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臺灣高等法院 107 年度上易字第 1984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12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傷害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07年度上易字第1984號 上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逸健 上列上訴人因傷害案件,不服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07 年度易字第 345號,中華民國107年7 月31日第一審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案號: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06 年度偵字第7291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楊逸健於民國106 年7 月2 日下午4 時 許,前往位於新竹市○區○○路○○○ 號「新竹大潤發忠孝店 」內購物結帳時,與告訴人即結帳櫃台人員蘇文敏發生爭執 ,被告遂至其他櫃檯結帳,並於同日下午4 時53分許步出賣 場,因告訴人上前與之理論,被告竟基於傷害之犯意,與告 訴人發生拉扯並以手臂揮擊告訴人2 下,致其受有右手腕擦 傷之傷害(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誤載為左手腕,業據檢察 官當庭更正)等語,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 嫌。 二、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能 證明被告犯罪或其行為不罰者,應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 訟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是以法院 判處刑事被告無罪者,分有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與行為不罰兩 種,前者係因被告被訴犯罪,尚缺乏確切之積極證據足以證 明被告犯罪,基於證據裁判主義及無罪推定原則,自應諭知 無罪之判決,以免冤抑;後者之「行為不罰」,指行為人 從事之行為雖符合刑事法律明定之犯罪構成要件,然因所從 事之行為具有阻卻違法性事由(例如依法令之行為、業務上 之正當行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難行為等),或有具阻卻責 任性之事由(例如未滿14歲人、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之 人之行為),而由法律明文規定不予處罰。 三、聲請意旨認被告涉犯傷害罪嫌,無非係以被告供述、告訴人 蘇文敏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新竹市警察局第二分局東勢 派出所偵查報告、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監視器畫面光碟勘驗 筆錄及監視器畫面翻拍照片、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普通診斷證 明書為主要論據。 四、訊據被告固坦承於上開時、地與告訴人發生爭執,惟堅決否 認有何傷害犯行,辯稱:聲請書之內容不實在,且告訴人所 稱如何受傷之過程前後也不一樣等語。經查: ㈠被告於106年7月2日下午4時許,前往「新竹大潤發忠孝店」 內購物結帳時,因告訴人欲檢查被告手推車內塑膠袋,過程 中兩人有所不快,且被告再將訴交代交予告訴人時,塑膠袋 有碰觸到告訴人臉部,致告訴人有遭侮辱之感,遂在被告至 其他櫃檯結帳後,並於同日下午4 時53分許步出賣場之際, 告訴人上前與之理論,並拉住被告之手推車不讓其離去等情 ,業據被告所不爭執(見偵卷第4 頁、第34頁),並經證人 即告訴人蘇文敏於警詢、偵查及審理中證述爭執之原因、經 過等語可佐(見偵卷第6 頁、第30頁;原審易字卷第46頁背 面至第47頁、第48頁背面至第49頁),復有臺灣新竹地方檢 察署監視器畫面光碟勘驗筆錄1 份及監視器畫面翻拍照片15 張在卷可稽(見偵卷第26頁至背面、第10至17頁)。