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大小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上更一字第15號
上  訴  人  張玉環  

            邱煊梅  

            黃曾阿盆
            鍾元棟  

            王徽枝  

            莊美蘭  


            蔣月華  

            高木燦  

            曾芃涵(原名曾慶蘭)


            舒陳明菊

            林慧珍  


            廖采君  


            黃狀旗(即黃陳月英之承受訴訟人)


            蕭敏鈴  

            劉士斌(即蘇鴻娟之承受訴訟人)

            謝莊芳玉

            蔡德安  

            陳宗民(即許莉萍之承當訴訟人)


            冉啓綱(即冉林花妹之繼承人)


            顏玉雲  

            謝廣興(即謝博文之承受訴訟人)


            樊淑珍(兼樊葉季珠之承受訴訟人)

            許薇君  


            蕭明德  

            朱景玲  

            吳清嵐  

            張小紅  

            蔡蘇春花

            温曼雅  


            舒素蓉  

            吳佩菁  


            劉健華  

            唐麟岳  


            陳居財(即鄧慈㛓之承當訴訟人)

            朱立仁  

            味婉琪  

            羅章華  


            劉芳芸  

            劉汝惠  


            趙榮琪  


            吳春琴  



            陳美珠  
            林育泓  


            古美美  

            張瑞龍  

            馬淑珍  

            董江海  

            陳惠   

            黃玉玲  

            葉庭嘉  

            李宜軒  

            楊秋梅  

            陳傳琳(即郭憶南之承當訴訟人)



            許好   

            丘素蓮(即温時游之承受訴訟人)

            温光正(即温時游之承受訴訟人)

            溫熠明  


            盧美貎  


            李政權  

            梁吳阿英

            黃朱月娥

            郭智慧  

            王合芬  

            楊信琪  



            林瓊華  

            劉慧恩   

            謝玉娟  

            伍慧菊(即沈恩如之承受訴訟人)


            謝麗美  

            陳沛琳  

            張銘振  


            陳采綾  


            黃維瀅  

            李德文(即李葉金絲、李宗福之繼承人)


上74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陳樹村律師
            陳慶合律師
上  訴  人  姜丁進  

            楊美娜  
            郭洞銓  

            郭香梅  


            李謝美惠
            李德智(即李葉金絲、李宗福之繼承人)

            蘇李秀金



            林瑞成律師即林文守之遺產管理人

            陳萬金(即張秋菊之承受訴訟人)


            艾進雄(即張秋菊之承受訴訟人)

            陳秀華(即張秋菊之承受訴訟人)

            林震惠  




            郭宗綸  
            郭淑慧  

兼  上二人
訴訟代理人  郭顏玉杏
上  訴  人  丁美月  

            中興保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林建涵  
訴訟代理人  陳郁昕  
上  訴  人  冉啟弘(即冉林花妹之繼承人)


            王樊淑惠

            温金珠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局長蔡宛芬

上  訴  人  蔡福安  
            蔡佳靜  
            林睿辰  


            洪欣媛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甘紋竹(原名甘文倩、朱文倩)



上  訴  人  郭蔡蜜貞
訴訟代理人  吳任偉律師
            朱怡瑄律師
上  訴  人  陳明家  
            陳明和  
            謝依倫(即陳正昇之承當訴訟人)


