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112 年度金訴緝字第 19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2 年 05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金訴緝字第19號
                                   112年度金訴緝字第20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36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哲陽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緝字第662號)及追加起訴(111年度偵字第541、1542、8531、10003、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告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被告與公訴人意見後,本院合議庭裁定改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並合併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如附表編號1至22「罪名及宣告刑」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編號1至22「罪名及宣告刑」欄所示之刑。
扣案蘋果廠牌行動電話壹支(含SIM卡壹張)沒收。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陸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被告林哲陽(原名林詠明)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亦非高等法院管轄之第一審案件,其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告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檢察官及被告之意見後,本院合議庭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規定裁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是本案之證據調查,依同法第273條之2規定,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項、第161條之2、第161條之3、第163條之1及第164條至第170條所規定證據能力認定及調查方式之限制。
二、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12條第1項中段規定:「訊問證人之筆錄,以在檢察官或法官面前作成,並經踐行刑事訴訟法所定訊問證人之程序者為限,始得採為證據。」以立法明文排除被告以外之人於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調查中所為之陳述,得用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2、第159條之3及第159條之5等規定。此為刑事訴訟關於證據能力之特別規定,較諸刑事訴訟法證據章有關傳聞法則之規定嚴謹,且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經修正,均未修正上開規定,自應優先適用。是在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案件,證人於警詢時之陳述,即絕對不具證據能力,無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2、第159條之3及第159條之5等規定適用之餘地,自不得採為判決基礎(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059號判決意旨參照),是卷內被告以外之人於警詢之陳述,於認定被告違反組織犯罪條例部分,不具有證據能力,但仍得為證明被告所犯加重詐欺、洗錢等犯行之證據。
三、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追加起訴書(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附表編號8所示匯款時間「110年8月13日8時52分」之記載,應更正為「110年8月13日9時8分」,附表編號10所示匯款時間「110年8月14日8時52分」之記載,應更正為「110年8月14日12時51分」;證據部分:補充「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時之自白」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及追加起訴之記載(如附件)。
四、論罪科刑: 
 ㈠按加重詐欺罪,係侵害個人財產法益之犯罪,其罪數之計算,核與參與犯罪組織罪之侵害社會法益有所不同,審酌現今詐欺集團之成員皆係為欺罔他人,騙取財物,方參與以詐術為目的之犯罪組織。倘若行為人於參與詐欺犯罪組織之行為繼續中,先後多次為加重詐欺之行為,因參與犯罪組織罪為繼續犯,犯罪一直繼續進行,直至犯罪組織解散,或其脫離犯罪組織時,其犯行始行終結。故該參與犯罪組織與其後之多次加重詐欺之行為皆有所重合,然因行為人僅為一參與犯罪組織行為,侵害一社會法益,屬單純一罪,應僅就「該案中」與參與犯罪組織罪時間較為密切之首次加重詐欺犯行論以參與犯罪組織罪及加重詐欺罪之想像競合犯,而其他之加重詐欺犯行,祗需單獨論罪科刑即可,無需再另論以參與犯罪組織罪,以避免重複評價。是如行為人於參與同一詐欺集團之多次加重詐欺行為,因部分犯行發覺在後或偵查階段之先後不同,肇致起訴後分由不同之法官審理,為維護法之安定性,並裨益法院審理範圍明確、便於事實認定,即應以數案中「最先繫屬於法院之案件」為準,以「該案件」中之「首次」加重詐欺犯行與參與犯罪組織罪論以想像競合。縱該首次犯行非屬事實上之首次,亦因參與犯罪組織之繼續行為,已為該案中之首次犯行所包攝,該參與犯罪組織行為之評價已獲滿足,自不再重複於他次詐欺犯行中再次論罪,俾免於過度評價及悖於一事不再理原則(最高法院110年台上字第778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被告就附表編號1所示犯行,係於民國111年8月12日繫屬於本院,有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南檢文誠111偵緝662字第1119057055號函上本院收狀戳章日期可查,在上開繫屬日以前,被告無其他因參與本案詐欺集團之加重詐欺行為經起訴而已繫屬於其他法院之案件,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揆諸上揭說明,被告就附表編號1所為,係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就附表編號2至22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
