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大小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28號
上  訴  人  陳美惠                                     

訴訟代理人  李文平律師
            張照堂律師
被 上訴 人  陳美秋                                   
            陳美菊                                     

            陳美雲                                 
            陳美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26日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原上字第2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理  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兩造及訴外人謝寶玉、陳明發、陳國雄、陳美珍之被繼承人陳添生(民國76年7月死亡)遺有坐落○○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及同段0000地號土地(下逕稱地號,合稱系爭土地),上訴人未經全體繼承人同意,擅將系爭土地以「分割繼承」為原因移轉登記於己。嗣兩造於84年8月共同簽立「合夥契約書」(下稱系爭契約),約定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各有1/5之權利,上訴人非經兩造全體同意,不得擅將該土地設定負擔或處分,即伊等將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各1/5借名登記在上訴人名下,兩造並無共同經營事業之合夥意思。詎上訴人於104年4月以贈與為原因,將0000地號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訴外人即其女呂翊翾,復於106年1月將0000地號土地分割出0000-1地號土地,並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予○○縣○○○區農會(下稱系爭抵押權),伊等遂對上訴人及呂翊翾提起訴訟,於111年4月經法院調解成立(下稱系爭調解)。呂翊翾雖已將0000地號土地移轉回復登記為上訴人所有,但兩造已無信任關係,伊等以起訴狀繕本送達作為終止系爭契約之意思表示等情。爰依借名登記契約終止後之返還請求權、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規定,求為命上訴人將系爭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各1/5分別移轉登記予伊等所有之判決。
二、上訴人則以:系爭土地為祖產,由兩造之母謝寶玉辧理繼承登記於伊名下。兩造為共同經營系爭土地,乃簽訂系爭契約,被上訴人應與伊共同耕種,伊始允將該土地分割與被上訴人共有,具有附負擔贈與性質,惟被上訴人皆未依約履行。另其等請求移轉登記之請求權已罹於時效消滅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駁回其上訴。理由如下:
 ㈠兩造之父陳添生於76年7月死亡,謝寶玉為其配偶,育有兩造、陳明春(69年2月死亡)、陳明發、陳國雄、陳美珍等子女;系爭土地於77年2月以分割繼承為原因登記為上訴人所有,兩造於84年8月簽立系爭契約,上訴人於97年1月設定系爭抵押權,復於104年4月以贈與為原因將0000地號土地移轉登記予呂翊翾,經被上訴人向法院起訴後成立系爭調解,呂翊翾已於111年依系爭調解將0000地號土地移轉回復登記為上訴人所有之事實,為兩造所不爭。  
 ㈡系爭土地於77年間辦理系爭繼承登記相關申請登記資料,已因超過保存年限而銷毀。審諸證人謝寶玉、陳國雄之證述,足見謝寶玉並未同意系爭土地分歸上訴人所有,原意係將該土地登記在謝寶玉名下,將來分給照顧其生活之人;佐以兩造不爭執陳添生所遺土地,除上訴人外之其餘女性(包括被上訴人、陳美珍及兩造之母謝寶玉)原均未因分割繼承登記為所有權人,及原登記為陳明發所有坐落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段1732地號土地,以贈與為原因移轉登記為謝寶玉所有後,再以贈與為原因移轉予負責照顧謝寶玉之陳美雲等情,堪認上訴人以分割繼承為原因登記為系爭土地所有權人,並未經全體繼承人同意。 
 ㈢兩造不爭執系爭契約並非合夥契約,綜觀系爭契約內容亦未約定兩造共同經營事業,而係約定以上訴人名義登記為系爭土地所有權人,實質權利狀態為兩造所共有,應有部分各1/5,上訴人非經被上訴人同意,不得任意處分或設定負擔。參諸上訴人曾對系爭土地設定系爭抵押權及分割處分行為,經被上訴人提起訴訟後,兩造成立系爭調解,旋回復為上訴人所有之狀態,上訴人並承諾清償債務、塗銷系爭抵押權。系爭契約核其性質應屬借名登記契約,被上訴人將其應有部分各1/5借名登記於上訴人名下。至上訴人所提書證,僅能證明被上訴人並未實際使用系爭土地,尚難執此推翻兩造以系爭契約確認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之事實。  
 ㈣兩造不爭執系爭土地無不能分割之情形,兩造間借名登記契約復經被上訴人於111年2月17日合法終止,被上訴人之返還請求權應自該日起算15年請求權時效。上訴人抗辯請求權時效應自84年8月簽立系爭契約時起算,或依農業發展條例89年1月26日修正解除系爭土地之移轉限制後起算云云,均不可採。
 ㈤從而,被上訴人本於借名登記契約終止後之法律關係,請求上訴人將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各1/5分別登記予被上訴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院廢棄原判決之理由:  
 ㈠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民法第1151條定有明文。可知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尚無從由繼承人之個人取得遺產中之特定部分。查:陳添生之繼承人包括兩造及謝寶玉、陳明發、陳美珍、陳國雄,有繼承系統表可稽(見一審卷229頁)。原審復認定上訴人於陳添生死後,未經全體繼承人同意,擅自以分割繼承為原因登記為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果爾,系爭土地如未經全體繼承人協議分割,應係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被上訴人何以得與上訴人成立系爭契約,約定以上訴人名義登記之系爭土地實際權利狀態為兩造共有,應有部分各1/5,而摒除其他繼承人之權利,自滋疑問。
 ㈡又借名登記契約,乃借名者經他方即出名者同意,就屬於借名者之財產,以他方之名義登記為所有人或其他權利人之契約。就兩造簽訂系爭契約之原因,被上訴人於事實審主張:兩造之母與其同居人趙坤山想要將系爭土地要回來,上訴人被吵到受不了,就把伊等叫回來,說寧願把土地分給伊等也不要給他們,後來就拿系爭契約給伊等簽,要伊等姊妹一起的力量,不要把土地還給母親,伊等認知分到土地後,就可以在上面自己種農作物使用(見一審卷272至273頁) ;上訴人則謂:因母親之同居人趙坤山要以系爭土地貸款買車,伊不同意,但不想為難母親,故找被上訴人一起寫系爭契約,表示之後會分給其他姊妹,若要將系爭土地拿去貸款,要得到其他人同意,讓母親沒辦法拿系爭土地去貸款等語(見同上卷272頁)。參諸系爭土地於陳添生死後以分割繼承為原因登記為上訴人所有,及系爭契約載明:系爭土地由兩造共同經營,將來如能分割時,上訴人願無條件申辦分割均分過戶予被上訴人之旨(見同上卷33頁),似見系爭土地原非兩造分別共有之財產。上訴人於事實審抗辯:兩造約定共同耕種系爭土地,伊始允將系爭土地分割與被上訴人共有,系爭契約係附負擔贈與契約(見一審卷327頁、原審卷㈠54至55頁、卷㈡423頁)。原審對此項重要之防禦方法,恝置不論,遽認系爭土地逾上訴人應有部分1/5者,係被上訴人借名登記之財產,即有判決不備理由之違失。倘若系爭契約具附負擔贈與性質,被上訴人於111年7月始起訴請求上訴人移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各1/5(見一審卷11頁),是否已罹於時效,亦待研酌。乃原審未詳予推求究明,逕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並嫌疏略。
 ㈢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又因本件事實尚待原審調查審認,即無就法律上爭議先行言詞辯論之必要,附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魏  大  喨
                                法官  李  瑜  娟
                                法官  林  玉  珮
                                法官  周  群  翔
                 法官  胡  宏  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謝  榕  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