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大小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1403號
上  訴  人  鄭金鳳                                     
訴訟代理人  廖偉真律師
上  訴  人  鄭雯雅                                     
            鄭雯靜       
            鄭靜鳳                       
            鄭博晉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邱劭璞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兩造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2月29日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家上字第12號),各自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理  由
一、本件上訴人鄭金鳳主張:伊為大陸地區人民,伊配偶即訴外人鄭榮茂於民國104年6月24日死亡,遺有原判決附表(下稱附表)一編號(下稱編號)1至29所示財產(下稱系爭遺產),兩造為其全體繼承人,應繼分各5分之1,伊並於同年6月30日向臺灣花蓮地方法院(下稱花蓮地院)為繼承之表示。鄭榮茂生前於同年3月16日立有自書遺囑(下稱系爭遺囑),將編號1、2所示土地、建物(下合稱系爭房地)於扣除喪葬費用後,由伊繼承37.5%,其餘由對造上訴人鄭雯雅、鄭雯靜、鄭靜鳳、鄭博晉(下稱鄭雯雅等4人)平分。兩造無不分割之協議,亦無法律規定不能分割之情形,惟無法協議分割等情。爰求為分割系爭遺產之判決。
二、對造上訴人鄭雯雅等4人則以:花蓮地院以104年度司聲繼字第12號(下稱第12號)裁定駁回鄭金鳳所為表示繼承之聲明,視為其拋棄繼承。且鄭金鳳提起本件訴訟請求回復繼承權,已逾民法第1146條之2年期間。系爭遺產應扣除鄭榮茂喪葬費及附表三所示遺產分割必要費用後,始得分割,伊並得就系爭遺囑侵害伊特留分行使扣減權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將第一審依該判決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方法予以分割系爭遺產之判決予以廢棄,改判依附表一「本院分割方法」欄所示方法分割,係以:
 ㈠兩造之被繼承人鄭榮茂於104年6月24日死亡,遺有系爭遺產,其生前立有系爭遺囑,並積欠編號30所示訴外人有限責任花蓮第二信用合作社貸款新臺幣(下同)237萬7,739元本息、訴外人鄭美琴800萬元(下合稱系爭債務),鄭雯雅等4人於同年8月10日辦畢系爭房地繼承登記後,於同年12月14日以系爭債務本金金額(下稱系爭價金)出售與訴外人鄭淑卿,於同年月28日辦畢所有權移轉登記,為兩造所不爭。
 ㈡按大陸地區人民繼承臺灣地區人民之遺產,應於繼承開始起3年內以書面向被繼承人住所地之法院為繼承之表示;逾期視為拋棄其繼承權,為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下稱兩岸條例)第66條第1項所明定。繼承人所為繼承表示之效力,不以經法院裁定准許為要件。鄭金鳳為大陸地區人民,其於繼承開始時3年內之104年6月30日,業以書面向鄭榮茂住所地之法院即花蓮地院為繼承之表示,有第12號卷可稽,其聲明雖遭該院裁定駁回,仍無礙發生其為繼承表示之效力。又鄭雯雅等4人於同院104年度司繼字第305號陳報遺產清冊事件及辦理編號3土地繼承登記所提繼承系統表、繼承人名冊,均將鄭金鳳列為繼承人,其等出售系爭房地係侵害鄭金鳳已取得之權利,而非侵害其繼承權,本件亦無適用民法第1146條規定餘地。
 ㈢系爭遺囑記載編號1所示土地扣除喪葬費後,由鄭金鳳分得37.5%,餘由鄭雯雅等4人平分,係指定編號1所示遺產分割方法及指定應繼分比例,未禁止鄭金鳳分配其餘遺產,業據認證系爭遺囑之公證人何叔孋證述在卷。編號1、2所示土地、房屋價值,以系爭價金依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核定價額比例計算,各為1,029萬0,053元、8萬7,686元。編號1土地價值扣除兩造不爭執喪葬費15萬2,209元後之餘額為1,013萬7,844元,鄭金鳳、鄭雯雅等4人應依37.5%、各62.5%之4分之1,分得380萬1,692元、各158萬4,038元。編號2房屋則應由兩造依法定應繼分比例各分得1萬7,537元。
