僅出席3次,請假4次, 其餘10次被上訴人並未請假,亦無出席系務會議,行為時之 教師聘約第2條及教師法第17條第1項第10款均無被上訴人未 參加系務會議或未參加達一定之次數,即屬違反聘約情節重 大,況此亦非屬無法改善之情形,則上訴人依前揭事實,認 定被上訴人有違行為時之教師聘約第2條及教師法第17條第1 項第10款之規定,屬行為時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8款違反聘 約情節重大,且未通知被上訴人改善,於法仍非有據。(四 )被上訴人於100年2月14日至100年4月18日期間未執行辦公 室課輔時間部分:上訴人應用物理系執行辦公室課輔時間應 簽名之制度,既係試辦,無強制力,是難僅憑前述期間執行 辦公室課輔時間簽到表被上訴人僅簽到1次,遽認其於該段 期間僅執行1小時辦公室課輔時間。次查,證人陳怡馨並非 於被上訴人每1次辦公室課輔時間,均會到被上訴人研究室 巡視,偶而會去看1、2次,亦據證人陳怡馨於原審法院102 年11月28日準備程序中證述甚詳,而證人李建興亦僅證述常 看見被上訴人提早離開辦公室,惟前述證據均難證明被上訴 人於該段期間確僅從事1小時之辦公室課輔時間。復如前述 ,上訴人行為時之教師聘約第2條及教師法第17條第1項第2 款、第3款均無規定被上訴人未執行辦公室課輔時間,或未 執行達一定之次數,或執行時未簽到,即屬違反聘約情節重 大,則上訴人依前揭事實,認定被上訴人有違行為時之教師 聘約第2條及教師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3款之規定,屬行 為時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8款違反聘約情節重大,於法尚屬 無據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五、本院: (一)原判決認定被上訴人就其99學年度「奈米結構製程與分析」 「半導體製程」兩門課程之上課方式,除在上課第1週時會 帶學生認識不同儀器,再將學生分成3組,由被上訴人以每 學期2千元至4千元不等之酬勞,委請研究生或高年級學生共 3人於實驗室不同之分組擔任儀器負責人(或學習組長)指 導、示範及協助學生進行實驗,自第2週開始至課程結束, 均未到現場(實驗室)指導。此與上訴人(教評會)作成原 處分所據之調查報告,所調查認定被上訴人就上開「奈米結 構製程與分析」「半導體製程」兩門課,除第1週外,幾乎 均未在教室親自授課,並委由高年級學生負責指導學生,然 後於學期末酬致幾位代為授課的高年級「助教」2、3千元左 右不等之酬勞,除第1週外,被上訴人皆在自己辦公室(見 再申訴卷第289頁及第290頁),並無不同。至於此種情形, 是否可稱作被上訴人請同學代為上課並給予鐘點費,乃用語 定義或用語是否精確之問題。換言之,上訴人教評會此部分 涵攝被上訴人有無「教學不力」之基礎事實,並未有誤。原 判決以上訴人校評會對被上訴人上述99學年度上課方式,認 定為被上訴人於99學年度未經申請上訴人同意即私自請學生 代為上課並予鐘點費,事實認定涵攝過程有誤一節,有所誤 解,已屬可議。 (二)教學,乃教師在其與學校之聘任契約關係上之主要給付義務 。是以教師法第17條第1項:「教師應遵守法令履行聘約外 ,並負有下列義務:……二、積極維護學生受教之權益。三 、依有關法令及學校安排之課程,實施教學活動。……。」 教師苟違反上開義務,有可能被認為構成同法第14條第1項 第8款所稱「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或違反 聘約情節重大」。又行政訴訟法第189條規定,行政法院為 裁判時,除別有規定外,應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 果,依論理法則經驗法則判斷事實之真偽;依此判斷而得 心證之理由,應記明於判決。據此,構成行政法院判斷事實 真偽之證據評價基礎,乃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基 於行政訴訟之職權調查原則(行政訴訟法第125條第1項及第 133條),法院必須充分調查為裁判基礎之事證以形成心證 ,法院在對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為評價時,應遵守 兩項要求,一是「訴訟資料之完整性」,二是「訴訟資料之 正確掌握」。前者乃所有與待證事實有關之訴訟資料,都必 須用於心證之形成而不能有所選擇,亦即法院負有審酌與待 證事實有關之訴訟資料之義務,如未審酌,亦未說明理由, 即有不適用行政訴訟法第125條第1項、第133條之應依職權 調查規定,及判決不備理由之違背法令。