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

分享網址:
若您有連結此資料內容之需求,請直接複製下述網址

請選取上方網址後,按 Ctrl+C 或按滑鼠右鍵選取複製,即可複製網址。

裁判字號:
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上字第 2824 號刑事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12 年 07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洗錢防制法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2824號
上  訴  人  許瑋倫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華民國112年4月27日第二審判決(111年度金上訴字第2780號,起訴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35967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審理結果,認定上訴人許瑋倫有如原判決事實欄所載犯行明確,因而撤銷第一審之科刑判決,改判仍從一重論處上訴人犯幫助一般洗錢罪刑(另想像競合犯幫助詐欺取財罪)。已詳敘其調查證據之結果,及憑以認定犯罪事實之心證理由。原判決認定上訴人上開犯行,係綜合上訴人於原審審理時之自白,佐以與其自白相符之同案被告康鈞量、劉桂翔之供述、證人曾得勝之證述,原判決附表一編號1至47所示之各被害人之證述及相關書證、通訊軟體Telegram、LINE對話紀錄、留言訊息、銀行帳戶開戶資料及交易明細,案內其他證據資料,相互參酌,資為論斷。並於踐行證據調查程序後,依調查證據所得之直接、間接證據為合理推論,相互勾稽,針對上訴人坦認犯行之供述,如何與上開證人之證詞暨案內其他事證,互核相符,經綜合為整體判斷,何以信上訴人基於自由意思所為認罪之供述屬實,予以論述,記明所憑。
三、犯罪事實之認定、證據之取捨及證明力之判斷,俱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此項職權之行使,倘未違背客觀存在之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復已敘述其憑以判斷之心證理由,即不違法,觀諸刑事訴訟法第155條第1項規定甚明,自無許當事人任憑主觀妄指為違法而資為適法第三審上訴理由。又刑法第13條第1項規定: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為故意(又稱直接或確定故意);同條第2項規定: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背其本意者,以故意論(又稱間接或不確定故意)。不論行為人為「明知」或「預見」,皆為故意犯主觀上之認識,因此行為人有此認識,進而有「使其發生」或「任其發生」之意,均形成犯意。而犯意係潛藏個人意識之內在心理狀態,除行為人本人外,通常較難取得外部直接證據證明其內心之意思活動,因此,除行為人本身為自白供述外,法院在欠缺直接證據之情況下,尚非不得從行為人之外在表徵及其行為時客觀情況,綜合各種間接或情況證據,本諸社會常情及人性觀點,依據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予以審酌論斷。原判決載敘上訴人為民國89年次,並非年幼無知或與社會隔絕之人,依其智識程度及社會生活經驗,應有預見若將帳戶存摺、金融卡、網路銀行帳號、密碼等資料提供他人使用以賺取報酬,很可能將幫助他人實施洗錢犯罪,竟為他人在網路上刊登廣告,以有償方式租借帳戶資料,同案被告康鈞量、劉桂翔亦率爾將帳戶資料提供予僅在網路上結識、來路不明之上訴人,任由上訴人轉交不詳之人使用,上訴人主觀上應有縱令他人取得系爭帳戶資料後,係用以收取及提領犯罪所得,進而對該洗錢正犯所實行之犯行施以一定之助力,亦不違背其本意,主觀上有幫助一般洗錢之不確定故意,已剖析明白。凡此,概屬原審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所為論斷說明,與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俱屬無違,尤非單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為裁判基礎,而有補強證據可資憑採,要無違法可言。至原判決誤以上訴人行為時係在鐵板燒擔任主廚,資為其具有不確定故意之論據之一,固有微疵,然除去上開部分,綜合其他證據資料,仍應為同一事實之認定,即於判決無影響。上訴意旨泛稱原審未調閱上訴人之勞健保及兵役資料,查明其於行為時之工作,有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證據而未予調查之違法;另原審以自由證明程序認定其有構成要件故意,顯有判決不適用證據法則之違誤云云。無非係置原判決之明白論敘於不顧,仍持憑己見,而為不同之評價,任意指摘原判決採證、認事違法,自非合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四、刑之量定,係法院就繫屬個案犯罪之整體評價,為事實審法院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故量刑判斷當否之準據,應就判決之整體觀察為綜合考量,不可摭拾其中片段,遽予評斷。苟其量刑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情形,即不得任意指摘為違法。本件原判決已具體審酌關於刑法第57條科刑等一切情狀,在罪責原則下適正行使其刑罰之裁量權,說明其撤銷改判之科刑理由,客觀上並未逾越法定刑度,亦與罪刑相當原則無悖,難認有逾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或濫用其裁量權限之違法情形,自不得任意指摘或摭拾其中之片段執為第三審之上訴理由。上訴意旨漫稱其已供出上游「陳旻浩」,原判決量刑時就此有利事項未予調查審酌,有調查職責未盡之違法云云,無非係就原審刑罰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徒以自己說詞,任意指為違法,亦非適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
五、依上所述,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上開得上訴第三審部分之上訴,既因不合法而從程序上予以駁回,則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幫助詐欺取財部分,核屬不得上訴第三審法院之罪,且未合於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但書例外得上訴第三審之要件,自無從為實體上審判,應併從程序上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7   月  13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何菁莪
                                  法 官  何信慶
                                  法 官  朱瑞娟
                                  法 官  劉興浪
                                  法 官  黃潔茹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宜勳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7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