            陳明珠  

            陳明霞  
            陳明慧  
            葉榮琴  

            楊玉玲  
被  上訴人  郭聰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09年6月19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6年度訴字第1040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發回更審,本院於113年12月2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判決關於分割方法暨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部分除外)均廢棄。
二、兩造共有坐落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分歸予附表四所示乙組共有人,按附表三「分割後土地應有部分比例」欄所示之比例共有。
三、如附表四「應補償人」欄所示之人應各給付「應受領補償人」欄所示之人如附表四所示補償金額。
四、第一審(確定部分除外)、第二審及發回前第三審訴訟費用由兩造各按附表二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本件係請求分割共有物訴訟,其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人全體必須合一確定。原審判決後,僅G○○等56名原審被告提起上訴(見本院109年度上字第302號《下稱前審》卷一第23至39頁),依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款規定,其上訴效力及於未提起上訴之其餘原審共同被告,應並列為上訴人。
二、下列當事人因成年、死亡或法定代理人變更,經本人、繼承人或新法定代理人,依法承受訴訟:
 ㈠本院前審視同上訴人張秋菊於民國110年2月17日死亡,經本院前審裁定由繼承人子○○、V○○、h○○、黃艾秀蘭承受訴訟(見本院前審卷四第396至402頁),惟黃艾秀蘭嗣後已拋棄繼承(見本院更一卷一第159至163頁),爰不將黃艾秀蘭列為本件當事人。
 ㈡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興保全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變更為天○○,經其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更一卷一第167至175頁)。
 ㈢上訴人甲子○為民國00年0月00日生、甲癸○為00年00月0日生、b○○為00年00月00日生,有其等戶籍謄本可稽(見原審鳳司調卷第105、106、144頁),於原審審理時尚未成年,甲子○、甲癸○由其母羅足喜為法定代理人、b○○由其母o○○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行為。惟甲癸○、b○○於110年12月8日、110年10月22日滿20歲成年取得訴訟能力,又民法第12條修正為滿18歲為成年,並自112年1月1日施行,甲子○於112年1月1日成年取得訴訟能力,則其等法定代理人之法定代理權於其等成年時消滅,經本院裁定命甲子○、甲癸○、b○○本人承受訴訟,續行本件訴訟程序(見本院更一卷二第83頁)。
 ㈣甲己○為00年0月0日生,於113年1月3日成年,經其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更一卷四第97頁)。
 ㈤温時游於112年12月13日死亡,其繼承人為戊○○、j○○,其等未拋棄繼承,且已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並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更一卷四第65至79頁)。
 ㈥蘇鴻娟於113年2月9日死亡,其繼承人甲丁○已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辦理繼承登記,並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更一卷四第138頁)。 
 ㈦k○○之法定代理人變更為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局長蔡宛芬,經其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更一卷四第334頁)。
三、經承當訴訟之當事人:  
 ㈠視同上訴人鄧慈㛓就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已移轉登記予X○○,經鄧慈㛓及被上訴人同意由X○○承當訴訟(見本院更一卷一第203頁、卷二第32頁),由X○○為本件當事人。
 ㈡視同上訴人許莉萍就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已移轉登記予W○○,經許莉萍、被上訴人同意由W○○承當訴訟(見本院更一卷二第32、101頁),由W○○為本件當事人。
 ㈢視同上訴人陳正昇就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已移轉登記予甲申○,經陳正昇、被上訴人同意由甲申○承當訴訟(見本院卷更一卷二第32頁、卷四第158至159頁),由甲申○為本件當事人。
四、附表一土地共有人中,編號4黎全芳、編號15陳右祐、艾文海、編號24呂郢戎、編號53傅國瑞、編號67王欣怡、編號81藍秋雲、編號104丁景郁,係依序或輾轉自本件當事人G○○、張秋菊、宙○○、w○○、B○○、辛○○、t○○取得土地應有部分,編號46上訴人甲壬○受讓上訴人丙○○○之應有部分,惟未聲明承當訴訟,編號86林育瑋僅自上訴人亥○○受贈其應有部分1/2(詳如附表一備註欄所示),依民事訴訟法第254條規定,仍應列G○○、張秋菊、宙○○、w○○、B○○、辛○○、t○○、丙○○○、亥○○為本件當事人。  
五、上訴人A○○、w○○、N○○、O○○、申○○○、未○○、甲宙○○、h○○、子○○、V○○、宙○○、甲○○、己○○、丙○○○、甲子○、甲癸○、地○○、B○○、Z○○、Y○○、甲申○、a○○、c○○、b○○、z○○、t○○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被上訴人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六、原審判決當事人欄中另列有謝金伶(即謝博文之繼承人),惟原審業於109年3月9日裁定由上訴人甲戌○為謝博文之承受訴訟人續行訴訟,且謝金伶並非土地共有人,自非上訴效力所及,非本院審理範圍。  
貳、實體方面:
一、被上訴人主張:兩造共有坐落高雄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面積2262平方公尺,下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各如附表二所示。兩造就系爭土地無不為分割之約定,且依土地使用目的或法令規定,亦無不能分割之情事,惟迄無法達成分割協議。系爭土地上雖建有如附表一所示之建物,惟依建物坐落現況,如按各共有人應有部分比例為原物分割,兩造分得面積恐過於狹小,抑或有礙於建築物、巷道及公設防火巷而難以使用,徒增日後使用、出入困難,有礙各分得人日常生活使用,難以發揮經濟上之整體利用價值,故以原物分配之方式分割並非妥適,應以變價方式,使系爭土地之市場價值得以極大化,並避免妨礙分得人日常生活使用,故系爭土地之分割以變價後按兩造應有部分比例分配價金較為適當。依民法第823、824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聲明:兩造共有之系爭土地准予變賣,所得價金由兩造按如附表一所示之應有部分比例分配(原審判命午○○、未○○、冉啟綱、己○○、林瑞成律師即林文守遺產管理人辦理繼承登記部分,未據上訴,不另贅述)。
二、上訴人之答辯:
 ㈠G○○以次74人(下稱G○○等74人)均稱:系爭土地作為建築基地並核發使用執照,法定空地分割應符合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辦法第3、4、5條規定,系爭土地建築基地空地面積超過應保留之法定空地面積,合計5.15平方公尺,分割後無法單獨建築使用,亦無從與鄰地成立協議調整地形或合併建築使用,系爭土地不符合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辦法第4條規定,而應受建築法第11條第3項法定空地不得分割之限制,自屬依法令不得分割。又區分所有建築物之共有基地屬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如為原物分割,將使之失其效用致不能達使用目的,系爭土地上現存有集合式建物,於70年間經土地所有權人郭元坪等人出具使用同意書所興建,土地應有部分已因繼續供並其上建物合法使用,而為該建物利用所不可缺,被上訴人與M○○、P○○、T○○○於81年6月14日繼承郭元坪之應有部分而來,可預見系爭土地係供集合式建物永久使用,該土地即有提供建物基地坐落暨私設巷道永久使用及不為分割之意,而有民法第823條第1項但書所定「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如認系爭土地得以分割,系爭土地上有巳○○之母吳寶鳳所有同段2646建號建物、林文守之弟戌○○所有同段2700建號建物,故應將巳○○、林文守列為乙組共有人,使房地產權實質上不致分離等語。
 ㈡R○○○稱:同意本院前審分配方式,前審判決所採之分割方案無須拆除系爭土地上之地上物,亦可繼續作為系爭地上物之空地使用,不影響系爭土地作為區分所有建物法定空地之使用目的及效用,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且預定房屋買賣契約第2條明文約定:「房屋及巷道公共設施等所用基地由甲方直接另向地主承購。」,可知區分所有建物之所有人最初買受時,本即知建商並未取得系爭土地之全部應有部分,渠等應可預見如未向地主承購其他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將來即有分割之可能。況甲組共有人均未能使用系爭土地,卻長期負擔地價稅等相關費用,對渠等顯然不公允。又本件分割方式並未就系爭土地實際做分割,僅於共有人間移轉應有部分比例,並不影響系爭土地作為系爭區分所有建物法定空地之使用目的,亦無違反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辦法第3條各款之規定等語。
 ㈢Z○○、Y○○均稱:意見同R○○○所述。
 ㈣中興保全公司稱:意見同G○○等74人所述(本院更一卷五第267至268頁)。
 ㈤z○○稱:不同意分割,同意G○○等74人之主張,且伊沒錢支付補償金(本院更一卷二第31頁)。
 ㈥k○○稱:對分割方案無意見。
 ㈦M○○、P○○、T○○○稱:伊等於系爭土地上並無建物,無法使用系爭土地,每年卻須繳納地價稅,希望其他實際使用系爭土地之屋主將持分買回。請求維持本院前審判決等語。
 ㈧N○○稱:伊於系爭土地上並無建物或其他地上物存在,雖同意分割系爭土地,但因伊所有坐落高雄市○○區○○○段0000000地號土地與系爭土地相鄰,宜將系爭土地如原判決附圖所示A部分劃歸伊單獨所有,使伊得以合併使用,而發揮土地最大效用,而原判決附圖所示B部分則因共有人眾多,無法為原物分配,宜變賣之,賣得價金由其他共有人按應有部分比例分配,惟若法院認該方案並非適當,則同意將系爭土地變價分割等語。
 ㈨w○○、申○○○、丙○○○稱:系爭土地乃伊等所有如附表一所示建物所屬區分所有建物之建築基地,且為供住戶通行之巷道及防火巷等用途之建築法定空間,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但書規定,系爭土地有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事,且公寓大廈之基地權利不得與該建物之專有部分與其所屬共有部分分離而為移轉或設定負擔,故被上訴人不得請求分割系爭土地等語。
