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11 年度台上字第 5308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2 年 05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1年度台上字第5308號
上  訴  人  張暐昱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華民國111年8月24日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訴字第572號,起訴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22597、25792、26585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審理結果,認定上訴人張暐昱有如其事實欄(下稱事實欄)所載犯行,因而維持第一審關於論處上訴人犯民國109年1月15日修正公布,同年7月15日施行前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下稱修正前毒品條例)第4條第2項之販賣第二級毒品合計3罪刑,知相關沒收(追徵)部分之判決,駁回上訴人此部分在第二審之上訴。核其所為論斷說明,俱有卷內證據資料可資覆按。從形式上觀察,原判決尚無足以影響其判決結果之違法情形存在。
三、上訴意旨略以
  ㈠警方因上訴人之供述而查獲葉啟昌、謝盈潔等人販賣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犯行,且葉啟昌於警詢時供稱:後來我也有改賣張暐昱等語,意指其在109年11月18日上訴人配合警方向葉啟昌購買甲基安非他命前,即有販賣甲基安非他命予上訴人。原判決對於上開有利於上訴人之事證,不予採取,反而採信葉啟昌供稱只於109年11月18日販賣甲基安非他命予上訴人之不實說詞,遽認上訴人無修正前毒品條例第17條第1項減輕或免除其刑規定之適用,其採證認事有違經驗法則論理法則
  ㈡上訴人甘冒風險、暴露身分與葉啟昌、謝盈潔交易甲基安非他命,有助於防止毒品氾濫,符合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其刑之規定。原判決未依上訴人所請據以酌減其刑,亦未說明理由,有理由欠備之違法。
四、經查:
  ㈠修正前毒品條例第17條第1項所謂「供出毒品來源,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係指具體提供毒品來源之資訊,使調查或偵查犯罪之公務員知悉,而對之發動調查或偵查,並據以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而言。
  原判決說明:葉啟昌經起訴、判決販賣甲基安非他命予上訴人之犯罪時間為109年11月18日,在時序上明顯於上訴人販賣甲基安非他命予徐清義、蘇文豪之後,難認葉啟昌為上訴人所販賣之甲基安非他命來源。又葉啟昌否認其於109年11月18日以前即有販賣甲基安非他命予上訴人犯行,不能單憑上訴人之片面單一指述,遽認葉啟昌即為上訴人販賣甲基安非他命之來源,自無修正前毒品條例第17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等旨。依上開說明,尚無不合。且此係原審採證認事職權行使之事項,依上開說明,不能任意指摘為違法。上訴人此部分上訴意旨,仍執陳詞,泛指:原判決未依修正前毒品條例第17條第1項規定減免其刑違法云云,並非合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㈡刑法第59條所規定之酌量減輕其刑,必其犯罪另有特殊之原因、環境或背景,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之同情,且於法律上別無其他應減輕或得減輕其刑之事由,認即予以宣告法定最低度刑嫌過重者,始有其適用。又是否適用上揭規定酌量減輕其刑之認定,係屬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倘其裁量權之行使並無濫用情形,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而據為上訴第三審之合法理由。
    上訴人販賣甲基安非他命犯行,審酌上訴人販賣之次數、數量、所得等犯罪情節,並無特殊之犯罪原因、環境或背景;上訴人所犯修正前毒品條例第4條第2項之罪,其法定最低本刑為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罰金),應適用修正前毒品條例第17條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倘科以最低刑度,在客觀上顯不足以引起一般人同情,難認其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而有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其刑規定之適用。至上訴意旨所指上訴人甘冒風險,暴露身分與葉啟昌、謝盈潔交易甲基安非他命一節,係犯後態度事項,尚非即為酌量減輕其刑之犯罪情狀。原判決未據以酌減其刑,係其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又原判決未於判決理由中敘明不予酌量減輕其刑之依據,固未盡周延,但此非判決應記載事項,不得指為違法。此部分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有理由欠備之違法,尚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五、綜上,本件上訴意旨,係置原判決所為明白論斷於不顧,就原判決已詳細說明事項,徒憑己意而為相異評價,或對於事實審法院採證認事、量刑職權之適法行使,任意指摘,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依照首揭說明,應認本件上訴均為不合法律上之程式,而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5   月  25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錢建榮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蘇素娥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杜佳樺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5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