 ㈡次按共同正犯間,非僅就其自己實施之行為負其責任,並在犯意聯絡之範圍內,對於他共同正犯所實施之行為,亦應共同負責(最高法院32年上字第1905號判例意旨參照)。共同正犯之意思聯絡,原不以數人間直接發生者為限,即有間接之聯絡者,亦包括在內(最高法院77年台上字第2135號判例意旨參照)。共同正犯之成立,須具有犯意之聯絡、行為之分擔,既不問犯罪動機起於何人,亦不必每一階段犯行均經參與。共同實行犯罪行為之人,在合同意思範圍內,各自分擔犯罪行為之一部,相互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犯罪之目的者,即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結果共同負責;且共同正犯不限於事前有協定,即僅於行為當時有共同犯意之聯絡者亦屬之,且表示之方法,不以明示通謀為必要,即相互間有默示之合致亦無不可(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335號判決意旨參照)。查被告違犯上開犯行時,縱僅從事收簿之行為,然被告主觀上應已認知自己所為係為詐欺集團收取人頭帳戶,業經認定如前,足認被告與「婷婷」及所屬詐欺集團其餘成員之間,均有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之直接或間接之犯意聯絡,且係以自己犯罪之意思參與本案,自應就其與前述詐欺集團成員各自分工而共同違犯之上開犯行均共同負責;是被告與前述詐欺集團成員就上開各次犯行有犯意之聯絡及行為之分擔,應論以共同正犯。
 ㈢被告就其及其他詐欺集團成員間共同對附表編號1、9、19所示之告訴人多次施以詐術之數舉動,致該等告訴人為數次轉帳款項,各係基於同一詐欺犯意下,對同一告訴人之接續行為,僅侵害同一告訴人之財產法益,就單一編號內之同一告訴人接續詐欺行為,各僅論以一罪。
 ㈣被告就附表編號1部分係以一行為同時違犯參與犯罪組織、加重詐欺取財、一般洗錢三罪;就附表編號2至22部分均係以一行為同時違犯加重詐欺取財、一般洗錢二罪,分別屬想像競合犯,依刑法第55條規定,皆應從一重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斷
 ㈤被告就附表編號1至22所示22次犯行,因侵害不同告訴人之財產法益,應認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㈥按想像競合犯之處斷刑,本質上係「刑之合併」。其所謂從一重處斷將想像競合犯組成之評價上數罪,合併為科刑一罪,其所對應之刑罰,亦合併其評價上數罪之數法定刑,而為一個處斷刑。易言之,想像競合犯侵害數法益者皆成立犯罪,論罪時必須輕、重罪併舉論述,同時宣告所犯各罪名,包括各罪有無加重、減免其刑之情形,亦應說明論列,量刑時併衡酌輕罪部分量刑事由,評價始為充足,然後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處斷」,非謂對於其餘各罪可置而不論。因此,法院決定處斷刑時,雖以其中最重罪名之法定刑,做為裁量之準據,惟於裁量其輕重時,仍應將輕罪合併評價在內(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4405、4408號判決意旨參照)。
 ⒈按犯洗錢罪,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者,減輕其刑,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亦有明文。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期間均自白附表所示洗錢各該犯行,原均應依前揭規定,減輕其刑。
 ⒉被告所犯參與犯罪組織罪及洗錢罪係屬想像競合犯其中之輕罪,被告就本案犯行係從一重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斷,就被告上開想像競合輕罪得減刑部分,依上開說明,由本院於後述依刑法第57條量刑時一併衡酌該部分減輕其刑事由。
 ㈦爰審酌現今詐欺集團之詐騙事件層出不窮、手法日益翻新,政府及相關單位無不窮盡心力追查、防堵,大眾傳播媒體更屢屢報導民眾因被騙受損,甚至畢生積蓄因此化為烏有之相關新聞,被告正值青壯,竟不思循正途賺取所需,僅因貪圖私利,即甘為詐欺集團組織吸收,而與前述詐欺集團成員共同違犯上開犯行,實無足取,復審酌被告之犯後態度、其於本案中之角色、分工、涉案情節、對附表所示告訴人及被害人造成之損害情形、已與告訴人周鳳美、徐有田、沈子堯調解成立之客觀情形,被告於本院審理時自陳之智識程度、家庭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附表編號1至22「罪名及宣告刑」欄所示之刑,以示懲儆
 ㈧按關於數罪併罰之案件,如能俟被告所犯數罪全部確定後,於執行時,始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所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無庸於每一個案判決時定其應執行刑,則依此所為之定刑,不但能保障被告(受刑人)之聽審權,符合正當法律程序,更可提升刑罰之可預測性,減少不必要之重複裁判,避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情事之發生(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3948號、111年度台非字第97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被告本案所犯之22罪,雖屬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而應併合處罰,惟本院考量被告因另有詐欺等案件,部分已判決有罪確定,部分仍繫屬審理中,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佐,而上開案件與被告所犯本案數罪,有可合併定應執行刑之可能,揆諸前開說明,俟被告所犯數罪全部確定後,由檢察官聲請裁定為宜,爰不於本案就被告所犯上開各罪合併定應執行刑。  
五、沒收部分:
 ㈠按供犯罪所用之物,屬於犯罪行為人者,得沒收之,刑法第38條第2 項本文定有明文。查扣案之蘋果廠牌行動電話1支(含SIM卡1張)係被告所有,並持以作為本案犯行所用之物,業據被告供述明確(見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698號卷第196至197頁),自應依刑法第38條第2項本文規定宣告沒收之。
