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裁判書系統

系統更新將於9/21-9/23每日凌晨0時至6時進行,期間如無法正常查詢,請點選「重新整理」,系統將自動切換至其他主機,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上字第 630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2 年 03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630號
上  訴  人  呂侑星                   




上列上訴人偽造有價證券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1年9月28日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訴字第2271號,起訴案號: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9155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件原判決事實認定係以:上訴人呂侑星與蔡若亞為夫妻關係,上訴人假冒蔡若亞名義以網路假交友方式認識告訴人許弘毅,即陸續以打官司亟需周轉、生活費不足、償還銀行債務等理由,向告訴人借款共計新臺幣(下同)290萬元(所涉詐欺取財罪嫌部分,另由檢察官偵辦中)。上訴人又欲向告訴人借款,經告訴人要求交付本票以供擔保舊有債務及新借款項,竟與林東杰未經蔡若亞之同意,共同基於偽造私文書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有價證券及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犯意聯絡,於民國110年1月4日凌晨0時許,上訴人以通訊軟體LINE(下稱LINE)聯絡林東杰購買空白本票,並傳送蔡若亞之身分資料予林東杰,由林東杰以在如原判決附表編號(下稱編號)一所示空白本票上發票人欄上偽簽「蔡若亞」署名及蓋用指印共4枚之方式,偽造非屬有效之本票,惟仍具有債權憑證性質之私文書,足生損害於蔡若亞。然因上訴人認指印不妥,要求林東杰當場銷燬該本票,再由林東杰於編號二所示本票之發票人欄偽簽「蔡若亞」署名及蓋用指印4枚之方式,而偽造編號二所示之本票後,由林東杰依上訴人指示將該本票放置在臺中市○○區○○路0段00號之全家便利超商對面公園內之石頭下面,再將放置本票地點之照片傳送予告訴人而行使之,以此方式行使詐術,並使告訴人陷於錯誤,認上訴人有意擔保其債務而收受該張本票等情。因而撤銷第一審關於上訴人部分之科刑判決,改判從一重論處上訴人共同犯刑法第201條第1項之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有價證券罪刑(另想像競合犯刑法第210條偽造私文書、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等罪)。固非無見。
二、惟查:
 ㈠行使偽造有價證券本身含有詐欺性質,行使偽造有價證券,以取得票面價值之對價,固不另成立詐欺罪名,但如以偽造之有價證券供作擔保或作為新債清償而借款,則其借款之行為,即為行使偽造有價證券以外之另一行為,非單純之行使偽造有價證券行為所得包攝。如其偽造有價證券後之行使及詐欺取財犯行間具單一目的,且犯罪行為有局部重疊之情形,依社會通念以評價為一行為較為合理,係以一行為觸犯偽造有價證券罪及詐欺取財罪,為想像競合犯,應從一重之偽造有價證券罪處斷。     
 ㈡原判決已於理由欄參之三載明:「查告訴人許弘毅於原審審理時陳稱:開立本票除了擔保先前借款外,還有之後陸續要借給被告的錢等語。是此部分被告呂侑星指示同案被告林東杰偽造附表編號一私文書、編號二之有價證券,並要求同案被告林東杰拍照傳送附表編號二之偽造有價證券,向告訴人行使,係為除擔保舊有債務另為商借新債務,且並非返還舊債,是核被告呂侑星所為,係犯刑法第210條之偽造私文書、第201條第1項之偽造有價證券罪、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普通詐欺取財罪。起訴書雖漏載偽造私文書罪、普通詐欺取財之起訴法條,惟被告呂侑星及同案被告林東杰偽造附表編號一私文書之犯行及簽發票據目的係在擔保債務乙節,業於起訴書犯罪事實欄載明,應認已提起公訴,並已為辯論,且不影響最後論罪結果,本院認一併審理無礙被告及辯護人防禦權行使,故一併審理。」(原判決第4頁第20行至第5頁第3行)、「被告所犯上開偽造私文書、偽造有價證券、普通詐欺取財之犯行,皆係在同一犯罪決意及預定計畫下所為階段行為,應僅認係以一行為同時觸犯上開3罪名,為想像競合犯,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應從一重論以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有價證券罪。」(原判決第5頁第8至13行),並以上訴人係為擔保債務而偽造簽發本案票據,第一審漏論普通詐欺取財罪,尚有違誤,資為撤銷第一審判決之理由(原判決第5頁第15至21行)。則上訴人是否尚有其他詐欺取財犯行,而為本件原判決審判效力所及,至關重要,自有進一步釐清之必要。