 ㈩林瑞成律師即林文守之遺產管理人稱:如認系爭土地可以分割,林文守部分同意接受補償,其餘同G○○等74人所述。
 其餘上訴人均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述。
三、原審判決:㈠午○○及未○○應就被繼承人李葉金絲、李宗福所有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各56/10,000辦理繼承登記。㈡冉啟綱及己○○應就被繼承人冉林花妹所有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56/10,000辦理繼承登記。㈢林瑞成律師即林文守之遺產管理人應就被繼承人林文守所有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56/10,000辦理繼承登記。㈣兩造共有之系爭土地分歸如原判決附表二所示乙組共有人,按原判決附表二「分割後應有部分比例」欄所示之比例維持共有。㈤如原判決附表三「應給付人」欄所示之人應給付「應受補償人」欄所示之人如原判決附表三所示應補償之金額。G○○等56人(見前審卷一第23至39頁)提起上訴,經本院前審廢棄原判決之分割方法,並另定應補償金額。G○○等74人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廢棄發回更審,G○○等74人、林瑞成律師即林文守之遺產管理人、中興保全公司於本院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被上訴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本院判斷:
 ㈠系爭土地可否分割:
   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分配,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G○○等74人雖辯稱:系爭土地作為建築基地並核發使用執照,其建築基地空地面積超過應保留之法定空地面積,合計5.15平方公尺,分割後無法單獨建築使用,亦無從與鄰地成立協議調整地形或合併建築使用,系爭土地不符合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辦法第4條規定,應受建築法第11條第3項法定空地不得分割之限制,屬依法令不得分割。又區分所有建築物之共有基地屬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如為原物分割,將使之失其效用致不能達使用目的,於70年間經土地所有權人郭元順等人出具使用同意書所興建,土地應有部分已因繼續供並其上建物合法使用,而為該建物利用所不可缺,即有提供建物基地坐落暨私設巷道永久使用及不為分割之意,而有民法第823條第1項但書所定「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等語,並提出土地使用權同意書為證(見原審卷四第82頁)。惟查:
 ⒈系爭土地上存有如附表一「系爭土地上有無建物」欄所示,領有高縣建局建管字第4857號、第4857-1號及高縣建局建管字第5789、5789-1、5789-2、5789-3、5789-4號等使用執照之已辦保存登記區分所有建物(以下合稱系爭區分所有建物),有建物登記謄本(見本院更一卷第163至271頁)及前揭使用執照相關資料可參(見原審卷四第51至158頁),系爭土地乃系爭區分所有建物之建築基地及法定空地,堪以認定。
 ⒉上訴人雖稱:系爭土地為建物共有基地,屬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且原土地所有權人同意有提供建物基地坐落暨私設巷道永久使用及不為分割之意,有「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等語。惟民法第823條第1項但書所謂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係指共有物繼續供他物之用,而為其物之利用所不可缺,或為一權利之行使所不可缺者而言,例如界標、界牆、區分所有建築物之共同部分等是,至分割後土地是否與建物分離係分割之結果,與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兩者內涵不同(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593 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所謂因他物之用,而為其物之利用或使用目的,係指共有物因本身之分割,造成他物之利用或使用目的不能完成而言。苟共有物土地之分割,分割後之各筆土地之所有權人及所有權範圍,雖與分割前有所變動,然如分割後之各筆土地所有權人,仍受分割前即已存在之法律關係之拘束,該法律關係之權利人得繼續對分割後各筆土地所有人主張權利者,即不能遽謂為將因共有物之分割,致他物之利用或使用目的不能完成(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93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按共有物之分割,非定出於原物分配一途,尚可依民法第824條規定為原物分配以外其他方式分配。原審就系爭土地得否依其他方法分割,並未審究,遽以系爭土地為其上坐落建物利用所不可缺,即駁回上訴人分割之請求,自欠允洽(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056號判決意旨參照)。依前開說明,系爭土地雖提供作為系爭區分所有建物之建築基地及法定空地,然建物坐落之情形僅為土地使用現況,分割後土地是否與合法建物分離,乃分割之結果,與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不同,且共有物分割並非僅有原物分配,不能逕以系爭土地為其上坐落之建物利用所不可缺,即謂屬有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系爭土地之原始共有人曾出具土地使用權同意書供興建系爭區分所有建物,如分割後之土地共有人仍受分割前即已存在之法律關係拘束,亦不能遽謂將因共有物之分割,致他物之利用或使用目的不能完成;況土地原始共有人出具土地權使用同意書僅係出借土地,不能當然推認有永久不分割土地之約定。上訴人前揭所辯,並非可取。至上訴人曾稱建地受套繪管制在使用目的上不能分割云云,惟未提出相關法令依據,自屬無據。
 ⒊上訴人又辯稱:法定空地分割應符合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辦法第3、4、5條規定,系爭土地之建築基地空地面積超過應保留之法定空地面積,合計5.15平方公尺,分割後無法單獨建築使用,亦無從與鄰地成立協議調整地形或合併建築使用,系爭土地不符合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辦法第4條規定,應受建築法第11條第3項法定空地不得分割之限制,屬依法令不得分割等語。惟關於系爭土地是否因其上存有系爭區分所有建物而不得分割乙節,業經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函覆:「依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辦法第3條規定『建築基地之法定空地併同建築物之分割,非於分割後合於左列各款規定者不得為之。一、每一建築基地之法定空地與建築物所占地面應相連接,連接部分寬度不得小於二公尺。二、每一建築基地之建蔽率應合於規定。但本辦法發布前已領建造執照,或已提出申請而於本辦法發布後方領得建造執照者,不在此限。三、每一建築基地均應連接建築線並得以單獨申請建築。四、每一建築基地之建築物應具獨立之出入口』,系爭土地領有前述使用執照,請依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辦法規定,辦理法定空地分割」等語(見原審卷四第16至17頁、本院前審卷二第225至226頁);又經本院前審以原審所採分割方案(即部分變價分割、部分原物分割,且僅於共有人間轉換持分比例,並未有實際土地分割線之劃分)詢問工務局是否符合上開分割辦法第3條各款規定,據覆以:「因檢討上開建築基地法地空地分割辦理規定時須有實際分割尺寸及面積以供判斷,本案倘無實際土地分割線之劃分方案,本局無法核判」等語(見本院前審卷二第361至362頁),顯見該辦法第3條所定法定空地分割限制,係在原物分割有實際分割線劃分土地之情形,所為判斷標準。是而,系爭土地雖為系爭區分所有建物之建築基地及法定空地,然如所採行之分割方法(如:僅於共有人間移轉應有部分比例)未違反前開規定,即無不得裁判分割之理。本件經本院認定採用於共有人間移轉應有部分比例之分割方法(詳後述),並未為原物分割將法定空地予以分割劃分,不影響法定空地或系爭區分所有建物使用現況,並無違反依法令不得分割之情形。上訴人徒以系爭土地為建築基地及法定空地即謂系爭土地不得分割,尚無可採。
 ⒋建築法第11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建築基地,為供建築物本身所占之地面及其所應留設之法定空地。建築基地原為數宗者,於申請建築前應合併為一宗。」,第3項規定:「應留設之法定空地,非依規定不得分割、移轉,並不得重複使用;其分割要件及申請核發程序等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定之。」,觀諸依該條第3項規定制訂之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辦法第4條規定:「建築基地空地面積超過依法應保留之法定空地面積者,其超出部分之分割,應以分割後能單獨建築使用或已與其鄰地成立協議調整地形或合併建築使用者為限。」,第5條規定:「申請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應檢附直轄市、縣市主管建築機關准予分割之證明文件。」,第7條規定:「直轄市或縣市主管建築機關依第五條規定核發准予分割證明,應附分割圖,標明法定空地位置及分割線,其比例尺應與地籍圖相同。」,顯見上該辦法第4條係以建築基地空地面積超出應保留法定空地面積,並自該法定空地分割而出,所設分割後所得土地能單獨建築使用等限制,依上開辦法第7條內容亦可知該辦法第5條仍係以實際分割法定空地為規範,前開規定與本院所為分割方法未實際分割法定空地,而僅移轉共有人間就土地應有部分不同。上訴人執前詞抗辯系爭土地依法令不得分割,亦難憑採。
 ⒌本件尚無從認定兩造就系爭土地訂有不分割之特約,且系爭土地復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亦無法令不能分割之情形,被上訴人請求分割系爭土地,即屬有據。
 ㈡系爭土地之分割方法應以何者為適當?  
 ⒈按共有物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民法第824條第1至4項定有明文。次按稱區分所有建築物者,謂數人區分一建築物而各專有其一部,就專有部分有單獨所有權,並就該建築物及其附屬物之共同部分共有之建築物;區分所有人就區分所有建築物共有部分及基地之應有部分,依其專有部分面積與專有部分總面積之比例定之。但另有約定者,從其約定;專有部分與其所屬之共有部分及其基地之權利,不得分離而為移轉或設定負擔,民法第799條第1、4、5項亦有明定。又按法院就共有物之分割方法本有自由裁量之權限,惟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及共有物之性質、價格、利用價值、使用現況及分割後之經濟效益等諸般情事,而為適當之分配。
