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586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02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強盜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07年度台上字第586號 上 訴 人 黃韋凱 上列上訴人因強盜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06 年 11月7 日第二審判決(106 年度上訴字第2161號;起訴案號:臺 灣基隆地方法院檢察署106 年度偵字第1344號),提起上訴,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77 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上訴人黃韋凱上訴意旨略稱:㈠原審未細究我的主觀犯意是 強盜,還是搶奪,僅憑證人即被害人路紫晴片面供述,遽行 認定我的行為已至使被害人不能抗拒程度,顯然欠當,何況 被害人自承:其不抗拒,因公司勤前教育之要求,並非意 思自由受到壓制等語,原審對此有利於我的證據,不予採納 ,亦未說明不採之理由,即遽以加重強盜重罪名相繩,自有 判決理由不備的違誤。㈡我對於犯罪事實,已全部坦承,原 判決並於理由欄載明「上訴人固不否認有犯罪事實欄一所載 之情事」,於量刑時,載敘「上訴人犯後否認犯行」,並 援為量刑判斷之基礎,顯然有判決理由矛盾的違失。㈢我既 坦承犯行,並充分配合訴訟的進行,犯後態度良好,且犯案 過程短暫,未壓抑被害人自由意志,情節輕微,尤以我妻懷 孕,全憑我維持家計,一旦入監,家中經濟將無以為繼,當 有犯情憫之處,原審未審酌上情,不依刑法第59條,給予 減刑,並宣告緩刑,給予自新機會,顯然欠當云云。 三、惟查: ㈠證據的取捨及其證明力的判斷與事實的認定(含行為人是否 具有為強盜的主觀犯意、被害人是否陷於不能抗拒的程度) ,俱屬事實審法院自由判斷裁量的職權,此項自由判斷職權 的行使,倘不違背客觀存在的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即無違 法可指,觀諸刑事訴訟法第155 條第1 項規定意旨甚明,自 難任憑己意,指摘為違法,而據為上訴第三審的適法理由。 且法院認定事實,並不悉以直接證據為必要,其綜合各項調 查所得的直接、間接證據,本於合理的推論而為判斷,要非 法所不許。又所謂補強證據,並非以證明犯罪構成要件的全 部事實為必要,倘得以佐證指述非屬虛構,而能予保障其陳 述之憑信性者,即已充足。雖然供述證據前後稍有差異或矛 盾,如其基本事實陳述尚無不同,事實審法院並非不得本於 經驗及論理法則,斟酌其他情形,作合理比較,定其取捨, 非謂其中一有不符,即應全部不予採信。 至於刑法之搶奪罪,乃以乘人不及抗拒,公然掠取其財物為 成立要件;如施用強暴脅迫,至使不能抗拒而取其財物或令 其交付者,構成強盜罪;恐嚇取財罪,則係以將來之惡害恫 嚇被害人,使其交付財物為要件,其受恐嚇人尚有自由意志 ,不過因此而懷有恐懼之心。3 罪情形不同,應予分辨,妥 適用法。從而,若當場施以強暴脅迫,致喪失自由意志而達 於不能抗拒程度,即係強盜行為,不能論以恐嚇罪名。又強 盜罪之強暴、脅迫,須抑壓被害人之抗拒,或使被害人身 體上、精神上,處於不能抗拒之狀態為已足,其暴力縱未與 被害人身體接觸,仍不能不謂有強暴、脅迫行為;縱令被害 人實際無抗拒行為,仍於強盜罪之成立,不生影響。再者, 強盜罪所謂「不能抗拒」,係指行為人所為之強暴、脅迫等 不法行為,就當時之具體事實,予以客觀之判斷,足使被害 人身體上或精神上達於不能或顯難抗拒之程度而言,亦即應 依一般人在同一情況下,其意思自由是否因此受壓制為斷, 不以被害人之主觀意思為準。 原判決主要係依憑上訴人坦承有推倒被害人路紫晴,並持拔 釘器敲擊櫃臺、收銀機,致櫃臺及收銀機損壞,更行翻找 抽屜,未搜得現金,即因被害人大叫,而逃離現場的部分自 白;被害人偵查、第一審審理中,證實上情無訛;顯示 與上情相符的監視器錄影畫面的翻拍照片、勘驗筆錄、現場 勘查照片、工程維修簽單、任務紀錄及處理單;扣案35公分 長、鐵製拔釘器等證據資料,乃認定上訴人確有如原判決事 實欄所載攜帶兇器強盜未遂之犯行,因而撤銷第一審不當之 科刑判決,改判仍依想像競合犯之例,從一重論上訴人以攜 帶兇器強盜未遂罪刑(另想像競合犯毀損他人器物罪,詳如 後述),並為相關沒收知。 