而同日 晚間7 時32分許,告訴人至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急診診治,經 醫生診斷受有右手腕擦傷0.2×0.5公分一節,亦有該醫院診 斷證明書、新竹馬偕紀念醫院107年6月15日馬院竹急醫乙字 第1070006750號函急診病歷及傷勢照片(見偵卷第9頁; 原審易字卷第53至57頁)可參,此部分事實首認定。 ㈡被告雖對告訴人受有右手腕擦傷一節,究係告訴人自己碰撞 所致,抑或在與被告爭執過程中、或自後追及被告時,遭被 告徒手揮到、劃到所造成等情,與告訴人各執一詞。惟經勘 驗現場監視錄影畫面顯示:「16時53分25秒至28秒時,被告 與告訴人行至畫面中央偏上方位置時,被告突然大力揮動左 手甩開告訴人,繼續推車前行,告訴人亦隨即跟上」、「 16時53分29秒至30秒時,告訴人再度以右手抓推車邊緣,被 告乃以左手抓住告訴人之右手上臂阻擋,告訴人旋以二手抓 住推車邊緣,被告遂加速推車前行。」、「16時53分31秒至 35秒時,告訴人有以雙手抓住被告左手,被告再度大力揮動 左手甩開告訴人後,與告訴人短暫在原地停留便推車前行, 告訴人停留原地,撿拾地上物品(疑似眼鏡)」等節(見原 審易字卷第45頁背面勘驗筆錄);參以告訴人自警詢、偵訊 以審理時,始終證述係因被告將塑膠袋擠上其臉之動作, 始引發其有後續追趕被告,並與之理論、爭執甚或拉扯等語 (見偵卷第6 頁,原審卷第47頁、第49頁),顯見被告與告 訴人在爭執過程,有數次直接或間接之肢體接觸機會。況被 告於偵訊時亦坦認:告訴人會受傷是因為她自己拉著我的購 物車不放造成的等語(見偵卷第34頁)。足徵被告亦不否認 以上開雙方互動之程度,確實導致告訴人受有傷害之結果。 再觀諸案發經過僅短短數秒,過程之快、雙方復爭執激烈, 以告訴人右手腕上之0.2×0.5公分擦傷非鉅,且係在返家後 方察覺疼痛之情況下(參原審易字卷第47頁),可見告訴人 於案發過程之注意力係集中在如何阻擋被告離去之目的上, 而非著重於己身傷勢部分,因之其未能確切指出係於爭執過 程中何時點、被告哪個動作、環節,肇致其受傷之結果,尚 非超乎情理之常。是綜整告訴人與被告之間爭執過程有肢體 上直、間接接觸之機會,被告復有藉推車避開告訴人阻擋並 大力揮手甩開告訴人之動作,而告訴人亦確實於此之後發現 受有右手腕擦傷之結果,應認被告之行為與告訴人之受傷結 果間確實存在因果關係無訛。尚不能僅因告訴人未能具體特 定受傷細節之微疵,率認其指訴不可採信。 ㈢茲有疑義者,在於被告為求順利離去賣場,過程中縱見告訴 人阻擋,仍執意推車走避前行、甚或突然大力揮手甩開告訴 人之動作,而造成告訴人受有傷害之結果,雖符合傷害罪之 構成要件,然是否即具備違法性要件?換言之,被告之行為 ,有無法定阻卻違法事由存在?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 身體、自由、財產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罰。 但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刑法第24條第1 項 前段有明定。顯見緊急避難行為,係以自己或他人之生命、 身體、自由、財產猝遇危難之際,非侵害他人法益別無救護 之途,為必要之條件。析言之,即需在㈠自己或他人生命、 身體、自由、財產存有危難,㈡危難緊急,㈢主觀上基於避 免危難之意思,而實施客觀上不得已之避難行為等要件時, 避難者即有上開緊急避難規定之用,並㈣依法益權衡,區 分所欲保全及破壞之法益位階間,係大於、等於或小於之關 係,進而為利益衡量,判斷法益間是否存有顯著優越之程度 ,而決定應對避難者不罰或減輕、免除其刑。準此,查本案 : ⒈告訴人於警詢中陳稱:我把被告攔下來問他為何要拿塑膠 袋朝我臉上擠過來,但他否認有這個行為執意要離去,他 連個道歉都沒有,我怕他離開所以拉住他推車不讓他走, 他試圖擺脫我,所以甩動手推車導致我右手手腕紅腫擦傷 ,我還是死命抓住他的手推車不放,他為了把我手撇開揮 手導致我的眼鏡被揮落到地上等語(見偵卷第6 頁);再 於審理中補稱:我抓住被告的手推車,因為我怕被告離開 ,所以拉住被告的推車不讓他走,但被告要離開,所以有 甩動手推車,我就被甩開等語(見原審卷第49頁)。顯見 告訴人在認為自己名譽受損之情況下,為向被告主張權利 (要求被告說明或道歉),而以手拉住被告推車方式,對 被告施以強制力,以阻擋被告離去,此際被告之自由權因 遭告訴人之侵害而存有危難之情形。 ⒉再徵諸被告於偵訊及審理時所供陳之:我結帳當時把手推 車內的商品都放在收銀臺上,我把從賣場內拿的空塑膠袋 給她檢查,她嘴中不知道講了些什麼我都聽不懂,我就和 她說如果妳不想結帳,就請妳將我拿給手中的塑膠袋還我 ,她就把塑膠袋還我,我就將收銀臺上的商品放回手推車 內改去其他收銀臺結帳,結帳出來我就往賣場的停車場方 向離開,後來我發現我有商品買錯,所以到退換貨區退貨 ,之後我就離開,離開時在行進的過程中,告訴人拿著手 機對我拍攝並擋住我的去路,我購物車往哪邊走她就擋在 前面,我有明確跟她說這樣是妨害我的自由,請妳讓開, 但她不讓開就用手抓住我的手推車前緣不放,我就告訴她 請妳放開,但她還是不放開後來我不理她繼續往前走,她 就從旁邊過來拉著我的手推車不放等語(見偵卷第4 頁、 第34頁;原審易字卷第13頁背面)。以及告訴人提出剛開 始在賣場外走道遇到被告時即開始錄攝之影音檔,被告確 實告知告訴人:「你走開好不好」、「你走開好不好?煩 死我」、「你走開,你在幹嗎?」等語明確(見原審易字 卷第68頁至背面原審勘驗筆錄)。顯見被告在賣場結完帳 ,本可即行離去,卻因遭告訴人攔阻致離去不得,縱採口 頭告知或實質走避之方式希望遠離告訴人,仍遭告訴人持 續跟隨,甚用拉住推車等方法阻止被告離去(見原審卷第 45頁背面),是依時客觀情狀,被告自由權遭逢危難之 緊急狀態於焉生成。 ⒊佐以前開勘驗所見,被告有「突然大力揮動左手甩開告訴 人,旋繼續推車前行」、「以左手抓住告訴人之右手上臂 阻擋,告訴人旋以二手抓住推車邊緣,被告遂加速推車前 行」、「被告再度大力揮動左手甩開告訴人後,與告訴人 短暫在原地停留便推車前行」等舉措,在在顯示被告因所 購買之物品(財產)尚在推車內,無法棄之不顧,為求順 利離去,而為一連串甩開告訴人、繼續推車前行之避難行 為,是被告於主觀上實有基於避免危難之意思,而實施客 觀上不得已之避難行為甚明。 ⒋至於被告因避難所欲保全之法益位階(指被告之自由與財 產法益),客觀上雖未大於破壞之法益(指告訴人之身體 法益),然細究被告前開行為,僅係對於己身權利遭受危 難時緊急避難狀態之排除,而非對告訴人為一積極性破壞 法益之行為。此可從案發現場監視器畫面得悉,不乏告訴 人主動靠近被告,並以手拉住推車邊緣或與被告肢體碰觸 可徵,顯見此一避難情形係告訴人所招致。相較於被告頻 頻避開告訴人之阻擋而言,被告所為實乃一防衛性質之緊 急避難行為。此時考量被告行為對於所欲保全之利益影響 重大,而因應採取之避難措施犧牲告訴人之利益相對低微 ,揆諸前揭說明,於此之際,即便在法益抽象價值上所犧 牲之法益係較高位階,仍認符合利益衡量,且無避難過當 之情形,而應依上開緊急避難之規定,不予處罰。 ㈣綜上所述,依照聲請意旨所提出之證據及遍查卷內事證,雖 可證明被告有傷害告訴人之行為與結果,然因彼時復有緊急 避難之狀態,被告所為緊急避難之行為並無過當,阻卻其傷 害行為之違法,依前揭法條規定,自不構成犯罪,而應為其 無罪之諭知。 五、原審本於同上之見解,以縱能證明被告有檢察官所指之犯行 ,仍有緊急避難之適用而為被告無罪之諭知,其認事用法, 核無不合。檢察官上訴意旨以:告訴人前後指訴各段情節均 相類似,然無法清楚知悉細節本屬正常,原審以告訴人無法 清楚描述其遭被告何時之何種行為導致其受傷,而不採告訴 人之指訴,實與經驗法則有違;又本案被救助之法益位階( 即被告之自由權),並未高於被犧牲之法益位階(即告訴人 之身體權),應無適用緊急避難之餘地等語。惟查:本院業 認定告訴人因被告之行為受有傷害之結果,已同前所論,惟 透過法益權衡及利益衡量之檢視後,可認被告所欲保護之利 益優越於所犧牲告訴人之利益,而符合緊急避難之法定阻卻 違法事由,無從遽為被告構成犯罪之認定。檢察官若認被告 確有本案犯行,自應再予舉證證明之,本案既未再予提出任 何證據證明,僅對於原審證據取捨持相異之評價,舉證尚有 不足。基此,檢察官執前事由提起上訴,並無理由,應予駁 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 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葉子誠提起公訴,檢察官鍾曉亞提起上訴,檢察官 吳慧蘭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江振義 法 官 許文章 法 官 黃玉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傅國軒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12 月 27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