 ⒉被上訴人於原審雖主張將系爭土地變價分割,惟經本院前審判決採以共有人間移轉應有部分之方式為分割方案,被上訴人與部分上訴人於本院已陳明同意前審分割分配方式,G○○等74人對於如本院認定土地可分割,亦採用此種方式分配之分割分案(僅辯稱應將巳○○、林文守列為甲組共有人,見本院更一卷四第302頁),本院審酌系爭土地共有人與其上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人並非完全相同,土地使用現況為其上坐落系爭區分所有建物,倘採變價分割,恐致土地與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單獨分離而為移轉,且不利於同為土地共有人之區分所有建物權利人使用土地,並非適當;及N○○主張將原判決附圖編號A部分分歸其個人單獨所有,編號B部分則由其餘共有人維持共有,然N○○實際上並未有系爭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且此方案將使坐落編號A部分之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與基地分離,與民法第799條第5項規定相抵觸,亦非妥適。
 ⒊系爭區分所有建物之所有權人如附表一所示,有系爭區分所有建物登記謄本可憑(見本院更一卷三第163至410頁),經比對可知系爭土地共有人S○○、N○○、林文守、巳○○、M○○、P○○、T○○○、R○○○、Z○○、Y○○(以下合稱甲組共有人),並未有系爭區分所有建物之所有權,其餘土地共有人(以下合稱乙組共有人)則同時為系爭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人(附表一編號10甲天○部分詳下述⒋)。本院審酌系爭土地上因存有系爭區分所有建物,並為其建築基地及法定空地,致甲組共有人已無法再於系爭土地上建築房屋或為其他使用,且因民法第799條第4 、5項及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辦法之規範限制,系爭土地亦無法再為原物分割予以細分,若將系爭土地分配予乙組共有人維持共有,再由乙組共有人以金錢補償未受分配之甲組共有人,符合民法第799條第5項及建築基地法定空地分割辦法之規定,亦兼顧甲組共有人之權利及系爭土地之使用狀況,較屬公平,故本院認應以此方法分割為妥當。  
 ⒋至甲天○就其於附表一所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及其於系爭土地上並無登記建物(附表一編號10),並無爭執,惟辯稱其為附表一編號107所示建物即門牌號碼明德路57巷8之3號房屋(下稱系爭8之3號房屋)之實際權利人,8之3號房屋雖登記於劉克源(原判決誤為吳克源)名下,實際均由其使用收益,其並於該處設立戶籍,如認系爭土地得以分割,其應與其他具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之共有人共同列為乙組進行分割等語,並提出預定不動產買賣契約書、本院104年度上易字第364號返還不當得利事件(下稱另案)筆錄、甲天○戶籍謄本、8之3號房屋歷史房屋稅單、建照執照變更起造人紀錄表、另案判決書為證(見本院前審卷一第417至437頁、卷二第75至160頁),此情業據證人即劉克源之子劉文宏證述:系爭8之3號房屋目前仍是甲天○使用並居住其內,其並不知道甲天○與劉克源間就該房屋之借名登記關係,兩人也沒有任何關係,劉克源係陸軍少將退伍,退伍之後一直住在臺北文山區家中,其係因另案收到法院通知,才循址去找到甲天○,請甲天○提供相關資料後,認為該8之3號房屋之房屋稅金、買賣價金應該都是甲天○出的,因為劉克源並沒有繳過,且房子一蓋好就是甲天○搬進去住,其與母親商量後,認為時間已經過這麼久,復始終都是甲天○繳納系爭8之3號房屋之相關稅金,並未造成追繳的情形,其等也不想追究,現在相關繼承人也沒有意願就系爭8之3號房屋辦理繼承登記,其個人與母親、劉文雄均同意將該屋回復登記給甲天○,至於其他繼承人其無法聯繫,無法代表發言等語明確(見本院前審卷二第378至384頁),依其所證可知8之3號房屋雖登記為劉克源所有,惟始終由甲天○占有使用並支付房屋相關費用,足認甲天○就8之3號房屋確與劉克源有使用之約定,多年來始未有任何爭議,為保障甲天○日後得完整使用8之3號房屋暨其坐落基地與法定空地之權利,爰將甲天○與其他具系爭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之共有人均歸為乙組共有人。
 ⒌依上開說明,本院認採甲天○與其他具系爭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之共有人列為乙組共有人,將無區分所有建物之S○○、N○○、林文守、巳○○、M○○、P○○、T○○○、R○○○、Z○○、Y○○列為甲組共有人,將甲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移轉分配予乙組共有人,由乙組共有人以金錢補償甲組共有人之方案為適當。本院前審已依民法第799條第4項規定,就系爭區分所有建物之所有權人持有基地即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比例,按各戶區分所有建物之專有部分面積(分別如附表一所示,甲天○部分則按劉克源名下8之3號房屋之專有部分面積計算),占各戶所屬該棟公寓專有部分總面積之比例定之之原則,囑託中誠不動產估價事務所(下稱中誠事務所),製作中誠高估字第10707017-3號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及土地分割後應有部分比例,又附表一編號108、109號所示之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人即訴外人吳寶鳳、戌○○,並非系爭土地共有人,其等於系爭土地分割後無從分配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應將其2人之區分所有建物專有部分所占比例剔除,經本院囑託中誠事務所就前審判決附表二誤將吳寶鳳、戌○○(附表一編號108、109號,僅為區分建物所有權人,非土地共有人)列入分配部分,予以更正,調整計算乙組共有人(具有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之土地共有人及甲天○,如附表四所列乙組共有人)分割後持有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比例如附表三「分割後土地應有部分比例」欄所示(見本院更一卷五第47至51頁;已將編號4、6、14、15、20、26、28、38、39、41、45、57、69、81、83、105更正如附表三所載當事人或承受、承當訴訟人)。
 ⒍G○○等74人另辯稱:吳寶鳳、戌○○雖僅有區分所有建物,無土地所有權,然吳寶鳳為巳○○之母、戌○○與林文守為兄弟,應將巳○○、林文守列為乙組共有人,使房地產權實質合一,與其他住戶共同分擔私設巷道法定空地之應有持有始為公平等語,並聲請本院對吳寶鳳職權告知訴訟,然吳寶鳳業經原審告知訴訟(見原審卷五第9至10頁),已無再為告知訴訟必要。又戌○○經原審及本院告知訴訟(見原審卷五第9至10頁、本院更一卷四第156頁),均未就此節表示意見,且林文守持有土地應有部分、戌○○持有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各異,本得各自處分其財產,戌○○並無基地權利可得主張或處分,林文守之繼承人並均拋棄繼承,由遺產管理人管理遺產,倘林文守列為乙組共有人使其分得土地應有部分,戌○○仍無法取得基地權利,且未來亦可能係由國家取得林文守此部分遺產,徒使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林文守之遺產管理人亦已陳明同意接受補償(見本院更一卷五第268頁),自不宜將林文守列為乙組共有人。另巳○○、吳寶鳳各自持有土地應有部分、區分所有建物所有權,經其等陳明(見本院更一卷四第123頁),該等土地及建物所有權之權利既各自獨立,由所有權人各自處分,吳寶鳳並無基地權利,自無使巳○○改列乙組共有人之必要。
 ㈢系爭土地分割後之金錢補償:  
 ⒈按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4條第3項定有明文。共有物之原物分割,依民法第825條規定觀之,係各共有人就存在於共有物全部之應有部分互相移轉,使各共有人取得各自分得部分之單獨所有權。故原物分割而應以金錢為補償者,倘分得價值較高及分得價值較低之共有人均為多數時,該每一分得價值較高之共有人即應就其補償金額對於分得價值較低之共有人全體為補償,並依各該短少部分之比例,定其給付金額,方符共有物原物分割為共有物應有部分互相移轉之本旨,最高法院85年台上字第2676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系爭土地採附表三所示方案分割,將土地分配予乙組共有人,甲組共有人未能按其等之應有部分受分配,自應以金錢補償之。原審囑託中誠事務所鑑定系爭土地市價,經分析系爭土地之特性、利用現況、公共設施便利性及周遭環境,並參考鄰近相類似地形土地之實價登錄成交價格,並依其個別因素調整調整價格參數後,認系爭土地之每平方公尺市價為新臺幣43,477元,有該所中誠高估字第00000000號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可參(見外放該估價報告第109頁),本院審酌上開估價結果,係經中誠事務所派員實地調查,蒐集並查該證比較標的相關資料,選擇與勘估標的條件相同或類似之比較標的,並以系爭土地為本件估價之基準地,應用比較法、土地開發分析法為評估方法,評估基準地即系爭土地之單價為每平方公尺43,477元,自屬客觀可採。復經本院囑託中誠事務所就前審判決附表三誤將吳寶鳳、戌○○列入補償部分,予以更正,調整計算甲組共有人於系爭土地採附表三所示方案分割後,因未按其等原應有部分分配土地所減少之財產價值如附表三「減少金額」欄所示,乙組共有人於系爭土地採附表三方式分割後,因取得較其等原應有部分多之應有部分比例,財產價值增加數額則如附表三「增加金額」欄所載,及乙組共有人應以金錢補償甲組共有人,各共有人應互為找補之金額如附表四所示(見本院更一卷五第53至57頁;已將編號2、4、10、11、21、23、30、31、33、47、57、66、68、80、86,編號37第1筆更正如附表四所載當事人或承受、承當訴訟人)。又巳○○、林文守既無須改列乙組共有人,上訴人聲請按此另行鑑定補償金額,自無必要。
 ㈣末按應有部分有抵押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割而受影響。但有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其權利移存於抵押人所分得之部分,民法第824條之1第2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審及本院前審已對前審判決附表四所示土地抵押權人告知訴訟;附表一編號24呂郢戎向臺灣銀行,許莉萍之承當訴訟人W○○向台中商業銀行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亦經本院對上開銀行告知訴訟(見本院更一卷三第449頁),上開抵押權人均未參加訴訟,依民法第824條之1第2項第3款規定,於系爭土地分割後,其權利移存於上訴人所分得之部分。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823條、第824條規定,請求就系爭土地為分割,係屬有據。又系爭土地之分割方案經斟酌系爭土地性質、使用現況、相關法規限制及共有人意願等情,認應採如附表三所示方案分割,由附表四所示乙組共有人按附表三「分割後土地應有部分比例」欄所示比例繼續維持共有,應屬適當,附表四所示乙組共有人,並應按該附表所示補償金額補償甲組共有人。原審所為分割方法,尚有未洽,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應由本院予以廢棄改判如主文第2、3項所示。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舉證,經審酌後認不影響判決結果,爰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明進
                   法 官 蔣志宗
                   法 官 周佳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並依附註條文規定辦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蔡佳君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  
附表一:系爭土地登記共有人現況及是否持有建物等情形。
編號
土地登記共有人姓名、取得應有部分時間