原判決並就上訴人僅承認上揭部分自白,而矢口否認有強盜 犯意,所為略如前揭第三審上訴意旨的辯解,如何係飾卸之 詞,不足採信,除據卷內訴訟資料詳加指駁、說明外,並於 理由二─㈡、㈢內,指出:上訴人既將被害人推倒在地,嗣 持前端呈彎狀,最前端為尖銳狀,長度為35公分的鐵製拔釘 器,敲擊、毀損收銀機,而該拔釘器質地堅硬,極易造成人 身受傷或物品毀壞,一般觀者,無不心驚,不敢妄動;再參 以上訴人行搶時,該店內僅有被害人1 女子,其力量、體型 ,難與正值青壯的上訴人相抗,其身處弱勢可見一斑,尤以 被害人於偵、審中,一再證述:當時非常緊張、害怕,驚慌 失措、整個人摔倒,完全沒辦法反抗,非常的痛等語,足徵 上訴人上開強暴手段,在客觀上足使被害人喪失意志自由, 達於不能抗拒的程度。 以上所為之事實認定及得心證理由,俱有各該證據資料在案 可稽,自形式上觀察,並不違背客觀存在之經驗法則或論理 法則。上訴意旨置原判決已明白論斷之事項於不顧,就屬原 審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任憑主觀妄指違誤,且執陳 詞,仍為單純之事實爭議,不能認為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 ㈡關於刑之量定(含宣告緩刑與否),係實體法上賦予法院得 為自由裁量的事項,倘於科刑時,已以行為人的責任為基礎 ,斟酌刑法第57條所列各款事項,客觀上並未逾越法定刑度 或濫用其權限,即不得任憑主觀意思,指摘為違法,資為合 法第三審上訴的理由。又刑法第57條第10款明定「犯罪後之 態度」為量刑輕重事由之一,事實審法院則以被告犯後有無 「坦承犯行」為其量刑審酌重要參據之一,無非以行為人自 白犯罪、誠心悔過,得以節約司法資源,期為適切處遇。行 為人苟對自己犯罪事實全部或主要部分,雖為肯定供述,實 則對事實別有保留,或為主觀、客觀構成要件之爭執,當僅 屬訴訟技巧之運用,有別於「坦承犯行」,法院給予不同評 價,並無不妥。再者,案件有無依刑法第59條關於犯情可憫 、減輕其刑規定處遇的必要,同屬法院的自由裁量權,非許 當事人逕憑己意,指稱法院不給此寬典,即有判決不適用法 則的違法。 上訴人固迭於警詢、偵查、審判中,不否認有原判決犯罪事 實所載的情事,惟其於歷審中,先後辯稱:我不知道是不是 構成強盜罪,我認為不構成「強盜罪」,應構成「恐嚇取財 罪」或者是「搶奪罪」。其既於審理時,一再辯解係構成其 他犯罪,即難謂已坦承攜帶兇器強盜未遂罪的犯行。原審審 酌此情,認其尚有否認犯行之謂,並無違誤,上訴意旨指摘 原判決理由矛盾,容有誤會。 原判決既以上訴人之責任為基礎,於其理由四內,說明審酌 上訴人已與被害人達成和解,並兼衡具體之主、客觀,刑法 第57條各款所列事項等一切情狀,就所犯攜帶兇器強盜未遂 罪,並依刑法第25條第2 項未遂犯之規定減輕,於法定本刑 「7 年以上有期徒刑」減輕之範圍內,宣處有期徒刑4 年4 月。客觀上不能遽謂有濫用自由裁量權的情形存在,且無違 背公平正義、責罰相當等原則。此部分上訴意旨,純憑主觀 ,妄稱原判決量刑不當,難認為合法的第三審上訴理由。 綜上說明,其加重強盜部分,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的程 式,予以駁回。 至於想像競合犯毀損他人器物罪,核屬刑事訴訟法第376 條 第1 項第1 款的案件,既經第一審判決有罪,第二審維持有 罪判決,而不符合同條第1 項但書所揭示得提起第三審上訴 的例外情形,自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上開加重強盜的重 罪部分,上訴既不合法,無從為實體上的審理,則此輕罪部 分,自亦無從依審判不可分原則,併為實體審判,應同予駁 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 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2 月 8 日 最高法院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洪 昌 宏 法官 吳 信 銘 法官 許 錦 印 法官 王 國 棟 法官 李 釱 任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中 華 民 國 107 年 2 月 23 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