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台上字第2394號
上  訴  人  方  瑜                                     

訴訟代理人  吳俊達律師
            王亭涵律師
            陳禮文律師
被 上訴 人  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

法定代理人  杜文珍       
訴訟代理人  詹順貴律師
            李柏寬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7月4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勞上字第81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本件被上訴人之法定代理人變更為杜文珍,有農業部函可稽,其聲明承受訴訟,核無不合,應予准許,合先敘明。
    次查上訴人主張:伊自民國90年3月22日起受僱於被上訴人,擔任其會本部(下稱會本部)之駐區獸醫師主任,月薪為新臺幣(下同)5萬9401元(下稱系爭勞動契約),並為被上訴人與訴外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於112年8月1日改制為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下稱防檢局)所簽訂畜禽屠宰衛生檢查(下稱屠檢)實施計畫(下稱屠檢計畫)之執行人員。被上訴人於108年7月9日接獲防檢局來函要求其自同年8月1日起將會本部獸醫師主任編制由4名調整為2名,並將2名獸醫師主任改派至防檢局基隆分局及新竹分局(下稱基隆分局、新竹分局),被上訴人因此欲將伊調職至新竹分局,伊因路途遙遠且須親自照顧年邁母親,希望被上訴人提供交通津貼、加班費或縮短工時等補償,但遭拒絕,被上訴人即於108年12月10日依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11條第4款規定,終止系爭勞動契約。然被上訴人並無所謂業務性質變更情形,僅係為減少人事成本,將伊之業務改由行政助理負責所為單純人力編制調整。縱被上訴人有業務性質變更情形,然其並非係因會本部屠檢業務縮減而須減少會本部獸醫師主任,而係因應防檢局各分局轄區屠檢業務增加,需要重新檢討現有人力配置,而有調職之需求,應屬單純之調職。又被上訴人未給予伊適當協助、補償,亦未確實將會內所有合適職缺提供予伊選擇,而有未盡安置義務,其逕依上開規定終止系爭勞動契約,應非合法等情。依系爭勞動契約之約定,民法第486條、第487條第1項,勞基法第22條第2項及勞工退休金條例(下稱勞退條例)第14條第1項、第31條第1項之規定,求為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及命被上訴人自108年12月10日起至伊復職之日止按月給付5萬9401元,暨自應給付日翌日起加付法定遲延利息,並按月提繳3648元至伊勞工退休金專戶之判決。
    被上訴人則以:伊係受防檢局行政委託,執行屠檢計畫,人員與預算編列均須遵循該計畫而受管控。防檢局為因應肉品市場變化,於108年修正屠檢計畫,將原本編列於會本部之駐區獸醫師主任員額由4名減少至2名,基隆分局及新竹分局之駐區獸醫師主任員額則各從原來1名增加至2名,並逐漸收回原授予伊之屠檢人員管理權限,是會本部駐區獸醫師主任之業務性質確有變更,而有縮減人力之需求。伊為善盡安置義務,有提供新竹分局、新北德勝屠宰場、新北福伯屠宰場、宜蘭勝贏屠宰場等職缺予上訴人選擇,並承諾薪資維持不變,及可派車接送,且提供出差之旅費與津貼,然均遭其拒絕。上訴人雖主張因身體因素不能熬夜,無法輪班,然系爭勞動契約已載明,屠檢業務因應第一線屠宰場之作業時間,需採取輪班方式,為職務性質之必要,伊考量上訴人狀況,另提出彈性工時之方案,其仍堅持己見,是伊已盡力與上訴人協商,媒合其他職缺,仍無適當工作予以安置,自得依勞基法第11條第4款規定終止系爭勞動契約,上訴人之請求為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
    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駁回其上訴,無非以:上訴人自90年3月22日起受僱於被上訴人,擔任會本部駐區獸醫師主任。被上訴人則係受防檢局委託辦理屠檢業務,為此聘僱屠檢獸醫師、實習屠檢獸醫師、屠檢助理、實習屠檢助理等人員執行屠檢工作。被上訴人須按年提出屠檢計畫,經防檢局核定及編列相關經費而為執行。且依106年修正後之屠宰衛生檢查系統業務分工原則暨屠宰衛生檢查編制及調派原則,防檢局(轄下再分有基隆、新竹、臺中、高雄分局)需視屠宰場家數、屠宰線數、屠宰作業時間及屠宰效率等而為人員之編制調派,並於106年間將原屬被上訴人得辦理屠檢人員之人事管理、調派等業務,改歸由防檢局負責,則被上訴人就人員調派自應配合防檢局辦理。