 土地應有部分比例
(出處:本院更一卷三)
系爭土地上有無建物
(建號、建物門牌出處: 
 本院更一卷三)
 備註(出處)
1
S○○
81.11.10
1/28 
(卷三P44)
被上訴人
2
N○○
69.06.28
1/7 
(卷三P39)

3
O○○
70.12.30
56/10000 
(卷三P39)
建號:高雄市○○區○○○段○○○○0000○號
門牌:○○路○巷5之3號
(卷三P200)

4
黎全芳
106.4.19
56/10000
(卷三P60)
2669建號
○○路57巷9號
(卷三P219)
☆上訴人G○○ 
●G○○106.4.19以買賣移轉登記與黎全芳(前審卷三P517)
5
申○○○
71.8.20
56/20000
(卷三P39)
2676建號
○○路59號(申○○○、辰○○之權利範圍各1/2)
(卷三P227)

6
戊○○(即温時游之承受訴訟人)
112.12.27
28/10000
(卷四P77)
2675建號
○○路55之4號
(卷三P226)

j○○(即温時游之承受訴訟人)
112.12.27
28/10000
(卷四P79)

7
黃○○
71.8.20
56/10000
(卷三P40)
2644建號
○○路57巷5號
(卷三P188)

8
x○○
71.8.20
56/10000
(卷三P40)
2645建號
○○路57巷5之1號
(卷三P189)

9
r○○○
71.8.20
56/10000
(卷三P40)
2671建號
○○路57巷9之2號
(卷三P222)

