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臺北簡易庭 98 年度北消簡字第 17 號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1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履行契約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原   告 乙○○ 訴訟代理人 徐明璋 被   告 荷蘭商戴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甲○○ 訴訟代理人 徐頌雅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本院於民國98年12月31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原告負擔。 事 實 及 理 由 甲、程序方面 法律行為發生債之關係者,其成立要件及效力,依當事人 意思定其用之法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第6 條第1 項定 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於被告所有網路商店網站上訂購物品 而生買賣關係,並依該網站上所載定型化契約(下稱系爭定 型化契約)之約定,應適用新加坡法律,此準據法之定型化 契約約定既經原告援用,揆諸上開法律,就兩造間買賣關係 之成立要件及效力,應依 當事人意思適用新加坡法。 乙、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於民國98年6 月25日在其網址「www.de ll.com.tw 」之網路商店(下稱系爭網站)上,就其品牌部 分商品標明有線上折扣之優惠,原告即依系爭網站所標示之 折扣價格及訂購方式,於系爭網站所具體設計供填寫信用卡 資料之欄位,以填寫含信用卡類型、號碼、到期日、卡片上 名稱、信用卡確認號碼、發卡國家等信用卡資訊(下稱系爭 信用卡資訊)之方式,訂購系爭網站上所展售之Dell E2009 W 20”DigitalWid escreen LCD Monitor(S14E2009WTW) 型號之20吋液晶螢幕1 台,及Dell 2009W 20 ”Ultrasharp Widescreen LCD Monitor(S142009WTW)型號20吋液晶螢幕 1 台(下稱系爭商品),並立即獲取兩組訂單號碼,被告亦 隨即發出通知信告知已收取完整之訂單相關資料(下稱系爭 通知)。料被告事後逕以系爭網站上線上價格標示錯誤( 下稱系爭標價錯誤)、訂單不被接受為由,拒絕履行兩造間 就系爭商品所成立之買賣契約(下稱系爭契約),就系爭 契約觀之: ㈠、系爭契約係透過原告向被告提交系爭信用卡資訊,表達應買 之承諾而成立,被告於系爭網站中標定價格展售系爭商品之 行為,即應屬要約要約之引誘,否則將生由消費者即原 告於要約之同時即須負擔履行支付價金義務之不公平現象。 且被告於系爭定型化契約中固聲明「契約於Dell接受客戶訂 單後始為成立」,惟並未補充規定何種情況下被告有權不接 受客戶訂單,故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應為有利消費者之 解釋。此外,系爭契約既準據新加坡法,依該國合同法之規 定,原告客觀上信賴被告要求而提供信用卡資料時,無論被 告意思表示之主觀要件為何,均應解釋為是要約,故系爭契 約即因原告以表示訂購系爭商品,並提供系爭信用卡資訊之 方式為承諾而成立。 ㈡、此外,原告購買系爭商品係為自己消費之用,依消費者保護 法第22條之規定,被告以系爭網站之標價就系爭商品為廣告 ,自應確保其廣告價格之真實,並依該廣告之價格給付系爭 商品與原告。