且系爭勞動契約亦有約定上訴人之工作地點,經被上訴人配置並由防檢局所屬轄區分局同意指定工作地點;被上訴人得視業務需要機動調整,上訴人應予配合。防檢局依法負有屠檢義務,其考量近年因肉品需求大增,屠宰場數已逐年攀升,第一線屠宰場屠檢業務暴增,然在職屠檢獸醫師人數並未隨之成長,且會本部業務已有所減少,乃於108年7月9日發函要求被上訴人因應業務調整需要,須自同年8月1日起調整非第一線屠檢業務之會本部駐區獸醫師主任編制員額從4名減為2名,並將裁減之2名員額改派至基隆分局與新竹分局,另增聘2名行政助理,以協助處理屠檢行政業務,以因應屠宰場數量之暴增。故上訴人原任職部門即會本部確有因客觀情境變化、主管機關監督及經營決策等因素,而有組織經營結構調整之情事,可認被上訴人確因業務性質變更,而有減少勞工之必要。被上訴人為此擬調整上訴人工作地點至新竹分局,此對上訴人之職級、職務及薪資內容等均無不同,僅因工作地點不同而有影響。上訴人表達因此調動之工作地點距離較遠,會增加通勤所衍生之時間、費用等相關成本。兩造為此多次協商及進行勞資爭議調解未果,被上訴人復提供基隆轄區獸醫師缺額為新北德勝、福伯及宜蘭勝贏等屠宰場,另提供距離上訴人住家較近之屠宰場獸醫師職缺以供上訴人選擇,並承諾薪資不變,且表示如其選擇改任至新竹分局,防檢局亦可以派車方式協助通勤,及就出差部分再給予相關交通協助及給付出差支給。被上訴人所提德勝、福伯等屠宰場等職缺,確有考量上訴人之通勤便利及身體狀況,可見被上訴人已有提供適當工作以供其選擇,然均為其所拒,堪認被上訴人已盡其法定之安置義務。是被上訴人於108年12月10日依勞基法第11條第4款規定終止系爭勞動契約,即屬合法。從而,上訴人請求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並依系爭勞動契約之約定,民法第486條、第487條第1項,勞基法第22條第2項及勞退條例第14條第1項、第31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薪資及提繳勞工退休金,為無理由,不應准許等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惟按雇主因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勞工之必要,又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時,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固為勞基法第11條第4款所明定。所謂「業務性質變更」,除重在雇主對於全部或一部部門原有業務種類(性質)之變動外,尚涉及組織經營結構之調整,舉凡業務項目、產品或技術之變更、組織民營化、法令適用、機關監督、經營決策、預算編列等變更均屬之。倘雇主並無內部結構性或實質上之變異,或業務種類之變動,僅係調整勞工之工作地點,自非屬「業務性質變更」,而無前揭規定之適用。查被上訴人係受防檢局委託辦理屠檢業務,為此聘僱屠檢獸醫師、實習屠檢獸醫師、屠檢助理、實習屠檢助理等人員執行屠檢工作,而僱用上訴人擔任會本部駐區獸醫師主任。嗣於108年7月間,因屠宰場數量逐年攀升,第一線屠宰場屠檢業務暴增,而在職屠檢獸醫師人數未隨之成長,防檢局乃要求被上訴人將會本部駐區獸醫師主任其中2名調派至基隆分局與新竹分局,被上訴人因而欲調派上訴人至新竹分局,除工作地點不同外,其他職務內容均未變動等情,為原審所認定。則被上訴人所辦理屠檢業務,除第一線屠宰場屠檢業務量暴增外,其業務性質似未變更,且在職屠檢獸醫師人數似不足因應該業務量,而無須減少勞工之情形。果爾,能否僅因被上訴人將會本部駐區獸醫師主任編制員額從4名減為2名,將該2名員額調整至基隆分局及新竹分局,即認其有勞基法第11條第4款所定因業務性質變更,而有減少勞工必要之情形?上訴人於事實審主張:被上訴人將伊調派至新竹分局,僅為單純之調職等語(見原審卷第412至426頁),是否全然無據?非無再予研求之餘地。乃原審未遑詳查審認,遽謂被上訴人確因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勞工之必要,而調整上訴人之工作,進而為上訴人不利之判決,於法自有違誤。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1  月  9   日
                      最高法院勞動法庭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彭  昭  芬
                                法官  蘇  芹  英
                                法官  邱  璿  如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許  秀  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麗  蘭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1  月  14  日