10
甲天○
71.9.20
56/10000
(卷三P40)

11
甲宙○○
71.9.20
56/10000
(卷三P41)
2705建號
○○路53之2號
(卷三P265)

12
甲辰○
71.10.14
56/10000
(卷三P41)
2679建號
○○路57巷2之2號
(卷三P231)

13
林文守
71.11.27(遺產管理人林瑞成律師)
56/10000
(卷三P41)
●108.2.15死亡
台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選任林瑞成律師為林文守之遺產管理人(原審卷五P214-217)
14 +
57

午○○(即李葉金絲、李宗福之繼承人)
109.12.3
56/10000
(卷三P62)
2701建號
○○路53號
(卷三P260)
●原共有人葉金絲於104.3.3死亡,繼承人已辦理分割繼承登記。(午○○、未○○均為繼承人,惟僅登記為午○○名下)
15
陳右祐
109.7.14
28/10000 
(卷三P61)






2695建號
○○路57巷12之1號(陳右祐、艾文海之權利範圍各1/2)
(卷三P253)
☆上訴人h○○、子○○、V○○(該3人為張秋菊之承受訴訟人)
●原共有人張秋菊107.12.4贈與應有部分各1/2予V○○、陳右祐(前審卷三P520)
●陳右祐108.4.17贈與應有部分1/2予艾文海(前審卷三P521)
●V○○109.7.14贈 與應有部分1/2予陳右祐 (前審卷三P523)
艾文海
108.4.17



28/10000
(卷三P60)
同上
16
丁○○
73.5.14
56/10000 
(卷三P41)
2629建號
○○路57巷3之4號
(卷三P169)

17
黎美蘭
75.7.14
56/10000 
(卷三P42)
2662建號
○○路57巷13之1號
(卷三P210)

18
甲卯○
75.7.30
56/10000 
(卷三P42)
2650建號
○○路57巷3之3號
(卷三P197)

19
E○○
76.6.17
56/10000
(卷三P42)
2652建號
○○路57巷8之2號
(卷三P199)

20
i○○即曾慶蘭
94.9.12
56/10000 
(卷三P42)
2627建號
○○路57巷1之2號
(卷三P167)

21
n○○○
78.3.13
56/10000
(卷三P43)
2661建號
○○路57巷13號
(卷三P209)

22
宇○○
79.10.23
56/10000
(卷三P43)
2667建號
○○路57巷11之2號
(卷三P216)

23
巳○○
80.3.27
56/10000 
(卷三P43)

24
呂郢戎
111.11.3
56/10000 
(卷三P63)
2635建號
○○路57巷2之3號
(卷三P175)
☆上訴人宙○○
●宙○○111.11.3買賣移轉登記予呂郢戎(上更一卷三P160)
25
甲乙○
80.11.1
56/10000 
(卷三P43)
2678建號
○○路59之4號
(卷三P230)

26
q○○(即黃陳月英之承受訴訟人)
108.8.14
56/10000
(卷三P61)
2625建號
○○路57巷3之1號
(卷三P165)
●原共有人黃陳月英108.3.20死亡,應有部分由q○○繼承,已辦理分割繼承登記(原審卷五P229)
27
甲午○
81.4.30
56/10000
(卷三P44)
2664建號
○○路57巷13之3號
(卷三P212)

28
甲丁○(即蘇鴻娟之承受訴訟人)
113.04.25
56/10000 
(卷四P142)
2707建號
○○路61之1號
(卷三P267)

29
M○○
81.11.10
1/28 
(卷三P44)

30
P○○
81.11.10
1/28 
(卷三P44)

31
T○○○
81.11.10
1/28 
(卷三P45)

32
甲酉○○
82.2.22
56/10000 
(卷三P45)
2634建號
○○路57巷4之2號
(卷三P174)

33
甲○○
83.1.10
56/10000 
(卷三P45)
2654建號
○○路57巷10號
(卷三P201)

34
A○○
84.3.16
56/10000
(卷三P45)
2696建號
○○路57巷12之3號
(卷三P254)

35
中興保全公司
85.4.6
56/10000
(卷三P46)
2657建號
○○路57巷14號
(卷三P205)

36
甲丑○
85.6.29
56/10000 
(卷三P46)
2683建號
○○路57巷6之4號
(卷三P236)

37
J○○○
85.10.14
46/10000 
(卷三P46)
2688建號
○○路55之3號
(卷三P243)

38
W○○(即許莉萍之承當訴訟人)
112.1.3
56/10000
(卷三P63)
2640建號
○○路57巷6之3號
(卷三P182)
●許莉萍109.12.14買賣予L○○  (前審卷三P525)
●L○○110.9.3買賣予林哲明
 (前審卷三P526)
●林哲明112.1.3買賣移轉登記予W○○(上更一卷三P160) 
39
冉林花妹
87.8.21
56/10000 
(卷三P46)
2693建號
○○路57巷10之2號
(卷三P249)
●102.12.27死亡
冉啟綱(即冉林花妹之繼承人)


●冉林花妹之繼承人迄未辦理繼承登記
己○○(即冉林花妹之繼承人)
40
甲地○
88.9.2
56/10000
(卷三P47)
2649建號
○○路57巷5之4號
(卷三P195)

41
甲戌○(即謝博文之承受訴訟人)
108.10.1
56/10000 
(卷三P61)
2656建號
○○路57巷12號
(卷三P204)
●原共有人謝博文108.9.2死亡,應有部分由甲戌○繼承,已辦理分割繼承登記(原審卷五P229)
42
p○○○
89.9.15
56/10000 
(卷三P47)
2628建號
○○路57巷1之3號
(卷三P168)

43
Q○○
89.11.14
56/10000 
(卷三P47)
2660建號
○○路57巷14之3號
(卷三P208)

44
甲壬○(兼樊葉季珠之承受訴訟人)
90.6.28
56/10000 
(卷三P47)
2677建號
○○路61之4號
(卷三P229)

45
甲壬○(兼樊葉季珠之承受訴訟人)
108.8.14
56/30000 
(卷三P47)
2712建號
○○路59之3 號
(卷三P272)

●原共有人樊葉季珠108.5.1死亡,應有部分因分割繼承登記予甲壬○(原審卷五P246、原審卷六P55-57)
46
甲壬○(兼樊葉季珠之承受訴訟人)
108.8.14
56/30000 
(卷三P47)
☆上訴人丙○○○
●丙○○○之應有部分於108.8.14因買賣移轉登記予甲壬○
47
甲壬○(兼樊葉季珠之承受訴訟人)
91.4.10
56/30000
(卷三P47)

48
L○○
91.4.18
56/10000
(卷三P48)
2630建號
○○路57巷2號
(卷三P170)

49
甲巳○
91.4.23
56/10000
(卷三P48)
2648建號
○○路57巷7之4號
(卷三P193)