而系爭標價錯誤係因被告內部控管出錯,故亦 屬被告自己之過失所致,被告於98年7 月5 日又再度發生類 似之網路交易糾紛,顯見被告欠缺與處理自己事務一般的注 意義務而有具體輕過失,應不得援引民法第88條之規定主張 錯誤而撤銷系爭契約。且一般消費者無從瞭解廠商就商品定 價之標準或心態,亦無義務衡量每件商品價格之合理與否, 況系爭標價錯誤亦非數字誤植,而係以明列線上折扣,並由 被告系統換算得出總價,故原告對此線上折扣之多寡及是否 合理並無認識之可能,自無從判斷是否存有錯誤。 ㈢、末查,原告依系爭契約所購買之系爭商品僅有2 台,並確實 係於自家使用,並無轉售牟利之可能,自不具違反公共利益 或以損害原告為目的之權利濫用情形。反觀被告有以此網路 標價錯誤為由,欺騙消費者訂約,以進行廣告或換取消費者 個人資料之嫌。 ㈣、綜上,依系爭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交付買賣標的物 等語,並聲明:被告應交付原告系爭商品。 二、被告則以:被告就系爭網站所顯示之商品,其價格標貼均係 委由專業第三人公司人員(下稱價格設定人員)以名為E1 D orado 之軟體鍵入。而系爭標價錯誤係源於價格設定人員於 本應僅就系爭網站上Vostro 1520 型號之商品提供適用7,00 0 元之線上折扣,卻誤將「AND 」之選項設定為「OR」之選 項,致系爭網站中含系爭商品在內之所有商品,自98年6 月 25日21時17分至98年6 月26日6 時56分間均顯示折扣7, 000 元,系統並自動產生線上折扣價。惟查: ㈠、被告於系爭定型化契約第2 條即已約明:「契約於Dell接受 客戶訂單後始為成立」,且被告於98年6 月27日所寄發與原 告之系爭通知,除係系爭網站系統自動回覆外,並其內業已 載明「本郵件僅表示Dell已收到您的訂單,但並不表示Dell 已接受您的訂單。... Dell確認收到您的付款後,就會立即 處理您的訂單,並透過傳真、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您,確定 Dell已經接受並著手處理您的訂單。」故被告於系爭網站上 標定價格展售系爭商品,應僅屬要約之引誘,原告後續之訂 購行為方屬要約,故在被告尚未依系爭通知所載,進一步與 消費者確認訂單內容,並透過傳真、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確 定已接受訂單而為承諾前,系爭契約尚未成立。 ㈡、縱認兩造間系爭契約成立,系爭商品有標價錯誤之情形係因 價格設定人員設定錯誤所產生,其價格折扣與常情不合亦一 望可知,故應屬表示行為之錯誤,且原告亦係經由BBS 社群 及網路論壇上得知系爭標價錯誤之訊息而購買系爭商品,可 認原告就此錯誤有認識之可能,應許被告撤銷該意思表示。 ㈢、末查,原告固已選擇以信用卡方式付款,並已於系爭商品之 交易過程中提供系爭信用卡資訊,惟被告並未向刷卡銀行取 得授權碼,亦未辦理扣款,原告之利益並未受任何損害,且 被告後亦已向消費者提出優惠折扣方案,並已付出受公平 會調查、商譽損失之代價,若不許被告以錯誤撤銷契約,被 告因此所生損失預估將達新臺幣數十億元之譜,兩造利益顯 然失衡。 ㈣、爰以上開抗辯等語,並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項: ㈠、原告於98年6 月25日,利用系爭網站以填寫系爭信用卡資訊 之方式訂購被告展售之系爭商品。 ㈡、被告於98年6 月27日12時34分許,以其上載有如附件所示內 容之系爭通知電子郵件回覆原告。 ㈢、被告並未實際收取原告購買系爭商品之信用卡款項。 四、本件原告主張與被告成立系爭契約,且無得撤銷及權利濫用 之事由,爰依契約之法律關係,訴請被告給付買賣標的物等 語,然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揭情詞置辯。