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裁判書系統

【停機公告】系統將於113年5月25日(六)6時至14時停機維護。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行政法院 109 年度判字第 437 號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9 年 08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確認行政處分無效等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109年度判字第437號 上 訴 人 何徐智美 訴訟代理人 陳祖祥 律師       楊承翰 律師       毛繼磊 律師 被 上訴 人 財政部中區國稅代 表 人 吳蓮英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行政處分無效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0 8年4月24日臺中高等行政法院107年度訴字第255號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備位聲明請求確認被上訴人民國105年2月22日中 區國稅員林服務字第1050800728號函,就上訴人如附表編號⑥和 ⑦之財產禁止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登記處分違法及該訴訟費用部 分均廢棄。 前項廢棄部分,確認被上訴人民國105年2月22日中區國稅員林服 務字第1050800728號函,就上訴人如附表編號⑥和⑦之財產禁止 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登記處分為違法。 其餘上訴駁回。 廢棄部分第一審及上訴審訴訟費用均由被上訴人負擔;駁回部分 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被上訴人代表人由宋秀玲變更為吳蓮英,據新任代表人具 狀聲明承受訴訟,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上訴人101年度綜合所得稅遭處罰鍰新臺幣(下同)5,228,4 86元(下稱「第1次罰鍰處分」),因逾期未繳納且未提供 相當欠稅金額之擔保,為保全稅捐,被上訴人依稅捐稽徵 法第24條第1項及第49條前段規定,分別以民國105年2月22 日中區國稅員林服務字第1050800728號、第0000000000號及 第0000000000號函(以下合稱「105年2月22日函」)請彰化 縣員林地政事務所(下稱「員林地政事務所」)、宜蘭縣羅 東地政事務所(下稱「羅東地政事務所」)及交通部公路總 局臺中區監理所彰化監理站(下稱「彰化監理站」),就上 訴人所有土地、建物及車輛辦理禁止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登 記(下稱「第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禁止處分標的詳如 附表①至⑦),並以105年2月22日中區國稅員林服務字第10 50800732號函通知上訴人。上訴人101年度綜合所得稅遭 處罰鍰5,228,486元之行政救濟事件,經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下稱原審法院)106年度訴字第106號判決撤銷訴願決定、復 查決定及原處分(即第1次罰鍰處分),由被上訴人再作成 法之處分,上訴人乃於107年1月3日具文依行政程序法第 117條及第128條規定申請程序重開並塗銷第1次禁止財產處 分登記。茲被上訴人依原審法院106年度訴字第106號判決意 旨,重新裁處罰鍰4,182,788元(下稱「第2次罰鍰處分」) ,並於107年3月12日送達上訴人,上訴人逾限繳日期仍未 繳納該罰鍰4,182,788元,且未提供相當欠稅金額之擔保, 被上訴人以107年3月27日中區國稅員林服務字第0000000000 A號、第0000000000B號及第0000000000C號函(以下合稱「1 07年3月27日函」),分別請員林地政事務所、羅東地政事 務所及彰化監理站,塗銷如附表①至⑦禁止財產處分登記, 並就上訴人所有如附表①至⑤之財產(下稱「系爭土地、建 物及車輛」),禁止其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下稱「第2次 禁止財產處分登記」),並以107年3月27日中區國稅員林服 務字第1070801246號函通知上訴人。上訴人就第2次禁止財 產處分登記不服,提起訴願,遭決定駁回,續提行政訴訟, 經原審法院107年度訴字第255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 ,遂提起本件上訴。㈠先位聲明:⒈原判決廢棄。⒉確認第 1次及第2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處分均無效。⒊被上訴人應賠 償上訴人1元。㈡備位聲明:⒈原判決廢棄。⒉確認被上訴 人之105年2月22日函已因被塗銷而消滅之行政處分為違法。 ⒊被上訴人應賠償上訴人1元。 