50
癸○○
92.4.28
56/10000 
(卷三P48)
2708建號
○○路59之1號
(卷三P268)

51
k○○
92.11.20
50/10000
(卷三P48)
2659建號
○○路57巷14之2號
(卷三P207)
●依法為輔助宣告由 高雄市社會局局長為其輔助人(高雄少家法院106監宣832號)
52
卯○○
93.2.19
56/10000 
(卷三P49)
2631建號
○○路57巷4號
(卷三P171)

53
傅國瑞
111.3.31
56/10000
(卷三P63)
2633建號
○○路57巷4之1號
(卷三P173)
☆上訴人w○○
●w○○於110.4.13買賣予傅桂敏
  (前審卷三P526)
●傅桂敏111.3.31買賣移轉登記予傅國瑞(上更一卷三P159)  
54
F○○
94.3.14
56/10000
(卷三P49)
2689建號
○○路53之4號
(卷三P244)

55
乙○○
94.8.4
56/10000
(卷三P49)
2639建號
○○路57巷6之2號
(卷三P181)

56
甲寅○○
94.8.8
44/10000
(卷三P49)
2704建號
○○路55之2號
(卷三P264)

57 +
14
午○○(即李葉金絲、李宗福之繼承人)
56/10000 
(卷三P62)
2703建號
○○路53之1號
(卷三P263)
●原共有人李宗福103.8.13死亡,繼承人已辦理分割繼承登記(午○○、未○○均為繼承人,惟僅登記於午○○名下)
58
l○○
95.6.12
56/10000 
(卷三P50)
2685建號
○○路57巷7之2號
(卷三P239)

59
甲子○
95.10.5
28/10000 
(卷三P50)
2680建號
○○路57巷4之4號(甲子○、甲癸○權利範圍各1/2)
(卷三P232)

60
甲癸○
95.10.5
28/10000 
(卷三P50)
同上

61
m○○
96.1.9
56/10000 
(卷三P50)
2670建號
○○路57巷9之1號
(卷三P221)

62
丑○○
96.2.6
56/10000 
(卷三P51)
2623建號
○○路57巷3號
(卷三P163)

63
甲庚○
96.4.18
56/10000 
(卷三P51)
2637建號
○○路57巷8號
(卷三P179)

64
地○○
96.6.29
56/10000
(卷三P51)
2626建號
○○路57巷1之1號
(卷三P166)

65
u○○
98.9.30
56/10000 
(卷三P51)
2663建號
○○路57巷13之2號
(卷三P211)

66
C○○
99.1.6
56/10000
(卷三P51)
2681建號
○○路57巷6之1號
(卷三P233)

67
王欣怡
109.11.17
44/10000 
(卷三P61)
2710建號
○○路59之2號
(卷三P270)
☆上訴人B○○(B○○96.4.13生,鳳司調卷P113、原審卷一P163)
●B○○109.10.5買賣予田依萍(前審卷三P524)
●田依萍109.11.17買予王欣怡(前審卷三P524)
68
R○○○
99.5.13
1/7 
(卷三P52)

69
X○○(即鄧慈㛓之承當訴訟人)
109.2.14
56/10000 
(卷三P61)
2691建號
○○路57巷1之4號
(卷三P247)
●鄧慈㛓109.1.8因買賣移轉登記予黃俊銘
●109.2.14黃俊銘買
 賣移轉登記予X○○(前審卷三P523)
70
玄○○
101.1.18
56/10000 
(卷三P52)
2651建號
○○路57巷2之4號
(卷三P198)

71
壬○○
101.3.5
56/10000
(卷三P52)
2632建號
○○路57巷2之1號
(卷三P172)

72
Z○○
101.4.16
1/28 
(卷三P52)

73
Y○○
101.4.16
1/28 
(卷三P53)

74
酉○○
101.5.10
56/10000 
(卷三P53)
2636建號
○○路57巷4之3號
(卷三P177)

75
甲宇○
101.8.14
56/10000 
(卷三P53)
2658建號
○○路57巷14之1號
(卷三P206)

76
甲辛○
101.10.18
28/10000 
(卷三P53)
2687建號
○○路57巷11之3號(甲辛○、甲己○之權利範圍各1/2)
(卷三P241)

77
甲己○
101.10.18
28/10000
(卷三P54)
同上

78
甲戊○
101.11.12
56/10000
(卷三P54)
2643建號
○○路57巷7號
(卷三P186)

79
甲丙○
101.11.29
56/10000
(卷三P54)
2672建號
○○路57巷9之3號
(卷三223)

80
甲未○
102.1.25
56/10000
(卷三P54)
2682建號
○○路57巷8之1號
(卷三P235)

81
藍秋雲
108.8.5
56/10000 
(卷三P60)
2699建號
○○路57巷14之4號
(卷三P257)
☆上訴人辛○○(即沈恩如之承受訴訟人)
●原共有人沈恩如108.6.2死亡,應有部份由辛○○繼承,辛○○於108.8.5再出售予藍秋雲。(原審卷五P229、P245反)
82
寅○○
102.12.30
56/10000 
(卷三P55)
2624建號
○○路57巷1號
(卷三P164)

83
甲申○(即陳正昇之承當訴訟人)
111.4.19
56/10000 
(卷三P63)
2674建號
○○路53之3號
(卷三P225)
●陳正昇111.4.19買賣移轉登記予甲申○(上更一卷三P159)
84
e○○
103.2.19
56/10000
(卷三P55)
2642建號
○○路57巷8之4號
(卷三P185)

85
甲亥○
103.3.13
56/10000 
(卷三P55)
2698建號
○○路57巷12之4號
(卷三P256)

86
亥○○
103.4.21
56/20000
(卷三P55)
2711建號
○○路61之3號(亥○○、林育瑋之權利範圍各1/2)
(卷三P271)
★林育瑋非上訴人
●亥○○110.8.10 由56/10000中贈予林育瑋56/20000
林育瑋
110.8.10
56/20000 
(卷三P62)
87
U○○
103.4.24
56/10000 
(卷三P55)
2668建號
○○路57巷11之4號
(卷三P217)

88
庚○○
103.6.27
56/10000
(卷三P56)
2647建號
○○路57巷7之3號
(卷三P191)

89
H○○
103.12.8
56/10000
(卷三P56)
2697建號
○○路57巷12之2號
(卷三P255)

90
I○○
104.2.10
56/10000
(卷三P56)
2673建號
○○路57巷9之4號
(卷三P224)

91
D○○
104.5.25
56/10000
(卷三P56)
2686建號
○○路57巷11之1號
(卷三P240)

92
甲甲○
104.7.15
56/10000 
(卷三P57)
2706建號
○○路61號
(卷三P266)

93
f○
104.9.25
56/10000
(卷三P57)
2709建號
○○路61之2號
(卷三P269)

94
d○○
104.10.29
56/10000
(卷三P57)
2690建號
明德路57巷3之2號
(卷三P245)