是以本件爭點 為:㈠、系爭契約是否成立;㈡、系爭契約若認成立,被告 得否以意思表示錯誤為由撤銷之;㈢、原告之請求有無權利 濫用。以下分述之: ㈠、按「一個要約即是『要約人』發出的一項允諾或其他形式的 自願意思表示,表明經『受要約人』無條件承諾某些確定的 條款,『要約人『即受這些條款的拘束。如合同成立的其他 要素亦得滿足(如對價和設立法律關係的意旨),對要約的 承諾會導致一個有效的合同。一個特定的表述是否構成要約 有賴於表述的意旨。要約必須具有受拘束的意旨,如果某人 只是引誘他人作出要約,或者只是詢問情況,而並沒有受拘 束的意旨,那他或她最多只是在作出要約邀請。按照客觀標 準,如果某人的表述(或者行為)致使一個通情達理的人相 信發出要約者具有在該要約被承諾後接受拘束的意旨,則即 使該人實際上並沒有此種意旨,他也被認為是發出了一項要 約。」新加坡合同法第8.2.2 條及第8.2.3 條分別定有明文 。揆諸條文之意旨,即與我國民法上對「要約」及「要約之 引誘」之解釋相符,換言之,新加坡合同法明確以表意人「 有無受其意思拘束」之主觀意思或「表現出受其意思拘束之 行為」之客觀行為標準,作為區別要約及要約引誘之依據。 而其區別效果,亦與我國民法解釋相同,若屬要約,則相對 人所為應允之意思表示即屬承諾,契約即屬互相意思表示一 致而成立;若屬要約之引誘,因其並不具有拘束力,故相對 人就之所為進一步之表示,性質上應屬新的要約,須待原表 意人再為承諾後意思表示始為一致,契約方始成立。而表意 人有無受其意思拘束之意思,除以上之明文規定外,性質上 仍應綜合參酌當事人之明白表示、相對人之性質、要約是否 向一人或多數人為之、當事人之磋商過程、交易習慣,並依 誠信原則合理認定之。另新加坡合同法固未有如我國民法第 154 條第2 項「貨物標定賣價陳列者,視為要約。但價目表 之寄送,不視為要約。」之規定,惟本國法之此項規定,亦 得作為區別要約及要約引誘之解釋依據,自不待言。 ㈡、就被告於系爭網站上標價展售系爭商品之行為,究屬要約抑 或要約引誘,即為兩造爭執之焦點。經查,被告於系爭定型 化契約第2.1 條中,約定「契約於Dell接受客戶訂單後始為 成立」(下稱系爭約款),為兩造所不爭執,原告固主張遍 查系爭定型化契約條款,並無其他補充規定說明何種情況下 被告有權不接受客戶訂單,故應為有利於消費者之解釋,認 被告無權恣意拒絕接受客戶之訂單等語,惟按企業經營者在 定型化契約中所用之條款,應本平等互惠之原則;定型化契 約條款如有疑義,應為有利於消費者之解釋。消費者保護法 第11條固定有明文。惟觀系爭約款之約定,即被告表示其享 有締約的最終決定權之旨,並無解釋上之疑義,且此類約定 ,具有締約之一造當事人將視對方要約之內容,衡量自身有 無履約之能力及風險,始決定是否為承諾之風險規避性質, 於交易中甚為常見,且相對人即消費者因此所承擔之風險, 亦僅為所欲締結之契約未能成立、所欲訂購之商品無法購買 而已,尚難認有消費者保護法施行細則第14條所定違反平等 互惠原則之情事。故原告此等主張,尚屬無據。是依系爭約 款之表示,於客觀上即可認被告有不受其系爭網站上系爭商 品之標示價格拘束之意思。 ㈢、原告復主張被告既要求原告填寫系爭信用卡資訊之方式,作 為訂購系爭商品之必要程序,已使消費者產生要約之信賴而 提供信用卡資料,依前開新加坡合同法第8.2.3 條應視為要 約等語,惟查,網路交易中之賣方所面對者,為不確定身分 及付款能力之虛擬帳號,與現實交易至少可接觸可得預見、 掌握其背景及外在特徵之自然人,或須向主管機關登記、具 章程及一定資產之法人有所不同,是以於網路交易的締結過 程中,買方需提供姓名、居所、身分證字號、聯絡方式甚 至信用卡資料等具體訊息,使賣方可得特定其交易相對人之 基本身分,為虛擬世界中交易狀況所不得不然。