三、上訴人起訴主張、被上訴人在第一審的答辯,均引用原判決 的記載。 四、原判決駁回上訴人在原審之訴,係以: ㈠先位聲明確認行政處分無效部分:依稅捐稽徵法第49條準用 同法第24條規定,稅捐稽徵機關對滯欠稅款(罰鍰)之納稅 義務人,得就其所有財產為禁止處分,乃為防杜欠稅人以移 轉不動產所有權或設定抵押權等方式藉以規避執行之保全措 施,是稅捐稽徵機關得就納稅義務人相當於應繳稅捐(罰鍰 )數額之財產,通知有關機關,為禁止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 之決定自無疑義。本件僅係租稅保全階段,核與上訴人主張 之租稅優先無涉,且被上訴人原為第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 標的為土地3筆、建物3筆及車輛1部,嗣因上訴人欠繳101年 度綜合所得稅之罰鍰減縮為4,182,788元,被上訴人第2次禁 止財產處分登記之財產範圍為土地2筆、建物2筆及車輛1部 ,保全範圍顯已減少(即已減少座落彰化縣○○市○○段○○ ○○○○○號土地及房屋之禁止處分登記)。又依稅捐稽徵法第2 4條第1項規定,被上訴人為稅捐稽徵機關,本即有為稅捐保 全之權限,且上訴人所為之主張,尚非任何人一望即知而屬 行政處分無效之重大明顯瑕疵,是上訴人依據行政程序法第 111條第6款及第7款規定,訴請確認第1次及第2次禁止財產 處分登記均為無效,並無理由,應予駁回。第1次及第2次禁 止財產處分登記既非無效,則上訴人以禁止處分係無效為基 礎,請求被上訴人應賠償上訴人1元,即屬無據,應併予駁 回。 ㈡備位聲明確認處分違法部分:上訴人於被上訴人以105年2月 22日函,通知為第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時,未於30日內提 起訴願而告確定,上訴人至107年1月4日始向被上訴人申請 塗銷該禁止處分,則除嗣後遭第2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減縮 之範圍可提起確認該部分行政處分違法之訴外,其餘部分上 訴人本可依行政訴訟法第4條第1項提起撤銷訴訟,但其捨此 不由逕行提起本件確認違法訴訟,不符行政訴訟法第6條第3 項提起確認訴訟應具補充性原則,顯非合法,應予駁回。而 稅捐稽徵機關作成禁止財產處分登記,性質上既屬保全程序 ,且著重在保全稅款或罰鍰執行之及時性,故當事人不服該 財產禁止處分而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即應以稅捐稽徵機關作 成行政處分時已終結的事實及當時有效之法規為裁判基礎, 此觀民事訴訟法第531條第1項規定及最高法院67年臺上字第 1407號民事判例要旨即可知,行政訴訟法第296條亦有相類 似之規定。被上訴人於105年2月22日函作成第1次禁止財產 處分登記時,上訴人尚有逾期未繳納之101年度綜合所得稅 之罰鍰5,228,486元。雖上訴人101年度綜合所得稅之罰鍰事 件,嗣經原審法院於106年11月22日以106年度訴字第106號 判決撤銷原處分及復查決定確定在案,但此撤銷決定乃係發 生在系爭禁止處分作成之後,法院於審查該財產禁止處分之 適法性時,應以被上訴人作成行政處分時已終結的事實及當 時有效之法規為裁判基礎,是第1次罰鍰處分經原審法院事 後判決撤銷之結果,並不影響該禁止財產處分登記作成時之 合法性。又被上訴人係依據稅捐稽徵法第24條規定作成系爭 禁止財產處分登記,業經被上訴人審酌上訴人之欠繳罰鍰數 額,並就上訴人相當於該數額之財產為禁止處分,雖事後經 被上訴人囑託員林地政事務所塗銷座落彰化縣○○市○○段 ○○○○○○○○號地號土地及房屋之禁止處分,亦均係在第1次罰 鍰處分之原罰鍰數額範圍內,自屬有據,尚難認為違法。從 而,上訴人以事後經原審法院判決撤銷第1次罰鍰處分及復 查決定之結果,主張第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超過第2次禁止 處分登記之範圍部分為違法,即非可採,此部分之確認違法 之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第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既無 未依作成行政處分時客觀存在之情形,而認有不應為此處分 而遭撤銷之情形,其事後因原裁罰處分之本案訴訟經原審法 院判決撤銷,而經被上訴人重新裁處罰鍰為4,182,788元, 核此僅屬第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以後所發生之情事變更, 尚非行政訴訟法第296條所謂因自始不當而撤銷,自不符合 損害賠償之要件,是上訴人請求類推適用行政訴訟法第296 條,民事訴訟法第531條假扣押裁定撤銷賠償之規定,請求 被上訴人賠償1元,亦屬無理由,乃判決駁回上訴人在原審 之訴。 五、本院查: ㈠稅捐稽徵法第24條第1項規定:「納稅義務人欠繳應納稅捐 者,稅捐稽徵機關得就納稅義務人相當於應繳稅捐數額之財 產,通知有關機關,不得為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 本條項規範之目的乃為保全稅捐,防杜納稅義務人以移轉財 產所有權或設定抵押權等方式規避稅捐之執行,故該條項所 稱「納稅義務人欠繳應納稅捐者」,係指依法應由納稅義務 人繳納之稅捐,而納稅義務人未於規定期限內繳納者之謂, 並不以該應繳納之稅捐業已核課確定為必要。