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上字第 1794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2 年 05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加重詐欺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1794號
上  訴  人  林逸翔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2年2月16日第二審判決(111年度上訴字第1279號,起訴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07年度偵字第21736、21738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審理結果,認定上訴人林逸翔有原判決事實及理由欄一(引用第一審判決書犯罪事實欄一的記載)所載犯行明確,因而維持第一審論處上訴人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刑及知相關沒收追徵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敘調查證據之結果及憑以認定犯罪事實之理由。
三、適用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與否,法院本屬有權斟酌決定,法律並未明定有罪之判決書,應於理由內記載不適用該條規定之理由。原審未認本件有前揭規定之適用,縱未於理由內特別說明審酌之情形,不生違法問題。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未適用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其刑,有判決理由不備之違法,顯非上訴第三審之合法理由。
四、刑之量定,係實體法上賦予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如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情形,即不得任意指摘為違法,以為第三審上訴之理由。原判決已敘明:第一審判決於量刑時,已依刑法第57條規定,綜合審酌上訴人之犯罪動機、目的、手段、品行、智識程度、家庭生活經濟狀況、所生危害程度、犯後態度等一切情狀,就其所犯量處有期徒刑1年3月,尚稱妥當,因予維持。原判決並說明上訴人雖於原審準備程序時已與被害人鄭心樺達成和解,約定上訴人應給付被害人新臺幣(下同)400萬元,給付方式為上訴人於民國112年1月17日給付被害人150萬元,餘款則以分期付款按月給付2萬元全部清償方式為之,惟上訴人經原審多次催促,直至原審判決前仍未依約給付款項,有和解筆錄及原審電話紀錄可稽,難認上訴人有真誠悔改之意,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請求從輕量刑,並無理由。於法核無違誤。原判決之量刑,已屬低度刑,既未逾越法定刑度,亦無違背公平正義之情形,均屬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尚難指為違法。至於被告與被害人達成和解之後,有無具體履行和解條件,固可納入其犯罪後態度之判斷因子,然原判決並非僅以此一情狀作為量刑之唯一依據,自無從執此指摘原判決量刑違法。上訴意旨以上訴人涉世未深,年紀尚輕,雖與被害人達成和解,亦願意履行和解條件,惟原判決漏未審酌同案被告及其他共同正犯間相互分擔部分,如令其全數賠償和解金額,對其並不公允,亦與罪刑相當原則有違;上訴人於本案非犯罪組織核心成員,上開和解金額有過高之虞,請求給予相當時間籌措金錢,如後得為部分賠償金錢之履行,亦相當程度填補被害人於本件所受損害,或有酌減其刑之空間等語,指摘原判決之量刑,有調查未盡、理由不備及違背罪刑相當原則之違法。無非係就原審量刑職權之適法行使及原判決已說明事項,徒憑己見而為指摘,亦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五、綜上,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5   月  11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李英勇
                                  法 官  洪兆隆
                                  法 官  楊智勝
                                  法 官  邱忠義
                                  法 官  鄧振球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修弘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5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