 ㈡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前2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本文、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復按二人以上共同犯罪,關於犯罪所得之沒收、追繳或追徵,應就各人所分得者為之。又所謂各人「所分得」,係指各人「對犯罪所得有事實上之處分權限」而言,其各成員有無犯罪所得、所得數額,係關於沒收、追繳或追徵標的犯罪所得範圍之認定,非屬犯罪事實有無之認定,不適用「嚴格證明法則」,無須證明至毫無合理懷疑之確信程度,惟事實審法院仍應視具體個案之實際情形,於各共同正犯有無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多寡,綜合卷證資料及調查結果,依自由證明程序釋明其合理之依據而為認定,倘若共同正犯各成員內部間,對於不法利得分配明確時,應依各人實際分配所得宣告沒收;若共同正犯成員對不法所得並無處分權限,與其他成員亦無事實上之共同處分權限者,自不得知沒收(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393號、109年度台上字第5334號判決意旨參照)。查被告就本案犯行,實際取得新臺幣6,000元之報酬,業據被告供承明確(見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698號卷第230頁),雖未扣案,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本文、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至被告就附表所示告訴人及被害人轉帳或匯款之詐欺款項,被告並無處分權,無從對被告宣告沒收。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本文、第310條之2、第454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廖羽羚提起公訴,檢察官周盟翔、廖羽羚追加起訴,檢察官吳惠娟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5   月  19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潘明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蘇豐展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5   月  19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
犯第339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
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
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參與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下罰金。但參與情節輕微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附表:關於111年度偵緝字第662號起訴書、111年度偵字第541、1542、8531、10003號追加起訴書、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追加起訴書(其中附表編號1至10、14至15、17至19、22)部分
編號
告訴人/被害人
檢察官起訴書及追加起訴書案號
罪名及宣告刑
1
告訴人周鳳美
111年度偵緝字第662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2
告訴人陳宥蓉
111年度偵字第541、1542、8531、10003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3
告訴人林俊宇
111年度偵字第541、1542、8531、10003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4
告訴人張彩珍
111年度偵字第541、1542、8531、10003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5
告訴人蘇高福
111年度偵字第541、1542、8531、10003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6
告訴人吳惠萍
111年度偵字第541、1542、8531、10003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7
告訴人徐有田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拾月。
8
告訴人連秀葉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捌月。
9
告訴人蔡光超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10
被害人莊家忠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11
告訴人郭勝雄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12
被害人洪暐峻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13
告訴人蕭欣銘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肆月。
14
被害人蘇柏翰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15
告訴人張世忠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16
告訴人詹雁琳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17
告訴人林富美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18
告訴人黃瓊玉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19
告訴人沈子堯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20
告訴人伍志弘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21