查原審於訊問證人 即受被上訴人委請在實驗室擔任「助教」之柯政宏,其證述 「(法官問:有無學生反應上去找不到老師?)到第二、三 小時的時候,爾而有幾位學生反應上去辦公室找不到老師。 」「(法官問:學生找不到老師的時候,會等一下晚一點過 去,還是就沒有再過去找了?)就沒再去找了。」「(法官 問:代課期間若有不懂的話或有問題,是否有上去找老師? )當時沒有遇到這個狀況,我都在實驗室幫忙上課。」「( 上訴人訴訟代理人問:剛才提到上課時先簽名,輪流到老師 那邊,這9人是輪流上去?還是一起上去?)是9人簽完名, 其中1人拿點名單上去找老師。」「(上訴人訴訟代理人問 :上課期間這9人有無還要分組或一起上去找老師討論內容 ?)沒有,全部都是我在上課。」「(上訴人訴訟代理人問 :其他2個實驗室,你是否知道學生要輪流上去與老師討論 ?)我聽到也都是自己上課。」「(上訴人訴訟代理人問: 老師有無告訴你課程要如何教導?)無,從我自己在實驗室 所學的去教。」「(法官問:所以老師根本沒有交代你要教 什麼東西嗎?)對。」「(上訴人訴訟代理人問:證人有無 印象上課期間有無學生分組輪流或一起上去找老師?)沒有 。」另訊問證人即當時上課學生盧泓猷及王友辰,證人盧泓 猷證述「(法官問:實驗過程若有問題會找老師嗎?)都是 找助教。」「(法官問:有沒有直接找過老師來處理?)我 沒有。」證人王友辰證述「(法官問:上課時有問題會去找 老師嗎?)都找助教。」再上訴人於原審主張被上訴人自訂 之「半導體製程」之教學大綱所定授課方式,即「本課程將 採演示性教學,不提供實作」(見被證35),質疑被上訴人 不在課堂上如何達成其教學目標,及主張,被上訴人「奈米 結構製程與分析」之教學大綱,其授課方式係為「課堂講解 與實驗操作練習」,而評量方式為「實作表現與報告成績」 (見被證36),質疑被上訴人未在課堂上,如何評量學生之 實作表現。上開事證為判斷被上訴人是否有影響學生之受教 權益,而構成「教學不力」之重要證據資料,原判決未予審 酌,並說明不採之理由,判決不適用行政訴訟法第125條第1 項、第133條之應依職權調查規定,及備理由。 (三)原判決以證人陳怡馨並非於被上訴人每一次辦公室課輔時間 均會到研究室巡視,偶爾會去看1、2次,作為認被上訴人之 行為尚不該當違反聘約情節重大或重大教學不力之情事之重 要依據。惟證人陳怡馨於原審作證時係證述:「一個禮拜」 偶爾會去看1、2次(按依原審卷一第147頁背面簽到表所示 ,被上訴人1週係排3次辦公室課輔時間)。原判決認定證人 陳怡馨僅巡視1、2次,認定事實與所採證據不符,違反證據 法則。 (四)教育部發布之「處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不適任教師應行注意 事項」,係專為處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之不適任教師所訂, 並不適用於大學,至為顯然。再被上訴人於原審提出證據( 被證26及27),主張上訴人接獲學生反應被上訴人未親自上 課,校長多次親自邀請被上訴人前往面談有關教學與研究事 宜,被上訴人均不予置理(原審卷二第142頁)(另有被證 28理學院院長之邀談)。上訴人之上開主張如可採,則上訴 人並非未有事先要求被上訴人改善之舉。原判決未就上訴 人上開重要之主張,是否可採予以論斷,逕認上訴人應參照 上述注意事項之處理規定,具體通知被上訴人改善及輔導, 於一定時間後確無改善之情形,其教學不力之情事,已屬情 節重大,再送由各級教評會依行為時教師法第14條第1項第8 款之規定審議,而為不利於上訴人判決之重要理由,此部分 判決不備理由。 (五)綜上所述,原判決違反證據法則、不適用法規不當及判決不 備理由之違背法令事由,上訴意旨執以指摘原判決,並求予 廢棄,為有理由。因被上訴人之請求是否有理由,尚須由原 審法院調查事實始能判斷,自應由本院將原判決廢棄,發回 原審法院更為審理。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56條第1項 、第260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5   月  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 林 茂 權 法官 楊 惠 欽 法官 姜 素 娥 法官 許 金 釵 法官 吳 東 都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5   月  7   日                書記官 莊 子 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