且於本件訴 訟之情形中,賣方即被告為知名公司,就買方即原告而言, 交易前得先行衡量賣方之品牌、出貨能力及資力,並不具有 網路隱匿性之障礙;惟就賣方即被告而言,於交易前尚無從 知悉買方之身分,或僅知悉由字母、數字、電子郵件信箱及 不確定是否真實之身分資料所組成之帳號,故為求交易之順 利進行、避免網路隱匿性所生履約困擾,被告要求原告於訂 購商品時同時提供真實性較高,且具有履約保證功能之系爭 信用卡資訊,以作為規避風險之方式,尚難謂不合理。而原 告提供系爭信用卡資訊與被告,即具有具體化交易主體、表 現履約能力及履約誠意之功能,其所併生個人資訊之外洩可 能,則應屬網路交易上參與交易人所應自行承受之必然風險 ,難謂原告因此承受何等不平等之不利益。此外,縱使原告 提供系爭信用卡資訊,亦非即刻扣款,原告尚得以通知發卡 銀行停止支付之方式避免實際之扣款損失,故原告即網路交 易上之買方,並非於訂約當時即須承擔支付價金之義務。是 以,原告提供系爭信用卡資訊,應認屬合理啟動網路交易之 方式,即尚難僅以此認客觀第三人(即新加坡合同法所稱「 一個通情達理的人」)對被告已生足使其信賴有履行契約之 行為及意思。 ㈣、綜上,被告於系爭網站上標價展售系爭商品之行為,既經被 告於系爭定型化契約中明確表明非屬要約,其要求消費者提 供信用卡資訊亦不具有受意思拘束之行為表現,揆諸上開新 加坡合同法,難認屬要約之意思表示。此外,考我國民法第 154 條第2 項之立法意旨,其之所以將「貨物標定賣價陳列 」視為要約,係因此時買賣標的物具體特定,相對人並能實 際檢視商品之內容,故可認買賣契約必要之點(標的物、價 金)均已確定,視為要約並無問題;而其將「價目表之寄送 」定性為要約引誘,自是因若對價目表之內容為承諾均得成 立契約者,表意人可能會意外締結超過其履約能力的契約, 而須負擔債務不履行責任,故將此種對不特定多數人為意思 表示之行為,宜定性為要約引誘(參王澤鑑,「債法原理㈠ 」,2003年10月增訂版,頁174-176) ,本件被告於系爭網 站上展示系爭商品圖片,對不特定多數人為意思表示之行為 ,性質上與「價目表之寄送」相近。且網路交易上之出賣人 ,並不需要備有存貨,甚至可以於接單後再轉交實際擁有存 貨之其他業者或製造商出貨,因此出賣人多僅係提供該等商 品圖片供消費者參考,似難認有受該等商品圖片展示行為之 拘束,而企圖與「所有」看見該圖片而欲訂購產品之消費者 成立契約之意思(可參馮震宇,「網路商品標錯價格出售後 得否撤銷意思表示」,臺灣法學雜誌第135 期,20 09 年9 月,頁204 ;李淑如,「網路購物標價錯誤之法律解析」, 同書,頁135) ,是以本院衡此性質及當事人之意思表示內 容,認被告於系爭網站上標價展售系爭商品之行為,僅屬要 約之引誘,故原告另表示欲訂購系爭商品,並提供系爭信用 卡資訊之行為,方屬要約。 ㈤、按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 即為成立。民法第153 條第1 項定有明文。本件原告提出要 約後,被告固以電子郵件為如附件所示內容之系爭通知,惟 除表明系爭通知非屬承諾,將另行以傳真、電子郵件或電話 為承諾與否之答覆外,且亦明確表明不接受含原告要約在內 之98年6 月25日至98年6 月26日之訂單,是以被告既已明示 拒絕承諾之旨,兩造意思表示未能一致,系爭契約自未成立 ,原告依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系爭商品之主張, 尚非有據,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證據,核與 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而被告得否主張撤銷系爭契約、原告有 無權利濫用等法律判斷,自亦無庸審酌,爰不另論述,併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本件訴訟費用額 ,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所示之金額。 