告訴人鄭慧英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22
告訴人廖桂華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林哲陽(原名林詠明)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附件1】: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1年度偵緝字第662號
  被   告 林詠明 男 21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段000巷00號
            居臺南市○區○○路0段000巷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 罪 事 實
一、林詠明於民國110年7月間加入由暱稱「婷婷」及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其他成年成員組成之持續性、牟利性、有結構性之詐欺犯罪組織,擔任收簿手。林詠明與該集團之成員共同基於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與洗錢之犯意聯絡,由林詠明於110年8月10日22時許,在臺南市○○區○○路00號上海灘時尚會館,向不知情之劉耀元(所涉詐欺取財罪嫌,另為不起訴處分)收取永豐商業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存簿、金融卡及網路銀行帳號,另由該集團之成員自同年6月起以投資股票云云,詐騙周鳳美,致周鳳美陷於錯誤,陸續於110年8月25日9時48分、9時50分、翌(26)日9時45分匯款新臺幣(下同)5萬元、3萬元、5萬元至劉耀元上開金融帳戶,復由身分不詳之共犯轉出該等款項,以此方式掩飾上述犯罪所得之去向,林詠明並獲得3,000元報酬。周鳳美察覺有異報警處理,始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周鳳美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太平分局報告偵辦。
    證 據 並 所 犯 法 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  據  清  單
待  證  事  實
1
被告林詠明於警詢及偵訊中之供述
坦承被告向不知情之劉耀元收取上述永豐銀行帳戶,交予「婷婷」作為詐欺取財人頭帳戶之事實。
2
證人劉耀元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證述
證明被告向不知情之證人劉耀元收取上述永豐銀行帳戶之事實。
3
證人即告訴人周鳳美於警詢時之指訴
證明告訴人周鳳美因受騙而匯出上開款項之事實。
告訴人台北富邦銀行帳戶對帳單細項、華南銀行存摺影本、帳戶個資檢視表、報案資料各1份、手機畫面截圖照片1份
4
永豐銀行客戶基本資料表、歷史交易明細各1份
佐證告訴人匯款至劉耀元上開永豐銀行帳戶,為身分不詳之人跨行轉帳取款之事實。
5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刑案查訪紀錄表1紙
佐證證人劉耀元之證述屬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洗錢等罪嫌。被告與「婷婷」及其所屬詐欺集團成員就上開犯行間,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請依刑法第28條規定論以共同正犯。被告以一行為觸犯參與犯罪組織、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與洗錢三罪,請依想像競合之規定,從一重論以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被告所獲取之上開報酬,為其犯罪所得,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規定宣告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請依同條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7   月  25  日
               檢察官  廖 羽 羚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8   月  1   日
                              書記官   蔡 素 雅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
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者,處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
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 億元以下罰金;參與者,處 6 月以
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 千萬元以下罰金。但參
與情節輕微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具公務員或經選舉產生之公職人員之身分,犯前項之罪者,加重
其刑至二分之一。
犯第 1 項之罪者,應於刑之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
,其期間為 3 年。
前項之強制工作,準用刑法第 90 條第 2 項但書、第 3 項及第
98 條第 2 項、第 3 項規定。
以言語、舉動、文字或其他方法,明示或暗示其為犯罪組織之成
員,或與犯罪組織或其成員有關聯,而要求他人為下列行為之一
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3 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出售財產、商業組織之出資或股份或放棄經營權。
二、配合辦理都市更新重建之處理程序。
三、購買商品或支付勞務報酬。
四、履行債務或接受債務協商之內容。
前項犯罪組織,不以現存者為必要。
以第 5 項之行為,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其行使權利者,亦
同。
第 5 項、第 7 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
犯第 339 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
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1 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
