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大小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1年度台上字第4401號
上  訴  人  鄭慶雄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中華民國111 年7 月6 日第二審判決(111 年度上訴字第321 號,起訴案號: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109 年度偵字第7254、7534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 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判決維持第一審論處上訴人鄭慶雄如其判決附表編號1 至4 所示販賣第二級毒品罪刑、編號5 所示販賣第一級毒品罪刑(處有期徒刑),並均為相關沒收宣告之判決,駁回其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敘認定犯罪事實所憑證據及理由。並對上訴人關於販賣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自白,如何與事實相符,為可採信。依據卷內資料予以說明。
三、證人之陳述前後稍有不符或相互間有所歧異,究竟何者為可採,事實審法院非不可本於經驗法則,斟酌其他情形,作合理之比較,定其取捨。若其基本事實之陳述與真實性無礙時,仍非不得予以採信,非謂一有不符或矛盾,即認全部均為不可採信。又購毒者關於被告販毒之指證,固須有補強證據以擔保其真實性,惟此項補強證據不以證明販賣毒品犯罪構成要件之全部事實為必要,無論是直接證據、間接證據,或係間接事實之本身即情況證據,只須與購毒者之指證具有相當之關聯性,經與購毒者之指證綜合判斷,已達於通常一般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者,即足當之。至證據之取捨及事實之認定,為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如其判斷無違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即不能任意指為違法。原判決綜合判斷證人即購毒者陳育德之證述、上訴人之部分供述及卷附如原判決附件所示之通訊監察譯文等證據,因而認定上訴人確有販賣第一級毒品海洛因予陳育德之犯意及犯行。並敘明:上訴人就其海洛因來源、合資購毒之價金、數量、陳育德出資金額、取得毒品數量等重要事項之供述,前後不一,且與陳育德於原審所為交付新臺幣3 千元,拿回3 包海洛因,不知毒品來源之證詞,及通訊監察譯文內容顯示陳育德、上訴人分居買受人、出賣人之地位等情均不合。陳育德於原審關於與上訴人一起去買海洛因之證言,不足為有利於上訴人之認定。上訴人所為係與陳育德合資購買海洛因之辯解,如何不足採信等由甚詳,所為論列說明,與卷證資料悉相符合,亦不違反經驗、論理法則。
四、上訴人提起第三審上訴,以其偕同陳育德前往毒品上游陳榮祥住處購毒。因陳育德事後抱怨品質不佳,經其向陳榮祥反應,陳榮祥允諾補償。原判決僅憑陳育德前後反覆有瑕疵之證詞,遽行認定其販賣海洛因,有所違誤等語。惟查:原判決尚非僅憑陳育德之證言,即認定上訴人販賣海洛因予陳育德。且原判決已依憑卷內資料詳敘陳育德指證上訴人販毒之證詞,為可採信之理由。此部分上訴意旨,核係對原審採證、認事之職權行使及原判決已說明之事項,以自己之說詞或持不同之評價,而為事實上之爭辯,殊非適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又本院為法律審,應以第二審判決所確認之事實為判決基礎,以判斷其適用法律有無違誤,不及被告於事實審所未主張事實及證據等相關事項調查,故於第二審判決後不得主張新事實或提出新證據而資為第三審上訴之理由。上訴人既未曾於事實審主張陳育德經常與陳榮祥聯絡見面,其於上訴本院後,始主張可調查陳榮祥與陳育德所持行動電話自民國109 年8 月起之通聯紀錄及通訊軟體LINE對話內容,欲證明陳育德為索取補償,經常與陳榮祥連絡見面。陳育德虛偽證稱不知毒品來源,是故意坦護陳榮祥。同非上訴第三審之適法理由。
五、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 項規定:「犯第4 條至第8 條、第10條或第11條之罪,供出毒品來源,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所稱「供出毒品來源,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係指被告供出毒品來源之對向性正犯,或與其具有共同正犯、共犯(教唆犯、幫助犯關係)之毒品由來之人的相關資料,使調查或偵查犯罪之公務員據以對之發動調查或偵查程序,並因此而確實查獲其人、其犯行而言。被告之「供出毒品來源」,與調查或偵查犯罪之公務員對該人發動調查或偵查並進而查獲之間,論理上須具有先後且相當之因果關係。被告所供毒品來源倘與本案起訴犯行無關,自與上開減輕或免除其刑之規定不合。上訴意旨謂上訴人曾向員警提供情資指認鍾玉蓮販賣甲基安非他命予葉麗慧,鍾玉蓮業經法院判處罪刑確定。其販賣甲基安非他命部分,符合減輕其刑規定。然查:上訴人縱有供出他案毒品來源,亦與本案起訴犯行無關,自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 項減輕或免除其刑之規定不合。此部分上訴意旨,仍非適法上訴第三審之理由。
六、依上所述,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 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10  月  19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李  英  勇
                                  法 官  鄧  振  球
                                  法 官  洪  兆  隆
                                  法 官  邱  忠  義
                                  法 官  楊  智  勝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10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