七、附記事項: ㈠、當事人間之意思表示屬「要約」還是「要約之引誘」發生爭 議時,應依意思表示解釋的原則,視有理性之人,若處於相 對人的立場,將會如何理解表示的內容,相對人相信表意人 為要約,是否值得保護;他方面,也應斟酌交易習慣,考慮 表意人是否也有值得保護的利益,即縱使相對人表示同意, 自己也不願受契約拘束,是否公平合理。易言之,要約認定 的問題,並非探討事務的本質,相當程度是利益衡量、公平 合理分配契約危險的課題(參陳自強,「民法講義Ⅰ契約之 成立與生效,2005年2月1版,新學林出版,頁70、71)。本 院不可諱言,於認定被告在系爭網站上標價展售系爭商品之 行為性質,亦有兩造當事人利益衡量及分配風險之考量。蓋 無論係屬消費者之原告,抑或係屬賣方之被告,利用網路平 台販售及購買商品,大多不會考慮「我現在所為之行為,究 竟在法律上的性質應如何評價」,所會斟酌者,僅是「是不 是客戶下訂單我就一定要接單」、「如果商家沒貨了,是不 是可以強制要求商家交貨出來」等等現實上的考量而已。通 常買賣交易的雙方,自然都希望自己的意思表示被解為「要 約之引誘」,以保留是否成交的最後決定權,作為網路交易 之賣家亦是如此。而作為網路交易之買家,實際上我們利用 網路下標或訂貨,除多有因商品無庫存而無法實際取貨之現 實情形外,此時我們所會想的,應也非「你這個賣家敢賣卻 沒有貨可出,真是違反常理」,而是「這個賣家如果沒貨可 出就不要用網路拍賣啊,真是沒常識,除了給個負評外,下 次不要跟他買了」,換言之,網路之消費者亦應多有訂單不 被接受的預期及經驗,故在解釋上,以一個理性考量的立場 ,自然會傾向將「網路商品之刊登」解釋為要約之引誘。 ㈡、此外,本院考量兩造間因契約解釋為成立與不成立所將遭受 之利益及損害程度,若解為契約成立,被告除本件訴訟之給 付外,亦將須承擔因此網路標價錯誤事件所大量湧入之訂單 ,而若解為契約不成立,原告則喪失以低價購買系爭商品, 或以原價轉售系爭商品之利益,就經濟價值而言,被告將遭 受之損害確實遠高於原告之利益。當然,並非謂原告因所得 經濟利益較小,在法律上即僅享有劣等之權利,亦誠如原告 所言,保障交易安全亦屬民法所優先維持之重大法益,故若 立法者或實務已建立「於網路上標售價格銷售即屬要約」之 一致見解,兩造間所獲取或喪失之利益,自不應存在於本院 之考量範圍內,惟既如前所述,現階段關於此之解釋,某程 度屬利益衡量之問題,本院自不得不將兩造間之利害狀況納 入考慮。 ㈢、再者,本院忝為網路「鄉民」,於被告發生系爭標價錯誤事 件斯時,亦親身參與其在PTT 、Mobile01等BBS 社群及網路 論壇所引發之盛況,並親眼見諸多○○○鄉○於○路上藉此 標價錯誤瘋狂下訂之「戰況回報」,本件被告固未能舉證原 告訂購系爭商品,同係基於此藉被告之錯誤標價而貪小便宜 、給大企業一點苦頭,甚至落井下石而得利之心態,惟不可 諱言,在利益衡量及風險分擔之判斷上,此等風潮確實對含 原告在內之消費者產生不利的因素。亦即,此時消費者即多 有可能被認定係出自於「我也知道你不會履約,但是還是可 以來賭一把,賭輸了也沒損失,賭贏了就賺到了」的心態, 更使法院易為消費者對賣家之網路標價展示亦可知其僅為要 約引誘之認定。 ㈣、本院固因認定兩造間系爭契約不成立,而未進一步認定系爭 契約是否得因錯誤而撤銷,及原告之主張是否有權利濫用等 情,惟對於契約是否有錯誤、是否得撤銷,及是否有權利濫 用之狀況,某程度亦須為以上之利害衡量及風險分擔,縱本 院為契約成立之認定,亦難謂必將為有利原告之判決結果。 此外,就原告所援引之新加坡合同法觀之,若進入系爭契約 是否得撤銷之判斷,因該法對契約錯誤得否撤銷之解釋,非 如我國民法僅得視是否符合法條之要件,尚得為衡平法之考 量(新加坡合同法第8.9.6 條),對原告而言亦未必有利。 ㈤、本院亦深知本判決之作成,將難逃使本具強勢地位之大廠商 更肆無忌憚,而使消費者更趨於弱勢,甚至是為虎作倀之批 評,惟此僅係因本訴訟之當事人正好具有此種大廠商與消費 者之不對等關係,若被告為個人所經營或向網路首頁業者申 請或租用之拍賣平台,且亦有同等情事,本院仍將持以上法 律之確信,認「網路標價販售」屬要約引誘之性質。