    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 7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
臺幣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附件2】: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追加起訴書
                                      111年度偵字第541號
                                     111年度偵字第1542號
                                     111年度偵字第8531號
                                     11年度偵字第10003號
  被   告 林詠明 男 22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臺南市安南區安慶里4鄰長溪路1段
            168巷20號
                        居臺南市○區○○路0段000巷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追加起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林詠明於民國110年7月間加入由暱稱「婷婷」及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其他成年成員組成之持續性、牟利性、有結構性之詐欺犯罪組織,擔任收簿手(林詠明所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嫌,業經本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緝字第662號提起公訴,不在本案追加起訴範圍)。林詠明與該集團之成員共同基於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與洗錢之犯意聯絡,由林詠明於110年8月10日22時許,在臺南市○○區○○路00號上海灘時尚會館,向不知情之劉耀元(所涉詐欺取財罪嫌,另為不起訴處分)收取永豐商業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永豐銀行帳戶)之存簿、金融卡及網路銀行帳號,另由該詐欺集團成員於附表所示時間、方式,詐騙陳宥蓉、林俊宇、張彩珍、蘇高福、吳惠萍,致陳宥蓉等5人均陷於錯誤,匯出如附表所示款項至劉耀元上開永豐銀行帳戶內。嗣因陳宥蓉等5人查覺有異,報警查悉上情。
二、案經陳宥蓉、林俊宇、張彩珍、蘇高福、吳惠萍分別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太平分局、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東港分局、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三民第一分局、雲林縣警察局斗南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林詠明於警詢時之供述
被告坦承向不知情之劉耀元收取上開永豐銀行帳戶,交予「婷婷」作為詐欺取財人頭帳戶之事實。
2
同案被告劉耀元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證明被告向不知情之劉耀元收取上開永豐銀行帳戶之事實。
3
告訴人陳宥蓉、林俊宇、張彩珍、蘇高福、吳惠萍於警詢時之指訴
證明告訴人陳宥蓉、林俊宇、張彩珍、蘇高福、吳惠萍因受詐騙而匯出如附表所示款項之事實。
4
告訴人陳宥蓉提供之對話紀錄及匯款申請書各1份
證明告訴人陳宥蓉因受騙而匯出上開款項之事實。
5
告訴人林俊宇提供之轉帳紀錄截圖1份
證明告訴人林俊宇因受騙而匯出上開款項之事實。
6
告訴人張彩珍提供之對話紀錄及存摺內頁影本各1份
證明告訴人張彩珍因受騙而匯出上開款項之事實。
7
告訴人蘇高福提供之匯款委託書1紙
證明告訴人蘇高福因受騙而匯出上開款項之事實。
8
告訴人吳惠萍提供之匯款申請書1紙
證明告訴人吳惠萍因受騙而匯出上開款項之事實。
9
永豐銀行客戶基本資料表、歷史交易明細各1份
佐證告訴人陳宥蓉等5人匯款至劉耀元上開永豐銀行帳戶,為身分不詳之人跨行轉帳取款之事實。
二、所犯法條:
    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洗錢罪嫌。被告與「婷婷」及其所屬詐欺集團成員就上開犯行間,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請依刑法第28條規定論以共同正犯。被告分別以一行為觸犯上開2罪嫌,請依想像競合之規定,從一重論以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三、查被告林詠明前因參與上開犯罪集團擔任收簿手並收取劉耀元申辦之永豐銀行帳戶作為詐欺被害人使用,而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本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緝字第662號提起公訴,現由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收股)以111年度金訴字第698號案件審理中,有該案起訴書、本署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及公務電話紀錄單各1份在卷可參,本案與前開案件係一人犯數罪,為刑事訴訟法第7條之相牽連案件,爰依法追加起訴。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1項追加起訴
 此 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8   月  23  日
                              檢察官  周  盟  翔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8   月  24  日
                              書記官  許  順  登

附表
編號
告訴人
詐欺手法
匯款時間
匯款金額(新臺幣)
匯入帳戶
1
陳宥蓉
詐騙集團成員於110年5月19日13時11分許,透過通訊軟體LINE,以暱稱「芊芊」名義結識告訴人陳宥蓉,向其佯稱可以介紹投資股票獲利云云,致告訴人陷於錯誤而依指示匯款。
110年8月25日12時50分許
15萬元
劉耀元上開永豐銀行帳戶
2
林俊宇