 ㈢卷查上訴人因詐欺取財案件,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字第11290號提起公訴,於111年7月11日繫屬於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以111年度易字第1349號審理中(下稱另案),有起訴書、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憑。依另案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記載:「呂侑星明知自己無還款之意願及能力,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與王偉恩(涉嫌詐欺取財罪嫌部分,另行通緝)共同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由呂侑星於109年8月17日,假冒其妻蔡若亞(涉嫌詐欺取財罪嫌部分,另為不起訴處分)名義以網路交友之方式在聊天室上認識許弘毅,自109年8月18日起至110年3月31日止即陸續以LINE向許弘毅佯稱『其為單親媽媽,為了打監護權官司而挪用公款,因怕公司發現須馬上補回,隔日即可歸還』...等語,需錢甚急,欲向許弘毅借款,呂侑星並提供蔡若亞國民身分證照片...等資料取信許弘毅,致許弘毅陷於錯誤,於附表一、二所示時間,分別匯款如附表一、二所示之金額...共計547萬9,185元...。期間因呂侑星均未依約還款,許弘毅要求呂侑星提供擔保,呂侑星及林東杰未徵得蔡若亞之同意,於110年1月4日以蔡若亞之名義簽立290萬元之本票1紙...以為先前債務之擔保。另呂侑星因多次以明天銀行帳戶就能開通為由,向許弘毅借款,許弘毅已心生懷疑,遂於110年1月間,再由王偉恩主動向許弘毅表示可以幫忙向蔡若亞催討債務,並向許弘毅佯稱,有找人查蔡若亞銀行帳戶,確實有款項可以償還云云,消除許弘毅疑慮,許弘毅始持續借款予假冒蔡若亞之呂侑星,呂侑星及王偉恩因而詐得547萬9,185元」等情。證據並所犯法條欄二則載明上訴人基於同一詐欺取財之目的,接續多次向許弘毅施用詐術,所為係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罪之接續犯等旨。如若無訛,上訴人於110年1月4日偽造有價證券後之行使,係供擔保舊有債務及向告訴人新借款項,則其行為與本案(110年1月4日前)、另案(自109年8月18日起至110年3月31日止)對同一被害人(許弘毅)所犯詐欺取財犯行間,似具有單一目的,且犯罪行為有局部重疊,依社會通念得否評價為一行為較為合理,已非無斟酌餘地,且上訴人接續詐欺取財之時間長短及金額若干,影響於量刑之衡酌,更攸關本件判決既判力範圍之確定,有詳查釐清之必要。原審未針對另案詐欺取財行為,併就原判決已認定部分,綜合全案情節為整體觀察,並於理由內剖析論敘明白,遽予判決,其所為判斷難認無違經驗與論理法則,亦有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證據而未予調查及判決理由不備之違法。    
三、上訴意旨執以指摘,非無理由,原判決既有上述違失情形,影響於事實之確定,本院無從據以自為裁判,應認原判決有撤銷發回更審之原因。至原判決認上訴人犯詐欺取財罪部分,因與上揭撤銷發回有裁判上一罪關係,基於審判不可分原則,併予發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7條、第401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3   月  8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何菁莪
                                  法 官  何信慶
                                  法 官  朱瑞娟
                                  法 官  劉興浪
                                  法 官  黃潔茹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宜勳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3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