同法第49條規 定:「滯納金、利息、滯報金、怠報金、短估金及罰鍰等, 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準用本法有關稅捐之規定。……」故 納稅義務人欠繳罰鍰,稅捐稽徵機關亦得依上述規定辦理禁 止處分登記。惟禁止處分之旨在保全稅捐,應符合比例原則 。當須衡量稅捐保全時不動產價值,是否與被上訴人所欠稅 捐數額相當,及所採取之多種限制手段中應選擇侵害最小之 手段,以符合相當性及必要性。 ㈡行政程序法第111條第6款、第7款規定:「行政處分有下列 各款情形之一者,無效︰……六、未經授權而違背法規有關 專屬管轄之規定或缺乏事務權限者。七、其他具有重大明顯 之瑕疵者。」所稱「缺乏事務權限」者,當指已達同條第7 款重大而明顯之程度,諸如違背權力分立等憲法層次之權限 劃分基本原則,任何人一望即知,已達重大明顯程度,方屬 無效;反之,如未達到重大明顯程度,欠缺事務管轄權限之 行政處分,其違法之法律效果不外得撤銷而非無效,觀諸行 政程序法第18條規定即可明瞭欠缺事務管轄權限尚可以補正 ,是以欠缺事務管轄權限並非當然無效。又行政處分是否具 有重大明顯之瑕疵而無效,並非依當事人之主觀見解,亦非 依受法律專業訓練者之認識能力判斷,而係依一般具有合理 判斷能力者之認識能力決定之。簡言之,係以普通社會一般 人一望即知其瑕疵為判斷標準,若普通社會一般人對其違法 性的存在與否存懷疑,基於維持法安定性之必要,均不令 該處分無效。 ㈢關於先位聲明即確認無效及請求損害賠償部分:被上訴人以 上訴人101年度綜合所得稅遭處罰鍰5,228,486元,因逾期未 繳納且未提供相當欠稅金額之擔保,為保全稅捐,以105年2 月22日函,就上訴人之財產為第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嗣 上訴人101年度綜合所得稅遭處罰鍰5,228,486元之行政救濟 事件,經原審法院106年度訴字第106號判決撤銷訴願決定、 復查決定及原處分,由被上訴人再作成適法之處分。據此, 上訴人於107年1月3日具文依行政程序法第117條及第128條 規定,申請程序重開並塗銷第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被上 訴人亦依原審法院106年度訴字第106號判決意旨,重新裁處 罰鍰4,182,788元,並於107年3月12日送達上訴人,惟上訴 人逾限繳日期仍未繳納重處罰鍰4,182,788元,且未提供相 當欠稅金額之擔保,被上訴人遂以107年3月27日函,塗銷第 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另為第2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並以 107年3月27日函通知上訴人,為原判決認定之事實,核與卷 內資料相符。依此事實,上訴人欠繳101年度綜合所得稅罰 鍰,稅捐稽徵機關自得依稅捐稽徵法第49條準用第24條第1 項規定,辦理禁止處分登記。原判決已敘明被上訴人為稅捐 稽徵機關,本即有為稅捐保全之權限,故被上訴人基於罰鍰 處分而為之禁止財產處分登記,並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111 條第6款之規定;且上訴人所為主張,尚非任何人一望即知 而屬行政處分無效之重大明顯瑕疵,是上訴人依據行政程序 法第111條第6款及第7款規定,訴請確認第1次及第2次禁止 財產處分登記均為無效,並無理由,原判決亦就上訴人主張 第1次及第2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有行政程序法第111條第6 款、第7款情形而無效之理由,何以不足採,分別指駁甚明 ,且納稅義務人欠繳罰鍰,稅捐稽徵機關得依上述規定辦理 禁止處分登記,為本院之見解(本院104年度判字第622號判 決及107年度判字第730號判決參照)。是原判決並無判決不 適用法令亦無不備理由之違法。原判決亦敘明:第1次及第2 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既非無效,上訴人以無效為基礎,請求 被上訴人賠償1元,即屬無據,予以駁回,核無違法。綜上 ,上訴人以罰鍰不得準用稅捐稽徵法第24條第1項規定,原 判決對此未為詳查,針對上訴人已繳清本稅之情形未做適用 上合憲之解釋,而未附任何理由,即認定第1次及第2次禁止 財產處分登記並非無效云云,以其一己之見,指摘原判決有 違背論理法則經驗法則、判決不適用法令及判決不備理由 之違法,自無可取。 ㈣關於備位聲明即確認違法及請求損害賠償部分: 1.行政訴訟法第6條第1項規定:「確認行政處分無效及確認公 法上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訟,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 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其確認已執行完畢或因其他 事由而消滅之行政處分為違法之訴訟,亦同。」據此,因行 政處分已執行完畢或因其他事由而消滅,提起確認該行政處 分為違法之訴訟,須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 始有提起確認訴訟之訴之利益,如無此訴之利益,該訴訟欠 缺權利保護必要,應受駁回之判決。