現今網 路交易之潮流已無可避免,任何人亦可能同為網路買家及網 路賣家,是以,本院認此種利益衡量與風險分擔後所生解釋 ,能平等的適用於所有正在或預備參與網路交易之人。且 本院亦相信當事人歷此事件,必能更進一步感受網路交易之 利弊,並瞭解所可能遭遇之風險。而被告縱於本訴訟中獲得 勝訴判決,亦僅是於法律判斷上暫時取得較有利之位置,除 法律之評價及解釋仍將隨立法與實務有所更異同外,其於 此訟爭之過程所造成消費者之不信任,對其商譽亦將產生無 形之損害。被告於本訴訟後,若逞法律暫時評價之優勢,苛 刻對待消費者,或設計更不利於消費者之契約及交易模式, 以圖趨佔消費者之便宜,而不思如何消弭其已對消費者所造 成挾財力之雄厚、法律之優勢而財大氣粗、仗勢欺人之企業 刻板印象,終將於商業經營上遭致市場抵制及消費者反撲之 不利結果。 ㈥、末查與本件訴訟相同之事例情形,臺灣台中地方法院陳添喜 法官於98年度中消小字第11號、第12號判決中,除與本判決 相同,為被告於系爭網站上標售系爭商品之行為並非要約之 認定外,陳法官於該判決中就要約及要約引誘之判斷,並有 精闢之解釋及見解可供參考,本院亦因此深受啟發,併予謝 誌。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 月 14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林呈樵 計 算 書 ┌──────┬───────────┬──────┐ │項 目│金 額(新臺幣)│備 註│ ├──────┼───────────┼──────┤ │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 │ │ ├──────┼───────────┼──────┤ │合 計│ 1,000元 │ │ └──────┴───────────┴──────┘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路 ○段○○○巷○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 月 14 日 書 記 官 蔡文揚 附件 ┌───────────────────────────────────┐ │系爭通知電子郵件內容 │ ├───────────────────────────────────┤ │訂單已收到 │ │*** 這是系統自動郵件--請不要回覆*** │ │感謝您選購Dell產品並利用Dell.com.tw 採購所需產品。 │ │戴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的網站系統(www.dell.com.tw) 於6 月25日11PM至│ │6 月26日7AM 期間,資訊中出現線上價格標示錯誤,現已經將價格更正。由於價│ │格錯誤,於此期間下的訂單將不被接受。我們正在深入調查,待了解狀況後將直│ │接與顧客聯繫,妥善處理這個事情。為此給客戶帶來的任何不便,我們深感歉意│ │。 │ │本郵件僅表示Dell已收到您的訂單,但並不表示Dell已接受您的訂單。您可以透│ │過本郵件的附件來檢視您的訂單細節。 │ │Dell會在下一個工作日與您聯絡,以確認訂單的詳細資料,包括最後的總購買金│ │額,以及您的Dell客戶編號和Dell訂單編號。Dell確認收到您的付款後,就會立│ │即處理您的訂單,並透過傳真、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您,確定Dell已經接受並著│ │手處理您的訂單。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