95
o○○
104.11.12
公同共有56/10000
(卷三P57)
2702建號
○○路55之1號(公同共有)
(卷三P261)

96
a○○
104.11.12

97
c○○
104.11.12

98
b○○
104.11.12

99
y○○
104.12.16
56/10000
(卷三P58)
2638建號
○○路57巷6號
(卷三P180)

100
辰○○
105.1.11
56/20000
(卷三P58)
2676建號
○○路59號(申○○○、辰○○之權利範圍各1/2)
(卷三P227)

101
v○○
105.5.27
56/10000
(卷三P59)
2666建號
明德路57巷11號
(卷三P215)

102
s○○
105.6.22
56/10000 
(卷三P59)
2665建號
○○路57巷13之4號
(卷三P213)

103
z○○
105.9.7
56/10000 
(卷三P59)
2684建號
○○路57巷7之1號
(卷三P237)

104
丁景郁
110.11.22
56/10000
(卷三P62)
2655建號
○○路57巷10之3號
(卷三P202)
☆上訴人t○○
●t○○之應有部 分108.3.26買賣予李威瑯 (前審卷三P520)
●李威瑯110.11.22買賣予丁景郁 (前審卷三P527)
105
g○○(即郭憶南之承當訴訟人)
108.5.9
56/10000 
(卷三P60)
2694建號
○○路57巷10之4號
(卷三P251)
●郭憶南之應有部分於108.5.9出售予g○○(原審卷五P245 、P229)
106
K○
106.3.9
280/50000 
(卷三P59)
2692建號
○○路57巷10之1號
(卷三P248)

107


2641建號
○○路57巷8之3號
所有權人:劉克源
(卷三P184)
建物所有權人非系爭土地共有人
108


2646建號
○○路57巷5之2號
所有權人:吳寶鳳
(卷三P190)
建物所有權人非系爭土地共有人
109


2700建號
○○路55號
所有權人:戌○○
(卷三P259)
建物所有權人非系爭土地共有人
附表二: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編號
當事人
應有部分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S○○
1/28
同左
2
N○○
1/7
同左
3
O○○
56/10000
同左
4
申○○○
56/20000
同左
5
戊○○(即温時游之承受訴訟人)
28/10000

同左
6
j○○(即温時游之承受訴訟人)
28/10000

7
黃○○
56/10000
同左
8
x○○
56/10000
同左
9
r○○○
56/10000
同左
10
甲天○
56/10000
同左
11
甲宙○○
56/10000
同左
12
甲辰○
56/10000
同左
13
林瑞成律師即林文守之遺產管理人
56/10000
在管理林文守之遺產範圍內按左列比例負擔
14
午○○、未○○
56/10000(公同共有)
按左列比例連帶負擔
15
丁○○
56/10000
同左
16
黎美蘭
56/10000
同左
17
甲卯○
56/10000
同左
18
E○○
56/10000
同左
19
i○○即曾慶蘭
56/10000
同左
20
n○○○
56/10000
同左
21
宇○○
56/10000
同左
22
巳○○
56/10000
同左
23
宙○○
56/10000
同左
24
甲乙○
56/10000
同左
25
甲午○
56/10000
同左
26
甲丁○(即蘇鴻娟之承受訴訟人)
56/10000
同左
27
M○○
1/28
同左
28
P○○
1/28
同左
29
T○○○
1/28
同左
30
甲酉○○
56/10000
同左
31
甲○○
56/10000
同左
32
A○○
56/10000
同左
33
中興保全公司
56/10000
同左
34
甲丑○
56/10000
同左
35
J○○○
46/10000
同左
36
W○○(即許莉萍之承當訴訟人)
56/10000
同左
37
冉啟綱、己○○(即冉林花妹之繼承人)
56/10000(公同共有)
按左列比例連帶負擔
38
甲地○
56/10000
同左
39
p○○○
56/10000
同左
40
Q○○
56/10000
同左
41
甲壬○(兼樊葉季珠之承受訴訟人)
56/10000
同左
42
甲壬○(兼樊葉季珠之承受訴訟人)
56/30000
同左
43
王樊淑慧
56/30000
同左
44
甲壬○(兼樊葉季珠之承受訴訟人)
56/30000
同左
45
L○○
56/10000
同左
46
甲巳○
56/10000
同左
47
癸○○
56/10000
同左
48
k○○
50/10000
同左
49
卯○○
56/10000
同左
50
w○○
56/10000
同左
51
F○○
56/10000
同左
52
乙○○
56/10000
同左
53
甲寅○○
44/10000
同左
54
午○○、未○○(即李葉金絲、李宗福之繼承人)
56/10000(公同共有)
按左列比例連帶負擔
55
l○○
56/10000
同左
56
甲子○
28/10000
同左
57
甲癸○
28/10000
同左
58
m○○
56/10000
同左
59
丑○○
56/10000
同左
60
甲庚○
56/10000
同左
61
地○○
56/10000
同左
62
u○○
56/10000
同左
63
C○○
56/10000
同左
64
B○○
44/10000
同左
65
R○○○
1/7
同左
66
玄○○
56/10000
同左
67
壬○○
56/10000
同左
68
Z○○
1/28
同左
69
Y○○
1/28
同左
70
酉○○
56/10000
同左
71
甲宇○
56/10000
同左
72
甲辛○
28/10000
同左
73
甲己○
28/10000
同左
74
甲戊○
56/10000
同左
75
甲丙○
56/10000
同左
76
甲未○
56/10000
同左
77
寅○○
56/10000
同左
78
甲申○(即陳正昇之承當訴訟人)
56/10000
同左
79
e○○
56/10000
同左
80
甲亥○
56/10000
同左
81
亥○○
56/10000
同左
82
U○○
56/10000
同左
83
庚○○
56/10000
同左
84
H○○
56/10000
同左
85
I○○
56/10000
同左
86
D○○
56/10000
同左
87
甲甲○
56/10000
同左
88
f○
56/10000
同左
89
d○○
56/10000
同左
90
o○○
公同共有56/10000
按左列比例連帶負擔
91
a○○
92
c○○
93
b○○
94
y○○
56/10000
同左
95
辰○○
56/10000
同左
96
v○○
56/10000
同左
97
s○○
56/10000
同左
98
z○○
56/10000
同左
99
K○
280/50000
同左
100
G○○
56/10000
同左
101
h○○、子○○、V○○(即張秋菊之承受訴訟人)
56/10000
同左
102
t○○
56/10000
同左
102
g○○(即郭憶南之承當訴訟人)
56/10000
同左
103
辛○○(即沈恩如之承受訴訟人)
56/10000
同左
104
q○○(即黃陳月英之承受訴訟人)
56/10000
同左
105
甲戌○(即謝博文之承受訴訟人)
56/10000
同左
106
X○○(即鄧慈㛓之承當訴訟人)
56/10000
同左
附表三:分割前後各共有人分得價格差異彙整表。
附表四:分割後各共有人分得價格差異找補參考明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