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上字第 2124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2 年 05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加重詐欺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2124號
上  訴  人  黃韋澤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華民國112年2月14日第二審判決(111年度金上訴字第2964號,起訴案號: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9517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次按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保安處分一部為之。本件因上訴人黃韋澤於原審明示僅針對第一審判決之刑部分上訴。故原審僅就第一審判決關於該部分之量刑是否合法、妥適予以審理。
二、本件原判決綜合全案證據資料,本於事實審法院量刑裁量之權限,就第一審判決關於上訴人所犯如其犯罪事實欄所載詐欺取財犯行,依想像競合犯規定,從一重論處其犯三人以上共同冒用公務員名義詐欺取財(尚犯洗錢)罪刑。因上訴人僅對於第一審判決之量刑部分提起上訴,而認第一審判決之犯罪事實中,並未認定上訴人共同詐取被害人蔡文德遭詐騙後另匯出之新臺幣(下同)41萬元部分,其於量刑時卻將此金額列入其犯罪所生危險或損害審酌之一部,有量刑因子過分評估之情形,因而撤銷第一審判決關於上訴人之刑,改判科處其有期徒刑1年2月。原判決已詳為敘明其量刑所憑之證據及理由。所為論斷說明,俱有卷內證據資料可資覆按。 
三、刑法第59條之酌量減輕其刑,必於犯罪之情狀,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認為即予宣告法定最低度刑,嫌過重者,始有其適用。又緩刑之宣告,除應具備刑法第74條所定條件外,並須有可認為以暫不執行刑罰為適當之情形,始得為之。是否酌減其刑及為緩刑宣告,均屬事實審法院依職權裁量之事項。原判決敘明:黃韋澤之犯罪情狀,不符前述酌減其刑之要件;並以上訴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其加入本案詐欺集團,參與犯行之次數非少,所涉贓款金額高達400萬元,對法秩序之危害非輕,其犯後雖與蔡文德達成調解,然因履行期限尚未屆至,尚未實際彌補其損害,兼衡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事項(包括上訴人坦承犯行之犯後態度、與蔡文德達成調解〔但尚未實際彌補其損害〕)等一切情狀,而為量刑,且上訴人曾因參與同一犯罪組織於民國110年12月17日所為之詐欺犯行,經法院判處罪刑並宣告緩刑5年,於111年7月12日確定,不符緩刑宣告要件等旨。客觀上難謂有濫用裁量權的情形存在且無違背公平正義、責罰相當等原則。尚無不合。
四、上訴意旨以:原判決忽略其積極與蔡文德達成調解,並持續履行和解條件,未予其緩刑機會,有調查未盡、理由矛盾之違誤,量處之刑亦有違反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罪刑相當原則等語。係對原審量刑及其他裁量職權之行使及原判決已說明之事項,依憑己意指為違法,並非上訴第三審之合法理由。  
五、依上所述,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5     月    17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李英勇
                                  法 官  鄧振球
                                  法 官  楊智勝
                                  法 官  邱忠義
                                  法 官  洪兆隆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怡靚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5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