告訴人林俊宇於110年7月中旬加入詐騙集團成立之投資網站「金泰資產」,詐騙集團成員向告訴人佯稱可以申購股票云云,致告訴人陷於錯誤而依指示匯款。
110年8月25日9時39分許
50萬元
劉耀元上開永豐銀行帳戶
3
張彩珍
詐騙集團成員於110年7月5日某時,先以手機訊息聯絡告訴人張彩珍,告訴人點入後連結至與股票投資相關之LINE群組,該群組向告訴人慫恿可以投資獲利云云,致告訴人陷於錯誤而依指示匯款。
110年8月26日16時26分許
10萬元
劉耀元上開永豐銀行帳戶
4
蘇高福
詐騙集團成員於110年7月底,透過通訊軟體LINE,以暱稱「Delly」名義結識告訴人蘇高福,向其佯稱可以投資股票獲利云云,致告訴人陷於錯誤而依指示匯款。
110年8月25日9時42分許
26萬元
劉耀元上開永豐銀行帳戶
5
吳惠萍
詐騙集團成員於110年7月13日15時許,透過通訊軟體LINE,以暱稱「雅雯」名義結識告訴人吳惠萍,向其佯稱可以介紹投資獲利云云,致告訴人陷於錯誤而依指示匯款。
110年8月26日13時54分許
50萬元
劉耀元上開永豐銀行帳戶

【附件3】: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追加起訴書
                                    111年度偵字第10626號
                                    112年度偵字第1764號
                                    112年度偵字第1765號
                                    112年度偵字第4046號
  被   告 林哲陽 男 22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段000巷00號
            (另案於法務部○○○○○○○臺南
             分監執行中)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劉冠麟 男 22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彰化縣○○鎮○○路0段0號
            (另案於法務部○○○○○○○○羈
             押中)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劉耀元 男 33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臺南市○市區○○街000巷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王貫綸 男 22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街000號6樓
             之6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等因詐欺等案件,相牽連之詐欺等案件前經本署檢察官提起公訴,現由貴院(收)股以111年度金訴字第698號案件審理中,茲追加起訴如下:
    犯 罪 事 實
一、林哲陽(原名林詠明,暱稱「東」)於民國110年7月間加入由暱稱「婷婷」及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其他成年成員組成之持續性、牟利性、有結構性之詐欺犯罪組織,擔任收簿手(林哲陽所涉參與犯罪組織犯行,前經本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緝字第662號提起公訴,不在本案起訴範圍)。林哲陽與該集團之成員共同基於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與洗錢之犯意聯絡,由林哲陽收取劉冠麟(暱稱「高雄薛之謙」)之華南銀行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劉耀元(暱稱「允樂」)之永豐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供該集團犯罪之用;劉冠麟、劉耀元均基於幫助洗錢、幫助詐欺取財之犯意,將前開金融帳戶之存摺、金融卡交與林哲陽使用;王貫綸亦基於幫助洗錢、幫助詐欺取財之犯意,將其永豐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存摺、金融卡與網路銀行密碼交與身分不詳之人,供該人所屬詐欺集團犯罪之用。其後林哲陽所屬詐欺集團其他成員,即以附表編號1-22所示詐術,詐騙附表編號1-22所示之被害人,致其等均陷於錯誤,於附表編號1-22所示時間,匯款至附表編號1-22所示人頭帳戶,復由身分不詳之共犯將該等款項轉入第二層人頭戶或提領一空,以此方式掩飾上述犯罪所得之去向,林哲陽並獲得新台幣(下同)3,000元之報酬(林哲陽就附表編號13所示犯行,前經本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緝字第662號提起公訴,不在本案起訴範圍)。嗣徐有田、連秀葉、蔡光超、莊家忠、郭勝雄、洪暐峻、蕭欣銘、蘇柏翰、張世忠、詹雁琳、林俊宇、蘇高福、周鳳美、林富美、黃瓊玉、陳宥蓉、沈子堯、伍志弘、鄭慧英、吳惠萍、張彩珍、廖桂華察覺有異,報警處理,始循線查悉上情。並扣得林哲陽之手機1支。
二、案經徐有田、連秀葉、蔡光超、郭勝雄、蕭欣銘、張世忠、詹雁琳、林俊宇、蘇高福、周鳳美、林富美、黃瓊玉、陳宥蓉、沈子堯、伍志弘、鄭慧英、吳惠萍、張彩珍、廖桂華訴由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鳳山分局報告偵辦。
    證 據 並 所 犯 法 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林哲陽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偵18039卷、偵緝663卷】
1.坦承有依照「婷婷」之指示,向被告劉冠麟、劉耀元收取上開金融帳戶,並有獲得3,000元報酬之事實。
2.證明被告劉冠麟、劉耀元係自願出售上開金融帳戶之事實。
2
被告劉冠麟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偵1764卷】
坦承其有交付華南銀行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存摺、金融卡與被告林哲陽,以及其微信暱稱為「高雄薛之謙」之事實。
3
被告劉耀元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偵10626卷】
坦承其有交付上開金融帳戶與被告林哲陽,以及其微信暱稱為「允樂」之事實。
4
被告王貫綸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偵10626卷】
坦承其有交付上開永豐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之存摺、金融卡與網路銀行密碼與他人之事實。