申言之,原告若以行政 處分違法為由,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確認行政處分違法之訴 ,則違法行政處分之確認為有利其損害賠償之請求之先決問 題。但原告仍須說明違法行政處分之執行致生損害,且其間 有因果關係。而所謂「負損害賠償責任」者,即負填補被害 者所受損害及其所失利益之責任。關於賠償之方法,除法律 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回復原狀為原則,故違法 禁止財產處分登記處分,亦當以回復原狀為損害賠償之方法 ,而將被禁止財產處分登記予以塗銷,使財產回復登記前無 禁止處分之狀態,即屬回復原狀。若於回復原狀外,尚請求 金錢損害賠償,原告對此有利於己之事實,自應說明其依據 及計算數額。 2.依前開㈢原判決確定之事實,第1次罰鍰處分因裁量怠惰、 濫用裁量之情事而違法,遭原審法院撤銷,未據被上訴人上 訴而告確定,被上訴人重新作成第2次罰鍰處分,罰鍰金額 由5,228,486元減為4,182,788元,可見第1次罰鍰處分之金 額逾4,182,788元部分違法,於該違法範圍內罰鍰處分溯及 失其效力。被上訴人據以辦理第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之第1 次罰鍰處分逾4,182,788元部分既違法失其效力,則被上訴 人對上訴人之第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逾保全4,182,788元部 分,自屬違法,原判決認無違法,適用法規不當。 3.上訴人就違法部分主張類推適用行政訴訟法第296條、民事 訴訟法第531條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云云。所謂類推適用 ,係就法律未規定之事項,比附援引與其事物性質類似之規 定,加以適用。次按行政訴訟法第296條第1項規定:「假扣 押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或因前條及民事訴訟法第530條 第3項之規定而撤銷者,債權人應賠償債務人因假扣押或供 擔保所受之損害。」查其立法目的在於:假扣押裁定,凡因 抗告、逾期未提起本案訴訟或因債權人聲請撤銷者,不問債 權人有無故意或過失,對於債務人因假扣押或供擔保所受之 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以防止債權人濫行聲請假扣押。而假 扣押係債權人為保全金錢請求或得易為金錢請求之請求之強 制執行,得聲請法院以裁定禁止債務人處分其財產之謂也。 依行政訴訟法第296條第1項或民事訴訟法第531條規定,假 扣押裁定因自始不當而撤銷,或因前條及民事訴訟法第530 條第3項之規定而撤銷者,債權人應賠償債務人因假扣押或 供擔保所受之損害。惟本件係被上訴人以自己作成的第1次 罰鍰處分,並以105年2月22日函對上訴人之財產為禁止處分 登記,與假扣押係債權人聲請法院以裁定禁止債務人處分其 財產,由法院作成假扣押並扣押債務人財產,顯有不同。又 本件係上訴人請求作成禁止財產為處分登記之被上訴人賠償 損害,而行政訴訟法第296條第1項及民事訴訟法第531條係 規定債權人應賠償債務人因假扣押或供擔保所受之損害,即 當事人間之損害賠償與作成假扣押裁定之法院無關,亦見本 件與持假扣押裁定查封債務人財產情形不同,自無從類推適 用。上訴人主張類推適用上開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損害 1元,為無理由,應予駁回。至於本件有無國家賠償法之適 用或上訴人能否依據其他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賠償損害,並 非本件上訴審理範圍,併予敘明。 ㈤綜上所述,原判決駁回先位聲明,並無違背法令情形,上訴 意旨,仍執前詞,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為無理 由。備位聲明關於確認第1次禁止財產處分登記處分超過第2 次範圍部分,即如附表編號⑥和⑦之財產部分,原判決既有 如上述之違誤,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 為有理由。又因違法事實已臻明確,由本院依行政訴訟法第 259條第1款規定,本於上訴聲明確認此部分違法。至金錢損 害賠償部分,原判決駁回上訴人之訴,結論無不合,上訴意 旨求予廢棄,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行政訴 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56條第1項、第259條第1款、第98條 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8   月  14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吳 東 都 法官 胡 方 新 法官 陳 秀 媖 法官 王 俊 雄 法官 林 妙 黛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8   月  14  日                書記官 楊 子 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