 ㈣另依兩岸條例第67條第4項前段、第5項第1款、第2款規定,大陸地區人民為臺灣地區人民配偶,其繼承在臺灣地區之遺產或受遺贈者,不適用總額不得逾200萬元之限制規定;其經許可長期居留者,得繼承以不動產為標的之遺產,不適用有關繼承權利應折算為價額之規定。鄭金鳳為鄭榮茂之配偶,於繼承開始時,其經許可依親居留期間未滿4年,且未經許可長期居留,依上開規定,不得繼承編號3之不動產,而應將其繼承權利折算為價額,即原物分歸由鄭雯雅等4人取得,另由其等依兩造同意之公告現值各按4分之1比例各給付鄭金鳳2萬6,412元。編號4至29所示遺產應先返還鄭雯雅等4人代墊附表三所示遺產分割必要費用35萬9,379元後,所餘編號5存款本金1萬9,400元、編號4至7之存款孳息及系爭債務,則由兩造依法定應繼分比例分配及分擔,即各分擔債務207萬5,548元。
 ㈤系爭遺產總額為1,128萬4,751元,扣除喪葬費、附表三所示費用及系爭債務後之餘額為39萬5,424元,鄭雯雅等4人為鄭榮茂子女,其特留分比例各10分之1,其特留分數額為各3萬9,542元。依系爭遺囑如上述分配結果,鄭雯雅等4人可分得遺產價值扣除各應分擔債務207萬5,548元,各為負27萬4,602元,堪認系爭遺囑侵害其等特留分。然其等於104年8月20日提出系爭遺囑聲請家事調解,復於同年12月14日出售系爭房地,於同年月28日辦畢所有權移轉登記,足見鄭雯雅等4人至遲於是日即知悉系爭遺囑及分配結果將致其特留分受侵害,乃遲至112年5月8日始行使扣減權,已逾2年除斥期間,其行使自非合法。
 ㈥綜上,鄭金鳳請求分割鄭榮茂所遺系爭遺產,應由兩造分配如附表一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四、按應繼分,謂各繼承人對遺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所得繼承之比例,並非對於個別遺產之權利比例。民法第1187條規定,遺囑人於不違反關於特留分規定之範圍內,得以遺囑自由處分遺產。而自由處分財產之情形,非僅限於遺贈,指定遺產分割方法(民法第1165條第1項)及應繼分之指定,亦屬之。被繼承人指定應繼分,於遺產有債務時,繼承人相互間按指定之應繼分而負擔債務,而非按法定應繼分負擔。原審認鄭榮茂以系爭遺囑指定編號1遺產之分割方法及各繼承人之應繼分比例,似認其以該遺囑指定應繼分,惟認兩造應依法定應繼分負擔系爭債務,已有未合。次按遺囑違反特留分規定,與特留分被侵害,二者法律概念意義有所不同。「違反」特留分者,固為立遺囑人,「侵害」特留分者,則係受遺贈人或受益之繼承人,二者主體並不相同。因遺贈而侵害特留分時,侵害特留分者為受遺贈人,因指定應繼分或遺產分割方法而侵害特留分時,侵害特留分者為受利益之其他共同繼承人。應得特留分之人,如因被繼承人之遺囑指定遺產分割方法,依遺囑內容實施結果,致其應得之額不足特留分時,特留分被侵害之繼承人,得類推適用民法第1225條規定,行使特留分扣減權,該扣減權性質上屬物權之形成權,民法就此雖未設有規定,惟特留分權利人行使扣減權,與正當繼承人行使繼承回復請求權之法律效果相類似,可類推適用民法第1146條第2項規定,以知悉特留分權被侵害時起,起算行使扣減權之2年除斥期間。惟所謂知悉特留分權因遺囑指定分割方法而受侵害,當指知悉其特留分權因遺囑內容之履行,因而受有損害而言,非謂自知悉遺囑內容時起算,此因遺囑內容如未被履行,即無現實特留分權被侵害而受有損害可言,自無從行使特留分扣減權,亦無從起算其期間之始日。查兩造均為鄭榮茂之繼承人,應繼分各5分之1,鄭榮茂所立系爭遺囑,將編號1之遺產分配37.5%予鄭金鳳,其餘由鄭雯雅等4人平均分配,而違反特留分之規定,為原審認定之事實。則鄭雯雅等4人之現實特留分權,何時因系爭遺囑內容之履行,而受有損害?其知悉該損害發生之時間?攸關其等行使扣減權,是否逾除斥期間之判斷,自待釐清。原審未遑詳加調查審認,徒以鄭雯雅等4人將系爭房地出售鄭淑卿,於104年12月28日辦畢所有權移轉,遽認其扣減權行使已逾2年期間,並有可議。兩造上訴論旨,各自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兩造上訴均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26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翁  金  緞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林  慧  貞
                                法官  周  舒  雁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詩  璿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