5
證人即告訴人徐有田、連秀葉、蔡光超、郭勝雄、蕭欣銘、張世忠、詹雁琳、林俊宇、蘇高福、周鳳美、林富美、黃瓊玉、陳宥蓉、沈子堯、伍志弘、鄭慧英、吳惠萍、張彩珍、廖桂華於警詢時之證述;證人即被害人莊家忠、洪暐峻、蘇柏翰於警詢時之證述
證明告訴人徐有田、連秀葉、蔡光超、郭勝雄、蕭欣銘、張世忠、詹雁琳、林俊宇、蘇高福、周鳳美、林富美、黃瓊玉、陳宥蓉、沈子堯、伍志弘、鄭慧英、吳惠萍、張彩珍、廖桂華與被害人莊家忠、洪暐峻、蘇柏翰受騙匯款至附表所示人頭帳戶之事實。
6
劉冠麟之華南銀行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劉耀元之永豐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王貫綸之永豐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客戶基本資料、歷史交易明細各1份
證明左列帳戶為詐騙集團洗錢所用之人頭帳戶之事實。
7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數位證物勘查報告1份
【他卷】
證明被告林哲陽、劉冠麟、劉耀元之犯行。
8
被告林哲陽與被告劉冠麟(「東」、「高雄薛之謙」)之對話紀錄1份、對話紀錄截圖照片6張
【警79470卷第61-68頁;警58587卷第133頁】
證明被告林哲陽、劉冠麟之犯行。
9
被告林哲陽與被告劉耀元(「東」、「允樂」)之對話紀錄1份
【警40264卷第67-241頁】
證明被告林哲陽、劉耀元之犯行。
10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各1份、手機1支扣案
【警58587卷第29-35頁】
證明被告林哲陽、劉冠麟、劉耀元之犯行。
11
被告劉冠麟報案資料(內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新興分局中正三路派出所陳報單、受理案件證明單)1份、Instagram用戶資料查詢1份、通聯調閱查詢單1份、手機截圖照片1張
【警58587卷第21-27頁;警70900卷第5-10頁】
證明被告劉冠麟為圖脫免罪責,於交付帳戶後之110年8月24日報案,謊稱上開帳戶係遭他人騙取之事實。
二、訊據被告林哲陽、劉冠麟、劉耀元、王貫綸均矢口否認犯行,被告林哲陽辯稱:我自己也是被他們騙等語;被告劉冠麟辯稱:我是為了辦紓困被騙帳戶等語;被告劉耀元辯稱:我同事林哲陽跟我借帳戶,我不知道他把帳戶賣給其他人等語;被告王貫綸辯稱:我看到臉書廣告,為了辦貸款交付帳戶等語,經查:被告林哲陽於偵查中自承收取上開帳戶係為賣帳戶賺錢等語,其辯解不足採信,其犯嫌以認定;被告劉冠麟、劉耀元均係出於自願交付帳戶與被告林哲陽乙情,為證人即同案被告林哲陽偵查中證述明確,並有前引數位證物勘查報告1份、對話紀錄2份、對話紀錄截圖照片在卷可考,被告劉冠麟、劉耀元之辯解不足採信,其等犯嫌堪以認定;被告王貫綸無法提出任何證據證明係因辦理貸款受騙而交付帳戶,又其於偵查中坦承出借帳戶予他人會被用於洗錢等語,是其辯解不足採信,其犯嫌堪以認定。
三、所犯法條
(一)、核被告林哲陽就附表編號1-12、14-22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1款、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嫌。被告林哲陽與「婷婷」與詐欺集團內其他成員,互有犯意聯絡、行為分擔,請論以共同正犯。被告林哲陽就附表編號1-12、14-22所為,均係以一行為觸犯加重詐欺取財與洗錢等罪,為想像競合犯,請均依刑法第55條規定,從一重論以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被告林哲陽就附表編號1-12、14-22所示犯行,犯意各別,行為互殊,請予分論併罰。
(二)、被告劉冠麟就附表編號1-10、被告劉耀元、王貫綸就附表編號11-22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0條、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及刑法第30條、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幫助洗錢等罪嫌,其等為幫助犯,請依刑法第30條第2項之規定,按正犯之刑減輕之。被告劉冠麟、劉耀元、王貫綸以一提供金融帳戶之行為,涉犯上開罪名,分別侵害附表所示之被害人,乃以一行為觸犯幫助詐欺取財罪及幫助洗錢二罪,為想像競合犯,請均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之幫助洗錢罪論處,並請論以一罪。
(三)、扣案手機1支,為被告林哲陽供本案犯罪所用之物,且為被告林哲陽所有,請依刑法第38條第2項規定,宣告沒收之。被告林哲陽所獲取之上開報酬,為其犯罪所得,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規定宣告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請依同條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
(四)、請斟酌附表編號1-22所示被害人受騙金額甚鉅,足見本案詐欺集團規模龐大,被告林哲陽之犯行嚴重侵害被害人財產法益,並危及社會秩序,另請審酌本案耗費甚多司法資源,本案最初係員警攔查被告林哲陽時,發覺其持有3本存摺、2張金融卡,及時阻止犯罪損害擴大,而被告林哲陽、劉冠麟、劉耀元、王貫綸在偵查過程,自始至終均否認犯行,尤其被告劉冠麟為圖脫免罪責,在案發後竟報案謊稱其係詐騙被害人,使員警耗費成本調取Instagram用戶資料、通聯用戶資料等,其後承辦相關案件之地檢署檢察官接連受被告劉冠麟、劉耀元誤導,先後對被告劉冠麟為5次不起訴處分,以及對被告劉耀元為2次不起訴處分,有不起訴處分書7份在卷可考【警79470卷第69-83頁;警40264卷第255-258頁;警40264卷第243-252頁】,幸承辦員警持續追查,對扣案手機採證,還原並分析相關證據,始察知被告劉冠麟、劉耀元在案發之始即有幫助詐欺取財、幫助洗錢之主觀犯意,請綜合上情,對被告林哲陽、劉冠麟、劉耀元、王貫綸從重量刑。
四、追加起訴理由:按「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就與本案相牽連之犯罪或本罪之誣告罪,追加起訴」,又「有左列情形之一者,為相牽連之案件:一、一人犯數罪者。二、數人共犯一罪或數罪者。三、數人同時在同一處所各別犯罪者。四、犯與本罪有關係之藏匿人犯、湮滅證據、偽證、贓物各罪者」,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1項、第7條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林哲陽前因詐欺等案件,經本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緝字662號案件提起公訴,現由貴院收股以111年度金訴字第698號案件審理中,有起訴書、全國刑案資料查註表各1份在卷可參,與本案為一人犯數罪之相牽連案件,爰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追加起訴。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1項追加起訴。
  此 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3   月  27  日
               檢察官  廖 羽 羚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3   月  30  日
                              書記官   蔡 素 雅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
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
犯第 339 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
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1 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
    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 7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
臺幣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附表
編號
被害人
詐騙手法
匯款時間/金額
人頭帳戶
1
徐有田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3,208萬元)
110年8月11日10時41分匯款150萬元
劉冠麟之華南銀行000-000000000000號帳戶
2
連秀葉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1,146萬元)
110年8月11日14時45分匯款100萬元
同上
3
蔡光超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148萬元)
110年8月12日9時8分、9時12分匯款5萬元、5萬元
同上
4
莊家忠
(未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148萬6,000元)
110年8月12日12時48分匯款1萬元
同上
5
郭勝雄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71萬3,503元)
110年8月12日13時25分匯款8萬8,503元
同上
6
洪暐峻
(未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63萬元)
110年8月12日15時4分匯款9萬元
同上
7
蕭欣銘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1,744萬7,520元)
110年8月12日15時25分匯款38萬4,000元
同上
8
蘇柏翰
(未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71萬5,554元)
110年8月13日8時52分匯款10萬元
同上
9
張世忠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216萬2,209元)
110年8月13日11時25分匯款5萬元
同上
10
詹雁琳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43萬5,874元)
110年8月14日8時52分匯款2萬7,950元
同上

11
林俊宇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50萬元)
110年8月25日9時39分匯款50萬元
劉耀元之永豐商業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其後轉入王貫綸之永豐銀行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
12
蘇高福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50萬元)
110年8月25日9時42分匯款26萬元
同上
13
周鳳美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619萬138元)
110年8月25日9時48分、9時50分匯款5萬元、3萬元;110年8月26日9時45分匯款3萬元
同上
14
林富美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180萬6,400元)
110年8月25日10時22分匯款50萬元
同上
15
黃瓊玉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45萬元)
110年8月25日11時50分匯款20萬元
同上
16
陳宥蓉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145萬6,500元)
110年8月25日12時50分匯款15萬元
同上
17
沈子堯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113萬元)
110年8月25日16時38分、16時39分、16時41分匯款10萬元、10萬元、10萬元;110年8月26日10時8分、10時10分匯款10萬元、10萬元
同上
18
伍志弘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30萬元)
110年8月26日10時7分匯款10萬元
同上
19
鄭慧英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546萬8,000元)
110年8月26日13時44分匯款50萬元
同上
20
吳惠萍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134萬元)
110年8月26日13時54分匯款50萬元
同上
21
張彩珍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30萬元)
110年8月26日16時27分匯款10萬元
同上
22
廖桂華
(提告)
假投資
(損失共計73萬5,000元)
110年8月27日11時1分匯款23萬5,000元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